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小黄姜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2024-05-21李辉
农技人员在田间察看小黄姜生长情况
一、种前准备
1.选种。姜种一般从上一年10 月份收获后保存的老姜中选择,选择保存较好,外表颜色黄亮而不缩水干瘪,无腐烂,无损伤的姜块。姜种掰成50 ~100克的姜块,每块保留1 ~2 个壮芽,选好后清洗泥巴后进行晾晒,晾干后成为备种。
2.温度。生姜根系温度在18 ~20℃以上才能生长较好,植株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5 ~28℃。因此小黄姜的播种时间是4 月至5 月。
3.选地。生姜更适合土质松软,沙质类型土壤,在壤质土也能生长,但是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要好。生姜怕旱也怕涝,再加上根系较浅,因此要选择地势偏高,排水较好,灌溉方便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4.种姜处理。
(1)晒种。播种前1 个月左右,选择晴天将种块翻晒2 ~3 天,至姜皮变干发白。
(2)催芽。①传统催芽。箩筐内垫稻草,将晒好的姜种放入,使其芽头朝内,一层层放好后,盖稻草或草帘约1 厘米厚,用绳子扎紧,放于灶上,利用灶的温度保持筐内湿润,温度保持在20 ~30℃,20 余天幼芽长至1 厘米左右时取出备用。②使用催芽机进行催芽。催芽机的优点显著,温度和湿度可监测易控制,可实现智能化调整,可制冷可制热,内外风循环,因此使用机械设备催芽就不受天气的影响,可随时进行催芽,也可大批量操作,能满足大规模种植生姜的需求。需注意的是每块姜种营养状态导致发芽的情况不一样,出芽会有差异,芽长1 厘米左右就可以种植了。
(3)选种。选择形状扁平、颜色好、节间短而肥大且无病虫害的姜块。
(4)掰姜种。把姜种掰成小块,每块留1 ~2 个芽、质量50 ~100 克,剔除芽基部发黑或姜断面变褐的姜块。
土壤环境及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土壤监测上发展极为迅速,具有快速、便捷、实时的特点。检测出土壤污染物类型及其含量,了解土壤基本情况及受污染状况[5]。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可快速调查土壤状况、采样布点的功能,可动态监测土壤侵蚀、沙化、次生盐碱化等问题。传感器网络技术可监测土壤温度、湿度、盐分等,该技术通过将监测的数据传到数据处理中心,监测人员可随时读取数据。
(5)消毒。将掰好的姜种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加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1)15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加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1 ∶1)1500 倍液,浸种30 分钟,晾干播种。
二、整地及播种
1.整地。因多数地区土壤板结,土地集中连片较少,坝区采用轮式拖拉机悬挂旋耕机进行翻耕和开沟,丘陵山区的梯田则先采用微耕机耕田再使用微型开沟培土机进行开沟。晴天较少的地区,可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按照东西方向开沟,增加光合作用,沟深12 ~15 厘米,厢面宽40 厘米左右,厢距120厘米。土地可整成东高西低或西高东低,方便往同一方向排水。
2.基肥。生姜为喜肥耐肥作物,氮、磷、钾肥对生姜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且以钾肥的影响最大,氮肥次之,磷肥较小。因此,要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少施氮肥和磷肥。基肥可在整地时施入,使用腐熟后的农家有机肥在耕整时与土壤拌匀,有利于疏松土壤,使板结的土壤更加透气。基肥施腐熟农家肥1000 ~2000 千克/亩(或有机肥300 ~500 千克/亩)。复合肥可撒入沟内,肥料与土壤掺杂一起,增强土壤肥力。
