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作用与对策研究
2024-05-20田莹莉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
田莹莉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机关服务中心
引言
我国相关部门曾颁布并实施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试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政策文件,并于文件内明确强调了事业单位开展内控管理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还在此基础上指出,相关管理人员需要从多层面制定内控方案并予以落实,进而全方位促进事业单位的建设发展。因事业单位和各级经济企业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其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服务职责,所以为了有效维护事业单位的公信力,科学合理地开展内控管理加强工作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因此,各级事业单位务必积极推进内控管理工作,并和本单位的实际经营管理情况以及经营现状予以紧密联系,真正实现权力制衡,如此才能助力事业单位从根源上降低各类经济风险的触发概率,同时也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扫清障碍。
一、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作用
(一)促进单位优化制度体系,规范权力分配
为顺利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务必将权力置于制度体系中。具体来讲,一是各级事业单位务必积极承担起面向于社会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的职责。二是事业单位应该履行好身为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义务。一旦权力的分配使用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便极易导致各类违规、违法事件的产生,且在全方位从严治党的发展态势下,各级单位务必深刻意识到权力的分配和使用必须在阳光下进行[1]。而内控管理工作的加强落实便能够接纳事业单位涉及的全部工作类目,从而使权力的分配和使用有效受到相关制度的约束和管控。首先,内控管理制度体系可以科学完善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并基于此深层加强单位领导以及各级负责人对内控认识和重视。其次,内控制度可以全面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步骤以及业务步骤,并基于此规范整改权限审批机制,从而有效填补因财务或业务违规造成的风险漏洞。最后,因内控制度促进了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和升级,所以事业单位的多项工作都可转至于线上落实和推进,大力节约了人力以及物力等资源。由此可见,高效合理的内控管理能够真正实现事业单位的权力制衡以及制度体系的优化整改[2]。
(二)助推绩效考核,提高服务水平
内控管理可以在事业单位提高产品质量以及提升服务水平过程中体现出显著的推动价值,并在该前提下助力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但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实现内控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其制度体系内务必涵盖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工作的落实可对事业单位内全体员工的工作状态、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及个人价值等予以综合评估,加之绩效考核涉及定性以及定量两种考核手段,所以其考核结果的精度、真实性与客观性均可被保障。同时,因绩效考核机制可以促进多元主体评价体系的建设,所以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便可获得进一步强化。不仅如此,基于内控管理制定的绩效考核机制,还能建设出具有针对性且面相于被考核主体的投诉以及反馈制度,从而有效提升绩效考核体系的全面性,以及为事业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实现诉求目标提供交流空间和机会。如此,在该制度背景下,部分原本态度散漫的员工便会在绩效考核制度的驱动下,逐渐提升自身的工作热情以及工作能力,以此在绩效考核中取得优秀成绩和获得奖励。由此可见,内控管理不仅可以全面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绩效考核结果的有效性,还能显著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均被落到实处,从而为事业单位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目标创造良好条件[3]。
(三)精准把控职责权限,强化综合管理能力
在新形势下,内控管理不仅可以对事业单位的运营管理予以约束控制,还可以对单位的一系列经济业务进行规范,从而全方位强化事业单位的管理能力。具体来讲,首先,内控管理可以对财务部门的职责权限予以严谨管控,一切重要的经济活动均应该被审核监督,以此显著降低权力寻租的概率。其次,内控管理工作的落实较为关注信息交流系统的打造。会计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可以大幅提升基础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时效性以及科学性,并基于此显著减少会计信息的失误与偏差问题,从而为单位领导者裁定各项重大决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参考。最后,鉴于内控管理和预算一体化机制有着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所以科学合理的落实内控加强工作,还能有效促进核算与预算的一体化管控,以及提升层强化预算工作的有效性,从而规范形成事业单位对各项经营发展活动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局面[4]。
二、事业单位落实内控管理工作时存在的问题
(一)未对内控管理形成深刻且正确的认识
导致事业单位内控管控工作无法切实体现出价值作用的问题之一,便是相关人员未对内控管理形成深刻且正确的认识。受管理理念存在滞后性的影响,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都没有积极对内控管理的含义和落实方法予以研究,也未全面掌握单位的综合发展实况,加之大部分管理人员都不具备强烈的内控管理意识,且对其持有错误观点,认为内控管理极为烦琐且复杂,甚至会提高各类经营活动的运行难度,如此便使得事业单位的内控效果迟迟得不到有效提升。不仅如此,虽然有部分事业单位积极优化了内控体系,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也仅存在于形式层面,并不能使内控管理充分发挥效能。此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对内控管理的认知有着一定偏差,错误地将内控交由财务部门负责,并默认为是其应尽的职责,如此就导致内控管理逐渐丧失自身的主体性,相应的岗位设置也不被重视,落实的内控工作也严重缺乏完整性、针对性以及时效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5]。
(二)未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
