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倔”将皮定均

2024-05-21周文洋

党史文汇 2024年2期
关键词:战士

周文洋

皮定均(1914—1976),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长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解放军第二十四军军长、志愿军第九兵团二十四军长、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7月7日,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因飞机失事罹难。皮定均秉性淳厚耿直、刚正倔强,人送绰号“皮驴子”,他的“倔”并非固执独断、简单粗暴,而是心怀坦荡、坚定果敢,既凸显雷厉风行、直抒胸臆的大将气度,又展露充满爱心善意的仁者风范。

“倔”令

从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跟随皮定均血拼沙场、工作生活的指战员都知道,他决定的事情、命令一旦发布,从不拖泥带水和朝令夕改,总带着一股有令必行的倔劲儿。

1946年6月,蒋介石调动30余万兵力包围仅有6万兵力的中原人民解放军。当时,皮定均指挥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敢打敢拼、骁勇善战,被誉为“皮旅”。面对国民党重兵,皮定均奉命率部掩护全军突围。经过艰苦阻击,浴血奋战,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冲出重围,而“皮旅”5千余名指战员却遭敌人围困。

7月13日,“皮旅”聚集在六安市毛坦厂镇的东山上。国民党4个军10多万人从四面合围上来,距离他们最近的敌兵仅20余里,耽搁一分钟就多一份全军覆灭的危险。皮定均果断下令:除武器弹药及干粮袋,其余东西一律扔掉!当时,战士的背包和木箱、炊事员的担子及警卫员的公文包等都化作熊熊火焰,部队彻底轻装,急行军700余里跳出包围圈,进入苏皖解放区。

15日凌晨,“皮旅”第三团一营攻占官亭镇,缴获敌人大量粮食和物资,许多干部请示多带一些,皮定均却命令:吃饱喝足,干粮袋装满,别的什么也不许带,立即出发。随即,部队未停脚继续行军,本计划在淮南公路边的吴山庙一带休息,但此时敌人近在10余里之外,皮定均又命令:边走边吃饭,不得停留!第一团团长钟发生请求:“太疲劳了,歇一会儿吧!”皮定均吼道:“一分钟也不行,快走,越快越好!”望着皮定均走远的背影,钟发生不敢违抗军令,只得带队前行。旅政委徐子荣见战士过于疲惫,也说:“应该休息一下,短一些,一两个小时也可以。” 皮定均解释道:“停不得,休息一两个小时肯定被包围,万一突不出去,后果难料!”

果然,部队按皮定均的命令抢越淮南公路不到两小时,国民党军就合拢了包围圈。据战士回忆:“当敌人赶到,我们早已跨过淮南路走出几十里了。如果在吴山庙休息一两小时,就被敌人‘包饺子了。”

“皮旅”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后,皮定均接受美国记者史沫特莱采访,她得知“皮旅”中原突围的经过,称赞道:“你们以五千战胜十万,真是了不起的奇跡,我一定要详细地告诉全世界!”“皮旅”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战绩,是皮定均倔强坚持,队伍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的结果。

1946年10月,“皮旅”奉命防守涟水,阻击国民党张灵甫部七十四师的进攻。皮定均视察地形时发现附近有座古塔,不顾危险攀上去观望,果然视野开阔,尽览全局。他命令在塔里设几挺机关枪,居高临下压制敌人火力。有人提出异议:古塔目标突出,容易被敌人炮火摧毁,是不是设在塔下……皮定均果断地说:“执行命令!”战斗打响前,他又登上古塔观察周围情况,爬到一半儿,听到塔里的战士抱怨却没发脾气,他进塔后耐心地给战士们解释:“敌人的大炮都在千米以外,按瞄准精度,要击中古塔,就如两个针尖碰在一起,概率极低。”

