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索

2024-05-21单冰

公关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智慧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

单冰

摘要: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也应顺应时代的步伐,积极开展智慧化建设工作,才可更好地满足新时代民众的服务需求。近些年,已有不少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建设工作,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促使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得以丰富,文献利用率有效提升,民众的认可度也在持续提升。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尚未将智慧服务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后续还应不断加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引领城市文化空间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构成要素进行探讨,指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不足,提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改进路径。

关键词:智慧服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引言

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加快的同时,传统的图书馆服务管理体系逐步暴露出管理方式落后、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导致公共文化服务成效不如人意。现如今,各地图书馆都在积极引入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用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智慧化水平,更高程度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但依然有部分图书馆智慧化建设步伐缓慢,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水平偏低,后续还需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打造特色化的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一、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构成要素

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若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积极开展智慧化建设工作。而要确保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就应对其的构成要素有清晰的认知,才可做到“对症下药”。

(一)智慧资源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过程中,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若是图书馆缺乏智慧资源,便等同于失去灵魂。因而,在智慧化建设时应确保资源智慧性,即积极引入大数据、VR、AR等技术,充分利用这些技术资源对现有的馆藏进行整合,确保图书馆的高效运行。传统图书馆都是以纸质资源为主,而智慧服务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舍弃纸质资源,应当将纸质和信息化资源融合成一个整体,提升资源的完善性[1]。同时,还需要深度挖掘数字化资源,开展各类图书资源的可视化处理,保障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为确保资源获得高效利用,还应该丰富资源利用模式,提升资源的智慧性,使得资源和受众需求更高程度契合。此外,需注重收集受众的需求,基于真实需求之上提供科学的资源,保障资源的高效利用。

(二)智慧技术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发展,必须由技术作为支撑力。智慧化背景下,图书馆的技术也应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如今众多图书馆已引入虚拟技术、人脸识别技术等智慧技术,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使得用户获得的服务更为优质。需要注意的是,各技术应当配合使用,而单独使用可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只有形成完善的图书馆技术体系,才可促进图书馆提升智慧化水平,将用户置于智慧化场景当中,保障用户资料获得的及时性、便捷性。

(三)智慧服务

图书馆对智慧化服务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必须将其和传统服务进行区分,明确智慧化服务的优势,才可将其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智慧服务是通过对用户进行引导,促进服务的创新,其是以用户为基础的,由馆员负责提供辅助,并利用信息化技术作为驱动力,保障用户获得优质服务,其并非独立存在的。智慧服务可深入融合各相关资源,将线上实体服务和虚拟服务相结合,灵活变更图书馆应用场景,延伸服务范围,保障服务质量,用户的服务体验也更为舒适。智慧服务并非形式化的内容,而是通过高效整合智慧图书馆的内容,促进用户场景的顺利交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检验,最为基础的方式是对用户满意度进行调查,用户满意度不单是反映数据化体验的好坏,也是智慧水平高低的体现,可为后续的服务增值提供有效参考[2]。图书馆可将文化活动积极融入智慧服务中,提升服务的个性化水平,可更好地提升图书馆的影响力。

(四)智慧馆员

图书馆智慧化建设过程中,智慧馆员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用户可否获得优质服务,智慧馆员在其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效用。智慧馆员可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意识,使得用户智慧服务需求获得更好地满足。图书馆运行过程中,智慧馆员扮演多重角色,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用户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智慧馆员的服务。与此同时,智慧馆员还需肩负起资源整合的任务,通过各项科学的决策来补充服务内容,保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价值充分展现出来。

二、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服务资源偏少

现如今,我国的电子图书资源、数据库资源等图书馆服务资源偏少,只可满足一线城市的需求,其他城市服务资源整体偏少,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严重不足。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缺口巨大,离服务智慧化建设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基础服务资源,读者难以浏览个性化书籍,可查阅的资料不够全面,使得读者对图书馆的期待值降低,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吸引力得以减弱,继而给图书馆的地位造成不良影响。

(二)人员职业素养偏低

现如今,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图书馆,受到众多因素带来的影响,館员的流动率极高,队伍稳定性很差。加之图书馆缺乏完善的网络信息技术、安防技术、文献整合技术等,馆员培训体系建设滞后,大部分馆员的管理能力和文化素养不足,整体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甚至部分人员文化基础不扎实,更是不了解计算机技术操作方式,从而阻碍了服务的智慧化建设。正是由于人员职业素养存在较大的问题,使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速度迟缓,管理服务质量也难以实现有效提升。

(三)经费支撑严重不足

从各地图书馆的发展实况来看,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建设重视度不足,部分管理者认为图书馆属于教育辅助机构,地位根本无法和学校相比。所以,在教育改革、社会发展进程中,都并未真正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此种行政理念给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固有的行政观念影响,大多数图书馆的资金支持长期不足,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对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更是需要更多的建设发展资金,从而使得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大,建设效果自然也是不如人意的。

(四)服务功能不够完善

纵观我国的图书馆发展情况,公共文化服务起点相对较低,智慧化发展速度缓慢,可提供的大多是基础服务,大多数地区提供的服务仅限于借阅、咨询等,而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尚处于建设阶段,尤其是机器人服务的图书馆更是少之又少[3]。各地图书馆的新媒体平台利用并不到位,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借阅服务不够完善,尚未真正发挥这些平台的优势。图书馆公共文化智慧服务过于单一,功能不够齐全,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满意度的提升受阻。

