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探析

2024-05-20陈雪河广西自贸区诣之汇林业有限公司

财会学习 2024年12期
关键词:制造业管理企业

陈雪河 广西自贸区诣之汇林业有限公司

引言

新形势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也正面临着日益多样的风险威胁,对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企业应基于制造业视角推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推动资金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持续巩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抢占市场,实现制造业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基于制造业视角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内部资源科学整合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能够从关乎制造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战略规划、实务流程的细化分析,明确流程链条上各环节、节点的岗位主体责任,敦促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自觉投身于统一工作中来,以更加密切、协调的工作配合为抓手,整合企业资产,实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与现行工作体系的优化组合,以更小的工作投入换取更大的工作回报,助力制造业企业的战略发展。

(二)加速预算绩效管理优化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是制造业企业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长效发展的必然之选,能够推动制造业企业深入剖析自身发展利益,融合内外部形势要求,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路径,最终体现为制造业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营造良好的内部氛围,敦促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加速预算绩效管理优化,夯实发展基础。

(三)推动战略发展目标实现

制造业视角下,制造业企业的运行发展要以明确的目标、详细的措施与严格的执行为抓手,瞄准从研发创新到生产制造,再到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的全部进程,多措并举地推动工作目标实现。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开展,有助于在制造业企业内部营造起团结协同、为实现统一战略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良好内部氛围,加速内控体系优化和资源配置整合,推动资本积累和规模扩张,最终实现制造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制造业视角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方向

(一)构建科学体系

就本质而言,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体系性工作,有着流程链条长、涉及对象多、覆盖范围广的突出特点。因此,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应以科学体系构建为抓手,明确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的主体责任,划清权力边界,敦促各方有序、协调开展工作,提升群体性工作能力,奠定发展基础。

(二)坚持效率为先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运营与管理方案,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应坚持效率为先的基本方向,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框架范围内解决传统问题,用效率标准去评判管理决策、企业运行和资产保值增值等环节的效率性,最终推动传统模式机制的优化升级,形成更加科学、现代化的发展格局。

(三)推动持续发展

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持续性进程,制造业企业应着力构建和完善运营管理架构,杜绝单向性、短视性追求,将最真实的情况和利益反映出来,结合内外部发展要求,预测最佳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手段,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可持续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路径,并以点带面,提升制造企业的整体能力,实现长效发展。

(四)遵循科学导向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优化开展,能够推动制造业企业组织管理结构和运营发展模式的科学性、效率性提升,并结合时代发展趋势与内外部形式要求,优化选择分析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地评价整个市场环境,分析价值特征,充分了解市场和同业竞争者的详细信息、优缺点,扎实推进创新变革,科学制定战略发展规划,实现良性发展。

三、现阶段制造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正确认知

新形势下,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制造业视角下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几乎涵盖了制造业企业运营与发展的全部流程环节,不仅是新型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更是制造业企业谋求长效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但是现阶段,制造业企业内部尚未建立起对于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正确认知,普遍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只是一项常态化工作,仅是单方面增加了自己的日常工作量,对于自身发展、企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不大。长此以往,这种懈怠情绪将会蔓延,进而成为阻碍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一大桎梏,给制造业视角下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缺失

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侧重点,不仅是“预算”和“管理”,更体现“全面”,即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应用,涉及的内容较多,需要各个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发挥群体效用。但是现阶段,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倾向于“零敲碎打”,缺乏相对应的体系制度,这也就导致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在推进的过程当中缺乏具体的依据和规范,无法有效地调动各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那么相关工作人员所得的结果数据将很难为管理层制定战略决策提供保障。

(三)全面预算编制的客观属性有待提升

现阶段,制造业企业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优先运用历史数据,存在较大的弊端。一方面,制造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制造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产品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升级和转型的问题,业务模式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当企业主营业务发生一定转变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在新形势下就缺乏了相应的数据基础,预算信息也会失真。另一方面,历史数据的参考不适用于外部环境及市场的变化,当市场中的物价发生变化时,制造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也会发生改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地对数据进行调整,那么预算也就很难落实,这也就导致了全面预算管理以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深入

