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期末自我评估(四)

2024-05-18李莹薪

《学习方法报》历史七年级 2024年48期
关键词:红楼梦材料

李莹薪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陕西西安大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为唐朝时期所建,“雁塔题名”成为当时进士及第的代称。与其相关的是()

A. 科举制      B. 三省六部制      C. 察举制    D. 九品中正制

2. 女子骑马的风俗在唐代流行。唐朝前妇女骑马通常是“横乘”,侧身斜坐在马鞍上;而唐代女子则是“纵乘”,像男子一样骑在马背上。女着男装也开始盛行。这体现出唐朝()

A. 社會经济高度繁荣    B. 重文轻武的社会风尚

C.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    D. 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

3. 贞观年间,一高僧为求取佛经西行4年,游历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到达天竺。后来,他的弟子根据其口述的沿途山川风貌和社会习俗,编纂成书。此书是()

A. 《大唐西域记》      B. 《资治通鉴》 C. 《徐霞客游记》      D. 《西游记》

4. 历史课堂上,李老师制作了一个唐朝的兴衰示意图,下列选项适合填在③处的是()

[建立][618年][①][②][③][④][灭亡][907年]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黄巢起义

5. 宋太祖赵匡胤打破传统中国作风,以务实态度从事各项政治改革,如收权、分权、重文轻武等防“弊”之政。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为()

A. 促进阶层流动 B. 强化中央集权 C. 推动教育发展 D. 加强思想控制

6. 《宋史》记载:“自景德(宋真宗年号,景德元年是1004年)以来,四方无事,百姓安康,户口蕃庶,田野日辟。”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得益于()

A. 澶渊之盟        B. 宋夏和议      C. 岳飞抗金        D. 绍兴和议

7. 元英宗时期参照古制,制定了宫廷礼仪服饰——质孙服。此服饰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 商品经济发达 B. 民族交融发展 C. 等级制度森严 D. 民族矛盾尖锐

8. 宋代《齐云社规》记载蹴鞠有十紧要:“要和气、要信实、要志诚、要行止、要温良、要朋友、要尊重、要谦让、要礼法、要精神。”这说明,宋代蹴鞠活动()

A. 礼仪制度繁琐      B. 形式丰富多样 C. 具有教化功能      D. 深受民众喜爱

9. 我国8至9世纪的一部著作,记录了如下现象:“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与这一现象相关的发明是()

A. 司南        B. 火药      C. 印刷术      D. 秧马

10. 明朝将领戚继光针对敌人的作战特点和东南沿海一带的地理情况,发明了长短兵器协同作战、攻防两便的“鸳鸯阵”战斗阵形。该战斗阵形对付的敌人是()

A. 匈奴        B. 蒙古军        C. 金兵        D. 倭寇

11. 明清时期皇城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的中央,众多中央衙署分列在中轴线的两侧。这种布局凸显了明清时期()

A. 封建统治衰弱 B. 建筑水平高超 C. 专制皇权加强 D. 城市功能单一

12. 某同学在历史笔记本上写了这样几个词:女真首领、八旗制度、建立后金。与这几个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 耶律阿保机 B. 忽必烈 C. 努尔哈赤 D. 皇太极

13. 清朝建立后,制定并执行“修其教而不易其俗,齐其政而不易其宜”的民族方针。下列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是()

A. 设西域都护府 B. 设立军机处 C. 实行金瓶掣签 D. 设置中书省

14. 清朝文人叶调元在《汉口竹枝词》里描写汉口“商贾麇(qún,成群)至,百货山积,贸易之巨区也”,“一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竞豪雄”。这反映了当时汉口()

A. 政治腐败   B. 科技发展   C. 文化专制 D. 商业发达

15. 清朝翰林官徐骏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出清朝前期()

A. 大兴“文字狱”      B. 实行八股取士 C. 建立厂卫制度    D. 推行闭关锁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16.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国家统一。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唐朝的商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几乎不收取商业税,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摘编自钱穆《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宋神宗时期,开封城内工商与居民杂处,商店可随处开设,市民面街而居,彻底打破了唐朝的坊市制度。城内各种手工作坊、商店、货摊林立,车马拥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了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早市。夜市到三更为止,早市从五更开张,可谓是通宵达旦。