三、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优化路径

(一)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实则就是和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的过程,可见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因此,相关工作者必须对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实况有清晰地了解,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动信息平台的不断优化,促进信息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同时,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者,也应根据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做好平台的规划建设工作,从而促进图书馆服务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共同发挥,真正实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二)注重图书馆智慧化管理模式的优化

智慧服务视野下的图书馆可划分成智慧学习、智慧移动、智慧经济三大管理模块。智慧学习模块主要肩负资源库的职能,包含了纸质、数字、视音频等资源,读者需要的学习资源都可通过该模块来获取。智慧經济模块是保障图书馆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其可深入挖掘丰富的网络数据信息,全方面监控馆藏资源,并结合读者需求为其提供精准的信息,促使图书馆的管理结构得以优化,知识产权获得最大程度的保护。智慧移动模块是利用后台系统来操控馆内屏幕,将馆藏资源和服务信息呈现在屏幕中,为读者的浏览提供便利性。与此同时,该模块还具有移动客户端的职能,可精准快速推送馆藏信息资源。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在智慧化建设时,可将三网充分融合,打造科学的虚拟阅读空间,更好地保障数字阅读成效。利用技术改造,将互联网、电信网、电视网进行业务融合,使得用户可获得数据、语音等多重服务。三网融合可使得网络资源获得高效整合,推动网络建设实现有效发展,从而可在虚拟阅读空间中构建完善的服务模型,在模型中融入包含图、文、声等多种形式的书籍信息,使得读者获得虚实结合的良好阅读体验。

(三)强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智慧化建设

智慧服务视野下,人们对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高度青睐,但依然有部分读者在书籍借阅时会优先选择图书馆,这也表明了在读者心中图书馆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通过对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可使得用户获得更为便捷的阅读服务,个人的需求实现更高程度的满足,对图书馆的信任度也会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是极佳的阅读场所,其宗旨是促使所有读者需求获得满足,这就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营造便捷化、舒适化的阅读环境。如在现有的图书馆基础设施上,引入可移动的智慧座椅,配备有声阅读场所,添加智能机器人等[4]。只有围绕读者需求开展智慧化建设,不断更新软硬设备,提升阅读的便利性,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才可培育出更多忠实读者。

(四)不断提升图书推荐的智慧化水平

图书馆的服务智慧化建设,本就是为了提供更为贴心的服务,满足全民的阅读需求。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建设,必须充分认知图书推荐板块的重要性,借助信息技术及时获取读者的需求,基于需求来精准推荐图书内容,确保读者学习与精神需求共同获得满足。一方面,图书馆要使得读者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就应充分利用智慧技术提取不同平台用户的需求信息,并对图书信息进行定期整理,及时推送给忠诚读者畅销书籍,也可从中挖掘潜在的用户,由此来留住用户和获得新的用户。另一方面,图书馆可通过数据整理、地理位置等对用户的地理环境进行了解,并和用户所处地点的图书馆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自的优质图书资源,通过对用户借阅信息进行检索,获取用户针对图书在网络平台发表的相关言论,从而来确定其图书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推送用户所需的图书资源,使得用户个性化需求获得满足。

(五)加强图书馆智慧服务人才的培养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然要更多智慧服务人才作为支撑力,人才的素养是图书馆服务进一步优化的关键所在。若是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态度不好、能力较低,读者便难以获得优质服务,因为馆员态度较差而放弃图书馆的用户不在少数,可见服务人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务优化过程中,服务人才的智慧化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图书馆智慧服务人才,必须具备下述特性:一是具备学习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可及时获取最新的图书动态,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可精准识别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高效的咨询服务[5]。二是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馆员需做到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对网络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用户定位等先进技术,由此为读者提供更具个性化、更便捷、更新颖的阅读服务,为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力。若是图书馆馆员智慧服务能力较强,便可在较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智慧化服务需求,这对于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六)推动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规范化发展

现如今,可借鉴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案例相对较少,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市场技术保障偏弱,信息安全也无法获得保障,导致具体的实践案例成效不如人意。所以,若要使得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就应制定完善的政策体系,在法律层面为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应针对智慧服务建设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标准规范,在技术层面为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支持。最后,应结合国家制定的相关方针政策,围绕着城市基础信息设施建设优化目标,以城市建设发展作为切入点,不断创新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建设相关政策体系,鼓励政府在此方面加强引导,为图书馆服务改进加大支持力度。此外,各地政府及相关机构,都应当充分发挥监管效用,定期对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水平进行测试,适当地提供改进指导,从而促使公共文化服务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服务视野下,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也应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手段,逐步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而在智慧服务建设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外,还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要求,同时要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持续优化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价值。同时,各图书馆管理者需要将智慧服务建设作为长期发展目标,持续加强此方面的工作,提升馆员的准入门槛,定期开展馆员的培训工作,培养出更多智慧馆员。唯有如此,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将无缝应用在各个领域,且智慧服务会更加便捷、可靠,本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实现不断优化,用户服务需求获得有效满足。

参考文献:

[1]杨小玲.智慧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路径研究[J].传媒论坛,2023,6(15):115-117.

[2]杨小玲.高校图书馆智慧建设中的公共文化服务新思路[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43(10):61-64.

[3]王佳贤,李亦凡,栗国静,等.智慧服务视角下高校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策略分析[J].才智,2024(4):181-184.

[4]李一浏,王天泥.公共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智慧”化探索[J].图书馆学刊,2021,43(12):67-70.

[5]杨秀清.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9):170-171.

(作者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智慧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图书馆
图书馆
基于“互联网+”视阈下的智慧图书馆用户服务
基于服务角度的智慧景区建设思考
飞跃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浅析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发展现状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人为本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浅析
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智慧信息服务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