3.播种。在4 月上旬或田间温度升至16℃以上时,即可进行生姜种植。播种前先将地浇透水,待水渗透后,可进行播种。将姜种摆放在沟背中间,姜芽方向朝南,株距15 ~18 厘米,种植密度为每亩栽7000 ~9000 株,每亩用姜种量350 千克左右。播种后进行覆土。可采用开沟覆土机从沟脊上拨土覆盖,覆土厚4 厘米左右。
三、田间管理
1.遮阴。生姜种植的季节已进入谷雨季节,晴天更少,因此利用自然优势的季节和气候条件,可不采取遮阴措施。特殊情况遇晴朗天气较多时可搭建遮阳网进行遮阴。
2.水肥管理。姜苗破土后,可根据天气情况进行1 次浇水。生姜是怕旱怕涝植物,因此后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灌溉。姜苗长到25 厘米左右高时可进行一次追肥,每亩施用尿素10 ~20 千克,施后适量浇水,将肥分溶解。姜苗长到约40 厘米高时可再进行一次追肥,施用高钾复合肥,每亩用量25 千克。铺设有水肥一体化管道设施的田地,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施肥方法给姜苗补充营养。
3.培土。生姜的整个生长过程需进行2 ~3 次培土。5 月底可进行第一次小培土,第二次小培土大约在6 月中旬,第三次大培土在7 月底至8 月初。
四、病虫害防治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绿色防控技术,科学有效地防治生姜的病虫害,达到高产增收的目标。
1.病害。小黄姜的病害主要有姜瘟病、根腐病、叶斑点病、炭疽病等。
(1)早发现早控制。当在田间发现姜瘟病和根腐病时,要及时挖除病株及其周围土壤,一起转移到空旷地挖个深坑后抛洒生石灰进行掩埋。当发现叶斑点病和炭疽病时,要及时摘除病叶并用塑料袋打包,移出大田进行烧毁或挖坑后抛洒生石灰进行掩埋。
(2)发病初期及时用药物治疗,防止传染和扩散。治疗方式有叶面喷药、灌根和抛洒生石灰。姜瘟病初期可用78%姜瘟灵300 倍液灌根,每隔5 ~7 天用药1 次,连用2 ~3 次。根腐病初期可用40%的福星乳油8000 倍液,或75%的百菌清1000 倍液灌根,每株用药50 ~100 毫升,每隔7 ~10 天灌1 次,连灌2 次。叶斑点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喷雾,每隔7 ~10 天喷1 次,连喷2 ~3 次。炭疽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叶面喷施,每隔7 ~10 天喷1 次,连喷2 ~3 次。
2.虫害。小黄姜虫害主要有钻心虫、蓟马、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
(1)钻心虫(姜螟)。该虫蛀食姜苗使叶片枯黄,可使姜株死亡。防治方法:利用黄板、太阳能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化学防治可用除虫菊酯类农药50 克兑水300 ~400 千克喷杀,或用速杀灭丁50 克兑水400 千克在傍晚喷于姜苗心叶,待药液流到茎部就可把姜螟幼虫毒杀。
(2)蓟马。该虫吸食生姜的心叶或嫩茎叶的汁液,导致嫩叶扭曲或叶尖干枯,植株生长缓慢。防治方法:种前彻底清除田间残株和杂草,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高温季节要供足水量,可利用蓝色粘板诱杀;化学防治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低毒)4 ~6 克/亩进行叶面喷雾,也可选择植物源药剂0.3%印楝素乳油喷雾防治(用量为150 毫升/亩)或1%苦参碱乳油喷雾防治(用量为120 毫升/亩)。
(3)小地老虎(土蚕)。该虫破坏生姜心叶,咬断幼苗,甚至拉断株入土。防治方法:①用糖、醋、白酒、水和90%的敌百虫按63 ∶1 ∶10 ∶1 调匀,倒入直径20 厘米左右的盆中,每隔50 米放置一盒,每7 天更换新诱液;②或将炒香的秕谷、麦麸(或豆饼)5 千克,配以90%敌百虫20 克,加适量水拌匀,撒入田间诱杀幼虫,并兼治蝼蛄、蟋蟀。
五、收获
10 月中下旬开始收获生姜。可采用收获机自动收获,由松土构件进行挖铲,姜茎被链条夹持后姜根(姜块)被拔起,链条输送姜苗到裁剪部分,把姜苗和姜块剪断后分开,姜块落到筛子部件进行抖土,最后装袋,收获作业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