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就业”趋势下高职院校就业创业“金课”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4-05-18冯瑞华
冯瑞华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1)
当今社会,人才资源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占据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如何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避免出现学校供给侧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侧人才需要“两张皮”的现象,实现精准对接,成为有效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命题。2023 年7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吴岩在常调研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工作中指出,职业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铜腰”、脊梁、中坚力量,要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就要建好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使其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新基建”。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是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主渠道,也是“金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必然策略。本文提出“一主二抓三促”的课程建设策略,探索“慢就业”趋势下就业创业“金课”建设路径,通过课程改革改善医学生“慢就业”思维,促进其高质量充分就业,对做好学校稳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慢就业”趋势下就业创业“金课”建设的必要性
1.1 “慢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市场竞争白热化,部分毕业生选择就业、深造或出国,但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开始走上“慢就业”的道路,或选择暂时不就业,在家享受“空窗期”或是创业考察期,慢慢思考未来的路。但是,如果毕业后一味追求“慢”,或将导致新问题的出现,甚至不知不觉间成为长期失业青年。在国家多措并举实施2023 届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下选择“慢就业”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理性选择型和被动无奈型。理性选择型更多的是没有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和职业规划,决定放慢心态,给自己一个过渡期,这是有合理规划、清晰目标的理性“慢就业”。被动无奈型则是由于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不具备相应的就业能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产生的逃避心理,以“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为借口,逃避自己的职业生涯,这是盲目从众、对自我价值认知不清的被动“慢就业”。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让“慢就业”现象更为突出,但后疫情时代,高校毕业生要在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自身定位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就业期望[1],特别是医学生,不要紧盯大城市、“三甲”医院、事业单位,在追求自我价值和更高层次需求时,如不能一次性达成就业理想状态,可以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尝试扎根基层,到艰苦地区、中小企业就业。
1.2 “金课”建设的必要性及现实诉求
“金课”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对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自2018 年,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提出“金课”概念,各高校就围绕“金课”进行了多维度的探索和实践。而高职院校自2019年扩招以来,学生数量激增、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紧张等问题不断冲击着教学质量,“质”与“量”的失衡衍生出诸多“水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这也是建设“金课”的直接目的。于学生而言,要做到“回归常识”且合理“增负”,提升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配合学校、教师把“水课”转变成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参与“金课”建设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课程的认同感,能够自觉高质量学习,同时“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更有利于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而高校作为学校“金课”建设的顶层设计者,回归师生、课堂,形成教、学、管合力,构建具有院校特色的“金课”品牌,能促进其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2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课程建设现状
2.1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课程现状
就业创业课是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面向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不同程度出现重技能、轻素养,重专业、轻基础等问题[2],导致就业创业等公共课处于边缘化地位。其主要表现为:(1)成为学生不用“抬腿”就可以通过的课程。(2)成为陈旧、过时的纯理论灌输课。(3)成为教师随便教教、学生随便听听就可以通过的封闭式课。(4)成为重知轻行、重学轻思的低阶“水课”。
2.2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各方主体对课程重视度不够。学生不重视,认为就业创业课无用,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抱着“及格就行”的心态,无法从课程学习中获得价值感和认同感。授课教师不重视,就业创业课教师在职业发展、业务提升、学习研究以及课题申报方面机会受限,极大影响其参与教学改革及课程质量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存在“上完就行”的心理,无法从课程教学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课程隶属教研室、学院不重视,由于归属的不确定性,没有专职人员对授课团队、课程建设、课堂教学进行规范化管理。(2)授课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够。授课教师多由各院系辅导员组成,由于其专业各不相同,加上大多工作年限较短,任职就业创业课程兼职教师也是因为辅导员作为教师身份的双线晋升需要,由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队伍专业性不强、授课经验不足而产生的对课程关注不够。而有一定授课经验的教师由于离开辅导员队伍、无职称评聘需要或是有更合适的课程可以讲授,选择离开就业创业授课团队。继续留在授课团队的教师也由于脱离就业指导一线工作,虽有一定的课堂教学经验,但对就业最新的制度、政策不够了解,导致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够、结构不合理、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不强。(3)课程建设基础薄弱。课程所采用的校本教材虽凸显医学专业特色,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但教材内容陈旧,相关的就业知识更新不及时。与教材配套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缺失,导致教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在更新就业知识、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上,而不是针对授课班级因材施教。课程管理缺位,经验不足的教师无法从同质化集体备课上提升经验,加上是大班授课,操作性不强,授课形式单一,形成教师不懂上、学生不愿意听的现状。(4)学校对课程的支持力度不够。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优先关注专业课程的发展,忽视就业创业等基础课程的建设,同时认为学生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就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忽视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并将就业创业课程前移至大一上学期进行,导致学生就业过程中需要额外付费培训提升笔试、面试技巧等非专业能力来提高自身竞争力。后疫情时代,对职业规划不清、就业能力不足、就业期望未达标的高职院校医学生,就会选择性逃避严峻的就业形势,走上“慢就业”的道路。反观就业创业课程教学,单纯记忆、理解、应用的低阶课堂,并不能让学生掌握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思维,也无法进行精准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
3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金课”建设策略
