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评弹的噱头设置与生成原理

2024-05-22朱光磊

曲艺 2024年4期
关键词:济公噱头说书人

朱光磊

“说噱弹唱”是评弹艺人的四类基本技巧。沈笑梅是一位善于放噱的评话艺人,从其留有的资料上,可以归纳出评话放噱艺术的一般规律。

沈笑梅(1905-1970)是著名的苏州评话艺人,善说《济公传》《乾隆下江南》。1945年,沈笑梅与姚荫梅在上海沧州书场合作,人称“双梅档”,曾经红极一时。1961年,沈笑梅加入上海长征评弹团。沈笑梅留存的资料有长篇评话录音《济公·相府医病》《乾隆下江南·大闹扬州府》两折,中篇评弹录音《智取威虎山·将计就计》(与周天涯合说),以及评话脚本《济公·割瘤移瘤》。

《智取威虎山?将计就计》由于中篇篇幅的限制,无法彻底地发挥沈笑梅的艺术个性,而《济公?割瘤移瘤》由于脚本整理的缘故,删去外插花,仅仅保留了故事的骨子,使其逊色很多。《济公?相府医病》《乾隆下江南?大闹扬州府》是现场录音,沈笑梅在演出时噱头好似随手拈来,听众们笑声不断。此两折录音可谓沈笑梅放噱艺术的代表作,故本文即以《济公?相府医病》《乾隆下江南?大闹扬州府》为例来分析苏州评弹放噱的一般规律。

苏州评弹的噱头,一般分为肉里噱和外插花。肉里噱是与故事情节有关的噱头,而外插花则是与故事情节无关的噱头。还有一种叫小卖的噱头,其实属于外插花,是简短而精炼的外插花。所谓肉里噱和外插花的名称,是一种外在的分类,并没有道出噱头生成的机理。但依循肉里噱与外插花的分类,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化噱头设置的场景,即在书中哪些地方可以设置噱头。再进一步,我们需要分析这些噱头生成的机理,即什么缘故可以让人发笑。

一、肉里噱的设置场景

与故事情节有直接关联的噱头是肉里噱。从沈笑梅的两份录音来看,肉里噱主要包括心理刻画、语言组织、动作设置、情节安排这几个方面。书中人物心理,书中人物语言,书中人物动作,书中诸多人物构成情节,这是一个由内到外的排序。肉里噱都以书中事物为主体。

(一)心理刻画

心理刻画是通过说表揭示人物心理。想要产生噱头的效果,需要人物心理的方向与外在事物的方向逆向而行。这种逆向而行,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对外在事物产生误解;其二,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与书中人物的表面言行或社会地位不符。

(1)彼此误解

在《大闹扬州府》中,士人落魄,靠卖青菜为生。卖菜间歇,坐在茶店外读书。乾隆误解,以为卖菜人读书是江南地区的常态,说书人表其心理活动:“怪不得江南出才子,连卖青菜的都念书!”

在《大闹扬州府》中,乾隆去吃早茶,小二以为乾隆是老茶客,送上茶水和一幅毛竹筷。毛竹筷是为了夹硝肉吃的。乾隆误解,以为毛竹筷是用来夹茶叶的,说书人表其心理活动:“扬州人吃茶考究,连茶叶也要一起吃下去的。”

误解是由于错误理解了事态而引发的笑料。卖青菜的人都要念书,吃茶要吃掉茶叶,这些误解明显不合常理,故有噱头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简单的误解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误解,复杂的误解是双方彼此产生误解,而且在误解情况下,此事态仍旧能够延展下去,这样的效果就更好了。但这样的误解,就不仅仅是心理刻画,需要连带着情节安排了。

(2)内外悬殊

在《大闹扬州府》中,乾隆蘸了茶水吃硝肉,觉得硝肉味道实在好。说书人表其心理活动,“这样吃下去要拉肚子的,怎么办?”“管他呢,吃归吃,拉归拉。”

在《相府医病》中,济公作弄相府里的家将,让他们去粪坑里寻找如菜籽一般大小的药丸。先前吆五喝六的家将,被臭气熏得一败涂地。说书人表其心理活动,“老兄啊,我情愿歇生意个。”

