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院内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17刘帅
刘 帅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天津 300393)
创伤性骨折通常由暴力对骨头造成损伤,如袭击、车祸碰撞、工程建设等原因所致[1]。院内护理是指患者抵达医院后接受的护理措施,由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多变,且病情发展较快,常规的院内护理不能满足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护理需求,极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期。而院内综合性护理具有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可以强化常规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护理服务,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又满足了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性,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康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2]。相关研究指出,院内综合性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有较高的促进意义。基于此,选取该院2020 年4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80 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探讨综合性院内护理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20 年4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24~66 岁,平均年龄(41.38±11.24)岁。观察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22~63 岁,平均年龄(40.35±10.29)岁。(1)纳入标准:符合创伤性骨折的诊断标准;无原发性呼吸系统疾病;无精神疾病,可以配合本次研究[3-4]。(2)排除标准:患者不能很好的配合调查者;孕期、哺乳期者;之前患有血液系统疾病者;对实验认知不足者。2 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已通过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2 组均接受正常的院前急救措施,在120 到达后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止血包扎、躯干及肢体固定,然后搬运至救护车上。对脊柱损伤及骨折的伤员,进行有效的固定后方可实施搬运,防止伤员受到二次损伤。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同时在手术时要时刻注意患者的生命指征变化,术后为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讲解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事情,如何正确服用药物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性院内护理。(1)在患者即将到达医院时,护理人员提前为患者准备好无障碍急诊通道,保证患者在入院后得到及时的治疗。(2)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指导其进行术前检查,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向患者介绍治疗流程和医院环境。(3)健康知识宣教: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患者骨折程度和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所达到的治疗效果,同时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4)由于创伤性骨折患者一般需要卧床休息,其生活起居需要家属的照料,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对出现消极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用心倾听患者的焦虑点和内心真实的想法,根据患者的性格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劝解,并给予患者足够的尊重和鼓励,也可以通过成功案例的分享,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5)在术后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严重的疼痛感会使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安抚治疗,对于疼痛感较强烈的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聊天、听欢快的音乐、电视剧、按摩等方式进行缓解。(6)在术后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鼓励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无法进行适量运动的患者需定时为其进行翻身,防止出现压疮,加强患者四肢的按摩频率,所有患者的运动强度需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防止过度锻炼对患者身体造成损害。(7)根据患者情况制订适合的健康食谱,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注意蛋白质的补充。
1.3 评价指标
(1)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压疮、关节僵硬等。
(2)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生活质量评价,主要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恢复情况越好[8]。
(3)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不良情绪越多,护理效果越差[9]。
(4)护理满意度。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2 2 组生活质量比较
干预前,2 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2 2 组生活质量比较(,分)
2.3 2 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2 组负性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负性情绪比较(,分)
表3 2 组负性情绪比较(,分)
2.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指患者在发病时由医护人员或者目击者在现场实施的紧急抢救[5]。狭义的院前急救是指具有通讯器材、运输工具、医疗基本要素所构成的专业急救机构,在患者到达医院前所实施的现场抢救措施及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正常情况下对急危重患者的院前急救应由专业人员完成。由于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多变,且在骨折后容易出现休克等不良症状,急救和临床治疗难度都比较高,若急救不及时或者不合理,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6-7]。在临床治疗中,创伤性骨折患者主要采用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在手术后非常容易出现脂肪栓塞综合征、骨质疏松、骨折端神经损伤、尿路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再加上创伤性骨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常规的院内护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创伤性骨折患者正常的护理需求。而综合性院内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患者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可,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机能的恢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8-9]。院内急救联合综合性院内护理模式应用在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对患者的急救效率,增强患者的基本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SP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认为在进行及时的院前急救的前提下,综合性院内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性院内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其不良情绪,增加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