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4-05-18张建莲
张建莲
(福清市渔溪中心小学,福建福清,350309)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任务。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如何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高度一致性,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迫切要求,本研究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先探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然后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应用策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
一、应用意义
“教学评”一致性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路径,对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具有重要意义。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评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方向。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目标不仅是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描述,而且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要求。通过“教学评”一致性模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更加具体、实际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系统的教学过程和评价机制为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提供了重要支持。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下,教学过程和评价机制紧密结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要注重学生的认知深化。[1]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问题引导、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深厚、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基础。高度结合的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还进一步促进了学生间的合作。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通常围绕团队合作而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合作机会。学生通过各种合作学习策略,如同伴互评、团队项目、小组讨论等,不仅可以互相学习,还可以互相监督和激励,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共同体。及时和有效的评价反馈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语文认知。在“教学评”一致性模式下,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简单判断,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分析和反思。通过及时的评价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学习状态。此外,评价反馈还能为教师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教师更加精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现存问题
(一)教学目标缺乏针对性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教学、学习和评价提供了明确方向。但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学目标的设计常常缺乏针对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容易造成教学内容泛化和表面化,没有深入体现出语文学习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深度和严谨性,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时留下空白和缺口。当学生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某个知识或技能,或者不明白这些知识和技能对其未来的意义时,其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如果仅仅达到泛泛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可能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机械式学习和应付式运用,而不是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不匹配
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不一致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更多的创新性或跨学科的内容被纳入,但是一些教学评价仍旧沿用传统的、与新教学内容不完全匹配的方式。例如,当教学活动更多地强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写作时,评价过程可能仍集中关注机械记忆和传统写作技巧。这种不匹配使得学生难以明确学习目标,并可能导致学生对评价结果产生困惑和不信任。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不匹配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如今,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强调互动和探索,组织了大量的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但一些评价方法仍然停留在笔试和书面作业上,忽视了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展现的能力。这种不匹配可能导致学生得到评价与他们的实际表现存在很大差距,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2]
(三)教学评价结果缺乏深入反思
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机制使得反思难以深入。部分评价常常被错误地视为教学过程的结束而不是起点。一旦评价结束,较少有教师会回过头对评价结果进行深入分析,这主要受限于不正确的评价观念,即评价主要是为了得出分数或等级,而非为教学过程提供反馈。由于缺乏对评价结果的系统性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弥补。评价结果的单一性制约了教师的深入反思。书面考试仍是当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往往重视学生的知识记忆与复述,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实践技能培养。同时,单一的评价结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评价结果的即时性和短期导向是反思难以深入的原因。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评价结果往往追求即时和短期的效果,如期中、期末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的即时表现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生长期学习进展的关注,既不利于“教学评”一致性模式的完整实施,又可能导致教学效果削弱和学生学习成绩下降。
三、应用策略
(一)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需要将过去强调知识传授的教育模式转变为重视学生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教育模式。以《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为例,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那么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只能停留在表层。若教师从深化学生对人性、社会和生活的理解这一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出发,那么学生在学习该课文时就可能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思索。因此,教师在教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应选择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认知特征的教学目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正在迅速发展,但其对复杂情感和人性的探讨缺乏深入的理解。[3]基于此,教师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小女孩的感受和遭遇;激发学生对人性善良和冷漠的认识和思考。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设置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小女孩的孤独,以及极少数人对小女孩的同情与关心和大多数人的冷漠。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分别扮演小女孩、过路的行人、家里的亲人等角色,并根据文本情节进行演绎。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可用具体的语言表达角色的感受和想法。例如,扮演小女孩的学生说:“我好冷,我好害怕,我只想回家。” 这样的表达让其他学生感受到这一角色的孤独和绝望。扮演过路行人的学生说:“我看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但我很忙,我没有时间停下来。” 这种表达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个体的无奈。