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方法”理论下的国际中文口语教学

2024-05-19杨倩杨帆

公关世界 2024年8期
关键词:口语教学

杨倩 杨帆

摘要:对汉语学习者而言,在听、说、读、写4项语言技能中,口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也是在实际交际中最受用的一种,因此,口语教学在整个国际中文教学当中占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传统的教学法的指导下开展的口语教学研究也很多,“后方法”教学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论对口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在库玛“后方法”理论指导下,从最大化学习机会、促进协商互动、语境化语言输入等方面出发为口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

关键词:国际中文;口语教学;后方法理论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汉语、学习汉语。汉语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就国际中文教学而言,是指教外国人学习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大多都是为了实现交际目的,而要实现交际目的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开口说话,开口用汉语说话。口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听说读写4项语言技能中,口语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也是在实际交际中最受用的一种,平常评价一个人的第二语言水平也是以学习者的口语水平作为评判的标准,口语也是第二语言学习者最想学习的一种技能。因此,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口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后方法”理论

在全世界各地开设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干课程。根据其普遍性我们大致可以将方法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以语言为中心的方法,这类方法主要关注点是语言形式或语法结构的教学方法,例如,听说法;第二类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关注语言使用和学习者需求的教学方法,如,交际法;第三类是以学习为中心,主要关注语言学习过程的教学方法,如,自然法。事实上,教育理论家们所设置的方法并不能满足教师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需求,因为有限的方法论无法针对纷繁复杂的语言教学一一作出满意的解释。同时,教学法该忽略了教师的认知能力、学习者的感知能力、社会需求、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基于此,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库玛首次提出了“后方法”概念,并在《超越教学法:语言教学的宏观策略》一书中进行详细阐述。

库玛认为,后方法是一项寻求替代教学法的研究,而不是寻求另一种替代性的教学方法。在后方法情形下,教师的自主性得以突显。教师们遵循有原则的实用性,也就是他们对所从事的教学的主观理解。后方法理论的核心是认为普适性的教学方法概念及理论无法满足变化多端的教学场景及教学需求,主张语言教学应该根据特定的教学场景、特定的教学目标,以课堂为导向,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他以特殊性、实践性、可能性3个参数为轴心,以最大化学习机会、最小化感知失配、促进协商互动、提升学习者的自主性、培养语言意识、激活直觉启发、语境化语言输入、整合语言技能、确保社会关联、增进文化意识十条宏观策略为轮辐,提出了“教育轮盘”模型。

在库玛提出的10条宏观策略中,最大化学习机会、促进协商互动、情景化语言输入与口语教学密切联系。本文希望在后方法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最大化学习机会、促进协商互动策略、情景化语言输入的分析促进国际中文口语教学的发展,为国际中文教学口语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一)最大化学习机会策略

在这一原则中,库玛认为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应当在学习者开口说话的时候认真“倾听”,并根据他们所说的情况加以调整[1]。所谓的加以调整就是要有意愿去运用学习者所创造的学习机会,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表达,并且在会话中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自己对话,为学习者使用目的语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将这种行为作为学习者生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库玛还提出了与校园生活相结合、与本地生活相结合、与全球化的发展相结合的3条微观策略。

(二)促进协商互动策略

在这一策略中,库玛以语篇活动的互动、人际活动的互动、概念性活动的互动为蓝本,将互动分为文本互动、人际互动、思维互动3个方面。

在语篇活动互动中,教师除了要使用简化语言,重视互动中的信息输入外,还要重视一般互动活动中的信息交换,帮助学习者理解所输入的内容。它强调的是形式概念,如语言规则等。

在人際活动的互动中,通过对互动假说和输出假说的分析,可以看出学习者会在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发现自身语言知识的缺乏,当接收到一定的负面反馈时,也在思考某些语言的表达使用是否确切,进而验证相关特定语言系统的不同学习假说[2]。这一原则鼓励学习者有意识地去思考语言形式,及其与意义之间的关系,赋予了学习者更多的自主性。

在概念化活动互动中,关注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社会对于个体的影响。它强调的互动则是命题性的内容。

促进协商互动将语篇活动的互动、人际活动的互动、概念性活动的互动三方面合而为一,提出会话管理和话题管理。

(三)语境化语言输入

语言交际和交际环境密不可分,脱离了环境语言交际便失去了意义。在这一宏观策略中,库玛认为语境由语言语境、言外语境、情景语境、情景外语境所组成,成功的语境需要将这些方面相互结合在一起。因此,为了实现有效地交际,在语言教授阶段就必须重视情景化语言输入[3]。根据Di Pietro的将课堂本身是作为一种话语社区,提出了微观策略。也就是在设计一些交际任务,为学习者提供一些真实的交际互动场景,提供将语言形式和功能融入交际语境中的机会,鼓励学习者通过角色扮演运用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二、国际中文教学口语教学

(一)口语教学的重要性与性质

对于国际中文教学的学习者而言,学习汉语的目的可能是为了到中国旅游;可能是与中国企业开展商务合作满足事业上的需求;也可能是想要到中国来留学;又或者是华裔想要保持与祖国的联系,强化民族语言;或者是为了爱情婚姻等。不管是哪种目的,从本质上来看都是想要学会运用中文更好地与中国人进行交际。而想要完成一个有效的交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口语交际,这就决定了口语课在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口语教学是一门专项技能课,这里的口语指的是口头语言,即口头形式的有声语言,包括正式风格的语言和非正式风格的语言[4]。需要注意的是口语课不是理论课,口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习者的技能而不是传递知识。同时,还需要考虑的是,口语课的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学习者“说”的言語技能和能与之相匹配的言语交际技能,即培养学习者的口头表达技能和口头交际技能。

