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融资业务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024-05-21蔡觅

中国集体经济 2024年14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国有企业

蔡觅

摘要: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经济主体之一,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压力。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往往需要开展融资活动,会面临一些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可能对国有企业的合规经营带来不利影响。基于此背景,文章从融资业务财务风险入手,结合国有A企业实际案例,分析国有企业开展融资业务面临的财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融资业务;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合规经营

一、引言

融资是解决国有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途径,融资方式合理、风险控制到位,国有企业获得充足的资金保障,对扩大再生产和业务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融资业务财务风险是指国有企业在开展融资过程中,由于业务开展不合规、成本高于收益以及无法偿付本息等,导致国有企业遭受损失或声誉损害等的可能性。国有企业开展融资业务时,需要重视相关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守牢党中央提出的不发生重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求。

二、融资业务财务风险内涵

(一)融资业务含义

融资又叫筹资,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由于维持日常经营、开展扩大再生产或开展对外投资等需求而筹措资金的行为。

融资可以按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按资金来源区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企业内部融资;二是企业外部融资。企业内部融资,主要来源于企业经营的留存收益减去分配利润后的余额,外部融资包括权益工具融资、债务工具融资和混合工具融资等。外部融资工具类型如图1所示。

按是否借助于金融机构作为媒介,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筹资是指不通过金融机构,由企业直接与资金供给方对接,具体包括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吸收直接投资等,但融资手续相对复杂,融资成本较高;与此相对应,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机构开展的融资行为,具体包括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由于金融机构的融资业务流程相对标准化,因此企业融资手续比较简单,费用较低,但灵活性相对较差。

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活动,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即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活动,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资监管规定;二是规模适当原则,因为融资费用的存在,且融资费用往往与融资本金、融资期限以及融资担保价值等直接相关,因此国有企业融资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需要“量出为入”地确定融资本金;三是取得及时原则,即国有企业取得融资资金的时机,需要满足实际需求,避免产生现金短缺成本,又不能过早支取,避免大额资金闲置成本,需要结合资金使用计划确定适宜的取得时间;四是来源经济原则,是指国有企业对融资来源渠道的选择上,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选融资成本低、利息费用少的渠道,尽可能减少融资带来的成本支出压力;五是结构合理原则,是指国有企业可以多元化地构造融资工具组合,避免过度依赖某个融资工具,目的是分散风险、减少融资费用。

(二)财务风险含义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变动的可能性。财务风险伴随企业开始经营到结业注销的全过程,企业只要运营,就会面临财务风险。按照财务活动的环节,财务风险可以分为资金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融资风险和投资风险等;按照影响和防控可能性分类,财务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类。

国有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战略性原则,即财务风险管理的识别和防控应当纳入到企业宏观战略中,把财务风险防控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方面;二是全员性原则,即财务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参与,而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国有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理,业务部门作为资金使用部门,也需要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三是专业性原则,即财务风险管控工作对相关人员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要求,因此需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夯实风险防控的人力资源基础;四是二重性原则,即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目标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风险与收益总是正相关,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如果一味追求风险降低,也会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对企业经营并无好处。因此需要在风险管控和收益获取两方面取得平衡;五是系统性原则,即企业开展财务风险管控,需要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风险防控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和体系性。

(三)融资业务常见的财务风险类型

融资业务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是围绕借贷信用和还款能力两个方面。以银行为例,通常会对融资申请主体的信用资质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一是融资申请主体的工商登记存续情况,了解经营状况;二是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必要时银行需要企业提供税务机关开具的缴税证明,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三是财务报表,银行会要求提供最近一年期末审计报告和近期财务报表;四是经营管理能力,包括实地走访、沟通询问、发函求证等;五是针对具体项目融资,银行还需要项目真实的整套手续资料。同时银行还需要企业提供必要的资产担保,作为增强信用的条件。