乾隆贪吃的心理如市井之徒,这与其九五之尊的外在地位相差悬殊;家将的沮丧心理与之前的威武形象也相差悬殊,这就取得了噱头的效果。

(二)语言组织

语言组织上的噱头,包括语音夸张、用语诙谐、对话风趣。语音夸张是在语气声调上出噱头,用语诙谐是在遣词造句上出噱头,对话风趣是在人物碰撞上出噱头。

(1)语音夸张

其一,乡谈滑稽模仿。在《大闹扬州府》中,乾隆进茶馆,没人招待。乾隆正在疑惑之际,旁边一个扬州茶客,突然冷冷地用扬州方言说一句“你到这块来,吃茶来的呀?”由于前面都是苏州话的说表和乾隆的京白,听众冷不防听到这句扬州方言,故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同样道理,模仿揚州方言“杀头”,故意强调“杀”字,或者形容书中人物开心,用无锡话“心底莲花一朵一朵开个里哇”强调无锡方言“一”的读音,也是用类似的方式起到噱头的效果。

此外,有些书中经常会出现若干与情节进展无直接关联的闲人,或者是哑喉咙,或者甕鼻子,或者某人有某些话搭头,并刻意强调他们的发音特征来获取笑料,也是类似方式的体现。

其二,脚色用语跨界。书中人物的言行,一般依照人物的行当进行选择,或用韵白,或用苏白。但即使用韵白的脚色,其心理活动的表现,仍旧使用苏白。但有时候,为了显示其特殊的心理状态,这种区分会突然搅乱。比如,某个头面人物,一般用韵白,但在其混乱失措的时候,突然用方言的土白,甚至骂了一句十分低俗的方言脏话。这种处理,显示了头面人物慌不择言的紧张感,让其在听众面前原形毕露,与之前的高大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沈笑梅在《相府医病》中,则反其道而行之。秦公子的花花太岁,人物语言是用夸张的苏白来表现。秦公子得了大头瘟后,其父秦相爷来探病。秦相爷用韵白,秦公子回答也突然改用了有气无力的韵白。这造成的艺术效果是,秦公子在父亲面前装斯文,鹦鹉学舌般地说韵白。

其三,语气把控讲究。同样一句话,某些说书名家说出来,满堂彩;有些说书人说出来,底下听众没有一点反应。这种区别,主要在语音夸张的把控上(同时也需要面风表情的夸张)。在前面冷不防出现的扬州方言的噱头中,除了扬州方言本身的夸张之外,还有说书人的冷?的语调,说“你到这块来,吃茶来的呀?”这句话,一定要笃悠悠地说,语气不能火爆。如果语气火爆,就不会出现喜剧效果。而在《相府医病》中,说书人介绍秦相爷,说这位秦相爷是秦桧的儿子。然后自问自答:“这位秦相爷啊好呢?和秦桧差不多,大好好不到哪里!”说书人说到“大好好不到哪里”时,语速加快,突然火爆起来,表示对秦相爷强烈的抵触感,这也起到了较好的书场效果。

(2)用语诙谐

第一,语词俚俗。俚俗之语,由于其本身诙谐,故也常带噱头的效果。在《相府医病》中,秦相爷为了感谢济公治好公子的病,吩咐摆素斋。济公说:“不,素的不吃,要吃荤的。素有啥吃头?大荤死人不吃,小荤苍蝇不吃,其他都吃的。”大荤死人,小荤苍蝇的说法,非常新奇,故有喜剧效果。此外,有些书中用一些歇后语也有类似的功效。比如“老孵鸡生疮—毛里有病”“四金刚腾云—荡空八只脚”“阎罗王的娘—老鬼”等。

第二,语带双关。双关语,既可以如此来理解,也可以如彼理解。在《相府医病》中,济公给秦公子把脉,不在手臂上把脉,却在额骨头上把脉,一面把脉一面嘀咕:“头颅摸清爽”“额骨头比较硬”。“头颅摸清爽”既指在额骨头上把脉之事,又指要摸清秦公子的病理。“额骨头比较硬”既指秦公子额骨头坚硬,又指秦公子运气比较好,毛病有救了。双关语指东说西,具有诙谐的功效。

(3)对话风趣

首先,嘴倔心虚。表面嘴巴强硬,实则心虚掩饰。由于听众处于全景视角,故能知道人物的内外的反差。在《大闹扬州府》中,微服私访的乾隆在茶馆店门口打了官差,茶馆店小二生怕惹祸上身,急忙关上店门。乾隆看官差落荒而逃,又想回到店里喝茶,发现店已经上门板,于是发生了以下的对话:

乾隆:“怎么茶馆关门了?”

