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优化措施研究
2024-05-20王东伟史伟帆李蕊高雅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王东伟 史伟帆 李蕊 高雅 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引言
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导致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及各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形势愈发严峻,而国有企业要想有效提升自身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充分迎合市场的发展需求,就应当进一步提高对成本管控的关注度与重视度,适当加大成本管控力度,提升成本管控水平。然而,纵观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的真实发展状况,不难发现其在成本管控方面仍旧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限制了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对此,要求国有企业在日常经营及发展中重点强调成本管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并积极采取针对、可行的措施来更好地优化各相关工作内容,保证发挥出理想的成本管控效果。
一、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有关概述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支柱,成本管控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内容,在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成本管控而言,其主要指国有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等各项环节,对成本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及控制。一般来说,国有企业进行成本管控的方法比较多样,较为重要且常用的一种手段是,通过作业活动的成本分析,对实际生产流程的整改与优化,能够有效降低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消耗与浪费。除此之外,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以及优化并完善现行的资本结构,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能够最大化地提升资产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另外,国有企业在开展成本管控工作的进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诸多风险问题,比如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等,这都会给企业的成本管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国有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识别应对成本风险的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迫切性
(一)成本管控是国有企业增加经济收益的有效途径
国有企业通过实施成本管控工作,进一步加大成本管控力度,能够使自身的成本费用得到精准、合理控制,从而实现成本费用的显著降低。同时,再结合企业内部科学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能够带动企业当前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提升。从某种角度来看,国有企业所开展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于自身整体管理能力及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牵引带动作用,能够推动其他相关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有序实施,从而显著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促进国有企业向精细化成本管理发展。
(二)成本管控是国有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环境的基础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各行业领域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这样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运营及发展压力,“一利五率”经济指标体系对于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要积极落实多措并举的应对方针,进而有效化解当下所面临的挑战。在此种形势下,国有企业应基于良好的成本管控工作,进一步创新并完善自身现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同时全面净化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环境,以推动企业实际经营水平的显著提升。如此一来,国有企业可储存更多的市场竞争实力,并逐步在市场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由此可见,确保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妥善落实,是国有企业能够有效降低自身成本的关键所在,不但可以切实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国有企业在行业市场内的地位。
(三)成本管控是国有企业规避风险的关键举措
在国有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期间,难免会存在一些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而引发的风险问题,特别是资金风险,如果国有企业具体实施的内部资金管理工作落实得不够到位,或部分中间环节经营不善,从而导致出现较为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问题,进而引发重大经营风险和财经风险,这将会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现有经营活动运行的持续性和可靠性。国有企业依托全面合理的成本管控工作,可以形成对自身成本费用使用情况的全面掌握,从整体上来把握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并管控可能会出现的资金风险,有效避免出现更大资金风险状况的可能。
三、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现状
(一)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中,成本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企业内部现行的管理体系结构不够系统,针对性也不足,特别是成本信息化管理体系不够完善。一是很多国有企业在成本管理领域所投入的资金量较小,因此无法建设足够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明显降低了成本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而且现代化、智能化软件、硬件系统的匮乏,还容易拖慢企业采集、处理、汇总、分析各项成本数据信息的速度,不利于后续成本控制工作时效性的提升,同时也给精准化、精细化成本控制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一些国有企业在组织开展成本管理业务的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不足,从而降低了对信息化建设的使用率及使用效率,也没有形成能够和成本管理工作结合发展的信息系统,以至于相应成本控制工作的实施欠缺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与助力,进而影响着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整合与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有企业成本管理决策的准确性、专业性;三是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滞后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利于成本管理经验在各管理人员之间进行有效共享,使得企业各类成本管理人员无法实现对实践工作经验的相互借鉴;四是成本信息安全问题同样属于国有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滞后所引发的一项隐患,因为企业并未提前制定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举措,所以增加了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环节的数据泄露风险,为之后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埋下了潜在威胁。
