B2B 平台研发投入、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
2024-05-23周宝兰
周宝兰
(昆明高新区爱因森教育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昆明 650000)
1 引言
随着国家对批发零售市场和电商市场的逐步开放,B2B交易面临着国内激烈的竞争和国外资本的挑战,国内阿里巴巴等知名B2B 企业不断通过完善整体服务来调整发展战略,国外亚马逊等零售巨头也不断向B2B 领域延伸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技术创新是保障B2B 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就B2B 平台市场高份额企业(市场占比高于1%)的研发投入、企业规模同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索提升B2B 平台技术创新能力的路径。
2 研发投入、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2.1 模型构建
对B2B 电商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主要有规模报酬可变和规模报酬不可变两种模型,结合B2B 行业的特点和模型的适用性,本文选取了规模报酬可变模型,同时选择了以产出为导向的数据包络分析,主要是考虑到在既定产业投入下获得最大技术创新产出效应。模型表示如下:
假设有n 个决策单元,且每个决策单元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分别为m 和p 种,Xj=(x1j,x2j,…,xmj)表示投入要素,Yj=(y1j,y2j,…,ymj)表示产出要素,则CCR 模型为:
若上述公式存在最优解,且最优解为λ*,θ*,s*+,s*-,则存在以下3 种情况:首先,若θ*=1,且s*+=s*-=0,则决策单元为DEA 有效,决策单元处于包络前沿面上,此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达到最大值;其次,若θ*=1,且s*+,s*-不全为0,则决策单元为DEA 弱有效;最后,若θ*<1,则决策单元为DEA 无效。
2.2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技术创新主要是B2B 企业在人力和科研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下进行有效的服务产品产出,因此选择变量主要包括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在投入要素方面,结合以往的文献资料[1],本文选取的技术创新投入要素为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和企业收益,其中人资资本投入以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总数衡量,研发资本以服务产品的开发经费衡量,企业规模以净利润增长率衡量。在产出要素方面从服务产品创新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选取,分别以企业的服务产品研发总数、在B2B 平台推广的企业数量、平台的日均成交量和企业的专利量表示。通过对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的相关文献总结和结合实际,最终构建了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 所示。
表1 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由于B2B 行业包含的企业数量众多,目前尚未形成客观的行业发展统计数据,在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要素的数据统计方面更难以搜集。基于数据来源的可得性,本文对《2016 年中国电子商务监测报告》中B2B 电商平台市场占比超过1%的企业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具体企业分别如下:阿里巴巴(39%)、上海钢联(9%)、环球资源(5%)、慧聪网(4%)、焦点科技(2%)、生意宝(1%)和环球市场(1%)等。数据来源主要从上市企业年报、中国电子商务监测报告、Wind 数据库、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和各企业官方网站查询。实证样本的时间选择为2011-2016 年。
2.3 技术创新效率测算与投影分析
2.3.1 技术创新效率测算
根据表1 的投入产出指标,运用DEA solver pro5.0 软件对阿里巴巴等企业微观数据进行运算,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
从技术创新效率测算结果可以看出,阿里巴巴、焦点科技和生意宝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实现了规模收益不变的投入产出有效,说明这些B2B电商平台在技术创新的投入与产出要素中实现了相对性的匹配,未能出现投入的冗余或产出不足现象。上海钢联、环球资源、慧聪网和环球市场的技术创新效率均低于1 的有效值,规模收益递减导致了非DEA 的有效,说明这些B2B 电商平台在技术创新的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上仍存在一定的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对此本文进一步通过投影分析进行技术创新效率的松弛变量测算。
2.3.2 投影分析
为更具针对性地提升B2B 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水平,运用DEAP2.1 对投入产出要素冗余进行分析,能够获得在投入要素中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明确的松弛变量能够为B2B 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提供参考和依据。具体的技术创新效率松弛变量如表3 所示。
表3 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松弛变量
通过对技术创新效率的非DEA 有效决策单元进行投影分析发现,上海钢联等4 个B2B 平台均存在投入要素冗余或产出不足问题。从投入要素的冗余问题看,在人力资本(X1)的投入上,上海钢联、环球资源、慧聪网和环球市场的松弛量分别为-0.200、-0.100、-0.600 和-0.200,反映出4 家B2B 电子商务平台在人力资本投入要素上均存在投入要素冗余,其中慧聪网最为明显;在技术创新研发资金(X2)的投入上,4 家B2B 电商平台的松弛量为-0.100、-0.300、-0.400 和-0.200,反映出技术创新的研发资本投入要素都存在冗余;在企业收益率(X3)方面,上海钢联实现了DEA 有效,环球资源、慧聪网和环球市场存在投入冗余,分别为-0.400、-0.200和-0.300。
