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闽凤从气机升降理论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2024-05-19马永易喻闽凤赵海东邱若宸刘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58000深圳市中医院广东深圳58000

江西中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枢机咽峡炎中焦

★ 马永易 喻闽凤 赵海东 邱若宸 刘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广东 深圳 58000;.深圳市中医院 广东 深圳 58000)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为儿科常见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好发于春夏之季。临床症状以发热、咽痛、流涎、拒食等为主。体征为咽峡充血,咽腭弓、软腭、悬雍垂、扁桃体等处散在分布灰白色疱疹,约1~2 d 增大溃破形成黄色溃疡[1]。近10 年来,疱疹性咽峡炎在全球多个国家暴发并流行[2],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正常生活。本病虽为自限性疾病,但对于部分抵抗力低下等患儿会出现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和(或)肺出血、热性惊厥等并发症,威胁生命。目前针对疱疹性咽峡炎,西医的治疗方式主要为对症治疗,局部给药抗病毒治疗等,临床使用时有一定的不良反应[1]。而中医药对于疱疹性咽峡炎在减缓临床症状、缩短病程、促进康复、预防危重症的发生、调节患儿自身体质等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以达标本兼治。

中医学没有明确关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病名的记载,依据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口疮”“风温”“喉痹”等范畴。医家多从风热时疫毒邪搏结咽喉、心脾积热等病因病机论治[3]。喻闽凤教授为江西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对疱疹性咽峡炎的认识及治疗有着独特的见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喻教授以调理枢机为治疗原则,选用泻黄散合升降散合小柴胡汤为底方,并兼顾患儿个体症状及体质不同,随证加减,灵活用药,同时配合外用锡类散吹入口腔患处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如桴鼓。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点总结归纳。

1 气机不利为本病的病机关键

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异常的气机运动状态亦是产生病理产物,引起疾病的原因。亦如《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喻闽凤教授认为,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可从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的角度阐述。外因主要为少阳枢机不利,气机出入失序,致外来风温热邪有机可乘,侵袭机体;内因则是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异常,气机不利,脾胃伏火内郁,内热之邪循经充斥体内。二者相互作用,引动火热之邪上攻于口,灼伤血肉而发。故喻教授认为,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枢机不利为本病主要病机,且贯穿于疾病的始末。

1.1 论外因——少阳枢机不利

《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曰:“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少阳为阳气开阖的枢纽,且少阳位于半表半里之处,亦是病邪出入的门户,表里出入之枢,内外之气的出入需以少阳为枢纽进行[4]。若少阳枢机不利,开阖之枢失常,则阳气出入失调,外来之邪有机可乘,循经侵袭机体。《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阳者,少阳也。”少阳为阳气初生之意,此处的阳气相对稚嫩,抗邪能力较弱,外来邪气容易留于此处,致阳气郁闭,气机受阻,转枢不利。喻闽凤教授认为,根据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的临床特点,其多属于风温之类。《温热论》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弱柔嫩,气血未盛,不耐外邪攻伐,加之春季阳气升发,温暖多风,最易形成风热病邪,若寒热失调,喂养失宜,外来风温热邪由表而入,侵犯少阳,正邪交争,少阳不利[5],故见发热恶寒。少阳主枢在三焦之上焦者,开发宣泽而成雾溉周身之气,恰为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6]。因此,肺金为少阳枢机之上源,肺主一身之气,若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司, 少阳转枢不利[7]。小儿肺脏娇弱,腠理不实,外来之邪,侵犯肺卫,宣肃失司,气机升降失常,更致少阳开阖失常,枢机不利。

1.2 论内因——中焦气机郁阻

《医学求是》云:“中气旺则脾升胃降,四象得以轮旋。”脾胃位处中焦,连通上下,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清降浊,散精四方,为气机升降出入之关键,五脏的气机运动均有赖于脾胃中焦斡旋气机之功。清代医家黄元御提出“中气升降”理论,他认为,中焦为脾胃所居之地,中气升降功能是脏腑之功能的根本,阴阳的虚损及脏腑功能失调与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密切相关,主张治疗应从调中焦[8],脾胃气机转枢得宜,全身气血津液周流不息,脏腑功能和调。

喻闽凤教授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旺盛,对水谷精气之需求也相应迫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然而小儿脏腑功能全而未壮,脾弱易伤,运化功能尚未完备,若喂养不当,饮食不慎,贪食肥甘等,极易导致小儿脾胃功能受损。脾失健运,食而不化,积滞内停,影响气机运化,升降转枢失常,古云“气有余便是火”,脾之清阳不升,其自身阳气不能升发郁闭体内而发伏火;且脾易虚寒而胃易实热,脾胃升降气机失调,则胃失和降,气机不畅,胃火内生,郁热化火[9];同时,中焦停聚之物日久郁而化热,造使脾经内热之邪充斥体内,上下熏灼,向上则熏蒸咽喉,热扰心神等,向下则灼伤津液,热迫肠腑,引起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等。气机不畅不仅为伏火内生之病因,若持续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致使内生之伏火无处宣泄,必然影响机体整体气机运化,脏腑功能失衡,阴阳气血逆乱,导致危急重症出现。