(二)成本控制流程繁杂低效
目前,市场环境呈现愈发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不少国有企业内部的成本控制工作效率普遍比较低下,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采取的成本控制流程过于烦琐。第一,国有企业成本控制的决策环节比较复杂,实际的决策层级非常多。对于很多国有企业来说,其在需要做出成本控制决策时,一般要历经多级审批,同时还要逐一走完繁多的流程,明显延长了在成本决策环节的工作周期,很难第一时间对市场环境的实际变化情况与具体变动趋势做出快速响应,进而影响了成本控制成效的及时、有效呈现,而且也不利于成本控制工作的精准落实,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还制约着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增强;第二,个别国有企业中现行的体制机制比较僵化,并未实现灵活、高效运行,再加上进行成本控制决策时所需落实的审批流程比较多,并且部分流程中还涉及多项程序,如若企业在这时同步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以及较大的竞争压力,那么就无法及时对决策做出合理调整,限制了国有企业灵活应变能力的发挥;第三,根据国有企业当下实施的成本控制流程来看,在针对信息的传输与沟通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信息传输不够流畅、没有进行及时的信息沟通等。而正是受此影响,进而造成了相关职能部门在沟通、协调过程中的时效性较低的情况,所传输的数据信息容易出现缺乏准确性、可靠性的问题,还极有可能在信息传输期间导致信息的丢失,削弱了企业的决策基础,不利于成本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成本预算不到位,难以保障成本的有效支出
对于成本预算来说,其在规划、协调、控制企业成本方面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基于事前、事中、事后的预估、执行、分析工作,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有效提升自身的成本管控成效。对此,要求国有企业必须统筹落实好成本预算工作,全面保证成本预算得以尽快落到实处。通过分析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的成本预算现状,仍旧存在预算工作不够到位的情况,实际成本预算过程中的一些工作环节,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贯彻与执行,以至于企业中的部分支出并不具备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预算编制和企业实际之间存有较大差距。很多国有企业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经常以历史成本数据为基础,同时采用的多是增量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对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可能给成本预算支出带来的影响有所忽视;其二,预算执行不够严格。一是国有企业的管理链条往往比较长,因此多数情况下,领导层所下达的预算执行任务无法在最短时间内传递给基层工作部门。二是基层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一些预算执行问题,领导层也不能第一时间获知;其三,缺乏有效的预算分析。国有企业在成本管控过程中很难结合业务对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开展行之有效的分析,致使国有企业很难准确掌握造成预算执行出现偏差的真正原因,所以也无法据此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四、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成本管控意识,营造良好的管控氛围
在国有企业中,对于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主要由企业管理者来统筹负责,因此其所形成的成本管控意识是否科学、正确,将直接决定着国有企业在成本管控工作方面能否形成全员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对此,要求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及时树立科学的成本管控意识,并为成本管控工作的良好运行创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这就需要管理者加大对成本管控工作的支持力度,而且还要形成长远的发展眼光,深入分析成本管控和自身发展之间的联系性,全面掌握可能会对自身总成本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比如生产流程、技术更新、供应商合作、产品研发等情况。同时,在实施成本管控工作的过程中,必须把成本管控意识的树立置于首位,积极向有关工作人员广泛宣传实施成本管控工作的紧迫性,以及良好的成本管控效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促进全员参与成本管控工作,使每一位员工都能承担起成本管控的责任和义务。
(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成本管控合规性
国有企业要想促进内部控制制度高效施行,就要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切实增强成本管控工作的合规性,需要企业以成本管理与控制为中心,并将各项内部控制要素作为主要的出发点,在这一前提之下,对内部控制体系做出优化和完善。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应依托专业、系统的培训教育工作,在企业中自上而下贯穿各项先进的成本管控理念,比如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价值链成本、战略成本等,还要立足于成本管控工作在各运行阶段、各实施环节下的具体职能需求,重新调整既有的成本管控组织,保证成本管控职能的充分发挥;对于企业的风险评估,需要国有企业根据自身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动情况,实时、准确地评估成本风险的发生概率,并提前制定完善、可行的风险预警方案;对于控制活动,企业可以采取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核算这样多措并举的方式,重点强化控制部分隐性成本,包括人员的综合素质、成本进度、管控质量等。
(三)深入推进成本管控信息化建设,创新管控手段
有效的成本管控信息化建设工作是推动国有企业成本管控成效实现显著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首先,国有企业必须牢牢抓住当前数字化时代下的发展机遇,全面迎合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形势,从而深层推动成本管控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与实施。其次,企业还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创新当下的成本管控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将项目管理作为主要核心,然后紧紧围绕成本管控工作,同时视合同管理为整体的工作主线,并在过程中积极推进各系统之间的灵活对接,例如市场经营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等,从而建立起综合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成本台账和成本测算体系,设置成本及财务费用科目。采用PDCA 理念,使其在整个系统流程中实现充分融入,进而构建起链条完整的核算分析机制。系统还应实现自主生成完善的成本分析报告的功能,多角度地向成本管控人员展示国有企业真实的成本消耗情况。最后,国有企业还可借助管理系统来检验各项成本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对信息化系统的使用状况作出定期考核,着重关注成本管理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之间的及时沟通互联,不断向外拓展更多的系统功能,促使成本管控工作的多维度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讨论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优化措施为中心,通过对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内涵以及实施成本管控的必要性进行概述,能够使相关人员深刻意识到良好的成本管控之于国有企业发展的实际效用;通过对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现状进行分析,能够使相关人员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通过对国有企业成本管控的具体优化措施进行总结,能够为国有企业之后的成本管控工作的高质高效落实提供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