从产出要素的不足问题看,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总数(Y1)产出上,4 家B2B 平台的松弛量分别为0.600、0.500、0.400 和0.500,松弛量相对都偏高,反映出目前该些平台的技术创新产品总量产出是技术创新效率提升的重要短板;在平台推广的企业数量(Y2)产出上,松弛量依次是0.800、1.000、0.900 和0.200,可以看出,除环球市场B2B 平台的松弛量略低外,其他3 家平台在该产出要素上存在显著的不足问题,是影响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非DEA 有效的关键;在平台的日均成交量(Y3)产出上,4 家B2B 电商平台的松弛量分别为0.100、0.100、0.200 和0.100,松弛量均不明显,反映了4 家电商平台在日均成交量产出上基本可以实现DEA 有效;在企业的专利数量(Y4)产出上,4 家电商平台的松弛量为0.100、0.800、0.200 和0.200,产出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环球资源电商平台在专利申请产出上与其他平台存在的差距较大,对该平台的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产生负面影响,而其他3 家平台的专利量产出松弛量值较小,该产出基本可以实现DEA 有效。
3 B2B 平台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路径
通过对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反映出企业均存在投入冗余或产出不足问题,本文基于技术创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提出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如下:
第一,B2B 平台服务产品的创新。B2B 平台企业建立在快速发展的电商经济基础之上,在电商经济市场不断细分化的趋势下,可复制的B2B 商业模式需要不断创新的电商平台服务产品进行支撑,阿里巴巴、上海钢联等走在行业前列的平台已经在服务产品的创新上取得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显著的收益[2],生意宝、环球市场等平台也纷纷在服务产品创新方面不断发力,推出了“e 单通”“贷款通”和“一达通”等,创新服务产品是提升技术创新效率的必然选择。
第二,B2B 平台技术产品的创新。随着国家对“互联网+”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电子商务业近年来不断融合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B2B 电商平台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水平需要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中持续提升。以阿里巴巴的技术创新技术水平提升为例,近年来该平台进行技术创新产品的研发中不断融合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平台,已经在ODPS 等大数据技术应用上十分成熟,在为企业带来显著市场收益的同时也为B2B 交易中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市场数据服务[3]。
第三,B2B 平台的市场创新。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开辟并推进市场创新是B2B 平台技术创新的主要方面。近年来国内多个B2B 平台纷纷通过技术创新开拓海外电商市场,已经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B2B 电商交易市场中稳步推进[4],例如,敦煌网在东南亚等国家的B2B 交易中构建D-Hgate 平台,为国际多边B2B 交易提供高效的增值创新服务。此外,中国制造网、环球市场及生意宝等B2B 平台纷纷创新B2B 电商交易的一体化服务,在海外电商交易中不断转变实体采购服务的新思路,提升了平台用户的使用黏性。
第四,B2B 平台的组织创新。B2B 平台随着电商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调整组织模式,在组织重构与创新方面通过调整组织要素或改变组织结构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以阿里巴巴的组织创新变革为例,从2008 年对淘宝和天猫的拆分,到2014 年的电子商务生态(阿里生态)构建,每一次组织结构的调整都最大化地把握了B2B 平台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在市场反应方面不断提升着企业的响应效率。此外,B2B 平台的组织创新还应体现在重组方面,即原有B2B 平台对创新投入要素的系统新重组,例如,生意宝平台推出的“小门户+联盟”组织创新模式有效地整合了该平台交易的企业资源,从资讯到数据多个环节实现了电商综合性服务组织架构的创新。
4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CCR-DEA 模型对B2B 平台的研发投入、企业规模和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阿里巴巴、焦点科技和生意宝的综合技术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实现了规模收益不变的投入产出有效,上海钢联、环球资源、慧聪网和环球市场的技术创新效率均低于有效值,规模收益递减导致了非DEA 的有效。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认为B2B 平台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路径应从服务产品的创新、技术产品的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等路径展开。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发现B2B 平台中的高市场份额企业在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或不足,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期的高级产出品,现实中的B2B 中小平台必然面临比本文研究对象更严峻的产出投入问题,因此基于B2B 平台高市场份额企业数据的研究对整个行业具备一般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