本文从国家多措并举实施“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且被动选择“慢就业”毕业生视角切入,分析高职院校就业创业课程现状,提出“一主二抓三促”的就业创业“金课”建设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不同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帮助其有效衡量客观环境、自身优势,进而提升岗位胜任力。
3.1 一主:以学生为主体
“金课”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范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建设“金课”的立足点。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立足于学生的获得感和价值感开展有“深度”和“温度”的教学探索和改革。
3.2 二抓: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为抓手
“金课”建设基础在课程、重点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实效在学生。建设遵循“两性一度”“金课”标准的就业创业课程,一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要使课程内容尽量贴近专业需求,通过不同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资源,体现专业特色,不断提升课程建设水平,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二要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严格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过程管理,根据学情、教材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搭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点头率”,增强课程亲和力和凝聚力,进而改变“困而不学、学非所用”的“水课”现象,切实增强课程实效性。
3.3 三促:促进课程实效性、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一是促进课程质量和实效性提升。以“金课”标准建设就业创业课程将倒逼课程教学改革,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学策略、完善教学设计,实施课程教学,让学生从记忆、理解、应用的低阶认知到分析、评价、创造的高阶认知,进而实现培养其发散性、批判性思维,激发创造性思维的高阶目标,助力学生在岗位职能发生变化时能通过对客观环境的衡量、自身优势的分析进而提升岗位胜任力。二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达成“金课”“两性一度”的目标,需要教师不仅单纯完成课堂教学,还要补充更新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教学内容,在课前、课中和课后3 个阶段实施全过程就业创业服务。把记忆、理解和应用低阶目标前移到课前完成,教师必须完成前期教学目标的设定、课程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任务的布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针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并通过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和分析、评价,达到学中思、思中做、做中学的效果。此外,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反馈和反思也至关重要,能从教学相长的角度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三是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作为“金课”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战场,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驱动力,帮助其掌握与自身知识结构及智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方法,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让学生实现“两性一度”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紧跟政策走向,调研社会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兴趣为导向,通过在校的理论学习、社团实践、竞赛培育、社会实践培养满足岗位需求的能力和思维,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4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金课”建设路径
建设就业创业“金课”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通过“金教材、金教师、金教学、金评价”建设打造高品质就业创业“金课”,提升课堂教学实效,让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名副其实,不仅拥有高技能,也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
4.1 “金教材”:教材为教学之本
建设就业创业“金课”首先要编写或选择含金量高的“金教材”。“金教材”除拥有完备的就业创业知识体系之外,贴合专业需求,凸显医学特色,贴近学生,符合医学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还能及时更新前沿性和时代性知识,让教材相关的时政热点、焦点事件变得可互动、可探究。与此同时,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要能与专业课融通,以专业为导向实现案例教学的可视化,培养学生的专业价值感[3]。
4.2 “金教师”:教师是兴教之源
建设就业创业“金课”关键在教师,要培养站位高、格局大、视野宽、业务精的“金教师”。“金教师”能主动把握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制订人才培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就业创业“金课”建设和投身教学改革前沿,在课程建设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职业素养。同时,也能积极改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以“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设置教学目标,在多维度分析专业、学情的前提下,融合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4]。此外,还能通过集体备课和优秀教师的经验分享,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共同打造一支能讲课、会咨询、懂研究的稳定的就业创业教师团队。
4.3 “金教学”:教学是为师之本
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就业创业“金课”建设要求教师和学生均“忙起来”[5]。于学生而言,做到“回归常识”且合理“增负”。于教师而言,“回归本分”做到“德高、学高、艺高”。“金教学”能通过“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对课前、课中和课后3 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安排,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主动拓展课堂教学时空,以“互联网+教育”打造的精品慕课开启课前教学,任务驱动法提升课程挑战度,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线上优质慕课导课+线下重、难点知识辅导”开展深度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增强课程创新性,通过翻转课堂、情景模拟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先进性;通过启发法、案例研讨、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使学生不再满足“我学过了”,而能在课后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金课”,通过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了解国情民情,助力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实现就业创业课与国情思政大课相互融合。
4.4 “金评价”:教学评价是影响教学水平的重要因素
建设就业创业“金课”就要创新评价方式,从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学生评教多主体参与形成性评价,这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同时,引入平时考核、定期考核、期末考核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进行终结性评价,这样既能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真正做到将知识、能力、素质考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结语
在就业形势严峻、人才结构性短缺的应用型人才市场,高职院校探索“慢就业”趋势下就业创业“金课”建设路径,能够立足学生本位,以学生为中心,贴近专业需求,与产业发展对话,重视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让其除掌握专业技能之外,还能拥有就业核心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以及不同职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团队协作和综合能力,助力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最终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和高职院校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双高计划”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