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四层一体”理论的乡土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以黄石市上冯村为例

2024-05-18刘定惠杨文滔冯传祠樊倚君

教育观察 2024年8期
关键词:一体民居研学

刘定惠,杨文滔,冯传祠,樊倚君

(1.湖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湖北黄石,435002;2.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湖北黄石,435002)

一、引言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1]乡土地理贴近学生生活,以乡土地理为对象的研学活动具有距离近、用时短、费用少、研学环境和内容熟悉等优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2-4]乡土地理研学将乡土素材融入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充分挖掘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是乡土地理研学的一个难点。本文借鉴我国文化地理学者周尚意教授提出的“四层一体”理论,以湖北省黄石市上冯村为例设计乡土地理研学课程,以期为乡土地理研学旅行提供参考。

二、“四层一体”理论及研学资源分析

(一)“四层一体”理论

“四层一体”理论是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上提出的,细化了人地关系的分析框架,即先将人地二元划分,再进一步细化各层之间的关系。[5]其中,人的圈层可以分为生计层、文化层和制度层;自然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自然圈层常作为一个统一的圈层。因此,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分析,就是剖析生计层、文化层、制度层和自然层之间的关系。[5]自然层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空间和资源,生计层提供满足人类生存和生活需要的物质产品,文化层指的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创造社会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制度层指的是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四个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即“四层一体”。[5]

(二)研学资源分析

在借鉴“四层一体”理论分析乡土地理研学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研学课程时,既要注意划分研学内容的层次性,也要注重不同层面之间的相互联系,确保地理研学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上冯村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下辖的大冶市,始建于元朝晚期,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内百年古宅、古树、古墓、古井、古祠、古碑、古道、古沟渠、古碾随处可见,素有“九古奇村,诗画上冯”之美誉。[6]2013年,上冯村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还先后获得中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区、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7]本文以“四层一体”理论为指导,以湖北省黄石市上冯村为例,研究将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四个层面切入,深入挖掘乡土地理研学资源。

1.自然层:三面环山,地形隐蔽

上冯村坐落于幕阜山余脉鹿耳山脚下,南面和西面分别是大箕山和龙角山,山体岩石主要为石灰岩,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村落三面环山,一面临溪,地形以丘陵为主,十分隐蔽。特殊的地形为上冯村600多年的繁衍发展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屏障。这三座山海拔只有两三百米,群山层峦叠翠,山间泉水潺潺、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十分优良;溪边小桥流水人家,杨柳依依,风景如画,宛若世外桃源。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四季分明。上冯村全年平均降雨量在13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灌溉方便,为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生计层:垂直农业,独特的鄂东南民居建筑

上冯村居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发展垂直农业,在山上种植油茶、柑橘、竹子等经济林木,在山下地形平坦的地方开垦耕地,种植水稻、小麦。由于山地多、平地少,粮食以自给自足为主,因此上冯村的经济发展缓慢。上冯村傍山临溪就势而建,沿等高线布局,错落有致。村内古民居规模宏大,结构总体保存完好。上冯村古民居有徽式马头墙,“门里缩”门楼,四方一样高的墙斗,黑白分明的屋檐画,“四水归堂”的天井,内大外小的刀条形窗口,有能防盗贼的厚重木门及方便猫狗出入的猫狗道,属于典型的鄂东南民居建筑。除此之外,上冯村民居建筑风格在湖北地区十分罕见,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3.制度层:宗族社会

元朝末年,社会动荡,硝烟四起。为了躲避战争,上冯村祖先冯公惠五举族由江西迁移至此,建立起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社会。上冯村全村以冯姓为主,在村落中心位置建有冯氏宗祠,里面供奉上冯村历代祖先牌位。和一般民居相比,宗祠体型高大,外观庄严,装饰精美,十分醒目。上冯村普通民居以宗祠为中心进行布局。由于地形的限制,整个村落平面呈扇形。宗祠在历史上曾是整个村落的管理中心,族长召集村民在此议事。直到今天,上冯村居民委员会办公室还设在宗祠内,并负责村中的管理事务。此外,宗祠还是村落的娱乐中心,内设戏台。在宗祠前的大型广场和月沼是村落的活动中心。在宗族社会的影响下,这里的民居布局紧凑,邻里和睦,民风淳朴。

4.文化层:过渡文化

上冯村位于鄂东南地区,属于吴头楚尾及三省交界之地。这个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文化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和融合性特征。例如,村民讲的大冶话属于鄂东南方言,在湖北省内被称为最难懂的方言之一。鄂东南方言在我国七大方言中被列为过渡性方言——湘鄂赣方言,是几种方言相互融合的产物。上冯村历史悠久,传统民居保存完好,这里的民居既有徽派民居的马头墙,又有江西民居的水形和土形天井。其建筑特点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体现了文化上的包容性、空间上的过渡性和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上冯村独特的过渡文化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

三、乡土地理研学课程设计

(一)研学目标

基于“四层一体”理论挖掘乡土地理研学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研学课程,开展乡土地理研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与家国情怀。研学目标具体包括:区域认知方面,理解村落选址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熟悉乡土文化;地理实践力方面,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探索科学的行动能力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综合思维方面,能综合分析影响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能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人地协调观方面,了解乡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激发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地观。

(二)研学主题

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上冯村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的特点,本次乡土地理研学活动共设立了四个研学主题,即“主题1:解密选址密码,领略古村魅力”“主题2:调查乡村经济,见证产业变迁”“主题3:畅游百年古村,体验乡土情怀”“主题4:弘扬地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三)研学思路

与已有研学活动设计思路不同的是,本次研学活动强调区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注重“四层一体”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不割裂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的内容单独进行分析。其次,确保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相互关联的,做到区域认知是地理实践力的基础,地理实践力促进区域认知。最后,研学内容既要注重自然地理因素的分析,也要注重历史背景因素的分析。本次研学活动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上冯村研学活动设计思路

(四)研学活动设计

本次研学时间为1天,采取环形路线。上午沿着村落周边的道路、农田、景点研学,中午到达上冯村用餐,下午在村落内部研学。研学前组织研学动员大会,教师介绍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地点和线路,布置研学任务,落实安全和文明教育。按照学生意愿、男女搭配的原则,给学生分组,每组5—8人,安排一名指导教师。学生针对研学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研学过程中所需的物品。

根据研学资源的层次划分与研学活动设计思路图,教师在厘清不同地理要素和研学内容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每一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研学主题和研学活动,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如表1所示。

表1 上冯村“四层一体”研学旅行设计

(五)研学活动评价

研学活动结束后,及时对本次活动进行成果总结与分享、反思与评价,巩固研学效果。评价应遵循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融合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8]如表2所示,过程性评价主要注重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评价,结果性评价侧重对研学成果展示内容的评价。

表2 上冯村研学旅行评价表

四、结语

本文基于“四层一体”理论,以上冯村乡土地理研学为例,从自然层、生计层、制度层和文化层四个层面挖掘乡土地理特色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研学课程。其主要优势有以下几点:第一,基于“四层一体”理论设计乡土地理研学课程,使乡土地理研学内容的选取和挖掘有章可循,具有明显的条理性和层次性,避免零碎知识的拼凑和杂乱;第二,“四层一体”理论强调四个层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突出地理研学内容的区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有助于学生理解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地理大单元教学的效果;第三,基于“四层一体”理论设计乡土地理研学活动,可以有效解决研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内容松散、学生探究活动不够深入、研学旅行流于形式等问题,围绕人地关系主线,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现象的相互作用,实现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一体民居研学
去研学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研学之旅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农旅一体 激情米萝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