扮演家里亲人的学生说:“我们太穷了,无法给小女孩提供足够的关爱和保护。”这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贫苦家庭的困境。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思考更深层次的社会和道德现象。此外,根据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还可以增加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相关的讨论。例如,一名学生可能会说:“我也有过被忽视的时候,那时我感觉很孤单。”另一位学生可能会补充道:“我曾经帮助过一个迷路的小孩,那时我觉得做好事很重要。”这些讨论能够帮助学生将故事情节和角色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优化教学过程,进行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指从终点开始规划,首先确定期望达成的评价任务和标准,再反向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4]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该课文主要介绍了纳米技术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逆向设计的初步阶段,需要确定如下两项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描述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纳米技术,通常被定义为研究和应用具有纳米尺度(通常为1到100纳米)的物质和其在此尺度上的独特性质。通过这一评价任务,学生能够清晰地解释纳米技术的尺度、纳米材料的主要特点,以及纳米尺度上材料属性与宏观材料的区别。
针对第一评价任务,为了深化学生对纳米技术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具体的纳米材料或技术。在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探讨所选材料或技术的定义、结构、特性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例如,一个小组选择了碳纳米管作为研究对象,小组内的对话如下。
学生甲:我们组选择了碳纳米管,它是一种由单层石墨烯卷曲形成的管状结构,直径非常小,却具有非常高的力学性能和电导率。
学生乙:对,它的直径只有几纳米,但是它的强度比钢铁还高,同时它非常轻。
学生丙:碳纳米管在电子设备中应用广泛,比如可以用来制作更小巧、更高效的电子元件。
学生丁:由于它们的热导性很高,碳纳米管还可以用在散热材料中,帮助电子设备更好地散热。
这个小组通过对碳纳米管的讨论,深入理解了纳米技术的概念,以及纳米尺度材料的独特性质和应用前景。[5]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查找、整理、分析信息来加深对纳米技术的认识,还能够通过小组内部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此外,学生还需要对其他小组和教师的提问进行深入思考并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评价任务二:列举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纳米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日常生产生活领域,如医疗、电子产品、材料科学和能源存储等领域。通过此评价任务,学生至少能列出三个纳米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并简要描述这些技术在各自领域的作用。例如,对医疗领域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学生说:“纳米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人体内的特定细胞或组织,以提高药效,减少副作用。”又如,对自清洁材料,学生说:“在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技术被用于制造清洁用品。有些窗户使用了纳米涂层,可以自动分解积累在表面的污垢和微生物。”再如,对电子产品中的纳米材料,学生说:“纳米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如使用纳米粒子制作的触摸屏更加敏感和耐用。”
针对第二评价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例如,访问一家生产纳米技术产品的公司或实验室,让学生现场见证纳米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每名学生需选择一个纳米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简单的项目研究,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例如,一名学生介绍纳米银在抗菌领域的应用:“我研究的是纳米银的抗菌应用。纳米银粒子因其极小的尺寸,能够渗透到细菌的细胞膜中,有效地阻止细菌的生长。这项技术已经被应用在医疗器械、织物和水处理等多个领域。一些医院使用含有纳米银的绷带和伤口护理产品,能够减少伤口感染,加快愈合速度。此外,纳米银也被用于日用品制作,如抗菌的袜子和冰箱内部的涂层,以保持清洁和卫生。通过研究,我了解到纳米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对它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乐观。”在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确保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之间的紧密结合,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加强教学反思,确保教、学、评紧密结合
加强教学反思、确保评价机制的长期性与系统性、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确保教、学、评紧密结合的关键。持续的教学反思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自我修正的窗口,允许教师洞察教学过程中的潜在问题。例如,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表现不如预期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在解释文本时多是直接讲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维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引入更多的小组讨论,使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或者利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文本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小组讨论和开放式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小蝌蚪会认错妈妈。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讨论回答如下。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蝌蚪为什么会认错妈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甲:因为小蝌蚪从来没有见过妈妈,所以他会认错。这个故事是在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耐心和坚持,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能放弃。
学生乙:我觉得故事还在告诉我们,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很重要。因为小蝌蚪不了解世界,所以才会认错妈妈。
教师:那你们认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
学生丙: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不同的动物,它学会了区分不同的生物。我觉得这也是在教导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学习。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内容,还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对教学的反思和策略的调整,教师得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为了确保评价机制的长期性与系统性,教师需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估,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又要对教学方法、教材选择、评价策略等进行评价。例如,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不仅需要设计期中和期末的评价,还需要设计项目评估,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他们学到的知识和技能。[6]对教学方法的评价,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观察、邀请同行或教学指导教师参与,并收集反馈建议。在教材选择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或学习成果数据,评估所使用教材的适切性。在评价策略上,为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除了定期修订评价标准,教师还可以使用评价量规等工具辅助评价,并定期更新评价内容。通过系统地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调整和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评”一致性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评价设计和教学反思等多个环节上做出创新和优化。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高度匹配;需要优化教学过程,采用逆向设计策略,设计评价任务,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评价的协同一致;需要加强教学反思,保持教育实践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确保教、学、评三者的紧密结合,共同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这一模式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