新形势下,虽然制造业企业开始了制造业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尝试,但仍然在实务工作中倾向采用传统的模式方法,没有深入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不仅不利于制造业企业的数据信息安全,且在海量数据规模下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平均工作压力,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效果持续走低,不仅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现行工作的阻碍与桎梏,进一步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成本,持续提升发展难度。

(五)全面预算管理的风险防范不足

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应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综合分析制造业企业实际经营中已经出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提升风险评估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应对与整改策略。但是在制造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风险评估机制的落实情况较差,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职能作用日渐弱化,导致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陷入被动地位,进一步加重了形式化、表面化倾向,阻碍企业的稳定发展。长此以往,制造业企业管理层与工作人员对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也将被削弱,形成恶性循环。

(六)缺乏全流程的跟踪管控机制

在传统模式中,全面预算管理的侧重点在于预算和管理两个层面,但是现阶段,许多制造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归结于预测这一简单功能,在管理上投入的重视程度低、力度小,这也就导致了预算对于企业的影响和帮助是相对较小的,并没有较好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强化管理,可以将预算数据有效地转换为产品服务研发与创新的基本依据,推动成本组成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企业不能意识到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意义,贯彻开展全流程的跟踪管控机制,将进一步增加风险危机的出现概率,给企业的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四、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策略

(一)树立正确认知,夯实能力基础

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应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引领性作用,构建起企业内部的正确认知,敦促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发挥最大作用。首先,制造业企业应综合运用企业报纸、宣传图册和公共海报等传统媒介与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使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树立正确认知,强调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对于个人、整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从源头遏制“无用论”。其次,营造持续性的内部学习氛围,以普适性教育培训为主、骨干模范专项培训为辅,开展常态化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培训活动,以单点的工作能力提升为开端,推动各板块、领域、职能部门间的高效配合与协同联动,落实以业务驱动财务的业财融合模式,推动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投资预算、人工预算等深度融合,实现更高效能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再次,制造业企业要以现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法为范本,融入内外部形势变化下的新标准、新要求,及时开展工作人员的实务工作评价,鼓励先进、带动后进,设计明确的职业晋升通道,满足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需求,充分激发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奠定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能力基础。最后,除了现有绩效管理人员,制造业企业应结合社会、校园和网络等多种渠道,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引进,确保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能力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最大进步,并将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作为创新发展的新起点,推动制造业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制造业视角下,科学健全的体系建设对于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实务的前提和基础。制造业企业要充分强调财务部门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及费用归口管理制度,加速构建事业部投资、职能部门盈利、业务部门抢占市场、生产辅助部门控制成本的立体化预算责任体系,结合多维度的预算绩效考核指标,形成更加科学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同时,立足于制造业涉及对象多、涵盖范围广的突出特点,企业应充分利用理论教育讲堂、实践技巧交流会、专家学者授课等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培训方式,不定时组织专业能力强化、师带徒帮扶等多种活动,培养敢想、善为的能力素养,为制造业视角下的企业发展注入动能。另外,企业还应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国家、制造行业举办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资格认证考试,通过考试获得国家、行业能力认证证书,提升持证上岗人员占比,优化工作人员队伍工作能力,推动工作人员与企业同向发展,并最终实现制造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巩固与提升的良好效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探索出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扩大市场份额,实现稳定发展。

(三)优化流程设置,增强科学属性

新形势下,各行各业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各企业也应持续推进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和产品服务的创新研发,及时调整企业的发展侧重点,明确和突出核心优势,提高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第一,制造业企业应以主营业务开展的历史经验为范本,参考上一工作年度的指标设置与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规划的优化调整,开展企业自有资源的宏观调配与优化组合,从而秉持精细化、科学化的基本导向,节制成本消耗、扩大利润区间,特别是针对制造业中工作内容复杂、自动化程度高、成本占比高的流程环节,综合开展以订单成本和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法,提升和改进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成本控制的精细度以及预算管理效率。第二,在时代发展的创新要求下,基于制造业视角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较历史工作开展,有了更多、更科学的数据经验借鉴,有助于预测潜在的风险类别,结合资产规模、资金周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基本情况,建立契合经营实际、适时动态调整的弹性资源配置机制,突出资源投入产出比,避免低效无效资源投入。第三,企业应构建起动态更新机制,针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市场与利益调整等客观因素,植入新时代下的新标准、新要求,确保预算计划编制能够采用最真实、最新的数据,增强预算计划的客观性、科学属性,从而奠定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基础,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实现制造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推进数字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

