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传统村落研学活动设计
——以丹寨县石桥村为例
2024-05-19李松涛周光红
李松涛,樊 敏,唐 亮,许 冲,周光红
(1.贵州师范学院中国山地文明研究中心,贵州贵阳,550018;2.贵州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学院,贵州贵阳,550018;3.贵州师范学院贵州山地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18;4.北京师范大学贵阳附属中学,贵州贵阳,550081)
一、引言
以研为方式、以学为目标、以旅为载体、以行为课堂的研学旅行活动是基于真实情境与实地考察的新型教育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对学生从掌握知识到迁移运用知识的素质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1-2]《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鼓励学校通过研学旅行、基地实习、社会实践等形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3]在此背景下,研学旅行在全国迅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获取新知的方式,逐渐成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4]近年来,随着“双新”“双减”的实施,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研学活动越发受到重视,开发具有学科特色的研学课程资源尤为重要。[5]但是,研学旅行课程缺少国家层面统一课程标准的指导,研学旅行内涵解读不够充分,使研学课程与国家标准的联系有所减弱,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知行合一育人理念难以得到充分践行。
传统村落是我国珍贵的资源遗产,通常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目前,我国传统村落资源的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面向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科学研究,体现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二是面向普通游客的乡村旅游,体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6-7]。传统村落不仅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更是不可替代的科学教育资源[8],但其蕴含的历史、艺术、自然、民俗、科普、劳作等学科教育价值尚未得到充分体现。
教育性是研学活动的第一属性,通过研学旅行可以充分发挥传统村落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教育价值。第一,多数传统村落传承有非遗手工技艺,通过研学活动的手工体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第二,传统村落是自然和人文的综合载体,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尤其重要;第三,传统村落是特殊空间区域下的历史产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第四,传统村落承载着不同时空格局下人们悠久的生活习俗,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6-9]目前,针对传统村落开展的研学活动较少,其教学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6,8]对此,本文选择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贵州石桥传统村落作为研学对象,从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系统化整合学科教育资源,体系化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充分发挥石桥村研学教育功能,促使学生获取新知和提升品德。
二、研学课程设计
(一)研学地点
石桥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的西部,集古纸文化、苗族风情、山水景观、特色植物、地质遗迹等多种资源于一体,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教育资源,能够满足研学活动的安全性、课程性和可操作性要求。一方面,石桥村民风淳朴,民众热情好客,于2017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1年入选贵州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其交通较为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有效保障研学旅行活动主体的安全。另一方面,石桥村原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资源可以成为典型的教学素材,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通过多元研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地理综合知识的需求。石桥村研学活动课程资源如表1所示。
(二)研学目标
研学旅行目标是研学课程的重要导向,贯穿研学旅行活动始终。本次研学活动遵循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照分析石桥村资源状况与课标内容,设置了如表2所示具体科学的研学目标,保证研学活动的教育性。
表2 石桥村研学旅行活动目标
(三)研学主题
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基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整合石桥村研学旅行资源,分别从“了解石桥村传统造纸工艺”“认识石桥村自然条件”“考察野外地质地貌”“探究传统民族村落”四个主题设计研学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情感认知。石桥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如表3所示。
表3 石桥村研学旅行活动主题
(四)研学内容
研学活动内容是研学旅行核心,影响着研学旅行的性质和学科教育的效力。本次研学旅行活动以石桥村典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为依托,以研学目标为基础,以研学主题为纲要,以研学问题为索引,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引导为辅、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将外在现象观察和内在原理认识结合起来,分层设计,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如表4所示。
表4 石桥村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内容
三、研学活动过程
本次研学旅行基于石桥村丰富的地理资源,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分为研学前准备、研学中活动及研学后总结三个阶段,全程贯穿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和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实现“了解→参与→热爱”的情感进阶。
(一)研学前准备
研学前充分准备是顺利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取得良好研学效果的基础。一是列出包括活动物资、学科知识、安全保障等的行前准备清单,集中准备研学活动所需的物品。二是开展研学旅行动员大会,介绍研学团队、地点、时间、目的、主题、内容等基本情况,强调研学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三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先按学生人数均分为若干大组,再依据研学主题与研学内容,分为地质地貌、植被水文、造纸工艺、乡土风情等小组,每个小组利用网络、图书等方式查阅相关资料。四是借助地图等工具确定石桥村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基于研学主题和研学目标初步确定石桥村研学旅行的路线。指导教师根据实地情况和研学内容,指导学生优化研学路线。
(二)研学中活动
地理实践活动对研学旅行的成效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次研学旅行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在石桥村开展地质调查、植被观察、造纸体验、村民访谈等实地调研活动,学生可在真实情境中认识地理现象,理解其地理原理。本次研学活动为期3天。第1天上午抵达石桥村,下午到石桥村4个自然村寨、石桥广场开展“认识传统苗族村落”的主题活动,晚上开展分组讨论和日行活动总结。第2天上午到石桥村“纸会说话”体验馆和古法造纸作坊遗址开展造纸体验活动,下午到南皋河古法造纸遗址和村口旁的构皮树生长地开展水质检测和植物识别的实践活动,了解石桥村自然条件,晚上开展分组讨论和日行活动总结。第3天上午到大崖壁、穿洞、石桥、化石点等地开展“认识地质地貌”的主题活动,了解石桥村典型岩石、地质构造遗迹、喀斯特地貌和三叶虫、笔石化石,下午分组汇报展示研学活动成果。
(三)研学后总结
成果总结是研学旅行的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提升学生认知的重要途径。该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学生个人对研学旅行活动进行整体回顾;二是按照研学前分配的小组,组内成员先进行交流、汇总,深刻理解研学内容的含义;三是小组间沟通交流,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在小组间交流过程中,可以按板块(主题)介绍,也可以选派代表系统介绍。总结形式可以为调研报告、主题汇报、绘图作品、摄影作品和研究论文等,也可以多种形式结合。
四、研学评价
地理研学活动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这一培养目标,从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个方面进行,可分为学生自我评价(30%)、小组评价(30%)和教师评价(40%)三个部分。过程性评价以区域认知能力、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结合过程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多维度、多主体地评价研学活动成效。终结性评价主要根据研学目标、研学主题和研学内容,评价学生完成的总结材料,如调研报告、主题汇报、绘图作品、摄影作品和研究论文等。
五、结语
丹寨县石桥传统古村落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古法造纸技艺”传承地,拥有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和自然地理资源,是开展地理研学旅行的良好场所。本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石桥村典型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为依托,以研学主题为纲要,以研学内容为索引,设计“了解石桥村传统造纸工艺”“认识石桥村自然条件”“考察野外地质地貌”“探究传统民族村落”四个研学主题,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外在现象观察和内在原理认识结合起来,通过任务驱动和问题导向的形式,让学生寓学于行、学有所思、行有所感。此次研学活动课程设计,丰富了石桥村研学课程的科学内涵,为完善传统村落研学活动课程体系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