店小二:“家有要事。”

乾隆:“刚才吃的茶还没有给钱。”

店小二:“我们老板给你汇账了。”

乾隆:“干什么你们掌柜给汇账?”

店小二:“五湖四海都是朋友,没得关系。”

乾隆:“对。我还要喝水!”

店小二:“对不起,炉子熄掉了。”

乾隆:“你胆子放大。有什么事情,都有我。”

店小二:“有你没得我唻!”

“家有要事”“老板汇账”“炉子熄掉”都是不让乾隆进店的理由,其实根本是胆小怕事,故而最后一句“有你没得我唻!”终于点出心中所想,迎来听众的哄堂大笑。

其次,绕圈说意。表面上说甲事,由甲事兜兜转转,最后落到乙事上。在《相府医病》中,秦公子得了大头瘟,请来的二位郎中没有本事医治,特意推荐了济公。此时济公正被关押在相府之中。相爷无奈,只得有请济公医治,并让二位郎中先生去说明情况。济公被带来时,脖子上还套着锁链,于是发生了以下对话。

济公:“请问你们二位先生是做啥个生意的?”

郎中:“我们是行医的。”

济公:“还是祖传,还是半途出家?”

郎中:“我们都是祖传。四代名医。”

济公:“啊到人家去看病?”

郎中:“当然去,当然去。有人家来请的。”

济公:“人家来请你们去看病,还是用轿子来抬,还是用链条来锁得去的?”

济公一上来不说要卸去锁链,反而有兜有转和二位郎中瞎攀谈,最后话题绕到了请医生带链条上。听众这才明白济公说话的用意。

(三)动作设置

由于是录音,只有声音没有影像,故对于沈笑梅在这两回书中的动作,无法有直接的了解,但通过录音中听众的笑声,我们大致可以判断出说书人在动作设置上的噱头以面风夸张和动作夸张为主。

(1)面风夸张

据记载,沈笑梅起济公的脚色,歪嘴巴,大舌头,一幅醉醺醺的样子,故有“醉济公”的美誉。游本昌饰演的济公形象,就对之有所借鉴。在书中其他人物非常焦急的情况下,沈笑梅以这样的面风,再带上济公温吞吞的说话腔调,自然起到了很好的喜剧效果。

(2)动作夸张

在《相府医病》中,沈笑梅起济公脚色,来给秦公子把脉,3只手指头往秦公子额头上摸,又说:“各师傅各传授。有的在手上把脉,有的在额头上把脉”。这样的动作,也让听众忍俊不禁。

此外,在一些传统书里,表现某人心急吃热汤包,最后汤包的热汤汁喷到自己喉咙口,吞下去太烫,吐出来不舍得,说书人表演时嘴脸紧皱,双手乱划,引得听众哄堂大笑,这也是运用了动作夸张的方法。

(四)情节安排

情节安排的噱头是肉里噱的精髓。情节安排得好,可谓“书带人”,即使说书人的本领差一点,仍旧能够起到很好的剧场效果。情節安排上出噱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反向行进,一类是蓄势破势。

(1)反向行进

在《大闹扬州府》中,扬州地方官借着乾隆的名义鱼肉乡民。老百姓当着微服私访的乾隆的面骂乾隆。高高在上的皇帝反而被老百姓骂,这是反向行进。

乾隆打了官差之后,坐在茶店面前等他们搬救兵来算账。胆小的茶店伙计把他推到边上肉店前。同样怕惹事的肉店老板又把他推回茶店前。推来推去,最后乾隆只要把凳子,一半放在肉店前,一半放在茶店前。乾隆的威武和茶店伙计、肉店老板的胆怯,也是反向行进。