面对发展成熟、普及应用的数字信息技术,企业应始终坚持科学理念,推动持续性学习,加速数字信息技术的学习应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平台。首先,基于制造业视角,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完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下的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挖掘内外部数据价值,搭建生产制造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型,助力制造业企业的决策优化。其次,企业工作人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优化预算绩效管理模块设置,制定阶段性的预算绩效管理目标,编制企业内部预算内容。再次,依托信息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平台,有机串联业务环节,随时收集职能部门的运营数据,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将预算绩效管理精确到成本核算、费用控制、业务班组等最基层的责任中心,实现多维度的数据收集和管控,扎实提高制造业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效率,使制造业企业更具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最后,企业应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平台建设,加大与企业现有信息化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进而促使企业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的持续性提升。

(五)加大全面风险防范力度

面对层出不穷的内外部风险,制造业企业应着力组建新形势下的风险防控小组,持续加大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防范力度。第一,企业应加速组建风险防控小组。企业应坚持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人员为主、各职能部门骨干精英为辅的风险防控小组组建策略,打造一支相对独立的、工作能力强的、经验丰富的专业化团队,组织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聚焦环节关键、确定隐患等级、分类登记建档,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掌握风险防控主动权,及时纠正倾向性偏差,实现内外部风险的最大化防范。第二,强化全流程的过程把控。企业应结合战略发展规划,开展现行绩效管理的实效分析,结合内外部形势变化与自身利益调整,优化调整评价指标,重点分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上的关键环节与重要控制节点,涵盖资金筹集、物资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和财务成果形成与分配等五项主要经济业务,开展针对性的风险管控,积极应对既有风险,制定专项应对、整改措施。第三,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反馈机制。制造业视角下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并非单向性工作,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制造业企业应及时总结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执行与推进现状,调整发展方向。第四,完善实务考评体系。在规范化、透明化的导向下,企业应常态化地开展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实务考评工作,及时调整工作模式、剖析问题,不断完善考核指标、校正工作方向,确保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高效落地。

(六)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跟踪管控

基于制造业视角,为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制造业企业应在实务工作中充分融入内外部发展要求和时代变化特点,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流程链条的跟踪管控。第一,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制造业企业应在现行预算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大数据、云端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综合考虑企业利益调整、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时代发展趋势等影响因素,及时获取宏观经济数据、行业大数据及企业内部历史绩效数据,进一步衔接产销及供应链管理,对销售、生产、库存、采购等各业务运营进行预测,实现考核指标的科学化、合理化调整,以对制造业企业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务进行客观评价,并将考核评价数据作为管理层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二,构建动态回溯机制。制造业企业应立足于组织管理架构,增设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控制小组,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四问”,即标准是否合理、执行是否严格、标准是否先进、标准是否数智化,突出更精细化倾向开展“回头看”,以及时发现管理体系构建和实务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策略补漏洞、改隐患、谋提升,探索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路径。第三,完善考核评价闭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性、循环性工作,制造业企业应承认问题风险的客观存在,设置工艺改良、设备更新、产品升级等重点工作的调整周期,依托动态回溯机制筛查出问题,并制定相应完善策略,强化预算绩效“全过程”监管信息报告制度,就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模式体系进行调整,及时剔除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的、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的部分,充分发挥历史经验的参考性意义,开拓创新,支撑企业管理层的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决策。

结语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由“高速度”转为“高质量”,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它的有效运用已经成为制造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的前提和基础。诚然,制造业企业属于传统行业,在应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桎梏隐患,但只要坚定改革与发展方向,强化观念引导、制度建设等针对性策略制定,必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功能效用,获取最大效益,推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制造业管理企业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