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思考新探
2024-05-20岳芳芳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财政金融部
岳芳芳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管理委员会财政金融部
引言
在当今社会,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其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效率,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共财政体系的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公共管理的需求,诸如预算编制的精确性、预算执行的效率、预算监控的有效性等问题日益凸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思想的创新,为优化财务预算管理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一大特点是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的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预算管理法规的完善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这些单位在预算编制、执行、监控以及决算公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预算的编制往往过于依赖历史数据,缺乏灵活性和前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源配置的效率。[1]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有所提升,但仍存在不足。虽然财务信息公开的范围和频次增加,促进了公众监督,但对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资金使用效率等关键信息的公开仍不够全面,影响了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信任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在促进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尤其是在强化预算约束、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但是,财务资源的使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单位存在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项目延期等问题,影响了单位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建立,但绩效评价的广泛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尚需加强。[2]目前,绩效评价多聚焦于财务指标,对非财务指标,如服务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评价较为薄弱,这限制了绩效评价在提升财务预算管理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作用。
二、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一)预算编制优化策略
1.完善预算编制指导思想
在当前财务预算管理的实践中,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对确保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起着决定性作用。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需要反映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还应紧密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确保预算编制工作既符合国家的宏观调控需求,[3]又能满足单位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应以促进单位目标实现为核心,强调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单位战略目标的支持作用,预算编制是一个财务活动,更是单位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明确预算与单位整体战略目标的关联,确保预算编制工作可以有效支持单位的长远发展和日常运营。加强对创新和效率的关注,将其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面对财政资金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如何凭借创新的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预算编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涵盖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公平性等,保证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强化责任与绩效的理念,[4]将其融入预算编制的每一个环节。预算编制应当明确各项预算资金的使用责任人,建立起责任明确、目标清晰的预算执行框架。凭借引入绩效评价机制,将预算执行的结果与责任人的绩效直接挂钩,激发单位内部人员的工作动力,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2.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性与科学性
在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提高预算编制的精确性与科学性是优化预算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要想实现该目标,需要深入分析预算编制的现有流程,识别存在的不足,[5]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精确性与科学性的提高首先源于对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准确把握,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机制,确保预算编制所依据的数据真实、准确、全面。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预算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引入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和工具是提高预算编制精确性和科学性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现代化的财务管理工具和软件被广泛应用于预算编制过程中,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分析、预测和模拟功能,帮助预算编制人员科学地制定预算,减少人为误差,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度和可靠性。强化预算编制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也是提高其精确性与科学性不可或缺的环节,凭借建立健全的预算监督机制,[6]对预算编制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严格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编制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实施预算绩效评估,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评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实际效果,为未来预算编制的优化提供依据。
3.增强预算编制的参与性和透明度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中,预算编制的参与性和透明度对提升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的信任度、增强财政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一个参与性强、透明度高的预算编制体系成为提升预算编制质量的关键步骤。参与性的增强要求预算编制信息向利益相关方全面展示,[7]涵盖政府部门、公众、专家学者等,他们可以在预算编制的各个阶段提出意见和建议,这种开放的参与机制可以集聚更多的智慧和资源,可以有效识别和解决预算编制中忽视的问题,使预算更加贴近实际需要,更具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预算执行优化策略
1.建立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挑战日益增加,其预算管理过程既要精确,还要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建立一个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是确保单位迅速响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分配需求变化的关键。一个有效的预算调整机制应基于全面分析单位的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及未来的财务预测,确保预算调整既能反映实际的运营需要,也符合长期的战略规划。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一套全面的预算监控和评估体系,凭借定期的财务报告和预算执行分析,单位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潜在的财务风险。该体系还应涵盖对未来财务状况的预测模型,以预见性的方式指导预算调整,确保预算调整基于过去和当前的财务表现,也考虑到未来的财务需求和目标。预算调整机制应当强调参与度和透明度,凭借建立跨部门的预算调整小组,并在预算调整过程中积极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可保证预算调整方案充分考虑单位内外部的多元利益和需求。[8]透明的预算调整流程和决策机制可以提高预算调整的公信力和接受度,促进预算调整方案的顺利实施。灵活的预算调整机制还需要有一套有效的实施和后续监督方案。预算调整需要在计划阶段进行全面考虑,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调整也同样重要,凭借建立预算调整实施的监控和评估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可保证预算调整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并根据实施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2.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中,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透明度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预算执行监督不仅可以保证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还可以提升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公信力。构建一个多维度、全方位的监督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预算执行监督的核心在于建立一套全面、细致的监督指标体系,该体系应涵盖财务执行的各个方面,涵盖预算执行的进度、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预算调整的合理性等,凭借设定明确、量化的监督指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对预算执行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跟踪和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和问题。监督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财务管理软件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预算执行监督的效率和准确性,凭借实时收集和分析财务数据,单位可以及时掌握财务执行的实时状态,还能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做出更为精准和有效的管理决策。增强预算执行监督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促进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协同。内部监督应凭借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体系和完善的审计评估机制来实现,确保预算执行过程的合规性和效率。加强与外部监督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如接受政府审计机关的监督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可以进一步提升预算执行监督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众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任。
(三)预算监控与评价优化策略
1.构建多维度的预算监控体系
在现代的财务管理体系中,构建一个全面、多维度的预算监控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体系关系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还涵盖对各项预算执行情况的深度分析,以及预算与实际执行差异的原因探究。多维度的预算监控体系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透明度,同时增强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首要步骤在于确立监控体系的构架,涵盖确定监控的关键财务指标、频率、工具以及责任分配。关键财务指标应涵盖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方面,以全面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监控频率的确定则需平衡实时性与管理成本,确保关键决策点可以获得必要的财务信息,而不至于因频繁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而产生过多的管理负担。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构建多维度预算监控体系的关键。财务管理软件、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数据收集的效率、分析的深度和预测的准确性,凭借这些技术手段,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快速调整预算安排,有效控制成本和提升财务管理的效能。在构建多维度预算监控体系的过程中,人员培训和文化建设也不容忽视。培养财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建立一种以数据为导向的管理文化,对提高预算监控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对预算监控体系的运作有清晰的理解和认同,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积极配合和使用该体系,是实现有效监控的基础。
2.实施绩效评价,提升预算管理质量
实施绩效评价,是现代财务预算管理中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手段,凭借绩效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将财务管理的重点从简单的资金分配和使用,转变为评估资金使用的成效和价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财务管理的持续改进。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和标准,这些目标和标准需要与单位的总体战略目标紧密相连,确保财务预算管理的方向与单位的发展方向一致。确定评价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既要涵盖财务指标,也要涵盖非财务指标,以全面反映资金使用的效益。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定期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可或缺,凭借定期的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还可以激励单位和个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资金分配等环节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促进财务资源的合理使用和优化配置。为了确保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独立评价,或建立内部的互评机制,这也是提升评价质量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或者处罚,可以有效提升绩效评价的实施效果。
结语
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特别是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涵盖如何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何实现预算的全面性和透明度,以及如何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价。随着公共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也在不断地调整和扩展,这对财务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功能转变调整财务预算管理,以更好地支持单位的服务目标和任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给财务预算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技术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应对由此带来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挑战,也成为研究的重点。财务预算管理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如何凭借培训和教育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能力,如何构建促进财务预算管理优化的组织文化和机制,对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