在《相府医病》中,家将秦禄将被关押的济公带去给公子治病,并对济公说,你运气好,看好公子的病就能马上被放回灵隐寺。济公说:“灵隐寺还没有这里舒服。”“被链条锁起来,睡觉倒睡得很踏实。”秦禄以为的济公的期望与济公的实际期望也是反向行进。

(2)蓄势破势

蓄势破势是情节精彩的关键之所在。蓄势破势是复杂版的反向行进。蓄势是让书中事物势态向某一个方向发展,破势是让此发展态势中断或者逆行。

在《相府医病》中,秦公子得了冷热病,先是浑身发冷,家将们为他盖上了七条被子、被子上再压人、床底再烧火盆。这个态势已经蓄到顶点了。秦公子突然说“热煞哉”。“热煞哉”就是破势。随后家将们又拿去火盆,不再压人、收走被子。这个态势又蓄到顶点了。秦公子突然说“冷煞哉。”“冷煞哉”又是破势。之后反复冷热,又是蓄势,一直到秦公子说头痒,秦禄一搔公子的头,公子的头“噗”地变大,则是破势。

济公为秦公子医病,一本正经地往衣服里摸药,这是蓄势,突然说“掉忒哉”,这是破势。随后一班家将去寻药,济公说药是黑色的、菜籽大小,又说可能掉在粪坑里了。家将寻找了半天,累得半死不活,这又是蓄势。济公手到怀中一摸,说:“哦,在这里哉。”这也是破势。

蓄势越久,破势越速,噱头的效果就越好。在破势之处,听众定然会哄堂大笑。

二、外插花的设置场景

与故事情节无直接关联的噱头是外插花。从沈笑梅的两份录音来看,外插花主要包括事物评论、风俗趣谈、典故引用、笑话穿插这几个方面。事物评论是说书人对书中事物的評论联想,风俗趣谈是说书人加入的地方掌故,典故引用是说书人加入的历史知识,笑话穿插是说书人加入的笑话故事,这是一个由近到远的排序。外插花都以说书人为主体。

(一)事物评论

事物评论是说书人对书中人物与事件的评论,表明了说书人的分析思路与价值立场。缜密理性而合乎人情的分析,是评弹艺术独具的精华。听众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获得丰富的人生经验。而说书人要在事物评论上放噱,则主要体现在价值立场上。但是价值立场上的评论很容易沦落为道德说教,故而价值立场上的评论一定要短小利落,不宜一本正经,而要以讽刺、类比为主。

(1)讽刺评论

在《相府医病》中,秦府家将秦禄骂济公绝子绝孙。说书人添句评论:“多骂忒个,和尚本来没有儿子的。”说书人的评论,是对秦禄的讽刺,消解了秦禄的辱骂,起到了强烈的喜剧效果。

在一些传统书里,还有一类归谬法。其基本逻辑是,如果都是这样的话,或者如果现在还是这样的话,会出现什么可笑的后果。通过这个方法,说明前面的论断有多么的不合理。比如,说在古代封建社会,女人的胳膊、大腿不能被男人看见,一旦被看见,就要嫁给这个男人。于是,说书人就会说,“这个道理若放到现在,男人去一趟游泳池,那满游泳池的女人都要嫁给他了”。

(2)类比评论

类比本来是为了方便理解。一个新事物出现,大家不好理解,于是用一个大家已经理解的旧事物作为类比,方便大家理解新事物。在评弹故事中,出现某种情况,似乎不合乎常理,于是作一个类比,大家就能接受。

在《相府医病》中,说书人给秦公子开相,说他长得不丑,又说人的好坏与外貌无直接关联,不一定好人长得好看,坏人长得难看。为了加强说明,说书人作了类比评论:“就像房子一样,有外户型、内户型。”外户型是中看不中用的房子、内户型是中用不中看的房子。这种类比既十分贴切,又令人意想不到。