三、国有企业融资业务财务风险类型

(一)政策风险

国有企业开展融资业务,首先要合法合规,加强对政策风险的识别和把控。从實务角度,国有企业在融资政策风险方面,最主要的就是融资性贸易带来的风险。融资性贸易是指交易各方在开展交易的过程中,通过应收账款、货物所有权转移、复杂的金融工具和担保手段等,实现短期融资或信用增持等目的,增加企业现金流量,达到融资结果。融资性贸易本身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自然结果,但如果放任其无序开展,不加以必要的管控,将导致企业甚至整个金融系统面临巨大的系统性风险。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往往是因为企业已经无法从正常的信贷途径筹措资金,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无论是资金融入还是融出,都面临一旦货物交易出现问题,资金链断裂,国有企业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责任,承担兜底支付责任,或国有企业支付了融资性贸易交易成本,但最终未能融措资金的问题。此外,融资性贸易还存在过于依赖杠杆、业务空转、虚开发票、市场价格波动、道德风险以及权力寻租等问题,存在重大财务风险。目前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出台政策,明令禁止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例如广东省国资委就于2014年下发文件,要求清理存量融资性贸易,并禁止新增融资性贸易。2017年,国资委发布文件要求中央企业对融资性贸易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并清理,从政策上加大了对融资性贸易的监管力度。

(二)操作风险

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活动时,对于资金供给方,例如商业银行等,国有企业由于有体制背书、经营相对稳健、业务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信用资质好,资金实力强,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优质客户。为了抢夺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往往会对国有企业在一些融资业务流程上“开绿灯”。例如在国有企业还未作出融资决策时,商业银行即与国有企业相关人员深度洽谈,基本敲定贷款本金、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在实务中,商业银行发放贷款以后往往都需要开展贷后检查,即核查贷款资金是否按贷款协议约定的用途使用,避免贷款资金被挪作他用,因此,需要国有企业提供资金使用明细以及相应的业务单据,包括但不限于采购合同、项目合同、审批流程以及相应的票据等。但商业银行在核查时,出于维护和国有企业之间的银企关系等动机,对国有企业提供的资料审查往往流于形式,即便是现场检查也先“打招呼”,导致贷后核查工作流于形式,无法起到风险防控的效果。另外,有些业务是虚构的,难以提供相应的材料,企业人员又担心材料造假带来的追責风险,因此无法提供必要的资料,存在操作风险。

(三)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指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活动时,融资业务活动管理工作存在的风险,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融资必要性方面,国有企业融资会带来融资成本,计入财务费用,冲减当期净利润,进而影响国有企业经营业绩。但部分国有企业对融资必要性论证不足,或没有做好资金使用计划,忽视了企业自有留存收益带来的资金,片面依赖银行借款,导致不必要的融资成本支出;二是融资金额测算方面,企业融资可能是为了开展某个项目,但不需要一次性支出,可以按进度付款,如果从一开始就全额借贷,按借款时间计息,资金未使用时仍然会产生利息费用,带来一定的成本;三是融资方式选择上,部分国有企业片面依赖债务工具融资,权益工具融资,例如吸引直接投资、增资扩股等考虑得较少,不利于通过多元化融资工具,从整体上降低融资成本。

四、国有企业融资业务财务风险案例——以A企业为例

A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近年来为提升业务质量、扩大经营规模而加大投资力度,对资金需求量增大。A企业解决资金问题采取的方法有二:一是利用内部留存收益,除了按照要求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以外,资金全部留存在企业内部使用,减少向关联单位提供借款;二是利用外部融资,包括接受政府补助、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发行公司债券等。

A公司融资业务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来源。内部财务风险包括经营波动导致现金结余不稳定的风险,负债规模过大导致偿债压力过大的风险,负债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导致资金集中性支付的风险,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以及融资决策风险等。外部财务风险包括利率变动风险,政策法律风险等。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

