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审视与创新路径
2024-05-22韩静茹
【摘要】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该文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审视与创新路径为主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承和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进行审视,提出了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为创新路径的思考。
【关键词】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价值审视|创新路径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审视和创新路径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审视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的融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国情、历史特点和时代要求,又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融合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具体问题相结合,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其次,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结合中国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和解决方案[1]。只有通过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中国的具体表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传承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党的领导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治理体系,引导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培育。其次,要充分发挥教育、传媒、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通过教育引导、宣传报道、文化创作等多种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共同的精神追求。最后,要注重价值观的实践和践行,只有坚持实际行动与价值观一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才能真正落实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广泛凝聚共识,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落地生根,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其次,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物质生活的改善,还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和幸福感。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关爱农民工、关心弱势群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路径
(一)理论创新: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代性解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情的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时代性解读,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时代性解读要紧密结合新时代的实际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新时代面临的问题。同时,需要深化对社会发展规律和经济建设特点的认识,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特点和实践特点。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践性应用
实践性应用要求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实践性应用需要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需求,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路径[2]。需要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人民的需求和期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人民谋幸福、推动国家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践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挑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这需要进行实践创新,以应对新时代的需求。新挑战包括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思维和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路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机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为实践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新机遇包括科技创新、开放发展、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机遇,需要积极应对新机遇,发挥创新力量,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制度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1.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必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堅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党的全面领导在制度层面得到有效落实。其次,要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包括科学决策机制、法治建设、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等。
2.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运行和优化
只有确保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顺畅运行和高效优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运行和优化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强调科学决策和实践导向,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其次,要加强制度执行和监督,确保制度的切实实施和有效运行,防止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文化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表现,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指导。为了有效传播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全社会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精神。其次,要注重价值观的创新和发展,与时俱进地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其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相适应。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和发展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保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其次,要注重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社会发展和个人行为[3]。要注重实践创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探索出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实践。
三、结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审视和创新路径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的有机结合优势。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并不断弘扬和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军转民
参考文献
[1]段吉方.从新时期到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当代化发展及其理论问题[J].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2023(05):4-12.
[2]王丽.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生成机理、历史回溯和实践遵循[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3(02):10-15.
[3]尹晓允.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原则及内在逻辑[J].黑河学院学报,2023,14(08):23-25.
(作者简介:韩静茹,长春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