后来实战证明,塔上的机枪不但封锁了敌人的攻城通道,还吸引了国民党的炮火,为取得涟水保卫战胜利发挥出关键作用。

皮定均指挥战斗、发布命令,总是从大局出发,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1952年9月,皮定均率志愿军第二十四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抵达战略要地——元山。对面的敌人是自诩为“联合国军”最善于打阵地战的部队。皮定均视察过地形、了解敌方情况后涌上“倔”脾气:他们善于打阵地战,我们就“以阵地为家”,部队筑堡垒、挖坑道,吃住不离开阵地,打持久战。他下令将指挥所设在前沿,把观察哨的坑道挖到距敌人阵地不到百米的地方。作战参谋建议:指挥所应后撤,以防万一。皮定均倔强地说:“美国鬼子都打到‘家门口了,还怕什么万一、万二!只要隐蔽、保密做得好,美国佬做梦也不会想到,我们的指挥所就在他们的鼻子底下。”

与敌人对峙的5个多月中,皮定均指挥发起进攻130余次,歼敌2千多人,不但没后撤一步,还攻占敌据点60多个,巩固扩大了我军阵地。这些得益于皮定均“倔”令指挥所设在前沿,不间断地细致观察,掌握变化、发起攻击,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军事部署。

“倔”罚

皮定均脾气“倔”,但都“倔”在原则之内,“倔”在道理之中,他发现错误,见到不足,都会即刻指出,责令改正。

据原某团团长宋清渭回忆:1964年8月的一天,皮司令员来我们团视察,中午,他来到一个连队的猪舍,看到两个饲养员顶着烈日剁猪草,晒得通身是汗。皮司令站住了,冲我命令道:“你在这里给我站一个小时!”我仰头望望似火骄阳,不知何故,问道:“司令员,这么热的天,为啥让我晒着?”皮司令喝道:“你知道晒,战士就不知道吗?”我这才明白,马上报告:“我这就派人给饲养员搭凉棚。”皮司令说:“干部要处处关心战士,想到战士的疾苦,让战士在烈日下劳动,说明你失职,罚你体验体验被晒的滋味儿,什么时候凉棚搭完你再进屋!”吃完午饭,皮司令又来到猪舍,看到凉棚搭好,才满意地离去。团政委对我说:“皮司令的倔脾气你是不知道,他的命令不落实是不会罢休的。”

皮定均“倔”罚失职,“倔”得深入细致,让人受益匪浅,心悦诚服。

1970年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时,皮定均有一次去某师礼堂看文艺演出,原定晚8点开演,时间到了师长却没来,演出未能如期开始。他来了倔脾气,回身望望黑压压坐等的战士说:“让战士遵守时间,师长不遵守,传达我的命令,让他别进来了,罚在外面等着,演完再回去!”迟到的师长在外面一直等到演出结束。

1975年初,福州军区成立了“高干集训班”,团以上干部必须参加培训。在开班集会上,皮定均站在操场中央发令:立正、向右转、跑步走!许多军官跑了不到500米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军帽、皮带、挎包也歪斜、松滑下来。皮定均断喝:“立正!互相看一看,还像不像军人?邓小平指示:军队要整顿,要军事过硬,要准备打仗!整顿就是要加强军事能力,就要从你们军官抓起。”

这些平时习惯发号施令的军官,开始每天像新兵一样出操、站队列、走正步……若是被皮定均发现有懈怠和偷懒,都会受到严厉批评,被罚重复练习动作,直到达标为止。受训的军官有许多皮定均的老部下,当众受罚出丑,暗地发牢骚,皮定均得知后吼道:“现在讲情面,打起仗来子弹就不讲情面了!”

1976年6月的一天,军区召开整顿作风大会。步入会场时,走在前面的一个军长朝墙角的痰盂吐了口痰,不料吐在了痰盂边上,皮定均一见厉声喝道:“站住!”军长莫名其妙地停住脚。皮定均瞄了一眼痰盂说:“你挺能打‘擦边球嘛!”军长顿时脸色涨红,解释道:“我不是、不是故意的……”他身旁的秘书倒很机灵,赶紧掏出纸要去擦。皮定均眼睛一瞪,“倔”吼:“走开,谁叫你擦啦!”冲军长喊道:“给我擦掉,把痰盂刷干净!”军长在众目睽睽下擦掉痰渍,端起痰盂走进卫生间。当干净的痰盂重新摆在墙角后,皮定均说道:“优良作风要从细微处做起,痰盂摆在那里就是无声命令,必须吐在里面,吐到外面就是违抗命令!”

