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场景营造的设计方法探究

2024-05-19宋晨

东方收藏 2024年3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场景设计方法

摘要: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博物馆通过展览构建文化价值体系,进而展示文物、传播文化和宣传教育。展览通过文物、文字、图片、场景等,使观众能够获取知识、参与体验。在展览的陈列形式设计中,场景营造是一个重要的展示手法,是整个展览的有机组成部分。场景的应用可以将平面化的信息转换成立体的空间,打造多元化沉浸式观展。文章结合河北博物院举办的展览,分析场景营造在展览形式设计方面的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在展览形式设计的场景营造方面提供参考,从而提升博物馆的展览展示效果。

关键词:陈列展览;场景;设计方法

文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推动下,文物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及支持。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全国各地博物馆积极行动,策划举办各类常设展览、临时展览,不断强化文化供给,致力于让文物“活”起来,使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进一步满足广大民众对文化的需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若仍只采用以往的文物陈列方式,虽然以实物为基础,但是缺乏互动性及参与性,给观众带来的参观体验不够强烈。在展览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如何提升展览的沉浸性、地域性与主题性,挖掘展览的核心展示影响力,便成为设计师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陈列展览形式设计的原则

策划举办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工作,观众对博物馆展览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科学有效地提高博物馆的展览效果,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观展需求。展览的品质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博物馆整体的影响力。展览品质的高低,一方面有展览内容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展览的形式设计息息相关。陈列展览的形式设计工作就是将历史文化与文物藏品进行立体、生动、直观地展现,将枯燥的文字和平面的图片经过排版呈现在观众面前。

形式设计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以展览内容为依据,根据藏品、历史背景凸显文化内涵;以观众的参观体验为出发点,优化展览流线,划分内容层次,使内容充满条理性;以内容来规划展厅空间布局,突出展览主题,合理陈列展品顺序及艺术性展示;在展览的平面设计方面也需要以展览主题为着力点,结合展品本身提取设计元素,或者二次绘制与展览主题相关的纹样图案等进行排版设计。

二、陈列展览中场景应用的含义

场景通常是指戏剧、电影中的场面,但现在却广泛出现在各种艺术门类中。在展览的陈列形式设计中,营造场景是可以打动观众的重要展示手法,但并非独立的艺术形式,在博物馆陈列展览形式设计体系内,场景的构思与创建必须充分理解和提炼文本内容,凝结最为突出、最具特色的部分,并将其物化,通过对具有一定地域背景的建筑、景观、遗址、生活场景、历史事件等进行复制还原和场景搭建,充实展览内容,满足展览多样性的表现需求,以更直观的形式语言生动、真切地诠释展览主旨,使观众通过物化的场景感受历史情境,感受展览所传递的文化内涵,从而获得沉浸式观展体验。场景化的实物展示不仅是一种创新的理念,更是一种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展示方式。

设计师根据展厅空间和内容的需要,借助目前技术手段能够实现的施工与展示方式来确定展览中的场景如何营造。一个展览中经常是多场景存在的,各个场景之间可以是关联的,也可以是独立的。在展览空间中,观众与展品、观众与观众之间因不同的参观流线相互形成一种戏剧性关系。

下面以河北博物院举办过的临时展览中的场景设计为例,重点分析和论述展览中场景的运用方法与主要作用。笔者将其分为四个方面,即:场景复原烘托展厅氛围、场景营造合理划分展示空间、基于场景提升展览参与感、地域性场景赋能展览展示。

(一)场景复原烘托展厅氛围

场景复原在陈列展览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其利用文物展品、辅助展品、背景渲染、声光电等技术手段,复原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等。场景复原可以丰富展柜、图版、视频这种常规的展示方式,活跃展示效果,满足和迎合观众不同的参观喜好,打造沉浸式体验。

