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新样态
2024-05-20潘明兆
■潘明兆
随着“双减”政策的持续推进,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关键品格的培养。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小学科学和高中物理相衔接,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等特点。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研中学,学中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灵活选用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笔者对于打造初中物理教学新样态的一些感悟。
一、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
当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师可以充分依托网络平台,拓展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在线教育平台可以为教师提供各种便捷服务。教师可以将录制的视频课程、设计的在线测验等发布在网上,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发布的课程和任务,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教师还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薄弱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训练,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例如,教师在在线教育平台发布的作业,选择题会直接呈现结果,提高了批改效率。学生完成任务后,系统会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汇总。教师能够从整体上直观地了解班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有利于班级学生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在线教育平台会分析每名学生的薄弱点,教师根据平台反馈,对学生因材施教,推送符合学生学情的任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育质量,促进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和优质化发展。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教师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学会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二、倡导学生合作互动
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合作互动,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例如,教师在教授“速度”这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将相同大小的纸张叠成不同形状来探究物体下落的速度。此过程需要学生将物体下落的距离和时间记录下来。学生单独操作,会手忙脚乱,实验误差较大。如果教师让学生分组实验,让各小组拿出他们满意的作品,然后进行“下落最慢的叠纸”比赛,效果则会大幅提升。在创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会根据自己的见识、学识互相讨论,最终创作出他们满意的作品。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为确保公平公正,会对速度计算规则认真分析,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活跃的课堂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合作互动,可以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团队协作对学生未来适应社会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各种能力和素养,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三、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探究活动
学生应该适应科技的不断发展,了解科学给人类带来的便捷,拥有对科学的敬畏和好奇心。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探究活动,例如,带学生去科技馆、大型实验室、天文馆、工厂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完光学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天文馆,让学生用天文望远镜去感受宇宙的浩渺。在天文馆中,学生可以学到关于宇宙的基本知识,体验科学的魅力和实用性。通过实地观察和听取解说,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科学知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给学生科普天文望远镜的构造、放大倍率、能看到最远的距离,以及观测到了哪些行星等知识。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和所见制作天文望远镜。经过这次实践,学生对天文望远镜的构造有了一定了解,再结合课堂中所学知识,知道了调节两片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的距离就可以制作出望远镜,明白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科学在生活中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实地参观学习等活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更多地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持续学习,学会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着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有能力应对未来的挑战;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带学生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科学。教师只有使用让学生不断发展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不断成长,才能为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机遇做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