为防范融资业务的财务风险,A企业加强了风险管理工作,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融资风险管理预警系统,由战略投资部、融资管理部和计划财务部组成融资风险管理工作小组,直接接受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报告。风险预警系统使用了A企业的财务数字化管理工具,接入资金管控模块,能够实时掌握资金收支和余额变动情况,加强资金管理;系统还使用了财务信息共享工具,接口接入各相关部门,将散乱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逐步充实完善企业信息数据库,加强对融资风险的事前预测和风险管理;二是建章立制,完善全面风险管控体系建设。A企业制定融资管理制度,规定融资业务的开展必须由投资业务部门提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财务部门进行资金分析及融资方案论证、投资风控部门提出风控措施后,报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提交到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上审议,即前期需要职能部门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严格的把关,并对财务风险提出管控措施。制度还赋予风控部门“一票否决权”,即如果存在不可控或预期可能带来较大损失的风险,将不予通过审批;三是加强融资资金管理。A企业在融资管理制度中要求,融资资金建立专户管理,由财务部保管,按审批流程报批后方可使用。融资资金支出的项目、金额必须符合融资计划,不能挪用融资资金到其他项目,特别是日常开支中去。财务部门在会计数字化系统中搭建融资资金管理模块,重点管理融资资金余额、付息日、到期日等,在付息日前做好资金筹措,避免出现兑付问题。A企业将融资资金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在预算管理中专门设置融资资金收支预算模块,对融资开展、资金使用等进行预判,确保资金余额保持在合理范围,既能满足实际使用,避免出现现金短缺风险,又避免持有大额现金带来资金闲置成本。

五、国有企业融资业务财务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合规开展业务,规避政策风险

国有企业开展融资业务活动,首要之义是合法合规,识别和防控好政策风险。针对前文提到的融资性贸易活动,国有企业应当积极了解、落实国资监管政策,防范和规避融资贸易活动,增强识别和防范能力,具体可以按照国资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等文件,重点审查贸易活动是否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虚构并不真实存在的交易,有货物“空转”的实质性证据,或交易对手人为地增加交易环节,隐藏业务“空转”的实质;二是穿透核查交易上下游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特定的利益关系,避免出现货物虽然有实际流转,但其实只是对手方的“左手套右手”,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依然被认定为融资贸易的风险;三是检查贸易的标的是否始终由对方实质控制,避免相关贸易无商业实质;四是否存在以贸易结算或过桥贷款的名义,直接提供资金、票据或办理保理等形式,获得融资资金的情形。

除了融资性贸易以外,国有企业还要加强对融资资金使用方面的政策了解,避免资金使用的合规风险。例如南方某省份国资委印发的国有资产融资办法规定,“不得过度举债用于投资活动”,并相应地编制了投资负面清单。国有企业在为投资业务进行融资时,要充分规避“过度举债”的问题,即借贷还本付息的压力超出企业可承受能力,以及投资项目被列入负面清单等合规问题。

(二)加强融资活动全流程财务风险管控措施

国有企业开展融资业务活动,应当加强全流程财务风险监督管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加强融资业务财务风险管控的意识。国有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风险防范是维护国资安全、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要手段,融资业务作为国有企业开展资金融通和使用的业务,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从融资业务的各个环节加强风险的识别和防范。国有企业内部应当建立完善的“三道防线”内控制度,由融资业务部门作为第一道防线,加强对融资业务风险的把控,确保融资渠道来源合法、融资形式合规;由企业风险管理部门、法务部门以及财务部门等作为第二道防线,对业务部门提出的融资方案进行合规把控,提出意见修改完善;由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审计部门还有国资监管机构派驻的监事会作为第三道防线,负责执纪监督,开展内部审计等合规管理职责。通过“三道防线”建设,国有企业能够增强融资活动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二是加强对重点工作环节的操作风险管控。国有企业要把风险控制的重点放在风险管理薄弱的环节领域,例如在開展融资业务时,要选择具有资质的、内部管理规范的、近期没有因信贷业务重大违规被监管机构出具重大处罚的金融机构。在融资业务洽谈时,要从国有企业利益出发,不能直接选定某一家金融机构,或与某家金融机构签订“台底协议”,避免由此带来的寻租空间。国有企业要自觉主动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照制度提供相应的资料,不能凭借自身资信良好,就与银行达成“某种默契”,提供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试图蒙混过关,或压根不提供材料,由银行“想办法解决”。国有企业要依法依规地开展融资活动,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把融资业务开展好、开展到位,真正助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经营转型。