又如,济公给秦公子诊断大头瘟,用手指头去弹秦公子的大头。说书人评论说,就像挑西瓜时的动作一样。说书人把秦公子的大头比作西瓜,既夸张又形象。

(二)风俗趣谈

风俗趣谈是插入一些与书情有关的地方风俗。要在这个方面放噱,则地方风俗要么内容新奇,要么异于本土。内容新奇是指书中故事所在地的风俗比较独特,听众所在地(主要是苏州、上海一带)无此风俗。异于本土是指听众所在地(主要是苏州、上海一带)的风俗与书中故事所在地的风俗有类似的地方,但书中故事所在地的风俗做法奇特。简而言之,内容新奇是一有一无,以有称奇;异于本土是两者都有,互有同异。

(1)内容新奇

在《大闹扬州府》中,说书人介绍扬州的风俗,“上午皮包水,下午水包皮”,上午要吃早茶,下午要孵澡堂,这是独具扬州特色的风俗,苏州、上海一带的听众听来就很新奇。

(2)异于本土

在《大闹扬州府》中,说书人由乾隆的一声“掌柜的”,衍生开来,讲解北方叫掌柜,南方叫老板,绍兴叫店王。由此再设置情境对话,并衍生到扬州、苏州、河北、山东的堂倌及其叫卖声。

需要指出的是,风俗趣谈最好不要仅仅限于介绍一个新奇的知识点,而是要将此知识点转化为一个具体化的人物场景,在场景中起到噱头的效果。

(三)典故引用

典故引用其实与风俗趣谈类似。风俗是地区空间上的外插内容,典故是历史时间上的外插内容。在典故引用上放噱,也要做到内容新奇、异于本土。

(1)内容新奇

在《大闹扬州府》中,说书人说了扬州小校场的典故。“虽然小校场看上去不大,但其实如有神通般地可大可小。三国时期,曹操八十三万人马南下时,驻扎在扬州小校场,也只驻扎了小校场的一只角。”

(2)异于本土

在《大闹扬州府》中,说书人引用了“船到瓜州小,人到扬州老”的典故。由于瓜州地区的长江江面尤其显得开阔,所以无论多大的船,到了瓜州就显得小了。扬州人称呼人都带一个“老”字,称呼三四十岁的人为“老太爷”,称呼抱在手里小囡为“小老弟”。

驻扎了小校场的一只角、称呼小囡为“小老弟”,这都是典故知识场景化的体现。

(四)笑话穿插

如果说风俗趣谈、典故引用还与书中故事发生的时空具有客观的关联,那么笑话穿插则没有多少必然的联系。说书人需要动脑筋寻找关联点,不失时机地插入准备好的笑话。

(1)用语错置

在《大闹扬州府》中,说书人说到打屁股,就引申到屁股的另一名称“坐臀”。然后说,坐臀这个名称是买肉的人创造的。说书人继而设置一个场景,起了一个脚色去买肉,说:“老板,我想吃点精肉,啊有坐臀宰给我点?”总不能说:“啊有屁股宰给我点?”

这个笑话制造的原理是用语错置。一个事物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称呼。如果将此称呼不考虑场合而错用,则会产生笑话。

(2)蓄势破势(笑话运用)

蓄势破势是情节安排的主要手段。如果插入的是一个完整的笑话,那笑话本身也有蓄势破势的构造。在《大闹扬州府》中,说书人由扬州城内官差勒索乡民说到运河上也勒索船只。无论何种民船,只要经过扬州,都要雁过拔毛。向运山芋的船拿山芋、向运花生米的船拿花生米、问运青菜的船拿青菜。这些叙说都是作为铺垫的蓄势。后来遇到一艘常熟人从江北运回的粪船。粪船上盖了一张芦席。官差和常熟人语言不通,以为船上有好货,便让常熟人将船靠岸。这仍是作为铺垫的蓄势。常熟人生怕别人嫌臭,粪船不太愿意靠岸。官差贪心不足,看看距离不远,便从岸上跳到芦席上。官差掉到粪堆里,就是破势,抖出包袱底。

外插花的笑点,除事物评论之外,风俗趣谈、典故引用、笑话穿插几乎没有自身独立的放噱技巧,而是与肉里噱的放噱技巧基本一致。风俗趣谈、典故引用、笑话穿插都是借助书中故事情节的关联点来加入笑料。插入笑料需要在不经意间,做到自然而然、妙趣天成。