——摘编自《看得见的中国史·宋》

材料三 清朝出现以地域为中心,血缘、乡谊为纽带的商人群体——商帮。他们行走四方,长途贩运,不畏艰辛。商帮有自己的规范,如安徽商人朱文炽经营茶叶,每当出售的新茶过期,总是在交易契约上注明“陈茶”二字,以示不欺。另外,其经营方式常“用奇胜”,不落俗套。

——摘编自吴慧《商业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前期商业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宋与唐朝的都城在商业方面存在哪些不同?(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商帮发展的原因。(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请你为家乡的商业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2分)

17.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亡国之船】

图一 隋炀帝乘龙舟航行于大运河 (18世纪帛画) 若无水殿龙舟事①,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注释①水殿龙舟事:大运河开凿后,隋炀帝修建如宫殿般的龙舟多次临幸江南,纵情享乐) ]

材料二 【繁盛之船】

图二 南宋沉船“南海I号”遗址正射图 “南海I号”残长22.95米、宽9.85米,船内舱室最深2.7米,设14道舱壁分隔成15舱。按照正常成年人步速,绕船体一周也需5分钟左右……出水文物总数超过18万件,包括各类金属器、竹木漆器、玻璃器以及人类骨骼、矿石标本、动植物遗存等,其中尤以铁器、瓷器为大宗。

——摘编自光明日报《一船尽观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盛》 ]

材料三 【友好之船】

图三 郑和船队 明朝(1368—1644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1405年到1433年间,一船队七次下西洋的情况,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七次远洋航海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首次远航27 000多人,乘船60多艘,一直航行到爪哇、锡兰及卡利卡特,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材料四 【收復之船】

图四 郑成功船队 郑成功致某总督的招降信:“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

我……”

——摘编自连横《台湾通史》 ]

(1)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诗人皮日休关于“水殿龙舟事”的说法?为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你能找到哪些有关宋代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根据材料三,概括该事件的作用。(4分)

(4)材料四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四中的“贵国”指的是哪个国家?(3分)

(5)你对以上哪艘“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感触最深? 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18. (10分)史之所存,美之所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瓦 剌][鞑 靼][女][真][(北京)][山海关][九连城][京师][黄][河][明][东][海][

][嘉峪关][辽][河][渤][海][鸭绿江][长城

辽东边墙

政权部族界

今国界]

明长城示意图 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对长城进行的全方位修建,在增加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增加了长城的美感……由于特殊地形的限制,长城建于山岭之巅,呈现为连续不断的一线之景。走向长城,首先产生的是一线蜿蜒的“漫长”的视觉冲击。黄褐色的城体一望无际,在远观、俯视上与长江、黄河相似,表现为极为突出的单纯简约的美感效果。

——摘编自王南《明代北京长城的审美文化评价》 ]

材料二 《红楼梦》中的戏曲考证成果表

[项目 内容 出现场景 《红楼梦》中的戏剧描写有两类情况。一是每逢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或庆功贺喜之日,贾府请戏班来演戏助兴。二是在平日谈话中、酒令中、谜语中运用一些戏曲典故和戏曲曲词。 剧目数量 《红楼梦》中提到的……正式上演的剧目有30出,经典剧目有《孙行者大闹天宫》等。在对话、酒令、谜语、礼品名称中提到的戏曲剧目有19出之多……值得注意的是,全书没有一处提到清代非常流行的剧目《桃花扇》。 剧种类型 《红楼梦》中所上演的剧目……从剧种角度看,有昆曲、弋阳腔、高腔、梆子腔、传奇杂剧等。 ]

——摘编自王潞伟《从〈红楼梦〉中演剧考证》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写出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名称。根据材料一,指出长城之美的表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红楼梦》所反映的清朝戏剧发展状况。你认为在《红楼梦》中会看到昆曲的什么代表作品?(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感知历史学科中的美有哪些途径?(2分)

猜你喜欢

红楼梦材料
焊接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用各种材料来制版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