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古典名著单元教学的适切性

2024-05-20顾文娟

教书育人 2024年4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笔者探究

顾文娟

(江苏省靖江市新世纪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了建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新构想,要求注意教学的阶段性和发展性,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核心素养,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任务群。这样能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教学的连贯性和适切性。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古典名著,但是很多学生只是浅尝辄止,初步理解了文章大意后,没有深入探究下去,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则提出要促使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故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书,基于新课程背景设计古典名著单元教学策略,让教学形式儿童化、趣味化,体现出温度,让教学环节逐步提升,体现出梯度,让学生的解读靠近“最近发展区”,逐步深入,体现出适度,全面提升他们的阅读水平。本文将《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课文整合成单元,以探究提升名著教学的适切性。

一、趣字为先,古典名著教学充溢温度

(一)对比影视作品,深化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体现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要体现出教学适切性,就要基于儿童视角,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充满温度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丰富内涵。在对比影视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深化了体验,提升了感悟。

在学习了《草船借箭》等课文后,笔者设计了对比影视剧作品的活动。在任务一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比展现“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猴王出世”等电视剧的片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任务二中,学生自主对比分析,思考影视剧和小说之间的区别。笔者提出了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围绕它们深入体验。问题一关涉“语言细节描写”,让学生思考在改编剧本时,要如何处理人物语言。问题二关涉“外貌、心理、动作”等细节描写,让学生思考既然影视剧无法直接展现这些细节,它又是如何弥补的。这两个问题点明了影视剧和小说在细节刻画上的不同点,学生可以在深入体验的基础上,加以辨析。

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结合影视作品片段制作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引导他们探究,鼓励其对比分析,发展其思维能力。

(二)编演课本剧目,张扬个性

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要体现出教学的适切性,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和“动”有关的任务,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体现独特个性的基础上,展现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通过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在对比影视作品的基础上,学生都跃跃欲试,很想自己也参与到课本剧的编演活动中。于是笔者就鼓励他们参与小组探究活动,通过表演《草船借箭》课本剧体现个性。为了让活动设计更具有适切性,适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笔者从两个角度入手加以引导。一是引导他们从人物性格入手,展现出个性。各个小组要召开讨论会,通过语言文字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思考从周瑜诱骗诸葛亮立军令状,而诸葛亮顺水推舟,真的立下军令状这个细节,能否看出两人的性格特点。在表演时,重在引导饰演者体现出不同的人物特点。二是引导他们自主了解作品的背景信息,看看历史中真实的诸葛亮、周瑜是什么样子的,将自己体会到的人物形象表演出来,体现出和其他小组的差异性。

编演课本剧目要紧密围绕作品的内容展开,避免学生的想法过于天马行空,教师要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充分感悟文字本身的魅力,而不是过多地关注服装、道具等附加内容。

(三)拓展原著文本,深度探究

整本书阅读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设计自主阅读方案,在课外展开原著拓展阅读活动,并指导他们逐步深入探究,提升对作品的理解。

由于不少学生都看过和《西游记》有关的绘本,对该作品很感兴趣,所以笔者就指导他们参与到整本书阅读的活动中。首先从课文入手,提出具有悬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他们想象孙悟空在成为猴王之后,生活状态如何。并思考“如果作品的场景一直都框定在花果山水帘洞,那么故事情节很难发展下去,作者又会拓展哪些情节,如何让场景的转变变得更合理。”其次让学生初读原著,并参与小组讨论,说说阅读感受,总结出大家都认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如“孙悟空的性格为何在取经后有所变化,其根源是什么”等。最后,学生复读原著,试着解决这些问题。如有学生认为唐僧在其中起到了很大作用,是他让孙悟空感受到了善。也有学生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孙悟空自己变得成熟了。

在拓展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以课文为引子,先激发他们的兴趣点,然后通读感兴趣的部分,再细读感悟,体会人物特点,分析情节发展线索,这样才能让阅读逐步深入。

二、整体观照,古典名著教学富有梯度

(一)推理猜测,理解生僻词语

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性,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基于整体观照的视角,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合理设计任务群,让教学变得有梯度。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字词理解”“情节梳理”“一课一得”三项学习任务,让学生层层递进地提高。在“字词理解”任务中,学生要找出课文中的难解字词,并用合理推理的方式加以理解,分析生僻词语。

以《红楼春趣》为主题,笔者设计了“三步走”方式,一环套一环,让教学体现出整体性、梯度性。在任务一中,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用批注法圈出其中的难解字词,然后结合上下文加以解读。如“紫鹃也学小器了”一句的“小器”,笔者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小的器具给人怎样的感觉,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探春为何说紫鹃小器,结合紫鹃此前的行为,她的心理活动,分析“小器”的意思。学生发现紫鹃明明自己也有风筝,但是却依然想要捡走飞来的风筝,还为自己的行为找了借口,这样的做法体现出肚量浅窄、偏狭,由此可见,“小器”和“小气”的意思相近。

推理猜测的方式比较生动有趣,有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有助于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作品,能加深他们的印象,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生字生词。