三、噱头的生成原理

以上论述是以沈笑梅的两档录音为例,罗列苏州评弹里大致的噱头设置。但是,这些噱頭为何能引人发笑,则需要继续阐述噱头的生成原理。在噱头的生成原理视角下,肉里噱与外插花无非是放噱的基本原理在不同场合的特殊体现。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噱头的生成原理定义为听众心理势差的释放。何为“听众心理的势差释放”?为了便于理解,我以一个比方进行说明。听众自己的心理势态,有如一个水坝的上游水面。说书人打造的噱头场景所赋予听众的心理势态,有如一个水坝的下游水面。上游水面与下游水面有高度,就是势差。当水坝突然泄洪时,就是势差的释放。当势差释放时,就会有强烈的喜剧效果。

(一)势差的构建

构建势差,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抬高听众心理势态的水平面,一个是降低噱头场景所赋予听众心理势态的水平面。前者为辅,后者为主。

(1)抬高听众自我定位心理势态水平面

抬高上游水平面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给予听众赞美祝福,一类是给予听众关键信息。

给予听众赞美祝福就是说书人热络、自然、放松,如谈家常一般地给听众说好话。一般有以下途径:

一、赞扬听众道德高尚。比如说听众关心演员,支持演出,落雪落雨的天气,还来捧场;听众善良聪明心肠好等。

二、赞扬听众知识丰富。比如说听众都是老听客,老耳朵,听书资历长久,都听过很多评弹名家的书;懂书路书情书理,给予演员相关学习资料,不断帮助演员成长。

三、祝愿听众身体健康。比如祝愿听众手脚轻健、长命百岁;说老年人经常听书可以笑口常开、延年益寿等。

以上的赞扬和祝愿,最好能够以简短的事例,通过显一显脚色来场景化,这样取得的效果就更好。这项工作本身并不能制造噱头,只是为制造噱头进行铺垫。

给予听众关键信息就是说书人给予听众较高较全面的视角。一般有以下途径:

一、交待听众故事的来龙去脉,揭示各种人物的大致命运,表出各种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让听众有全景式的认知。听众获得的这个认识远超书中任何一位人物。

二、引导听众贴近故事中的正面人物、有智慧的人物。在表述这些人物的心理活动时,与听众的心理联系起来。这样,听众就与这些人物处在同样的水平面,这些人物的高明举动与俏皮话语就会提升听众的心理势能水平面,与书中被调侃的对象形成势差。

(2)降低听众所对场景心理势态水平面

此心理势态水平面的降低,是制造噱头的关键。说书人永远不能调侃听众,而是要调侃听众之外的其他事物(包括扦讲自己的搭档),从而让听众对调侃之物感到可笑。

说书人调侃的主要是书中的人与物。有时候也会调侃一下自己的同伴,所谓“扦讲”。说书人调侃书中的人与物,是为了制造势差,主要有以下6种势差制造方式,见表1。

①制造心理势差,如揭示书中人物胆小怕事;

②制造道德势差,如揭示书中人物吝啬小气;

③制造思维势差,如揭示书中人物愚蠢痴呆;

④制造语言势差,如揭示书中人物颠三倒四;

⑤制造行动势差,如揭示书中人物鲁莽乖张;

⑥制造综合势差,将上述势差综合起来运用。

①②③是内在的;④⑤是外在的;⑥是综合的。①②③④⑤可以是小卖式的,多为惊喜式势差释放。⑥是铺垫式的,多为期待型势差释放。

制造势差的途径在于反向行进,或者说以不同于常态的方式行进。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一方面,听众由于处在全景视角中,能理解正反变化,觉得自己不被其所惑,感觉良好,故自我势能很高。另一方面,听众从对象的正反变化中,洞察对象之实质,故对方势能很低。我能知对象(心理、道德、思维、语言、行动、综合)而对象不能知我,就形成势差。