“携手同行小康路——河北博物院南柏山驻村帮扶图片纪实展”是展示河北博物院工作人员和南柏山村民携手打造小康生活的纪实图片展,以图片内容为主,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共展出图片400余幅。如果只按常规进行图片排版,那么展示效果可能会显得非常单调。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南柏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南柏山村为明代建村。其中,南柏山戏楼位于南堡门内东侧,单檐四檩卷棚布瓦顶,五花土坯山墙,因年久失修,自然损坏严重。蔚县县委宣传部为此筹集资金,并结合贫困村文化设施建设规划,组织村里的能工巧匠在遵循原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重修。

基于以上内容的梳理,对展示设计的需求分析,博物馆根据展厅面积和参观区域,按照南柏山戏楼与南堡门的样貌,等比例缩小再现于展厅,以更好地还原南柏山的历史生活情境,烘托展览的历史氛围和文化背景,也让观众对驻村扶贫工作项目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场景的设计加深了历史与艺术的融合,赋予了展览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氛围。观众在戏楼前拍照打卡、在南堡门中穿梭,场景旁放置南柏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杏树的模型进行搭配展示,使展览的人文与自然相融,地域性特征增强。

(二)场景营造合理划分展示空间

展陈设计是博物馆内涵承载的主体,实物与空间是展陈设计最具核心力量的部分。实物与空间,再加上建筑、色彩、照明、设备等这些要素,共同形成一个文化场景。观众走进博物馆的展厅,其实也是在感受场景。通过场景赋予的氛围感,观看和理解空间与实物,从而形成自己的意识和认知,既有文化内涵,又能休闲放松。

展览的空间布局,可以优化展厅空间的使用效率,在满足观众欣赏需求的基礎上,增强展厅的实用性。设计师在设计展览时,既要尊重展览的内容与逻辑,又要创造性地塑造可实现展览内容的空间。富有变化的展线、高低起伏的展示节奏以及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有利于提升观众的参观效果。场景的加入正好可以巧妙地划分展示空间,以场景为点或链接,或划分展览内容。通过空间影响并带动观众的参观行为,让观众的参观节奏与事先设想的参观动线趋于同步,可以较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展览内容。

河北博物院举办的临时展览“万里茶道”,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和申遗为背景,集中展示“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文物收藏机构的340余件文物精品。“万里茶道”由清代山西晋商开辟,是一条专用于运输茶叶的道路。位于河北省张家口的大境门段长城是居庸关外京西第一座较大的长城关口,“万里茶道”兴起之后,大境门成为中外茶叶交易的象征性标志,是“万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交通设施。大境门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形成境门文化,更是长城文化。据当时资料记载,茶叶贸易繁盛期间,茶道上驼队繁多,一匹匹的骆驼、一列列的商队形成非常壮观的景象。“万里茶道”和丝绸之路一样,如今已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而永载国际贸易史册。

该展览展示了十余张行进在张库大道上的驼队照片,以及实物展品如驼铃、牛铃、木箱、皮口袋、骆驼驮架等,配合展品设计骆驼模型,再现沙漠中驼队运输的繁荣场景。在展厅中还设计场景用于制茶工具的展示,如茶叶专用风车、揉茶机等,此场景搭配茶园喷绘画面以及“万里茶道”视频片,让人不禁驻足细细观看。通过历史背景的提炼,在展厅内将大境门高高的城墙进行复制,朴实厚重的地标性建筑在展厅中起到空间划分的实质性作用,在参观过程中既能让观众意识到茶路已到河北,又能让观众回味当初张库大道的繁荣。

(三)基于场景提升展览参与感

陈列展览活动的主要对象是观众,有效地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陈列展览的主要目标。博物馆要明确以观众为主体的宗旨,利用问卷、留言簿和网络渠道,深入社会生活中进行全面细致地调研,构建高质量的沟通交流,切实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思想动态,为陈列展览提供有效参考。近几年博物馆旅游持续火爆“出圈”,成为人们的热门“打卡地”,全国各地博物馆为观众奉上高品质的展览,零距离、体验性强的展览也被大多数博物馆所推崇。

