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游玩正当时,动物致伤不可不防
2024-05-18大河
大河
狗咬伤、蜱叮伤、蜂蜇伤……
与跌倒、中毒等其他类型的伤害一样,动物致伤同样是可以预防的。不同种类动物致伤,预防处理方法有别。家长带儿童外出游玩,需要重点关注三种动物致伤。
动物致伤为1~9岁儿童就诊第二位伤害原因
动物致伤是指动物咬、抓(挠)、踢、压、蜇等对人造成的伤害。如果伤害导致失血过多或重要器官受伤,可致人残疾甚至死亡。
某些过敏原(如昆虫的毒液)进入人体后,会迅速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
另外,被动物致伤后还可能造成感染。如,被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伤,可能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狗咬伤,可能引发致死率接近100%的狂犬病;如果被蜂重度蜇伤,则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神经损伤等情况。
因此,不管被何种动物致伤,都要重视,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规范处置。
《全国伤害监测数据集(2021)》显示,动物致伤占全部伤害监测病例的12.36%,位列第四,是1~9岁儿童到医院门(急)诊就诊的第二位伤害原因。
儿童因其自身生理、心理不成熟,缺乏与动物相处的经验和能力,易做出激惹动物的行为,一旦受到动物攻击,又缺乏应对技能,故外出游玩时,家长需要加强看护,加强安全教育,提醒儿童不去引逗、惊吓、刺激动物,以免被动物致伤。
预防猫狗咬伤:
切勿突然伸手触摸猫、狗
养狗的人要注意遛狗牵绳,狗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
家长应要求儿童与流浪猫、狗保持距离,日常见到猫、狗,不要突然伸手去摸,和猫、狗有密切接触后要及时洗手。
如遇恶狗,不要盯着它看、大喊大叫或转身就跑,要用余光看它,保持面对姿势,缓慢离开。若狗准备扑咬,可以顺手捡起身边的石头、木棒等物品,扔在其周围进行威吓,转移其注意力,趁机离开。
如被恶狗咬伤,可先用肥皂水和有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交替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再用稀碘伏、季铵盐等进行伤口消毒,并及时前往附近医疗卫生机构,根据狂犬病暴露程度进行后续处理。
Ⅰ级暴露:接触、喂饲动物,或者完好的皮肤被舔舐,清洗暴露部位后无需进行医学处置。
Ⅱ级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者无明显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应处置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Ⅲ级暴露:单处或者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或者破损皮肤被舔舐,或者开放性伤口、黏膜被唾液或者组织污染,应处置伤口,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接种狂犬病疫苗。
除猫科、犬科动物外,野生哺乳动物如蝙蝠、红狐、鼬獾、貉、豺狼等也会传播狂犬病,而非哺乳动物如鸡、鸭、鹅、鸟、鱼、昆虫、蜥蜴、乌龟、蛇等则不会传播。
预防蜱叮伤:
尽量不要在草地上长时间坐卧
外出游玩,建议穿浅色长袖长裤,便于及时发现虫子爬上身体,同时袖口、裤腿要扎紧,不要穿凉鞋。
尽量不在草地,尤其是郊外草地上长时间坐卧。可以在腿上、手上、胳膊上、脖子处涂抹驱蚊剂,这对蜱虫也有驱避作用。
提倡結伴出行,同行的人可互相检查、帮助。
携带宠物外出,到家后要仔细检查宠物的身体,查看是否有蜱虫附着。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能挤破。可先用酒精喷涂,再用干净的细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蜱虫,均匀用力向上拉动,不要扭曲或猛拉,避免导致蜱虫口腔部分脱落并留在皮肤中。清除蜱虫后,要用碘酒、酒精或肥皂水彻底清洁叮咬部位和双手。必要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被蜱虫叮咬后,如出现发热、乏力、头疼等身体不适,要尽快就医,告知医生被蜱虫叮咬的情况、叮咬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预防蜂蜇伤:
外出不使用带花香、甜味的化妆品
家长需教育儿童不要招惹蜂类以及接近蜂巢。
外出不使用带花香、甜味的化妆品,应穿长袖长裤且颜色不宜鲜艳。
露营时,不在蜂巢附近打闹、野炊,避免食用或携带甜食、酒精。
如果误惹蜂群,遭到攻击,要立即用衣物保护好头颈,伏地躲避,或逆风向逃离。
一旦被蜂蜇伤,先要辨识蜂种。马蜂腰部明显(很细)且头部及身体光滑;蜜蜂反之。被蜜蜂蜇伤后,伤口处可以看见一根毒针和一条黑线;被马蜂蜇伤后,伤口处看不到毒针。然后,运用六步法进行蜂蜇伤急救处理:
扎:绷扎肢体近心端。在伤口近心端10厘米处进行绷扎,绷扎时不宜过紧,注意检查肢端血运情况。
挑:挑出毒刺。用针从根部把刺挑出,或者用一张卡片从根部刮除毒囊。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用镊子直接拔除毒刺,也不能用力挤压伤口,否则会将毒囊的毒液再次注入体内,加深毒液吸收。
吸:吸出毒素。用能产生负压的器具(如吸奶器、火罐等)吸出部分毒液,减少毒液吸收。
冲:冲洗伤口,中和毒素。蜜蜂的毒液为酸性,马蜂的毒液为碱性。被蜜蜂蜇伤,要选择碱性液体冲洗,如肥皂水。被马蜂蜇伤,要选用酸性液体冲洗,如食醋。当无法判断是蜜蜂还是马蜂时,则用流动水冲洗。
冷:局部冷湿敷,减轻疼痛和肿胀。可以选择冰袋、冰水浸湿毛巾,进行伤口冷湿敷。
医:最重要的一步,及时就医。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被蜇后可自行缓解,而过敏体质的人被蜇伤后会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当皮疹出现并迅速扩大、憋闷、呼吸困难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据河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