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价值
2024-05-21张伟,冯超
张 伟,冯 超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以人的进步与发展为标志的,没有人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推进人的现代化的过程中,艺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价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艺术工作,惟其如此,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断向前推进。
一、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其中第一个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如果这么大规模的人口没有现代化,那么中国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而且这五个特征里都凸显着现代化的重要指向,那就是人民性,即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就是规模巨大的中国人的现代化。
首先,人的现代化体现为人的全面发展,因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目标和理想所在。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是指作为社会主体的每一个人在认知、道德、艺术等方面的和谐、自由、全面地发展和完善。马克思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目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9.人的全面发展不能泛指全体的人,不能以全体代表个体,而是指社会的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发展和进步,换言之,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发展和进步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在马克思看来,社会就是建立在人的依赖性和人的独立性相协调的自由人的联合体,按他的说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①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这就是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是人的需要、本能、情感、兴趣等构成多向度的个性的充分展开。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精神进步为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物质文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我们的精神文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社会的发展以人的精神观念进步为标志。我们今天已经进入了数字时代,如果还用传统的理论来看待世界,就是精神观念没有更新,也就是没有人的发展。人类不仅生活在物理空间里,而且生活在一个真理、道德和艺术的精神空间里,这就需要人与人之间遵循真善美的精神准则。沃尔夫指出:“虽说很少有人怀疑宇宙的物质性,但人却常常忽视宇宙精神性的一面。”②弗雷德·艾伦·沃尔夫.精神的宇宙[M].吕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物质的世界是被限制的世界,只有精神的世界是自由的世界,这是因为精神的存在是自由的存在。
人类之所以是人类就在于他们不仅作为物质的存在,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作为精神的存在而与其他动物相区别,这就是马克思讲人是“类”的存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人是类的存在物。这不仅是说,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把类——既把自己本身的类,也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是说(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己本身当作现有的、活生生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③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8-49.类是人与他物相联系的内在规定性,也是人与他物相区别的外在具体性,同时,类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自身同一性,其一旦形成就时时处在内在统一的一体性的关系之中。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把生命活动变成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也就是精神对象,从而进入全面自由的状态。
再次,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物质财富的平均分配为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另一特征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摒弃西方式现代化的以资本为中心、贫富两极分化的资本逻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一方面以社会财富的增加为标志,另一方面还需要公平分配财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除了人的发展和进步之外,还有工业农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等的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增加。这些只能是为人的发展和进步服务的工具,是人的发展和进步的条件而已。没有人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外在的工具是无价值的,因为人是目的,如果绝大多数人处于经济上不自由的状态,就很难说是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真正的财富不是物质和金钱的积累,而是它的全体国民,因为人是最宝贵的。只有全体国民获得了如我们国家核心价值观里面所说的“自由、平等、公正”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的富有,那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富有,也是精神财富的富有。