因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缺乏全面性以及针对性,导致事业单位内的各部门以及岗位间都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不仅弱化了内控管理监督效能以及精细性,还使得多项工作产生负面问题,从而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脚步。站在实际角度予以分析,事业单位属于我国政府部门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在落实各项工作过程中普遍都会重视和体现出社会服务性,但受内控管理意识薄弱以及制度体系缺失等问题的影响,内控制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均被明显削弱、单位内部的监督制度出现漏洞、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明显降低以及单位经营管理涉及的各项数据信息产生逐渐模糊不清等现象。由此可见,一旦内控管理体系出现问题,便会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的长久稳定建设[6]。
三、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革新内控管理理念,强化内控管理意识
第一,积极革新内控管理理念。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务必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研习有关内控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巧,并在此基础上清楚全面地掌握内控管理对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作用。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需要按时召开内控会议,引导全体员工均对内控管理形成深刻且正确的认识,并由领导层向基层逐一弘扬内控精神以及内控理念,从而为事业单位有效提升内控水平创造良好条件[7]。
第二,强化内控管理意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务必深层挖掘内控管理蕴含的价值和意义,有效起到带头作用,以身作则,组织全体员工深层掌握内控管理工作方法以及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员工对内控管理的认知水平。同时,还应该积极优化内控管理机构,清楚全面地掌握各岗位职责,并为其安排与之匹配的工作人员,切实将责任落到个人,实现资源的科学规划和配置。此外,还应该引导全体员工主动宣传内控知识,打造出积极正向的内控文化环境。
(二)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
第一,为有效保证内控管理体系的全面性,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内部财务分析、成本核算、财政资金收支管理等工作类目,并对其予以定期分析,依照分析结果严格落实会计岗位的职责分离,以此有效减少权力寻租等不正当工作现象[8]。
第二,事业单位需要对固定资产开展动态化管理工作,并按时对全部资产予以清查盘点,以此清楚全面的掌握资产购置要求。同时,事业单位还需要积极建立优化资产管控和使用的制度体系,有效降低账实不符问题的触发概率,并对单位持有的全部实物资产予以精细审查,为单位资产核算等相关工作的顺利落实提供保障,从而真正实现单位的全部资产活动均做到有迹可循。此外,事业单位还需要把内控管理职责科学规范地配置到个人,有效提升各部门岗位工作职责的精确性以及针对性,实现权责分明,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既定准则切实履行应尽的工作责任,一旦产生问题,便需要第一时间找出负责人并予以追责处理[9]。
(三)优化组织结构设计
第一,事业单位在设定核心部门时,需要让各个部门间维持相互制衡的状态,比如,可以把资金管理与发票管理岗位予以分离处理、物资采购与合同管理予以分离以及审批与申请部门予以分离。不仅如此,事业单位还需要严谨细致地落实回避机制。站在会计岗位角度予以分析,其和单位管理者有着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和旁系、配偶等关系的人员,绝不可承担本单位的会计机构管理、主管等岗位责任。同时,其和会计机构管理者、会计主管者有着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和旁系、配偶等关系的人员,也不可承担出纳工作职责。
第二,在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当涉及重大经济事件时,相关人员务必严格贯彻落实民主原则,比如实施集体审议联签机制等,严格禁止一人独揽等行为,以此有效维护事业单位各项经济决策的公开、透明、公正。如此,利用科学规范的组织结构设计,不仅能够显著规避违法工作行为的出现,还能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10]。
(四)打造内控信息化系统
第一,事业单位需要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落实和推进,积极聘请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引进科学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从而深层提高单位信息建设水平。不仅如此,事业单位需要根据特定频率按时组织全体员工开展信息化技术培训工作,并于特定时段对培训成果予以考察,以此有效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及专业技术能力。
第二,事业单位需要主动落实基于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可科学构建涵盖各业务环节的信息系统,形成线上采购以及线上生产控制的经营管理局面。如此即便事业单位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依旧可利用第三方打造出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系统。
第三,科学构建信息化审计系统,一旦事业单位的业务以及财务工作产生数据异常情况,审计系统便能够进行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能够显著强化会计核算的精确性以及时效性,从而为审计机构提供质量更高的数据信息。不仅如此,信息系统还能大幅提升信息获取、储存以及处理等工作的效率,显著节约信息传输成本,从而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保障[11]。
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作为事业单位经营发展中的关键性管理工作,不仅是极为重要的制度安排,还是事业单位高效落实综合治理工作的基础。加之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可持续建设发展的核心成员,其自身的内控水平能够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以及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所以科学高效地落实并加强内控管理至关重要且势在必行。因此,各级事业单位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务必对内控管理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革新自身的内控理念,摒弃传统且存在滞后性的管理模式,主动响应新形势背景下的社会建设趋势,并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实况,制定针对有效的内控方案以及相应的约束制度,从而让内控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价值,帮助事业单位规避多种经济风险,提升管理水平,让其在市场竞争极为激烈的环境中站稳脚跟,强化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