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位一体,打造诗意的语文课

2024-05-19杜景芝

教育家 2024年14期
关键词:小诗闪光点榜样

杜景芝

语言是人类大脑独有的思维工具,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那么,如何让小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掌握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同时,感悟文字之美、人生之美?作为语文教师,我不断探索总结,将单一的“点”逐步拓展为丰富的“线”与广阔的“面”,为学生编织出一方瑰丽的文学天地。

从“点”开始,呵护学生成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学校也一直倡导教师要开阔视野,用发展的眼光欣赏每一个孩子。秉承这样的宗旨,我在教学工作中,总是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赏和肯定。

刚进入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多,书写和表达能力也有限。如何让基础知识薄弱的“小豆包”体会到文学带来的快乐呢?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尝试对照课文进行仿写和创作,引导他们充分释放想象力,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有一件小事令我印象深刻。那是2013年第一学期的期末,我忙于批改试卷,便请其他老师帮忙带班,安排学生们自由地读书、画画。当我埋头批改试卷时,手机来了几条信息——代课教师给我发来了四首有趣的小诗,全部出自班级学生谭雨墨之手。刚刚入学半年的一年级学生,竟然愿意在自由学习时间写诗,而且一口气完成了四首!谭雨墨创作的四首诗中,有一首是描写我的:

老师长发好飘逸,

光滑顺直又美丽。

每天飘进教室里,

天天飘进我心里。

尽管这首诗中夹杂着拼音和错别字,语言表达也很稚嫩,但读完这首短诗后,我深受感动。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它不仅让学生认字、写字、增长知识,更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描绘美好的生活,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

以“线”串联,激活榜样的力量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就儿童的社会学习行为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即观察者在观察榜样的行为后,自发地促使自己也做出和榜样相似的行为。对于儿童而言,抽象的概念往往难以理解,模仿榜样则成为他们重要的学习途径。因此,在班级的日常教学中,我注重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帮助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

读了谭雨墨的诗之后,我开始思考如何激发其他学生的创作热情。第二天,我在全班学生面前朗读了她的作品,并鼓励学生们拿起笔进行创作。接下来的几天,很多学生争相把自己创作的小诗交给我。随后,我满怀激情地在班级中逐一朗诵他们的诗作。成为孩子们最真挚的“读者”后,我发现,教师对每一首诗的重视与赞赏都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动力和信心。

全“面”覆盖,融会贯通

随着学生创作热情的蓬勃发展,我又进一步思考,如何让他们的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充分拓展。在讲解《雨铃铛》这首诗歌时,我顺势朗诵了朱自清的散文《春》。对这篇散文中描绘的春雨之美,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好几名学生都写下了自己对春雨的独特感受。通过主题阅读,学生得以在课堂上共同领略诗歌、散文等不同文学体裁的语言魅力。

在语文学习中,积累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新学期开始后,我在班级里开展了每天“五个一”和每月“一篇古文”的活动,即:每天积累一个好词、一句名言、一首古诗、一个成语和读一小时書,每月背诵一篇经典古文。课间,我总是能听到学生互相分享他们新积累的知识和成果,一些家长也反馈,孩子每天回家后都乐此不疲地阅读,还会将新学到的内容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小诗创作和日常交流中。

教育倡导个性化和多元化。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用爱和尊重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打造诗意的语文学习环境,带领学生走进广袤的文学世界。

猜你喜欢

小诗闪光点榜样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天上的小诗
写给童年的小诗
秋天的小诗
浅谈唤醒学生“闪光点”的方法
发现的小诗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