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及完善策略分析

2024-05-20王利婷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财会学习 2024年12期
关键词:职责流程国有企业

王利婷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地质局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治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运营效率、保障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遵循法律法规要求以及维护企业声誉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及其优化策略,不仅有助于国有企业应对内外部的风险和挑战,也是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分析

(一)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的障碍

1.管理层级过多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难点分析中,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的障碍尤其显著,管理层级过多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导致决策过程的缓慢和运营效率的低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构成了重大障碍。国有企业往往由于历史原因或行政体制的要求,形成了多层级、部门众多的组织结构,决策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审批,拖慢了决策速度,增加了沟通成本和管理复杂性。[1]由于决策的迟缓,企业在面对市场变化和经营挑战时往往反应不够及时,失去了应有的市场敏感性和竞争力。管理层级过多还导致了责任和权限的模糊,在层级众多的组织中,个别部门和员工的具体职责和权限往往不够清晰,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责任推诿和效率低下的现象。当职责不明确时,内部控制的实施也就难以到位,难以形成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由于组织结构的僵化,创新和灵活性在这样的企业中往往受到限制,创新思维和新的管理方法难以在多层级的组织结构中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市场适应能力。

2.权责不明确

权责不明确源于组织结构的复杂性和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历史沿革和体制设定,往往存在部门众多、层级繁杂的情况,容易导致职责重叠或遗漏,员工和管理层对自己及他人的职责和权限范围模糊不清。当职责划分不明确时,员工在执行工作时会出现犹豫和迟疑,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监督不力是权责不明确问题的直接后果,在缺乏明确职责划分的情况下,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建立。即使有监督措施,由于责任分散,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往往大打折扣。监督机制本身也存在缺陷,削弱内部控制的效果。权责不明确和监督不力还导致内部管理的混乱和资源的浪费,员工无法准确执行公司政策和规定,甚至出现违规操作的风险。缺乏有效监督的内部环境滋生不正之风,影响企业的整体形象和信誉。

(二)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的挑战

1.专业人才缺乏

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短缺,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历史发展、人才培养机制等因素的影响,专业人才往往不足。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员工难以有效地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影响到内部控制体系的效果。专业人才的缺乏还体现在对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的掌握上,随着管理理念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领域,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数据分析、信息技术等现代手段。[3]但是,许多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这些现代管理工具,导致内部控制和决策过程无法与时俱进。相比于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在薪酬、职业发展等方面往往缺乏竞争力,难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在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上的提升。

2.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的不协调

许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根植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内部控制往往被视为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执行。员工认为遵守内部控制规程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保护企业资产和提高效率的必要措施。由于企业文化中缺乏对合规和风险意识的强调,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4]员工不会主动参与到内部控制流程中,或者在日常工作中忽视内部控制规定的遵守,这种文化背景下的行为模式,增加了企业面临的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传统企业文化中的信息不透明和沟通不畅也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障碍,在封闭和等级森严的文化环境中,员工不愿意或不敢报告问题和风险,这使得管理层难以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影响了风险管理和决策的有效性。企业文化中对创新和变革的抵抗也会阻碍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和发展,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保守的文化氛围使得员工和管理层对新的内部控制方法和工具持保留态度,限制了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和创新。

二、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

(一)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的优化

1.精简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

首先,要对现有的组织结构进行全面审查,识别并消除冗余的管理层级,关系重新评估各部门、部门间职能的重叠情况以及管理层级的必要性。减少层级数量,实现决策路径的简化,加快决策过程,[5]提高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必须重新配置管理职责和权力,确保每个管理层级都有明确、具体的职责范围,重新定义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管理决策能够迅速、有效地传达和执行。强化下属部门的自主权和责任心,鼓励更多的创新和自我管理,提高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其次,要优化内部沟通渠道和流程,精简后的管理层级需要高效的沟通机制以支持,保证关键信息在组织内部快速准确地流动,促进决策的及时性和适应性。最后,要对管理团队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提供关于领导力、决策制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培训,保证管理团队能够在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中有效地工作,更好地适应新的组织结构,发挥其在推动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确保这些改革措施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和目标相一致,精简管理层级和提升决策效率的目的是提高管理效率,支持企业战略的实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2.明确权责,强化监督机制