从次,人的全面发展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特征。中国式现代化还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我们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是党中央提出的号召,这其中既包括生态的自然美建设与和谐的社会美创造,也包括高雅艺术美的回归。艺术是与人类共生的东西,追求艺术、创造艺术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今天,艺术要回归艺术美,要创作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艺术形象,努力张扬美的艺术,歌颂美的艺术,因为美的艺术具有永恒性。既然美在山川、美在社会和美在艺术是“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我们就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一面旗帜,大张旗鼓地弘扬具有正能量的价值观,推动艺术美的回归。
最后,以人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一条历史之路:中国先哲一贯以和为贵的思想理念,引领中华民族友善四邻之邦,与之和平相处。走和平发展之路也是一条现实之路:我们党和政府在对外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因为只有坚持这五项原则,走和平发展之路,才能保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早日实现。走和平发展之路更是一条未来之路:这就要求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和平相处,只有这样中国式的现代化才有美好的未来。人民与人民的交往是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基础,要用平等的观念相互交往,要用相同的见识彼此交流。这又回到了原来我们论证的命题即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的问题。如果没有人的现代化,没有人观念的现代化,我们怎样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和交流?所以,走和平发展之路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问题。
中国式的现代化在于人的观念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人的发展进步主要体现在人的认知能力、伦理道德和艺术审美追求的提升。在当下,认知能力上要回归常识,伦理道德上要分辨善恶,审美追求上要分清美丑。在中国式的现代化过程中,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艺术具有重要的价值。那就是艺术对文化有引导的价值,对人的观念有塑造的价值,也有推动社会发展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所以艺术从某个方面来说,代表着对人的所有价值,这是我们必须强调的。
二、艺术变迁是艺术当代价值嬗变的根本动因
艺术(art)一词,出自拉丁文“ars”,表示制作某种事物所需要的技艺。艺术在古希腊时期和技艺(skill)具有同一性,这就是说画家和木匠、石匠和铁匠没有什么根本区别,都是制作人工制品的人。所以朱光潜先生说:在希腊时期的艺术“包括一切人工制作在内,不专指我们所了解的艺术”①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70.。到了18世纪,法国理论家夏尔·巴托(C.Batteux,1713—1780)第一次将音乐、绘画、雕刻、诗歌以及舞蹈这五种艺术门类统摄起来,提出了“美妙的艺术”(beaux arts)的说法。这就是说一直到18世纪以后,“美的艺术”(fine arts)才与一般的工艺技艺分离。随着现代主义艺术的崛起,艺术的自律性得到了强化。于是,艺术这种集绘画、音乐、舞蹈、文学、建筑、雕塑、电影等于一体的人类文化形态出现在了世人面前。
艺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经过创新、传播与涵化的过程而不断发生变迁的。中国当代的艺术变迁是指新时期以来,由于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华大家庭的各个民族有了与世界各地区人民的交往和接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引发各个民族在艺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艺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艺术跨界现象频发。这种艺术跨界现象是进入新时代后中国艺术观念变迁的产物,换言之,新时代艺术观念的变迁推动着艺术跨界现象的频发。一是时尚与艺术的跨界。时尚与艺术有着天然的联系,彼此的跨界和融合为时尚界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首届奥迪设计与艺术大奖就是一个跨界活动。大奖突破设计、美术、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界限,从而成为奥迪支持设计与艺术的独特标签。二是艺术身份的跨界。刘索拉是学音乐出身的,但也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是著名国画家,也创作当代观念和装置作品,同时还做建筑设计。三是生活与艺术的跨界。韩剧的流行,引发阵阵“韩流”。人们分不清是影视在模仿生活,还是生活在模仿影视。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成为时尚。
第二,艺术产品变为普通商品。传统艺术生产总是把艺术看作意识形态的附属物,强调艺术生产的精神特征,认为搞艺术的都高人一等。在消费社会里,艺术的强势不在了,搞艺术的要靠市场吃饭。在这种情况下,谁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和力量,谁就会适应市场的需要,成为胜利者。因为品牌在社会生活中是一种统治的力量,用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手,控制着市场和消费者。赫伯特·里德认为艺术史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不同的艺术价值。在当代的艺术领域中,各家各派也纷纷打着“现代”和“后现代”的旗号投入纷争之中,形成此时蔚为大观的新潮时期艺术,艺术价值也随之发生了嬗变。功利心态使人们放弃了对艺术的精神追求,取而代之的是艺术产品的商品化,以媚俗于市场经济的需要。为了适应商品的供求关系,这些艺术产品就要不断地变换形式以满足大众消费的需要,那种消解中心、无确定性、无深度感、平面化的新时代艺术应运而生。这样就使艺术这种精神产品从高尚的地位下降到普通商品的地位。
第三,传媒引导消费。今天我们处于媒体霸权的时代,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完全被媒体包围,不仅城市的市民,而且远离城市的乡村的人们也天天受到媒体传播的影响。加拿大批评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的理论说明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都来自媒体的传播。人们的艺术消费不可避免地受到传媒的影响。当下,人们对艺术产品的需求大多不是源自生命的内在需求冲动。表面上看,极大丰富的艺术产品给予了人们自由选择的空间,其实,人们大多被媒体制造出的欲望所控制。这就需要艺术产业经营者重视传媒的力量,加大艺术产品宣传的力度。