1.3 气机不畅,邪攻咽喉,引发疱疹

《灵枢·忧恚无言篇》云:“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咽喉是气出入的通道,倘若咽中气机不能通畅,局部气血受阻,咽喉部抵御外邪之正气受到影响,使外来之邪有道可循。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咽喉,喻教授认为,咽中气机滞涩不利,必然引起咽部不适、疼痛。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从口鼻而入,初起在表,传至咽喉即半表半里[10],以致少阳枢机不利。《圣济总录》云:“肺气上通于喉咙,胃经外连于咽嗌,其气和平,则呼吸咽纳,无所妨碍,若脾肺壅热,熏发上焦,攻于咽喉,结聚肿痛,不得消散,热气炽盛,致结成痈,妨害吐纳。”咽喉与肺胃相接,风温热病邪侵袭机体,引动脾中伏热,携火热之邪循经上攻口咽,咽喉部郁阻的气机使得来自中焦的火热之邪无处可散,充斥咽喉,腐灼血肉,使黏膜破溃,发为疱疹。

风温热邪,容易化燥伤阴,加之小儿自身特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易见郁热不散[11],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宣则腑气不降,肺热壅盛,下移大肠,熏灼阴液,则大肠易燥结,故临床可见大便不通或大便偏干之表现。温邪起病急骤且传变迅速,易出现险恶证候,临床上应治疗及时,密切关注患儿状况,防止邪气深入恶化。同时,考虑小儿体质,用药不可过于寒冷攻伐,以防耗其正气。

2 调理枢机是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核心

基于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喻闽凤教授认为临床治疗的要点应为调理枢机,使气机升降出入平衡。治宜和解少阳枢机,通达表里,从而使气机升降出入得以恢复正常运转,促邪去病安;调节中焦气机运动,清泻脾胃伏火,疏泄透达气机,利咽散热,使邪有出路。谴方用药上应和解少阳,透表清邪,宣通肺气,疏散退热;徐徐升散脾胃伏火,使清泻而不过于寒凉,以顾护脾胃正气。

3 遣方用药

根据其病因病机,喻闽凤教授辨证选用经方,泻黄散合升降散合小柴胡汤为底方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甚佳。其中泻黄散清泻升散脾胃郁火,升降散调畅中焦气机,使火郁之邪得以宣泄抒发,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枢机,通达表里,助调节气机升降运动。

泻黄散,又名泻脾散,出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主泻脾胃伏火。该方主要由生甘草、防风、生石膏、栀子、藿香组成。脾火亢盛,火热之邪沿经络上行,灼伤口唇,理应清热泻火。热者寒之,苦能泻火,故方中用大寒之石膏、苦寒之栀子泻脾胃之郁热。又脾胃伏火乃体内郁遏之火气,经云:“火郁发之”,故用防风发挥脾气以升散脾经之伏火,使脾火清泻而正气无伤。藿香芳香入脾,与防风相配伍,既可助防风以升散脾火,又可辟恶和中。生甘草不仅清火解毒,又能缓石膏、栀子之寒,使清泻而不伤正,且甘草甘缓和中,使散者不至于迅升散,清降者不得骤降。五药配伍,使清泻与升发并用,脾胃气机调和,则伏火自散。故选此作为主方清泻脾胃伏火,调节脾胃升降。

升降散主以升浮之僵蚕、蝉蜕,配以沉降之大黄、姜黄为配伍要点。四药相伍,寒温并用,升降相因,宣通三焦,条达气血,使周身气血流畅,则火郁之邪可得宣泄疏发矣。而对于疱疹性咽峡炎中,喻闽凤教授选用炒僵蚕、姜黄,一升一降,取升降散之意,使脾胃枢机运转,助脾内伏火宣发,使邪有出路。

小柴胡汤源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方具有和解少阳,调节少阳枢机,升清降浊,通达表里之意,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肺脏娇弱,卫外不固,外来邪气容易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邪郁则少阳转枢不利。故选取柴胡、黄芩、法半夏以效小柴胡汤之意,调节少阳枢机,使邪有出路。其中柴胡苦辛,微寒,通达表里之间,配合苦寒之黄芩,疏散退热。且黄芩入肺、胆、胃及大肠诸经,善清胸腹之蕴热,祛大肠之积火,泻肺肠之热。《本草经解》对于半夏的描述:“咽喉太阴经行之地,火结则肿痛,其主之者,辛能散结,平可下气,气下则火降也。”半夏气重而下行,入肺、脾、胃经,功善燥湿化痰、降逆下气、消咽喉肿痛[12]。