在整顿军风军纪中,皮定均下令官兵一致,军帽一定戴正、领勾必须扣紧,皮带要扎在上衣第四、五颗扣子中间,不得单肩挎包,上衣口袋不准插钢笔等,甚至具体规定:战士军装上少一粒纽扣,要罚连以上干部当众亲手钉上。

“倔”情

皮定均严厉的“倔”令,赢得了战场的殊绩奇功;铁面无私的“倔”罚,夯实了军人的责任使命,整肃了军风军纪,弘扬了恪守纪律、步调一致的优良作风,为增强部队的凝聚力、战斗力打下牢固基础。

皮定均虽脾气“烈”,性格“倔”,看似冷峻严厉,实则充满暖心温情,不论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和平时期的军营,对党对国家,对战士对百姓,都彰显出军人特有的深情厚意、铁血情怀。

1946年7月中原突围时,他下令部队轻装急行军。医护队一位女战士有个刚满1岁的孩子,部队浴血激战,人人生死难料,母亲为给孩子留条活路,忍痛把他装进竹篓,放在老乡家门口,希望老乡能收养他,却被路过的皮定均发现,他即刻命令警卫排带上孩子,说:“生在部队就是我们的‘兵,什么都能丢,只有‘兵不许丢!”

这个感人故事在突围战场上广为流传,皮定均救下的孩子叫曹海涛,后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兵”。

1969年9月,皮定均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初履新职的他常轻车简从深入基层。一次,他去偏僻山区视察地形,吉普车进村后,见围观的村民个个破衣烂衫,一些孩子10多岁还赤身裸体。又见贫困山民家有的女人竟没穿裤子围着破棉被坐在炕上。他明知是贫穷所致,故意问随同的地方官员:老百姓为何不穿衣服?官员满脸尴尬,支吾答道:这、这是当地人的习惯。皮定均闻听假话,“倔”劲大发:“你是不是当地人?你家的孩子、女人有没有这习惯!”

他回到兰州后立即从家里搜罗出所有旧衣服、被褥和布票、棉花票等,送到贫困山乡,解老百姓缺衣少穿的燃眉之急。旧衣服铺盖并不贵重,但对贫苦百姓来说,这份情谊无比珍贵!人民的将军关心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困难,才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归、民力所聚,人民军队才坚如磐石,无往不胜。

1971年12月,皮定均去驻天水市某团视察,得知距此6里外有个叫九台岭的村子,次日清晨就踏上一条荒草丛生的山路。陪同的團长问:“司令员去哪里?我派个车?”皮定均看了他一眼,没吭声。团长知其倔脾气,只得默默跟随,走了一阵才知山路蜿蜒、崎岖难行,根本无法行车。到村后找到一户姚姓人家,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迎出来。皮定均推门进去,望着简陋屋子里破旧的家具,眼睛有些湿润,他说:“老人家,我是您儿子的战友,他有任务不能回来,委托我来看看您。”说着和老人聊起家常:身体可好?生活怎样?有什么困难?儿子当兵放不放心……

唠了一个多小时,他给老人留下200块钱才起身告辞。归途中,团长才知道:老人是军区警卫连战士姚强的母亲。不久前姚强因公负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皮定均得知他家的地址,一直记在心上,这次恰好有机会来探望。