(三)采取多样化的风险管控措施

针对融资活动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应当采取多元化的风控措施,打出风控管理“组合拳”,切实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保障融资业务活动合法合规开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融资预算管理,提升业财融合管理水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心已经从会计核算、编制报表等基础性要求转变为价值创造与管理。国有企业应当将融资业务纳入到预算管理体系中,在每年底制定下一年度预算时,专门开展融资业务预算。融资业务预算应当与企业资金使用计划和现金预算相结合,确定下一年度融资总额,并将融资资金的收支预算细化到季度或月度,增强可视性和可理解性,使决策者对融资的需求与进度更一目了然。预算经过审批以后,相关部门应当遵照执行,按照预算进度开展融资业务活动。如果在实际执行中,国有企业有临时性、突发性且必要性的大额资金支出,需要开展预算外的融资业务活动,需要先修改融资计划、调整融资预算,报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等机构甚至上级国资监管机构审批调整后方可开展,否则财务部门要做好把关,不能允许开展超过预算额度的融资;二是选择适宜的融资方式,降低融资成本,避免由于过度通过债务融资,带来较大还本付息压力的财务风险。目前市场上有种类丰富的融资工具,国有企业要改变对传统债务融资工具的依赖,探讨使用权益融资工具、混合融资工具等。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时期、企业所筹资金的用途、企业的信用等级、企业的主要业务类型及企业所拥有资产的类别等,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比如REITS、类REITS、CMBS以及CMBN融资就适合有资产的房地产企业使用,物业服务类公司可以考虑物业费ABS融资,应收账款收益权融资则适合大多数企业等。若是对于建设项目的融资需求,国有企业还可以寻找外部投资者,针对建设项目成立合资公司,外部投资者投入适当比例的资金,以财务投资的形式参与,项目实际经营仍由国有企业负责,只是项目分红时需要按照出资比例与外部投资者按比例分配。这样的好处在于,国有企业能够“出小钱、办大事”,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入局,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通过股权合作既吸引到资金投入,又能够强强联合形成合力;三是综合采用多样化的风控措施。国有企业可以按照实际融资业务,对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汇总,并按照风险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个维度,对每一项风险因素都绘制风险矩阵图,可以清楚地掌握各风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将其风险从大到小降序排列,作为风险管理的关注度排序,具体如表1所示。

此外,国有企业还可以采取其他风控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险规避措施,即一旦融资业务财务风险可能不可控,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此时要停止融资业务开展,及时还本付息,避免更大的损失,这种情况比较极端,实务中不多见;二是风险转移,即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实际承担,减少国有企业面临的风险,例如提供财产担保,在偿债能力发生重大不利变动时,以实现担保权的形式偿付贷款,避免违约事件给企业信用资质和声誉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六、结语

本文以国有企业融资业务财务风险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融资业务和财务风险的概念,接着分析了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开展融资业务活动中面临的主要财务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三个方面,以国有独资A企业为案例对象,介绍了A企业在融资业务财务风险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当的对策建议,包括合规开展业务,规避政策风险,加强融资活动全流程财务风险管控措施以及采取多样化的风险管控措施等。国有企业肩负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加强融资业务的财务风险管控,值得相关工作者思考。

参考文献:

[1]靳彦斌.国有企业集团融资风险识别与防控[J].财会研究,2023(03):53-58.

[2]苏海员.国企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路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14):37-39.

[3]刘改新.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融资的风险问题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23(09):34-36.

[4]赵文涛,俞靖,陈明敏.国企在大宗商品融资贸易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产业创新研究,2022(24):111-113.

[5]李佳.国有企业的投融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2022(13):59-61.

[6]宁依依.国有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及风险防控措施研究[J].商讯,2022(20):84-87.

(作者单位:乐山嘉乐文旅有限责任公司)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推进“科改示范行动”的实践与思考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