第四,由以艺术产品制造为中心进入了以大众接受为中心。在传统的艺术生产中,把艺术创作当作生产的核心,创作出来的艺术精品不一定是艺术流行品。接受美学的出现,使得接受成为流行。在当下社会里,消费者的喜好成为艺术产品的试金石。这就需要艺术产业经营者注意品牌的影响力,具体是指品牌得到认知和美誉,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一旦艺术产品有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就容易引导社会潮流和消费方式。
现代化进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艺术观念和艺术在生活中的价值。换言之,艺术观念的变迁直接导致了艺术当代价值的嬗变,这是因为时代在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三、文化价值: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文化的发展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古人说:‘文者,贯道之器也。’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2-15(2).这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艺术工作,不能再把艺术看成是画画、唱歌、跳舞的娱乐形式,而是需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来认识。其实古代先哲就是非常看重艺术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认为文学(广义的艺术)是治理国家的大事业,是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也强调:“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②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1(2).这里讲的和古人讲的是一个道理。
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的发展,改变了艺术观念和艺术本体在生活中的价值,但是传统上艺术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依然还是艺术价值的重要内容。我们过去习惯认为艺术是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表达形式。从真的角度来讲,艺术能够扩大人们的审美感知领域和对世界认识的范围,即人们对真的追求体现为认识价值——人通过艺术活动能够获得关于自然和历史文化的知识,提高观察和辨别事物的能力。从善的角度来说,艺术还具有强烈的感性教育价值,即人们对善的追求体现为教育价值。这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感染,在潜移默化之中,思想情感受到影响而陶冶自身的情操,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境界;还包含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启蒙,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启蒙运动时期各个艺术家都通过其艺术作品,传递人本主义思想,推动了思想革命的进行。从美的角度来说,艺术最为主要的价值是它能带给人美的享受,也就是能给人以娱乐的价值,即人们对美的追求体现为娱乐的审美价值——人们在艺术活动中能够获得审美精神需求的满足,使身心得到调整,精神获得愉悦。长期以来,艺术以这三大价值在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进入现代化的今天,艺术也依然在这三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变化。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中国大地上全面推进,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表现在艺术全面介入人们的文化和生活,最为重要的是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文化发展,这就是艺术的文化价值。
首先,从历史起源上看,艺术和文化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就是说原始艺术与原始文化长期融合在一起,直到后来才逐渐独立出来。这种独立是以艺术家的独立为标志的。艺术的起源和文化的起源具有同步性,还在于二者都是以符号为基础的。人类早期的符号创造并没有明显的逻辑区分,大多数符号以表意性为指归。这种表意符号同为形体符号,或者说人类创造的较早的符号是形体符号。这些形体符号,不仅具有某些特定的涵义,而且渗透着情感。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就认为舞蹈是人类创造的最早的文化符号。
其次,从艺术结构上看,艺术和文化不仅在起源上具有同步性,而且,如果将文化视为一个结构的统一体的话,那么,艺术则处于文化的隐形结构之中,具有核心的价值。这就是说艺术在文化中是作为精神价值体系而存在的,无论每个民族的文化主题多么丰富多彩,“而诸如音乐、戏剧、文学、电影、建筑则构成某种文化的核心。”①联合国科教文组织[J].文化,1982(1):88.这足以见出艺术在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同样,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者理查德·霍加特提出了“文学—文化分析”的研究模式,认为艺术是一种文化中的意义载体,体现为核心内容。苏联美学家卡冈认为,艺术是它所属文化的反映和代表,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从艺术中观照自我,认识自我,并且在认识自我的同时来引领世界。②莫伊谢依·萨莫伊洛维奇·卡冈.美学和系统方法[M].凌继尧,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97.苏联美学家鲍列夫认为,艺术则是在自己的千变万化中保持稳定的那一人道主义文化领域,它不同于其他的文化形态,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审美的功能:“艺术能把人从精神上陶冶成艺术家,陶冶成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一切物质和精神价值的能手。由于艺术文化能使人的精神始终具有创造力,它好像成了文化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动力来源。”③鲍列夫.美学[M].乔修业,常谢枫,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497.这种文化进化论观点说明,作者对艺术抱有很高的期望,将艺术看作文化变迁的原动力。这一切都说明艺术在人类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