回来后,皮定均一再嘱咐团长,要常派人到姚家看看,帮助解决生活困难,让姚强安心养伤、服役。

“倔”实

皮定均为人耿直倔强,敢说真话,而对那些读文念稿、照本宣科的虚言赘语十分厌恶。

有一次,他参加某师汇报会,师长从国际到国内、从部队到地方滔滔不绝地讲了一个多小时,接下来发言的是副师长,他比师长还啰唆,皮定均看看表,一拍桌子,喝道:“不要讲了,嘴巴含冰吐不出水,讲了两个多小时,我也没明白你们要说什么!我们搞整顿,也必须整顿会风。军人不是耍嘴皮子的,以后不管是谁,开会都不准讲套话、大话、废话。”

1969年一个冬夜,他到某师巡察,见一个战士在寒风中站哨,就走上前问:“小同志,想不想家呀?”哨兵眨眨眼睛,挺挺胸脯,答道:“报告首长,为了革命,为了报国,不想家!”皮定均听了脸色一沉,喝道:“胡说!家里有你父母、兄弟姐妹,连他们都不想,还革什么命?报什么国?谁教你说这些假话?”他说着扫了一眼陪同的几名干部。众人面面相觑。皮定均看出他们的担忧,语气温和了些说:“军人必须实事求是,不论什么时候,也不能说假话、空话。”他回来后,决定在部队开展“写一封家书”活动,用“想家爱家、保家卫国”的真情实感,激发战士们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皮定均敢于讲实情、说实话,对布置、命令的事情更讲究落实到位,不容许任何搞敷衍、打折扣。

有一次,他在军区后勤部长陪同下,视察某舟桥团训练。他看到许多战士赤脚搬器材、架浮桥,便问团长:“战士们为何不穿鞋?”团长答道:“胶鞋都穿破了,只能赤脚。”皮定均眉头一皱,命令后勤部长:“给战士每人发一双解放鞋。”两天后,皮定均又来到舟桥团,问道:“鞋子发了没有?”团长说:“发了,但有的鞋眼豁了,还没有鞋带。”皮定均一听上来“倔”脾气,找到后勤部长:“为什么给战士发不合格的鞋子?走,上仓库看看去!”后勤部长把皮定均带进仓库,望着一箱箱解放鞋,皮定均问道:“这些为什么不发?”对方回答:“这是备战的,万一有战事……”皮定均打断他的话:“胡说!你以为架桥训练不是打仗吗?发!我要看着你给每人发一双。”后勤部长不敢怠慢,马上叫车把鞋拉到舟桥团,皮定均看着一双双崭新的解放鞋发到战士手中,才满意地离去。

1958年,中央军委开展“各级干部下连队训练”活动,皮定均率福州军区10余位高级将领来某连“当兵”。连队在军区首长到来前腾出宿舍,隔成单间,摆置好办公桌椅等,还在食堂专门开设小灶。谁料皮定均率众一到连队就宣布:我们都是“新兵”,全部下到各班,不搞任何特殊化。

他们每天吃大食堂,与战士同睡硬板床,同样出操训练、上岗站哨……没几天,有的“新兵”吃不消了,背地里嘀咕:下连队训练“意思意思”就行啦,干嘛搞得这样严格。皮定均得知后,召集全体“新兵”集合,讲道:“搞训练必须实实在在,一点不能马虎,哪一个训练不达标,我就让他永远在连队当兵!”皮定均要求他人务实,自己也毫不松懈,他除认真完成每项训练外,休息时还给战士讲战斗故事,一起打扑克、下棋。后来“混”熟了,战士们和他掰手腕、摔跤、开玩笑,甚至亲切地叫他“老皮”。

经过一个多月艰苦训练,将领们又一次淬炼了思想,磨砺了体魄,创先争优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后来的全军“大比武”活动中,福州军区各代表队都取得优异成绩。

1976年皮定均罹难后,各大媒体都在重要时间、突出位置播发、刊载“讣告”及其大幅遗照。追悼会上,哀乐撼心,将士恸容,泪飞如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送的花圈摆在最醒目的位置,庄严、肃穆地痛悼、缅怀将军的高风亮节。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战士
朱彦夫:永远的战士
朱彦夫:永远的战士
沙漠中的“战士”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鸡蛋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战士的思念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胜斗战士“夺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