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2024-05-21田静华刘文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4年8期
关键词:肺气肿步行阻塞性

田静华 刘文静

1聊城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十一病区,聊城 252000;2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聊城 252000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由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气流阻塞性疾病,具有进行性加重的特点,多与吸烟、吸入粉尘等因素有关〔1-2〕。因病变情况不能逆,目前尚无治愈方案,临床治疗主要以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为目的〔3-4〕。临床研究指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需积极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以延缓肺功能损害的进展,其中呼吸操是临床常见的呼吸训练方案〔5-6〕。而步行运动训练能够增强患者心肺血液循环,促进吸氧和二氧化碳排出,有利于延缓肺气肿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7-8〕。对此,本研究为观察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23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诊断标准〔9〕;年龄在18岁以上;患者了解并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存在肺部手术治疗史者;病情严重无法配合干预者;肺部肿瘤患者;肢体障碍或残缺者;精神异常疾病者。剔除标准:干预期间失访、转院治疗者;不愿再参与研究者;干预后未回院复查者。依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安排患者进行体育锻炼和呼吸锻炼,离院后要求家属保持患者处于清洁的居住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尽可能避免较密集的活动场所,若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症状,需尽早回院检查和处理。

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护理干预。(1)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研究开始时,检测患者呼吸情况和6 min步行试验距离,根据患者肺功能障碍程度和身体状况进行分级,制定的步行运动训练方案,步行运动时间均选择在早晨或晚饭后进行,步行环境应远离烟尘、水边、封闭或干燥的环境。①Ⅰ级步行训练:主要为6 min步行试验距离<300 m或安静休息时出现呼吸障碍等重度肺气肿者,步行方式为慢步静走,需安排家属陪同、辅助,每次运动时间为15~20 min,运动过程中患者出现气促或疲劳,可静休5~10 min,1~2次/d,3~4/w。②Ⅱ级步行训练:主要为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300~375 m或日常活动中出现明显气促、哮喘等中度肺气肿者,步行方式为慢步行走,需安排家属陪同、辅助,每次运动时间为15~30 min,运动中出现气促或疲劳,可静休5 min,2次/d,3~4/w。③Ⅲ级步行训练:主要为6 min步行试验距离为376~450 m或日常活动中出现少许气促、哮喘等轻度肺气肿者,步行方式为行走或慢跑,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 min,运动中出现气促或疲劳,不需静休,2次/d,3~4/w。④Ⅳ级步行训练:主要为6 min步行试验距离>450 m或日常活动无明显呼吸困难症状等恢复良好者,步行方式多为慢跑,每次运动时间为20~30 min,运动中出现气促或疲劳,不需静休,2~3次/d,4~5/w。护理人员每周做一次运动调查,检查患者运动情况,同时提供医疗咨询,了解患者实际情况。每月进行一次回院复查,视情况更改步行运动训练方案。(2)呼吸操:腹式呼吸可取仰卧位、立位,全身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呼气时压腹,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 s,呼气4~6 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3。用鼻吸气,用口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每10~15 min/次,2次/d,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呼吸习惯。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运动耐力,测量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和运动前后的心率最大波动程度。②对比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患者静坐30 min,勿剧烈运动,使用肺量计测定其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和肺活量。③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10〕进行评估:量表包括症状管理(8项)、日常生活管理(14项)、情绪管理(12项)、信息管理(8项)、自我效能(9项)5个维度,每项均采用1~5级评分,总分51~255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强。④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使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11〕进行评估:量表包括躯体功能(10项)、心理功能(10项)、社会功能(10项)、症状及心理(15项)四大维度,每项均采用1~5级评分,总分45~225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强。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期间,观察组脱组13例,其中失访7例,转院4例,不再参与研究者2例;对照组脱组15例,其中失访8例,转院3例,不再参与研究者4例。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干预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最大波动程度较干预前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耐力比较

2.2 两组肺通气功能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肺泡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活量较干预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肺通气功能比较

2.3 两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自我管理量表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3个月后,两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维度评分及总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作为一种进行性集中的肺部疾病,多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来,因其病变肺组织无法逆转,目前尚无治愈手段〔12-13〕。而由于患者常因肺功能受损及疾病对全身的影响,易出现运动耐量减退和劳力性呼吸困难,影响预后身心健康〔14〕。因此,给予有效的呼吸干预措施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患者运动耐受,有利于减轻患者疲劳感〔15〕。而呼吸操能有效地廓清气道,扩大和增加胸廓的运动幅度,改变异常呼吸状态,增加肺活量和吸氧量,有利于延缓肺功能损害的进展,缓解呼吸困难症状,降低肺气肿导致的致残率〔16〕。本研究结果说明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分析其原因,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是根据患者肺功能障碍程度和身体状况所制定的运动训练方案,运动量从小开始,循序渐进,且量力而行,逐步增加运动强度,能提高运动耐力;而呼吸操能增加膈肌上下移动幅度,锻炼膈肌收缩能力,促进腹肌参与呼吸运动,可提高其肌力强度,增加肺活量;同时缩唇呼吸科通过增加气道阻力,避免外周小气道提前陷闭,有利于肺泡其排出〔17〕;两种锻炼方式结合既能改善患者肌力,又能有效刺激呼吸肌运动,使呼吸肌劳逸结合,降低呼吸功耗,从而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18〕。

若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长期处于气促、咳嗽等呼吸困难状态,会逐渐加重呼吸机功能障碍程度,造成肺功能下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9〕。本研究发现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其原因可能是在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中,通过患者实际锻炼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能使患者感受到自身体质的变化,明确步行运动训练效果,扩大患者治疗疾病信心,有利于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锻炼依从性;呼吸操训练则能加强膈肌与腹肌活动性,改善胸腔顺应性,降低吸气肋间肌机械活动,配合步行运动还能增加潮气量,减少运动氧耗量,从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改善其换气功能〔20〕;同时步行运动训练多选择在户外,能减少患者与社会隔绝的状态,降低因疾病长期独处而产生孤独心理,并且护理人员或其家属还参与医疗咨询或陪伴,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及社会功能,进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不同等级步行运动训练联合呼吸操护理干预,能有效增强患者运动耐力和肺通气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有利。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肺气肿步行阻塞性
步行回家
攀山擅离步行道自拍,不幸坠落身亡谁担责?
从步行到奔跑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94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