再次,从艺术超越性上看,艺术在人类文化中具有核心价值还体现为它对自由生命的张扬和对不自由状况的否定。李白的伟大不在于对帝王的奉制之作,杜甫的伟大来自对现实痛苦的揭示。所以,艺术的力量存在于对现实文化的超越之中,以它的血肉之躯反抗理性文化的压抑,获得自身价值。艺术对现实文化的超越,其目的在于对未来文化的昭示。正是艺术把我们变成了另一个世界的居民,而人们所熟悉的世界对这另一个世界来说,不过是一片混乱。人类的心理取向永远趋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现存文化都将成为历史文化。在这种文化变迁中,艺术无疑是其先导者。用马尔库塞的观点来说,艺术品借于美学的改造,在个人的典型命运中表现了普遍的不自由和反抗的力量以及未来的文化理想,从而显示出变革的前景。①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张峰,吕世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54.所以,人类只有在艺术的世界里,才能使人的自由天性得到回归,使受到理性文化压抑的个体生命得到张扬,对未来的理想才能得以实现。
最后,从历史经验看,在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中,艺术始终走在时代创新的前列。无论从历史上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来看,还是从当代中国新时期以来改革开放的进程来说,艺术都是以敏锐的触角体现着人们普遍的历史要求。文艺复兴运动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为旗帜,以人是世界主宰,宣扬以个人现世幸福高于一切为宗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启蒙思想和个性解放为目的,实现了思想的复兴、艺术的复兴、人的复兴。文艺复兴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与近代的分界及欧洲近代文明的里程碑,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建立。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是艺术领域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艺术作品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主张和思想价值。文艺复兴时期是被人们视为西方人类文明的新生而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时代,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进步所产生的巨大的历史作用。中国当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伤痕文学”作品《班主任》、电影《天云山传奇》、油画《父亲》等都显示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立场。80年代中期进入艺术的探索阶段,北岛的朦胧诗和后朦胧诗、陈凯歌等人的“第五代电影”、谭盾的前卫音乐等都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引起了巨大的文化变革。鲁迅在《论睁了眼看》中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②鲁迅.坟:论睁了眼看[M]//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40.这说明艺术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也能描绘一个时代的风貌。优秀艺术作品总能够影响当下的文化,预见文化的未来,开创新的文化生活。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艺术的文化价值不可低估。艺术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进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德国学者比格尔批判了西方唯美主义的理论主张,对艺术自律观念进行了深刻反思,强调艺术介入文化生活的必要性,要求艺术发挥文化批判的功能,以对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进行对抗。在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在文化中不仅发挥着引领作用,而且按比格尔的说法也全面介入了社会经济生活和日常生活。
四、经济价值:艺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新兴产业
艺术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由英文culture industry转译过来,这个概念最早是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来的,他们把马克思的“阶级批判”变为“文化批判”。在文化批判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中认为,文化工业主要指以生产标准化和商品化的文化产品为特征的工业产业,特别是文化传播业。这个产业关心的只是商业利益,而不顾文化产品的批判功能和审美价值,成为统治者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机器。我国学者开始也是站在法兰克福学派的立场上看待文化工业这个概念的,后来学者们的立场有所转变,由开始批判文化工业到后来开始肯定文化工业。我国政府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概念,把文化工作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部分。
艺术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因为它是文化产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许多国家将艺术产业作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加以扶持。艺术产业指以工业组织形式从事艺术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行业,其中包括演出、影视、广播、音乐、音像制品、摄影、动画、游戏、娱乐、艺术设计和艺术品等内容。据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与占比分析》得知,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根据巴塞尔艺术展和瑞银集团的《2023年全球艺术市场报告》,中国在美国、英国之后位列第三,中国的销售额为112亿美元,其中拍卖市场的交易总额为71.99亿元,占比80.05%;画廊市场的交易总额为10.97亿元,占比12.19%;其他市场的交易总额为7亿元,占比7.76%。这些艺术品类是指书画占40%、古董瓷杂32%、油画及当代艺术22%、其他(珠宝、玉器、邮票、钱币等)6%。①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2023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与占比分析[EB/OL].