必须清晰界定各级管理人员和部门的权力与职责,首先,要对现有的职责分配进行全面审视,消除职责上的重叠和模糊,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都明确具体。明确的职责分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决策的迟滞,同时也便于对个人和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至关重要,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或职能,确保对企业的运营活动进行持续和有效的监控。监督机制应涵盖财务审计、业务审计以及合规审计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估和监控企业的运营风险。其次,要实施透明和公开的管理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决策流程和信息披露机制,使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管理层和监管机构都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状况,这种透明度增强了企业的公信力,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管理中的问题。加强对员工的法规和合规培训也是关键,确保所有员工都清楚地了解他们的职责范围,以及企业的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定期的培训和更新可以使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防止因不了解规定而导致的风险。定期评估和调整权责分配及监督机制,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和业务的发展,原有的权责分配和监督机制需要相应调整。定期的评估可以确保这些机制始终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有效地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和风险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1.培养和引进内部控制专业人才

国有企业要制定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内部培训和外部教育两个方面。内部培训着重于提升现有员工在内部控制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员工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外部教育方面,企业可以设立奖学金或资助计划,鼓励员工参加专业认证和高等教育课程。国有企业需积极引进外部的专业人才,与高等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吸引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通过行业招聘、猎头公司等方式直接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为新引进的专业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工作环境,以促进人才的留存和发展。建立专业人才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也至关重要,评估机制应能够客观地反映员工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表现,激励机制则应与员工的绩效和贡献相匹配,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质量。另外,企业要持续关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效果,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定期评估培训项目的有效性、员工技能的提升情况以及新引进人才的适应和表现,确保人力资源策略与企业的内部控制需求和长期战略相一致。

2.建立以内部控制为导向的企业文化

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在内部控制方面树立榜样,高层领导的态度和行为对塑造企业文化具有决定性影响。通过公开表达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并在日常决策中体现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引导员工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全员培训和教育,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定期举办内部控制相关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让员工了解内部控制对企业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的重要作用。通过案例学习和经验分享等方式,让员工更加直观地理解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奖励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对那些能够有效识别风险、改善控制流程或提升控制效率的员工,可以给予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热情和创新动力。建立透明和公开的沟通机制也至关重要,企业应鼓励员工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开放和诚实的讨论,使员工能够毫无顾忌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的问题,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参与感。不断评估和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通过定期的员工调查、文化评估和反馈机制,了解企业文化改革的实际效果,并根据员工的反馈和企业的发展需求进行适时调整。

(三)内部控制流程与技术的完善

1.优化内部控制流程,提升操作效率

必须进行内部控制流程的全面审查和评估,对现有流程的每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识别流程中的冗余步骤、瓶颈或潜在的风险点。审查过程中需要考虑流程的简洁性、效率以及对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确保每个流程环节都是必要且有效的。要重构或重新设计内部控制流程,基于审查结果,对识别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简化过于复杂的流程、消除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引入自动化工具以减少人工操作错误等。重构流程的目的是使流程更加高效和适应当前的业务需求,同时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实施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和程序,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一致性和可复制性。标准化的流程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同时有利于新员工的培训和流程的持续改进。加强内部控制流程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定期监控流程的执行情况,评估其效果,并根据实际运营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流程,这种持续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可以使其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改进,保证流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鼓励员工参与流程的优化,员工作为流程执行的第一线,对流程的有效性和潜在问题有着直接的感受。鼓励员工提出改进建议,发掘改进的机会,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对改进措施的接受度。

2.引入先进技术支持内部控制

评估并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企业要对现有的内部控制流程和系统进行全面的技术评估,明确技术改进的目标和需求。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能够提高流程效率、增强数据分析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技术工具和系统。实施自动化工具和软件系统以优化重要的内部控制流程,采用自动化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减少手动操作错误,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使用自动化的审计和合规监控工具能够有效监控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来加强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和分析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预测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措施也是引入先进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技术的应用,企业的数据和系统面临更多的网络安全威胁。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来保护企业的数据和信息系统不受攻击。确保员工对新引入的技术有足够的理解和培训,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新系统和工具,增强技术应用的效果,提升员工对技术变革的接受度和参与度。

(四)法规与政策环境的改善

国有企业要主动与立法机关和监管机构合作,参与内部控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制定更加实用和有效的法规提供依据,使企业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法律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影响。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协调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制度的建立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保证其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不断更新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企业运营的实际需求,随着市场环境和法律政策的变化,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调整。企业要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始终与最新的法律法规保持一致,并能有效应对新的业务挑战。加强内部控制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也十分重要,确保所有员工都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合规性,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

结语

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所有权结构和市场地位,在内部控制建设上面临着独特的挑战和需求。这些挑战和需求可能与私营企业有所不同,因此,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能够为理论界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拓展,增加内部控制理论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化,国有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和挑战。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还能够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公众和政府的监督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可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增强公众对国有企业的信任,提升政府的监管效率和质量。

猜你喜欢

职责流程国有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LNG安全监管职责的探讨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