河北博物院2022年“自然故事”系列展览之“熊猫时代——揭秘大熊猫的前世今生”展览(见图),展出了重庆自然博物馆馆藏不同演化阶段的熊猫化石、现生大熊猫标本和古人类化石模型百余件,追踪大熊猫的演化轨迹,复原大熊猫的宗族家谱,宣传保护大熊猫的最新成果,讲述大熊猫与人类同行数百万年的科学故事。

为了丰富展厅展陈场景、营造学习探索氛围,运用不同的技术在展厅多个地点增加小型互动项目。以竹林为背景,前置多媒体触摸屏,内容为“熊猫拼图”和“熊猫100问”,触摸屏与展览内容相结合,寓教于乐,拓展知识。为了便于小朋友们参观理解展览,将枯燥的问答知识设计成为熊猫翻翻牌知识问答场景区,让展览语言变得活泼易懂,并且需要小朋友们自己动手来答疑解惑,增加参与感。展览部分文物标本尺寸大,无法放进展柜,于是此次展陈便打破文物经常摆放到展柜中的陈列方式,将大多数文物标本都打造成为景观的形式,移步换景,使小朋友在展厅空间内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感,时刻保持参观的兴趣,在兴趣中进行科普教育。场景之间融会贯通,将古代的化石与现代的标本并联起来,形成古今对话,揭秘前世今生。空间既是展示标本的展台,又是穿梭的通道,更是艺术场景,营造步入式的沉浸式空间氛围。为展示数字技术在古生物复原上的应用成果,还展示了四种不同演化阶段的古熊猫3D打印完整骨架,为展览增加科技含量。通过从局部到整体、动静相宜的参观体验,揭秘国宝大熊猫的前世今生。

(四)地域性场景赋能展览展示

博物馆的临时展览接连不断,如何让每个展览都独具主题是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具有独特地域性表达的展览才能够在当下焕发别样的风采,才能抓住观众内心,在他们心里留下举足轻重的印象。展览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营造一个具有主题性的场所,空间是设计的重要环节。在展览设计中,展览信息的表达通常通过场景进行独立展示。对于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特点的展览,根据展览内容选取具有地域性的场景创造展示意境,营造“原汁原味”的展览,将会更富有感染力。

河北博物院于2023年春节期间举办的“玫瑰国度——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在展示空间内充分利用叙利亚的建筑与装饰元素体现其国家文化特点。叙利亚境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大马士革古城列为首位,而大马士革古城中最为壮观的就是倭马亚清真寺,它是融合古代东西方不同民族、不同宗教艺术智慧的宫殿。我们在序厅位置将立体与平面的表现手法相结合,融入清真寺的拱门、石膏线、立柱,还有大理石雕花等元素,提升展览空间的代入感。而帕尔米拉是丝绸之路上的著名古城,被称为“沙漠的新娘”,是丝绸之路上商队往来的重要中转站和交汇点。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帕尔米拉的艺术是罗马时期古叙利亚艺术代表之一。在展厅中选取其建筑元素对古城建筑进行概念化的场景复原,并与二维的古城喷绘墙相结合,使展厅富有空间感与地域性。

三、结语

博物馆承担着向社会大众传递文化信息、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并以展览为依托传播社会文化。在让文物“活”起来的核心理念指导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实物的展示形式不仅要展示其本身的精美,更要充分挖掘和展现其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场景化的呈现方式能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物的独特魅力。因此,为了提升博物馆展览的展示水平,可以结合博物馆展览的实际情况,针对场景营造提升展示效果,使博物馆展览能取得更好的展示效果,提升博物馆展览的核心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晔旻,张灿辉.场景于展览空间的意义[J].山西建筑,2011,37(20):29-30.

[2]曾星.探讨博物馆临时展覽中的场景艺术[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136-137.

[3]刘小华.如何提升博物馆临时展览中展板展示效果的探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1):118-120.

作者简介:

宋晨(198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设计艺术学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陈列展览形式设计。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场景设计方法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浅谈刘青霞故居纪念馆陈列展览的教育功能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浅谈博物馆陈列展览要“以人为本”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以二维动画短片《回家》为例,谈其创作步骤
话剧舞台服装设计方法探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