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不是豆腐脑
2024-05-22蒋宇利
文|蒋宇利
重庆市著名的旅游地标磁器口最吸引人的是那一碗普通的小吃——鲜香麻辣的“豆花”。
豆花,或称豆腐花,是一种用黄豆制作的小吃,有的地区是作菜肴的。制作豆花和做豆腐工艺基本一样,将黄豆用水泡涨,磨碎过滤出豆浆,加入凝固剂结成非常稀软的固体就成了豆花。
豆花不等于豆腐脑,制作豆花时也是先打浆、滤渣、煮浆。待熟豆浆的温度降至85~90℃时,分几次拌入凝固剂,这步骤称为“冲豆花”。豆花做得好不好,技巧就在冲豆花的温度和速度控制上。凝固剂一般是用盐卤或石膏,盐卤做的豆花比石膏做的更好吃。
冲豆花后静置5~15分钟,待豆花凝好,用筲箕等用具轻压成型即可,浆水不能排出。
豆花制作就是做豆腐的前阶段,区别只在浆水的存留上。凝固后加压挤出浆水的是豆腐,若加重压挤得更干净的则是干豆腐或豆腐干。仅仅是轻压成型,并不把浆水排出,就是豆花。吃豆花是连浆水一起吃,相当于喝豆腐汤。
如果豆花吃不完,用纱布包好,上压重物,继续榨出多余的水分密实成型,就成了拿取不易碎裂的豆腐了。如果点的很嫩,比如用石膏或葡萄糖酸内酯做凝固剂,也不挤压,做出来的就是“豆腐脑”。
论老嫩,豆花介于豆腐和豆腐脑之间。在豆浆到豆腐的制作过程中,由嫩到老的顺序为:豆浆→豆腐脑→豆花→豆腐。豆腐脑比豆花做得更细腻软嫩,用筷子夹不起来,只能用勺吃。
豆花和豆腐脑一样,分成两大类味道:甜和咸。甜豆花以广式豆腐花为代表,偏细软,可用丝滑来形容,很像豆腐脑。咸豆花主要流行于西南地区,可以说是川菜中的一员。四川豆花又以自贡市富顺县所出的最知名,当地方言叫水豆花儿、灰馍儿,通常是配蘸水吃。蘸水就是麻辣鲜香的蘸料。豆花拌蘸水,特别下饭。中原地区很少吃豆花。
在四川,吃肥牛豆花、耙耙菜豆花、酸菜豆花非常普通。豆花做配菜可做成豆花鸡、豆花泥鳅、豆花牛腩、豆花酥肉,都“巴适得板”。川菜中的豆花鱼,做法类似于酸汤鱼,只不过盖浇在豆花上。鱼一般用草鱼,奢侈的也可用鲈鱼,很是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