需要指出的是,被调侃之事物,虽然处于劣势,但此下游的心理势态需要有个底线,即对象所受的伤害不能太强。如果没有这个底线,被调侃的事物落到极为悲惨的境地,就丧失了喜剧色彩。被调侃的事物如果落得极为悲惨,就会唤起听众的同情心,这样娱乐的心态就会大减。举例而言,如果说一个人目中无人,眼睛朝上看,一不小心踩到自己扔的香蕉皮,摔了一个大青包,这就有喜剧效果。如果说这个人摔得脑浆迸裂,一命呜呼,喜剧效果就大大减弱了。

(二)势差的释放

势差的释放有两种。一种是期待型势差释放,一种是惊喜型势差释放。期待型势差释放,是听众已经知道水坝两面水位的高低迥异,就期待着泄洪的那一刻。比如在《大闹扬州府》中,官差跳粪船,听众知道官差要跳,也期待官差去跳。这个铺垫过程已经是在蓄势。当官差真的跳时,就笑声一片。前面的铺垫是蓄势,后面的一跳是破势,故在期待型势差释放中,先有势差后有破势。惊喜型势差释放,是听众事先不知道水坝两面水位的高低区别,在泄洪的那一刻,突然有一泻千里之感。比如在《相府医病》中,秦禄骂和尚绝子绝孙,说书人插一句评论,“多骂忒个,和尚本来没有儿子的。”一般看来,秦禄骂和尚绝子绝孙是蓄势,“和尚本来没有儿子的”是破势。但“绝子绝孙”一句本身不能蓄势,非得有“和尚本来没有儿子的”这句出现,“绝子绝孙”一句才能成为蓄势。故在这个噱头里,前面的铺垫是隐藏的,只有破势出现,铺垫才显露出来,势差也就形成,故在惊喜型势差释放中,破势与势差是同时形成的。

释放势差就是亮包袱底。说书人的声音需要随着所放噱头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简单地划分,可以有语速的加快或减慢,声调的提高或降低。语速减慢,声调降低,显得阴?;语速加快,声调提高,显得火爆。无论哪种风格,都需要配合蓄势的内容来处理。

在评弹演出中,肉里噱是就书中本身情节构建势差,继而释放势差。而外插花是就外插情节构建势差,继而释放势差。故事情节安排的噱头,多是期待型势差释放。小卖的噱头,多是惊喜型势差释放。我们在书场里,经常可以听到各类笑声,这主要归功于以下三种放噱方式。

第一种方式,持续不断地构建、释放小势差,引得听众小笑不断。这就是评弹里的小卖。这种势差的释放,可以在开场时使用,挑松书场的气氛,拉进演员与听众的距离。

第二种方式,逐层铺垫,构建大势差,最后一下子释放,引得听众捧腹大笑。这或者是肉里噱书中故事本身的情节安排(比如《三约牡丹亭》,秋香分别约了唐伯虎、大踱、二刁半夜在牡丹亭相会,最后将大踱、二刁的母亲骗到牡丹亭,大踱、二刁误将老太太误以为是秋香,闹得狼狈不堪。),或者是外插花里的复杂笑话。这类势差的释放,需要说书人全力以赴,层层铺垫,让听众的期待心理越提越高,最后才能取得满堂彩的效果。

第三种方式,前两种的综合。先是小卖不断,各种小势差的释放;再逐层铺垫,以大势差的释放作结,引得哄堂大笑,场子下面完全铺足。这种综合类型,非常适合做会书里压轴的送客书。

笔者认为,噱是书中宝,但噱也只是说噱弹唱之一,放噱终究不能取代正书。如果纯粹为噱而噱,那就成为说苏州话的小热昏、独脚戏,丧失了苏州评弹本身的特征。我们应该认识到,噱是调味剂,但绝不是正餐。唯有认清噱在评弹艺术中处于辅助于说表的地位,才能合理发挥噱头的优势,创造出优秀的评弹作品。

(作者:苏州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济公噱头说书人
眼内镜的噱头
“孕妇专用”多是噱头
Max讲故事——说书人
济公
济公传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济公传
变与不变中看《说书人》
三星、LG、VIVO,曲屏手机只是噱头?
在卑微与高大中穿行的说书人——师陀《说书人》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