(2023-11-27)[2023-12-15].http://www.chinazjph.com/dongcha/8342.html.2023年的演出市场不仅终于迎来全面复苏,而且呈现出井喷态势,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2023年演出市场规模达到900亿元以上。②黄江.2023年演出市场规模达到900亿元以上[EB/OL].(2023-10-17)[2023-12-15].https://www.chinairn.com/scfx/20231017/181212819.shtml.音乐产业是指以音乐生产、销售相关的产品以获取回报的活动或者行业。由中国传媒大学完成的《2022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指出,2021年中国音乐产业总规模约3787.56亿元,同比增长8.54%。③庄自修.2022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报告出炉[EB/OL].(2023-05-19)[2023-12-15].https://www.sohu.com/a/677190239_114941.动漫产业是指由动画和漫画的内容生产、制作、传播所形成的产业,衍生品产业指IP形象应用和授权所形成的产业。动漫作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童年回忆中最具色彩的存在,动漫也是综合艺术,集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因此会产生巨大的产业价值。在2023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之文化金融论坛上人们预期2023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在日本,动漫产业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汽车、房地产、钢铁等传统重点行业已经成为第二大支柱产业。④赖苏婷.投资新蓝海!2023年中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EB/OL].(2023-11-08)[2023-12-15].https://app.dahecube.com/nweb/pc/article.html?artid=180310?recid=1118.据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2022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中国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为12419.34亿元,同比增长8.10%。⑤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22年中国广播电视行业总收入超12419亿元[EB/OL].(2023-05-04)[2023-12-15].http://www.cinic.org.cn/hy/wh/1430944.html.2019年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01.7亿元,比上年相比增长了26.6%,网络文学作者数量达1936万人,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达2500万余部。不仅如此,网络文学IP有很长的产业链条,可以被改编成电影、影视、舞台剧、主题公园、线下产品,甚至可以再授权,还可以开发成游戏等。⑥张伟,吴晶琦.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及发展趋势[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2,39(1):64.由此可见,艺术不仅是茶余饭后的休闲行当,而且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内容。我们国家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国家支柱性产业,而艺术产业在文化产业中占据核心地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新兴产业。
五、社会价值:“艺术城建”与“艺术乡建”蓬勃展开
艺术走出象牙之塔,来到了乡村,大规模的“艺术乡建”已经在中国大地广泛展开;与之对应的是艺术已经进入城市更新改造的进程之中,我们称之为“艺术城建”。“艺术城建”和“艺术乡建”的蓬勃展开是艺术社会价值的显现。
(一)“艺术城建”推动城市更新改造升级
文化是城市的核心,艺术是城市的灵魂。一个理想的城市应该成为一部艺术品,也就是说经营城市不仅要把城市当作商品去看待,而且要把城市当作艺术品去经营。城市领导最高的艺术是使这个城市成为“居者忘忧、访者忘归”的地方,把城市当作艺术品去经营。一方面,在城市规划中要遵循艺术的和谐、比例、对称等形式规律;另一方面,要努力将城市打造成为艺术之都,“艺术城建”是推动将城市更新改造为艺术之都的重要方式。
“艺术城建”的核心是按照艺术的理想,通过城市的更新改造,去创造美丽宜居的城市。应该认识到:对艺术美的追求不仅是艺术家的事,也是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为城市设计精美的大厦、舒适的街道、美丽的街心花园等,来美化人居环境,使得人们居住的城市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艺术城建”要注重城市色彩的定位和选择。城市色彩是指城市自然和建筑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每个城市都应有自身的色彩,如巴黎的奶酪色、罗马的橙黄色等。城市色彩是城市总体的建筑色调,要有统一的规划和要求。城市色彩要与自然环境和谐,在变化和差异中求统一或协调,要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讲述城市的历史与文化。
“艺术城建”要注重城市风格的打造。要高度关注城市规划的艺术特性,将城市作为艺术作品去规划,要改变千城一面的做法,通过激发全体市民对环境艺术、街头艺术等创意去打造城市之美。“艺术城建”的建筑可以彩绘涂鸦。毗邻四川美术学院的黄桷坪涂鸦艺术街被称为中国最大的涂鸦艺术街区,一条1.25公里长的街道历经了16个年头,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拍照,依然是重庆的知名艺术景点。
“艺术城建”更要做好城市雕塑。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的象征。城市雕塑要大气,历史题材的作品要渗透厚重的历史感。每一个城市都应该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构建纪念碑式的雕塑。城市雕塑要确立精品意识。我们的城市雕塑缺乏如黑格尔所说的“心灵性的”东西。真正的好的城市雕塑要有视觉冲击力,要有精神上的穿透力和震撼力,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城市雕塑要与环境统一。雕塑不仅本身由空间组合、色调、装饰等因素构成形象的美,而且要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建筑群、自然景观相借用相协调,形成环境的整体美。
