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动因和路径探析

2024-05-22姜顺婕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4年3期
关键词:路径探析四史高校

【摘要】加强“四史”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是抵御错误思潮的关键武器,是厚植爱国情怀的必然选择,也是丰富思政课体系的现实需求。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为培养德才兼备、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必须深刻领会开展“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理解开展“四史”教育的动因,充分利用好“四史”教育这面旗帜,探索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的科学机制和实施路径,切实提升“四史”教育育人实效。

【关键词】“四史”教育|路径探析|高校

新时代提出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基本道理”,进一步阐明了学习“四史”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高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主义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摇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也是我国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开展“四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2020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就明确提出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因此本文从研究分析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动因入手,阐明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就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改革路径进行探析,以期为高校充分利用好“四史”教育这面旗帜,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抵御错误思潮,厚植爱国情怀作出应有贡献。

一、新时代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动因分析

(一)加强“四史”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而又繁重。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不断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加强其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才能不断坚定其理想信念,不断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激情和斗志,促使其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进而舍生忘我地投入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矢志奋斗的终身事业中去。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的精神之“钙”,精神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学习“四史”正是补精神之钙的良方。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四史”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我们党浴血奋战、涅槃重生的奋斗史,了解国家披荆斩棘、昂扬奋进的改革史,了解我们社会主义事业摸索前进、百折不挠的发展史。我们要以“四史”教育为抓手,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强其对我们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认同,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发昂扬奋进、奋发有为的昂扬斗志,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1]。

(二)加强“四史”教育是抵御错误思潮的关键武器

当前,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开放程度逐步加深,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接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思想。然而西方国家大肆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思想观点,妄图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背后是西方国家混淆视听、扰乱人心,妄图“西化”中国,上演“和平演变”的狼子野心。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由于思想尚不成熟,对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的判断力不够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被别有用心的人蒙蔽双眼,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中迷失自我。

加强“四史教育”、树立正确历史观、牢固历史记忆是我们对抗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关键武器[2]。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要坚持不懈加强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历史的学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准确把握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主流主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理直气壮地学习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历史,弘扬浩然正气,给历史虚无主义以最好的回击。还要加强对历史的辩证思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注重从历史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么样才能继续成功,更好地书写时代答卷,彻底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诡辩论。

(三)加强“四史”教育是厚植爱国情怀的必然选择

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担当者。厚植青年人的爱国情怀,有利于增强其对家国的担当意识,实现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能够激励他们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去。在新的历史方位中,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理想,必须厚植爱国情怀,凝聚亿万中华儿女的磅礴伟力,促成众志成城的有利局面,共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四史”中蕴含宝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怀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一直传承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概括了将家国利益置于首位,为天下苍生造福的爱国情怀基本内涵。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英雄的舍生取义、救国为民的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矢志报国。我们要用好“四史”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帮助青年人领悟、理解、传承和发扬“四史”蕴含的爱国精神,从历史文化中获得滋养,从英雄先贤身上获得鼓舞,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爱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从而坚定爱国信仰、厚植爱国情怀,加深对民族、文化、国家、人民的情感认同。

(四)加强“四史”教育是丰富思政课体系的现实需求

办好思政课,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但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信心问题。“四史”教育与历史高度相关,相比传统历史教育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教育功能和属性。面向大学生开展“四史”教育知识讲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党的百年发展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些重要属性都是办好思政课必不课少的,“四史”教育必然要在思想课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发挥重要育人功能。“四史”教育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案例生动,它所具有的深厚理论知识和鲜活实践案例是构建完善思政课程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和必要补充,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大思政育人体系,对于充实思政课程体系,挖掘思政育人深度,提升政治教育实践性都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新时代高校加强“四史”教育的方法和路径探析

(一)强化“四史”教育组织领导

党中央提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高校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对“四史”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到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对开展“四史”教育的组织领导,构建“四史”学习长效机制。要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学习方案,确定学习主题,注重全员覆盖,切实提升师生“四史”学习热情和实效;要加强课程建设,做好“四史”相关课程资源的建设,积极推进“四史”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头脑,以“四史”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思政教育改革;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由学校党政负责同志、知名教授、中青年教学骨干组成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打造精品示范课程,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有效带动师生“四史”学习热潮。

(二)挖掘“四史”教育特色载体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要充分挖掘特色载体,深入汲取“四史”积淀的丰厚养料,挖掘“四史”教育中蕴含的丰富红色教育资源。在“四史”教育的实践中要灵活运用英雄人物事迹,大力弘扬李大钊、邓中夏等革命先烈的伟大斗争精神,把生动的先烈事迹和历史素材融入课程教育,为枯燥的理论阐述增添有鲜活生命力的素材。要在学生身边选树榜样典型,挖掘校友和地方名人资源,讲好身边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榜样、见贤思齐;要用好地区社会资源,用好地区革命文化,丰富高校开展“四史”教育的社会载体,如嘉兴南湖的“红船精神”、陕西延安的“延安精神”等,都是本地区最接地气、最能激发学生认同感的教育载体。此外,革命纪念馆、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等都可以成为“四史”教育接地气的载体,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传授知识,让枯燥的理论讲授更加具象化、更加接地气[3]。

(三)建设“四史”教育教师队伍

“欲育人,先育师”。教师队伍建设,关乎“四史”教育的成败。讲好“四史”,高校思政教师队伍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新标准,为新时代建设高质量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指明了根本方向。高校思政教师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识积淀,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要以“四史”教育为新的发力点,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教师“四史”学习,将“四史”学习作为思想政治的“必修课”,深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自觉将所学所悟带入日常教学。要搭建青年教师互助成长的研修共同体,共同加强教学改革的研究,不断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學形式,提升育人实效[4]。要明确把加强思想政治、师德师风、职业素养、爱生育人四个方面作为“四有”好老师建设重点,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四)创新“四史”教育方式方法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运用好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提高“四史”教育的育人实效。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因为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教学效果难免差强人意,开展“四史”教育要结合历史和思政的专业性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中要注意融入新时代网络和信息技术,用好短视频、多媒体、微博等信息化载体,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增添时代气息,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好慕课、虚拟课堂、红色影视等线上教学资源,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颖形式拓展教学空间[5];开设融合“四史”教育和思政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参观革命纪念馆、开展志愿历史宣讲、举办“四史”教育征文等活动,创新教育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结语

加强“四史”教育是帮助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抓手,是抵御错误思潮的关键武器,是厚植爱国情怀的必然选择,也是丰富思政课体系的现实需求。正因“四史”教育这些独特的教育功能,其在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必然要占据重要位置。高校必须深刻领会党和国家对于开展“四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从强化“四史”教育组织领导,挖掘“四史”教育特色载体,建设“四史”教育教师队伍,创新“四史”教育方式方法等举措入手,探索符合国情、校情的“四史”教育高校实践路径,积极推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四史”教育的全面落实,促使“四史”教育真正融入高等教育思政育人体系,切实发挥“四史”教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的实效性。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武传鹏.“四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修课[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2022,13(6):112-118.

[2]聂文晶.在“四史”教育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22, 602(51):161-164.

[3]胡银,陈士勇.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6):70-73.

[4]胡颖颖.大学生“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4):13-15.

[5]王静.网络环境下高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具体措施[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2):134-135,138.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四史教育融入职业院校思政教育改革的逻辑理路和路径探析”(项目编号:2023SJYB0542)】

(作者简介:姜顺婕,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路径探析四史高校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基层检察院检委会规范化建设路径探析
新课标下的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路径探析
互联网+背景下的渝东南家庭农场发展路径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