(二)梳理情节,分析作品主题

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整理作品的故事情节,从中挖掘出时代主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支架,帮助他们了解作品的情节发展,理清人物关系,还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一些背景资料,让他们了解的时代特点,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任务二中,笔者让学生梳理《红楼春趣》中的情节,该任务分成两个子任务,子任务一是给学生介绍思维导图,让他们试着运用思维导图整理作品的结构。如可以先在中间写上文章的名字,然后辐射出各个人物,再分别标注人物的身份地位、彼此的关系。此后,再写下他们在整件事情中发挥了什么作用,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分别是什么,各个人物在其中是否有推动作用。在子任务二中,笔者推荐学生阅读背景资料,了解古人的生活状态,并搜索资料,看看古人除了放风筝以外,还有哪些有趣的娱乐活动。这样学生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认识到要了解并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深入体会了作品的主题。

梳理情节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而分析作品中隐藏的时代主题,则能让他们读懂其中蕴藏的深意,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三)一课一得,落实学科要素

“一课一得”是新课程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师要把握住该课文的特点,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引导他们深入探究隐藏在课文中的语文要素和人文要素,并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提升学习水平。

在任务三中,笔者主要落实学科要素。《红楼春趣》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古典小说的阅读方法,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特点,人文要素是体会古人的生活情趣。在子任务一中,笔者让学生找出人物细节描写,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展现人物形象,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紫鹃等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在子任务二中,让学生着重体会“风筝”这个元素,搜索古诗词资料,看看“风筝”对于古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并思考还有哪些和春天有关的古诗词意象。笔者让学生利用这一思路同样学习本单元的其他几篇文章,并整合整个单元的学科要素,总结阅读古典小说时要注意哪些语言现象,关注哪些人文要素。

结合课文的语文要素,学生提升了语言建构和理解能力;结合人文要素,学生提升了审美赏析能力、文化理解和传承能力。在单课学习的基础上整合整个单元的内容,学生会发现整个单元的学科要素具有一致性,这样就由篇到单元,提升了学习的整合性。

三、鉴赏人物,古典名著教学讲究适度

(一)推敲细节,揣摩心理变化

新课程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是在教学评价时要避免要求过高,要正确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要让教学体现出适度性。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不能一味地追求难度,而要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古典小说中常常有复杂的人物形象,有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教师让学生鉴赏人物时,也要注意适度性,可以让学生围绕文字入手探究,通过推敲细节的方法感受人物心理变化。

在阅读古典名著时,学生要深入探究其中的人物心理变化,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如以《景阳冈》一文为例,笔者让学生围绕武松看到榜文后的细节描写深入分析,体会武松当时是否害怕,如果害怕为何不回去,看到“官府的印信”,武松知道是真的,但是害怕“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所以硬着头皮上,这样就能看出他的好胜、好面子的心理状态。但是要切忌分析过度,笔者让学生基于文字分析,而不是靠主观猜想臆断,这样就体现了适切性。

结合作品中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学生都能深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人物,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二)联系背景,感受复杂人格

在阅读时联系作品背景,了解该人物此前还发生过什么事情,后来的命运又是怎样的,能帮助学生了解人物性格。但是要注意的是避免让学生过度分析,减少彼此矛盾的背景信息,让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

《草船借箭》中的周瑜,《景阳冈》中的武松等人物性格都十分复杂,笔者在单元教学中让学生联系背景,体会其复杂人格。笔者以周瑜为例,给学生介绍了一些背景信息,如了解其少年成名、身居高位的状态,理解其对诸葛亮的情感,他认为自己比诸葛亮更为优秀。还可以介绍周瑜后续的发展,在小说中,周瑜吐血而亡,这又进一步展现了他心胸狭窄,和《草船借箭》中的形象符合。笔者没有过多展现史料,因为历史中真实的周瑜并没有那么小气,所以只介绍了他少年成名的事实,辅助理解小说人物自傲的心理,这样就体现了背景联系的适度性。

在小说阅读中引用史料能促进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但是引用过多,也会造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产生矛盾、困扰。所以教师要适当引入,让学生既能感受复杂人格,又不至于感到困惑。

(三)融入生活,汲取精神力量

要深入体会人物形象,还应引导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加以感悟,让他们体会人物的精神世界。此外,教师也要注意适度性,因为解读小说要站在特定时空的角度,才能深入感悟,所以如果过多结合现实生活理解,反而容易造成误会。

以《景阳冈》一文中的武松为例,笔者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辅助理解,想一下如果自己在全班面前夸下海口,要完成某事,如果没有做到,是否会感到丢人,结合到武松的身上,学生就能理解他为什么明知道山上有老虎,还是要上山。此后再拓展开来,思考这种勇于进取,敢于向自己的极限挑战的精神,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启迪。有学生汲取了力量,认识到要学习武松不惧危险的精神。这样的解读比较恰当,但是对于“为人民群众奉献、舍生取义”等更具时代感的精神,和本文的人物形象有较大距离,应避免让学生向这个方向拓展思考。

结合生活感悟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当学生不理解人物的某些作为时,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帮助他们体会人物精神,但是要避免过度用现代人的心思揣摩古人的想法,防止理解出现偏差。

在小学语文古典名著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让学生单篇解读作品,而是要基于新课程标准,设计单元整体教学,用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将各种关联的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层层递进地呈现探究项目,并注意任务的表现形式和难度是否适合学生,这样才能体现出单元教学的适切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笔者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关于研读古典名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指导运用研究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