(二)“艺术乡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艺术乡建”工作。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开展“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的指导意见》,这是“艺术乡建”更为明确的指导方案。他们力争到2025年底,打造50个“艺术乡建”省级典型案例,建成100个省级艺术特色示范村、1000个市级艺术特色示范村。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和投入“艺术乡建”产业,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设立了艺术人才培训“艺术乡村促共富‘一乡一品’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这一切都说明我国“艺术乡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艺术乡建”要以践行新发展理念为统揽,以鼓励农户与“艺术乡建”深度融合为主线,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艺术家创意、农户参与的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丰富提升优质艺术产业产品,促进艺术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艺术乡建”需要规划的引领。乡村的万千美好,孕育于有序的规划中,描绘未来乡村发展蓝图,实现项目高标准、高定位的“艺术乡建”精品战略目标十分重要。要有序推进“艺术乡建”规划,推动“艺术乡建”有序的提升与发展。
“艺术乡建”要通过挖掘乡村艺术资源,发展新型特色艺术业态。“艺术乡建”村落拥有丰富的可挖掘资源,应充分调动当地农民与外来游客的积极性,打造“好玩、好看、好体验”的特色“艺术乡建”互动活动品牌。保留乡村原有特色,植入新型艺术业态,开展“沉浸式”乡村主题体验活动,吸引游客来感受独一无二的乡村的魅力。
“艺术乡建”就是通过艺术活动,让每一个生活在乡村的人和来到乡村的人都能感受艺术的温暖;通过打造幸福美好艺术之村,为这里的人们提供健全完善的公共艺术服务,为到此观光的客人提供艺术功能体验消费等特征的服务,构建幸福美好高质量发展的村落。其目标是以艺术项目为景点,以艺术乡村为景致,实现全域景点化,推动艺术乡村自然有序发展,形成“村中建园、园中有景、景色相融、天人合一”的乡村大美形态,打造“开门见山、推窗见绿、身在乡村、心花怒放”的乡村的绿与美的形象。
“艺术乡建”工作要做到几个融合。首先是艺术观光与深度体验的融合。艺术助力乡村艺术产业发展,改变传统旅游一走一过的经营理念,提高旅游产品艺术品质,突出产品辨识度,提升品牌集中度,精准定位客户群,使其休闲度假物有所值,实现由一般观看向深度体验转变,由一般旅游向休闲度假转变。
其次是“艺术乡建”与数字技术的融合。“艺术乡建”将推进乡村产业业态的转型升级,促进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数字艺术产业业态,提高“艺术乡建”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在产品设计上,打造乡村艺术图书馆与提供阅读智慧化服务;打造艺术乡间民宿,达到“一宿一世界”的效果,提供家居智能化服务;打造时空交错的“沉浸式戏剧”体验氛围,提供场景体验数字化服务。在产品宣传上,重视各种新媒体、社交平台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广模式。
最后是实现静态与动态的融合。“艺术乡建”要突出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传承的艺术体验。可以举办大型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等大型活动;开展摄影大赛、新媒体视频创作录制、网红打卡、乡村研学活动等。由此,推进艺术产业的发展,打造未来律动化的乡村景象。
我们要把握时代历史的发展趋势,做好“艺术乡建”工作,大力培育艺术新产业和新动能,深入探索符合本地区特色的“艺术乡建”之路。
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面推动艺术发展
在传统上,艺术价值表现为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三个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艺术的当代价值进一步扩展为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三个新层面。艺术价值的拓展说明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艺术工作和全面推动艺术的发展。我们要在全社会进行艺术普及工作,号召全民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全民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养,进而提升人的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首先,推动艺术发展是提升公民艺术素质的需要。艺术是渗透心灵的东西,人们把艺术叫做道德的法庭。学历教育是教育小孩子的事,艺术教育既是教育小孩子的事,也是教育大人的事。锡德尼把诗人称为“宗教教师”;雪莱把诗人称为“文明的法律赋予者”。全社会艺术素质的提升有助于人们形成优美的审美情操,促使人们获得更美好的幸福生活。艺术素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人对艺术感知、艺术理解、艺术鉴赏及艺术创造等。通过提高全民的艺术素质,既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又能提高审美能力。面对艺术价值的不断提升,需要在全社会进行艺术普及工作以提升群众艺术素质。
其次,推动艺术发展是提升城市文化形象的需要。将来各个地区的竞争是地区间文化的竞争,所以各地文化形象需要上台阶,提升文化品位。我们的各级领导应该认识到:加大文化投入,发展艺术生产,搞好艺术教育,不仅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需要,而且是塑造一个地区文化形象的需要。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艺术普及工作,充分发挥基层艺术单位的职能作用,打造高素质的全社会艺术普及团队,以提升社会艺术普及工作的质量和效能,提高全社会艺术素质,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最后,艺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体现了各级领导自觉的文化意识和清晰的发展思路。政府应积极承担起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保证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利。公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是同等重要和相互联系的。必须确立公共行政理念,建立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加大文化投入,发展艺术生产,搞好艺术教育也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为人民群众不仅需要物质消费,而且更需要文化消费,特别是艺术消费。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来完成的,这就是我们阐释艺术当代价值的目的所在。只有全社会都高度重视艺术工作,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