三方组合使用,既能达到调畅机体内气机的升降出入之目的,使外来之邪及体内郁火有通路所出,又可徐徐清泻体内伏火,清泻与升发并用。同时方中多药联合,疏泄透达少阳枢机,内外同调,以达气机调和之功效,气机调则气血和,气血和则正气盛,正气盛则更有助于患儿后期的恢复,实属标本兼顾。临证之时可在此基础上灵活加减,如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连翘等以加强疏风退热之效;胃火炽盛者,可添生石膏、麦冬等降阳明胃火。

4 医案举隅

患者陈某,男,3 岁1 月,2021 年10 月22 日就诊。患儿因发热2 d 就诊。家长代诉:患儿就诊前1 d 夜间出现发热。热峰:39 ℃,且出现呕吐1 次。刻下证见:发热,38.7 ℃,少许咳嗽,无明显咳痰,流清涕,食硬物时感咽痛,口角未流涎,无头晕头痛,纳食减,眠不安,小便偏黄,大便难解,3 日一行,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浮数。患儿平素挑食,不喜蔬菜,常以零食解馋。查体:咽峡及上颚处可见散在数个疱疹,周围红晕。手足及臀部未见疱疹。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诊断:口疮,证属风热外袭,枢机不利;西医诊断:疱疹性咽峡炎。治法:和解少阳枢机,调理脾胃之枢。中药处方:广藿香4 g,栀子4 g,生石膏 8 g先煎,生甘草4 g,防风4 g,北柴胡12 g,黄芩4 g,法半夏4 g,连翘4 g,桔梗4 g,芦根10 g,炒僵蚕 4 g,姜黄2 g。4 剂,水煎服,每日1 剂,分2 次温服,每次服用100 mL。另用锡类散吹入口腔患处。并嘱清淡饮食,少食辛辣,蔬菜为主,忌食油荤。1 周后电话回访,患儿家属诉患儿服药2 剂后体温恢复正常,咽痛较前减轻,偶有咳嗽,无痰。4 剂后疱疹消失,现无咽痛,无发热,无咳嗽,纳眠可,二便调。

《诸病源候论》云:“小儿口疮,由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心有客热,熏上焦,令口生疮也。”风温热邪外袭机表,郁遏少阳,内乘脾胃,诱热邪循经上熏咽喉,故见咽痛,疱疹。小儿脾胃不足,本案患儿平素恣食肥甘,损害脾胃功能,脾胃纳运失常,中焦气机运行不畅,伏火内生。案中患儿高热、小便黄、大便难解、舌质红,即为火热内郁明显的状态,治应泻脾胃伏火,和解枢机。本案以泻黄散合升降散合小柴胡汤为底方,根据患儿体质病情表现,配合连翘解表清热,消肿止痛,助前药透散之力;桔梗以清利咽喉止痛,且桔梗之气上行,助防风升散脾胃伏火,使郁热之邪有出路,桔梗与甘草相合,亦有桔梗汤之意;芦根入肺胃二经,可清肺胃之热。诸药合用共奏清泻之功,和解少阳枢机,调节脾胃枢机,使气机升降有常,升降相应,气血调和,邪去则病愈。

5 结语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群体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体与手足口病致病菌相似[13]。目前西医并无特效药物,对此,应该发挥中医特色,运用中医药智慧减轻患儿症状,缩短病程,预防危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儿及家长痛苦,且能避免西药抗病毒等所引起的生殖毒性作用。

喻闽凤教授根据小儿体质及该病病理表现总结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不足,腠理不实,外来邪气容易由表入里停滞少阳,影响少阳气机转枢功能;脾胃稚嫩,易受损伤,影响脾胃气机运转,气郁化火,伏于体内,二者相合,火热上灼,引发口疮。故选用经方加减以和解少阳,清泻脾胃伏火,斡旋中焦气机,邪出病愈。且后续电话随访患儿情况,疗效确切,病情无加重,为本病提供了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除了药物内服治疗外,喻闽凤教授认为,加强对患儿的调护也是很有必要的。发热期间主张清淡饮食,素食为主,减轻脾胃的负担,保护脾胃功能。若临床上见患儿扁桃体充血红肿明显,还可以微针点刺扁桃体放血以助泻热,同时激活局部的修复状态,调动正气上聚咽喉,调动及增强咽峡炎的免疫力。

猜你喜欢

枢机咽峡炎中焦
“营分为枢”思想探讨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畅通中焦选对药
李生财论治湿阻中焦型慢性胃炎经验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怪病不治治中焦”肾阴亏虚也会诱发喉痹、失眠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运用吴鞠通寒湿理论治疗中焦寒湿证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