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教鹊术掩琴名
2024-05-22梅强
梅强
说到近代巴渝掌故,至今山城文艺界老人犹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则旧闻津津乐道。此事《巴渝故实录》记载如下:
重庆南岸玛瑙溪水泥厂破土施工,挖出一座汉墓,墓内汉棺完好无损,蔚为奇观。古琴界人士缘《聊斋·局诈》在古墓掘得良琴的故事,竞相求购棺木。浦晓岚捷足先登,购得汉棺改料,亲自监制了三具古琴。初声响粗劣,经多日调理修整,琴音果然清烈如绿绮。我曾亲见重庆市川剧院文家棠抚过其中一琴,确属神韵非凡,不愧名琴。
重庆文史界耆宿段云璞、唐冶泽等亦曾在文章中提及这则趣闻,文中的斫棺为琴者或又被写成“蒲晓岚”。此老不避棺木之晦,捷足先登,自是极爱琴之人,其名亦在近代重庆琴坛要者之列。掌故家段云璞先生《重庆琴事》记云:“民国初期,重庆的古琴艺术还很兴盛,古琴界的知名人士亦不少,计有:名中医崔善元……以及浦晓岚、唐士诚等人。”段先生所写系由前辈琴人口述史中取材,既已言之凿凿,其人或真实存在。然而除却改棺造琴之事,近现代琴史或地方文献中“浦/蒲晓岚”之名竟皆付之阙如。今日重庆琴圈谈往论故,也鲜有提及这位能琴的前辈的,不免令人遗憾。
近阅已故琴家方文伟先生所编之《清如古琴》,中有杨清如先生致成都唐中六先生的珍贵书信一封,对当年“汉棺造琴”之事呈现了另一版本的记录:“以前有个中医补一得了一口汉棺,造了四张古琴,张顺臣得了一张,后来卖给文家棠……”
信中明言,当年得汉棺者实为中医“补一”,这一关键信息适可补充先前“文献不足征”之憾。补一乃近代巴蜀杏林赫赫有名的人物,是闻名遐迩的中医火神派圣手。根据医林文献记载,补一,字晓岚,清咸丰六年(1856)生于四川遂宁,毕生从事中医药事业。其人一生传奇,1919年起亲入川滇边陲深山采药,由滇越路辗转越南海防、河内,继赴中国香港、广州、天津、哈尔滨,乃至俄境,沿途遍访名师,打通生理、药物、解剖诸学,学成归来悬壶巴蜀,其在二十世纪重庆渝中区太平门海关巷所设之“补一药房”医人无数,誉满山城。而鲜为人道者,作为医家的补晓岚博学多才,琴棋书画,咸臻高妙。据其弟子唐世丞(前段云璞先生误书为“唐士诚”)《补晓岚医师和补一药房》回忆:“先生还对七弦琴颇有绝技,弹唱起来,抑扬宛转,手应心得。先生最常弹的是《平沙落雁》《孔子读易》等古曲,听起来真可令人‘发思古之幽情。每逢有嘉宾到来或者风清月白之夜,先生辄爱抚琴一曲,唱酬亲友或遣兴抒怀,曲声悠扬清宛,使人若即若离,听之者莫不心旷神怡,悠悠然为之神往。有时曲终后,听众还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令人久久不愿离去。”
故知补一(晓岚)确亦是擅琴之人,“名亦在近代重庆琴坛要者之列”说的正是此人,段云璞、唐冶泽等人所记“浦/蒲晓岚”乃是音讹。此外,唐中六先生《巴蜀琴艺考略》所附《巴蜀琴人录》列有“补一”之名,不过所记甚简:“补一(生卒年不详)字小南,西康(今四川甘孜)藏族人。向藏中英人学医,悬壶于乐山,师从尚雨村学琴,后又师从龙琴舫。”
这段记载未标出处,且疑点众多。首先,补一之字此处又误为“小南”,有些医史文献亦有此误。对此早有学者予以指正,吕海婴、张存悌《火神派名家医案选》:“补晓岚(1856—1950),原名补一,字晓岚(有学者将其名字写成“补小南”,有误)。”其次,补氏之籍贯民族竟误作“西康(今四川甘孜)藏族人”,这又是从何说起呢?
唐中六先生这段简介当是来自查阜西所编《历代琴人传》,《历代琴人传》所记晚清民国琴人中确有“补一”之名,其字赫然写作“小南”,而文献来源则是琴家龙琴舫之口述。既为口述,难免会有未经考证以致讹误之处。据唐世丞回忆,补晓岚先生早年曾由美国人毕启引荐受洗,后由基督教会派遣赴西康巴塘地区布道。正是由于这段经历,补氏结识先于此地传教之美国医学博士史博文,遂萌生学习西医之志。关于补氏这段过往,近现代史料中可以参证者有二,其一是晚清宣统二年(1910)二月十九日《川督赵尔巽为英国教士在巴塘租赁房屋事咨边务大臣赵尔丰》:“光绪三十四年,英国教会中教士补晓岚到巴租赁两房,以为该会牧师居住之地,拟另设礼拜堂。”其二是新中国成立后江安西、来作中《巴塘县解放前后文教概述》:“民国初年,美国医生史德文和美国基督教牧师浩格登又都率全家到了巴塘,并从内地和康定带去中医补晓岚夫妇、药剂师黄春廷、汉文教师黄友三、藏文教师吉村夫妇等人。”足以见得唐世丞的回忆所言不虚。因补氏两度往来巴塘,深入藏地,布道行医,泽被乡里,遂在藏地有“补菩萨”之称。或许是因时日久远,以讹传讹,人们竟误以为补氏原是藏人,比如1947年4月5日《天报》第二版有署名“沙刚”的报道《怪医补一》,就将补一报道为“西藏人”。
《历代琴人传》对补一的介绍虽然很短,但提供了一则关键信息,即补氏琴艺师承尚雨村和龙琴舫两家。尚雨村为四川乐山人,《今虞琴刊·琴人题名录》记载尚雨村籍贯四川乐山,“乐山川南一帶弟子甚众。已故”。根据唐世丞回忆,补晓岚首次巴塘之行以后曾寓居乐山自立药房一间,名“嘉定药房”,“嘉定”正是乐山旧称,补氏师尚雨村此时尚在。后所就学之龙琴舫乃泛川派古琴大师,主要活动于成都一带,这自然是补氏悬壶成渝两地所结的琴缘。补氏最终定居重庆,喜见山城解放,于1950年7月4日溘然长逝。化鹤前尚邀亲朋至家中顾曲,其乐融融。有了这些材料佐证,唐中六《巴蜀琴人录》记“补一(生卒年不详)”云云乃可补完,“西康(今四川甘孜)藏族人”云云亦得校正。可见口述史料确需参合众家,方能互补阙如。
补晓岚以医术名世,琴名遂为医名所掩。我因兼事巴渝琴史钩沉,遂对其人略加着意,所阅回忆文章渐多,益感其阅历之丰富,个性之不凡,令人弥生无缘得见之憾。聊以民国诗家曹经沅《借槐庐诗集》中的一首《赠补晓岚》诗想其丰神:
早岁芒鞋遍九州,雪山先我卅年游。
多才欲过傅香主,大隐何殊韩伯休。
老舞彩衣真乐事,偶耽醇酒亦风流。
识君虽晚知君久,合向畴人传里求。
诗言补晓岚先生九州踏遍(所谓“雪山”者,由前可知乃是道其深入藏地之事),耽酒风流,笃孝多才,大隐于市。如以琴人而论,想来古之嵇、阮也莫过于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