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新中玉9号的选育
2024-05-18王成栋陈溪肖莉姚星海
王成栋,陈溪,肖莉,姚星海
(1.毕节市经济作物工作站,贵州 毕节 551700;2.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贵州 毕节 551800)
玉米是地处黔西北高原的毕节市的主要粮食作物,海拔400~2 400 m 均有种植,是贵州省玉米的主要产区,也是毕节市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4万hm2,占全市粮食作物的30%,产量占粮食总产的50%,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黔西北大部分种植地属旱坡地和贫瘠地,这些地区对玉米种质要求较高,如果玉米不具备理想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则容易导致生产保收系数降低等问题,故需要对玉米核心种质进行改良,提高抗病、抗旱、耐瘠、耐阴能力,对实现地方玉米在抗病性和产量上的提升尤为重要。发展玉米新品种对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黔西北山区粮食安全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3]。为选育抗病、高产、广适玉米新品种,改良现有的玉米核心种质,让地方玉米在抗病性和产量上得到提升,根据贵州低热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结合选育适宜贵州低热地区及周边相同生态区域且具有优良特性的杂交玉米新品种为目标,贵州新中一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用自选系Gx135 为母本,自选系19H-162 为父本,组配而成玉米杂交种新中玉9号,2023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黔审玉20236015)。
1 选育过程
1.1 新中玉9 号(Gx135×19H-162)
新中玉9 号2019年在三都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贞丰县、兴义市、镇宁县、关岭县、云南红河海拔800 m 以下低热河谷区等地进行初选鉴定试验,综合性状突出,2020年在贵州省西南区进行多点观察表现突出,推荐参加2021年贵州省绿通低热河谷组区域试验,2022年进级参加贵州省绿通低热河谷组区域试验,并完成了2022年贵州省绿通低热河谷组玉米生产试验。
1.2 母本Gx135
以Gx135 Y708M(正大808 母本)为母本,用杂交种太平洋99 作父本,其杂交种作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2016年冬季,在三亚基地用Y708M 和太平洋99 自交得到S0;2017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自交得到S1;2017年冬季,于三亚南繁加代自交得到S2;2018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自交得到S3;2018年冬季,于三亚南繁加代自交得到S4;2019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自交得到S5;2019年冬季,在三亚继续自交得到S6;2020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初选鉴定,自交得到S7;再自交得到S8,最后定名为Gx135。
1.3 父本19H-162
父本19H-162 是利用中种-迪卡公司的试验种C156作母本,用F880(正大808 父本)为父本,其杂交种作为基础材料,经多代自交选育而成。2015年冬季,在三亚基地用C156 和F880 自交得到S0;2016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自交得到S1;2016年冬季,于三亚南繁加代自交得到S2;2017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自交得到S3;2017年冬季,于三亚南繁加代自交得到S4;2018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自交得到S5;2018年冬季,在三亚继续自交得到S6;2019年春季在毕节、麻尾基地种植,初选鉴定,自交得到S7;再自交得到S8,最后定名为19H-162。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新中玉9 号全生育期115 d,幼苗长势强、叶鞘紫色。株高278.8 cm,穗位高124.1 cm,穗长18.7 cm,穗行数15.9 行,百粒重33 g,雄穗一次性分枝8~9 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5 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7 cm,雄花护颖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籽粒黄色,粒型硬粒型,穗轴白色。
2.2 父母本品质分析
2.2.1 母本Gx135。株型平展,成株株高135 cm,穗位54 cm 左右,18~19 片叶,幼苗叶鞘绿色,成株叶片深绿,吐丝整齐,雄花分枝8 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5 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0 cm,雄花护颖紫色,花药浅紫色,花丝红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1~13 m,穗粗3.5~4.0 cm,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穗行数12~14 行。感大斑病,抗小斑病及纹枯病,对其他病害都具有中抗至抗的水平。
2.2.2 父本19H-162。株型半紧凑,幼苗叶鞘紫色,叶色深绿,株高245 cm 左右,穗位高104 cm,雄穗一次分枝14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3 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3.5 cm,雄花颖壳具紫色条纹,花药紫色;花丝红色。果穗筒型,穗长13 cm,穗粗4.2 cm,穗行数14~16 行,籽粒黄色,硬粒型,穗轴白色。高抗灰斑病和大斑病。
2.3 抗性鉴定
贵州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显示,新中玉9号高抗小斑病,抗穗腐病、南方锈病、灰斑病,中抗玉米纹枯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
3 产量表现
3.1 区域试验
2021年贵州绿通低热河谷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9 321 kg/hm2,比对照增产6.61%,产量居第3 位,5 试点5增0 减,比对照增产点率达100%。生育期113.4 d,比对照短1.4 d。株高277.9 cm,穗位高120.5 cm,穗长19.8 cm,穗行数16.5 行,秃尖1.3 cm,单穗粒重180.4 g,百粒重33.4 g,穗轴白色,硬粒,籽粒黄色。
2022年贵州绿通低热河谷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837.1 kg/hm2,比对照增产6.17%,产量居第2 位,5 试点5 增0 减,比对照增产点率达100%。生育期116.4 d,比对照短0.2 d。株高279.6 cm,穗位高127.6 cm,穗长17.6 cm,穗行数15.2 行,秃尖0.2 cm,单穗粒重193.4 g,百粒重32.6 g,轴白色,硬粒型,籽粒黄色。无倒伏、倒折现象。
3.2 生产试验
2021—2022年2年10 点次平均产量9 079.05 kg/hm2,比对照增产6.4%,10 点次10 增0 减,增产点率达100%。生育期115 d,比对照正大808 晚1 d,株型半紧凑型,株高278.8 cm,穗位高124.1 cm,穗长18.7 cm,穗行数15.9 行,秃尖0.8 cm,百粒重33 g,果穗筒型,穗轴白色,粒型硬粒,籽粒白色。雄穗一次性分枝8~9 个,雄穗最低侧枝位以上主轴长35 cm,最高侧枝位以上主轴长27 cm,雄花护颖紫色,花药紫色,雌穗花丝红色。经品质检测:蛋白质10.7 g/100 g,脂肪4.5 g/100 g,粗淀粉72.18%,赖氨酸0.28 g/100 g,容重778 g/L。经抗性鉴定,该品种高抗小斑病,抗穗腐病、南方锈病、灰斑病,中抗玉米纹枯病,感大斑病、丝黑穗病。
由贵州省种子协会组织承试的贵州省玉米生产试验低热河谷组试验总结显示,新中玉9 号平均产量8 651.1 kg/hm2,较对照正大808 增产2.06%,6 点次5 增1 减,增产点率达83.3%。生育期117.3 d,比对照正大808 长1 d。株高277.1 cm,穗位高125.1 cm,穗长17.7 cm,穗粗5.1 cm,穗行数15.1 行,秃尖0.2 cm,单穗粒重193.9 g,百粒重32.7 g,出籽率83.6%,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所有试点未发生倒伏,综合抗病性强。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适宜种植区域
贵州省三都县、荔波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望谟县、册亨县、安龙县、贞丰县、兴义市、紫云县、镇宁县、关岭县海拔800 m 以下低热河谷区中等以上肥力土壤地区。
4.2 播种及种植密度
宜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直播(以地温稳定通过12℃为标准),干旱区域可适当推迟,建议种植密度42 000~48 000 株/hm2为宜,采用“良种-良法-良肥”配套。
4.3 施肥
施入22 500 kg/hm2圈肥和750 kg/hm2复合肥作为底肥,轻施苗肥,重施攻苞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