(二)口语教学原则

1.注重互动的输入与输出

口语课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通过互动来完成,既然是互动就有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学习过程的输入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容易越好。克拉申用“i+1”来表示,i代表学习者目前的语言水平,也就是在自然顺序上所处的某一阶段,i+1是下一阶段应该达到的水平,应该是稍微高出学习者目前的水平。尽管口语是一种输出性技能,但在教学中不能忽视输入对输出的帮助,适当的输入可以为学生的输出提供语言内容、语言形式、语篇结构、交际情景等方面的指导[5]。因此,输入与输出相结合是一个重要原则。

2.学以致用,交际为本原则

学以致用是国际中文教学过程既要树立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需要始终坚持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目的就是要运用汉语,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练习和实践的机会,要让学生开口学汉语、开口说汉语。除此之外,还要从交际目的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指导。因此,教师在口语教学中要将语言形式的教学和活动的交际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让学生在掌握正确的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有效的交际活动,要为学生实现交际目标而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

3.关注口语教学中学生的情感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口语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用就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学生愿意开口说、敢于开口说、乐于开口说。是否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涉及学生的情感问题,这里的情感并不是说学生的感情,而是影响学生开口说话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既要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为学生们提供正确的语言范式,还要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快且真实的交际氛围,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相对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开展合作互助,成为学生交际活动的合作伙伴和顾问[6]

如何能更好地把握口语教学的性质和原则?“后方法”教学理论主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最大化学习机会,在协商互动中提高学习者学习语言水平,这都完全符合汉语口语教学的性质与原则,因此该理论完全适用于汉语教学。

三、后方法理论下开展口语教学

口语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以听说法为代表的口语教学模式,这类模式强调语言规则与语言知识的学习与操练,多数是基于教材开展模仿活动;以强交际为代表的口语教学,重视完成交际目标,这一模式下教师要设计模拟真实的交际场景让学生开展主题式方言和专题式讨论;以任务法为代表的口语教学,是要求学生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学习语言知识三大类。本文希望在“后方法”理论的指导下,将最大化学习机会与促进协商互动策略融到国际中文口语教学的各种模式中,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学习口语,提高口语水平。

(一)“最大化学习机会”策略增加学生开口率

初级阶段的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在这一阶段,教师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然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就是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参与到与教师、与同学的互动。怎么才能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可以运用为学习者创造学习机会,同时也要运用学习者所创造的学习机会。

(二)“语境化语言输入”策略拓展表达空间

在强交际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根据学习者的实际交际需求,开展真实交际活动,让学习者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来完成交际任务。库玛在后方法理论中提出的语境化语言输入就是强调要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的交际互动场景,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让学习者通过真实的交际场景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激发学习者表达的愿望无疑是提高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方法之一。在选取练习主题时应注意内容的选择,如果话题生硬、脱离生活实际的话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在日常交际中难以得到使用,那交际能力将得不到提高。所以选取的训练话题也还要贴近生活实际,才能满足学生的口语需求。

(三)“促进互动协商”策略强化语言表达技能

任务教学法是指教师制定发布一些任务,要求学习者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来掌握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其主要特点是学生能为了完成任务而主动学习。这一模式下口语课的基本教学目标就是说和用,也就是既要会说,还要学会怎么说。在任务教学法模式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有意义的互动提高语言水平和交际水平,而促进互动协商指的是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意义的课堂互动,且互动过程中学习者应该主动提出话题而不是被动回应,这就刚好能与任务教学法的理念相契合。库玛指出协商性互动在广义上应该包括命题性内容以及多方参与场景中的程序性操作。换言之,需要创造机会,帮助学习者就所关注事件富有成效地分享个体见解。任务型口语课堂学习者协商互动完成交际任务的过程,是促进二语学习的过程;互动过程中的协商越多,越有助于二语习得。在促进互动协商策略的指导下,可以为国际中文口语课设计模拟新闻发布会、辩论等任务来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口语水平及交际水平。

1.模拟新闻发布会

这类任务就是让学生模拟某一类特定身份的人群,并针对这一特定领域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发表意见或提问时不仅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还要关注语言形式的正确性、得体性等。这类交际任务就增加了表达的难度,学生不仅要表达自己的看法,还需要从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来分析这个问题该怎么来看。

2.开展辩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辩论是一种互动性很强、实践性很强的学习活动。辩论中,学生需要通过语言进行观点陈述、推理和反驳,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回应。这是一种开放性的任务,由于正反双方对问题的理解有超强的差异,造成双方所持的观点形成交锋。

结语

后方法理论作为一种方法论,给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口语教学提供了很重要的借鉴意义,它摆脱了某种具体的教学法的束缚,关注到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方面,认为语言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主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学习机会,让学生在互动中运用语言、掌握语言形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语口语教学问题。

参考文献:

[1]许诺.“宏观策略框架”教学理论研究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设想[D].河北师范大学,2013.

[2]廉潇.基于后方法理论的初级汉语综合课线上教学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23.

[3]吴中伟.口语课教学模式分析[J].汉语应用语言学研究,2014(00):79-87.

[4]厚瑞瑞.库玛“后方法”教学理论在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8.

[5]赵雷.任务型口语课堂汉语学习者协商互动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15,29(03):362-376.

[6]吴方敏.对外汉语口语交际任务类型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7):87-92.

(作者单位: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2.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袁丽娜)

猜你喜欢

口语教学
英美原声电影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分析
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有效策略研究
以情优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在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下的研究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探究
浅析高中英语课程的口语教学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方法
纪录片为教材的大学口语教学探究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