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建设与价值发掘研究*

2024-05-17

图书馆 2024年4期
关键词:艾思奇特藏大众

刘 洋

(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 河南信阳 464000)

0 引言

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献是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红色文献是指在1921—1949年期间出版、发行,记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伟大进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文献,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和档案等形式[2]。这些红色文献承载着党的历史成就和光辉伟业,起到了传播新思想,激荡新文化的作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精神价值。“特色馆藏”简称“特藏”,是各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形成的,在某一方面初具规模性、结构性、特色性的资源类型,体现了各馆资源建设的重心和差异。“红色特藏”是“特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红色图书、期刊、报纸等为主要载体的特色馆藏,是研究和传承中国近现代史和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3]2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4]。这为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建设和发掘利用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标志着图书馆红色特藏建设的使命任务已上升到新的高度,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图书馆亟待以传承红色文化经典、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的历史自觉,发挥红色特藏资源优势,在“从保护到整理,从建设到挖掘,从利用到推广”的动态服务中,推动红色特藏资源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红色特藏在当代焕发新生命、发挥新价值。

1 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的价值及建设实践

1.1 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的价值

1.2 图书馆红色特藏建设实践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馆藏红色文献资源时强调,要精心保护好这些宝贵的红色记忆,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5]。近年来,图书馆为了用好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在探索红色特藏资源建设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成果,部分列举如下。

1.2.1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和由历史发展所赋予的独特性,其红色特藏规模大、种类全、价值高。一直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围绕丰富的馆藏开展红色文献目录整理、版本研究挖掘、红色特藏数字化和文献平台搭建、红色主题展览策划等一系列工作[6]102-104,其显著成果有统计编目毛泽东著作的版本,如《毛泽东著作篇名版本目录》《毛泽东著作、言论、文电目录:1919年7月—1959年12月》,目前已成为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著作版本的重要依据,是图书馆以版本研究和学科专题研究促进红色特藏建设和利用体系化、学科化的典型代表[7]。

1.2.2 上海图书馆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拥有包括中共一大会址在内的诸多宝贵的红色资源。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少数几个设有“红色文献专藏”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存藏有包括陈望道翻译的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在内的15000多册红色书籍,以及丰富的照片、书信、手稿、报刊等红色资源[6]104-105。在红色特藏的建设和利用方面,上海图书馆开发了囊括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资料、韬奋纪念馆人物数据等资源在内的革命(红色)文献知识服务平台等,通过举办珍藏红色文献展、开放数据竞赛等形式,不断探索红色特藏的有效利用新模式[8],在图书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中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1.2.3 北京大学图书馆

李大钊先生既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又是中国现代大学图书馆事业之父。北京大学图书馆收集整理了相关珍贵红色文献,设立了“大钊阅览室”并开设了特藏专题展览,同时辅以专题讲座、志愿服务、文献整理等,形成了系列特色活动。“大钊阅览室”不仅融合展示了李大钊先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也成为了图书馆人建设和挖掘红色特藏资源、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经典的典范[9]。

通过进行273.75 K、273.85 K、273.95 K 3种反应温度下甲烷水合物的生成实验,采集甲烷水合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值,结合甲烷水合反应计算方法分析,结果表明:

1.2.4 延安大学图书馆

延安时期指的是中共中央在陕北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争取革命最后胜利的13年,是党史和革命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延安大学图书馆利用地缘优势,整理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各机关、根据地出版发行的各时期书报文献资料,如《红色中华》《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为方便读者检索利用,最大化发挥红色资源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该馆对红色报刊进行全文数字化处理,建设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成为研究延安时期红色文献及延安精神的重要纸电资料来源[10]。

2 《大众哲学》特藏建设及版本梳理

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18年开始建设艾思奇《大众哲学》红色特藏专题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艾思奇同志是党的优秀理论家和杰出理论工作者,……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大批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讲好的人才”[11]。《大众哲学》是一部诞生于1936年的红色巨著,是颇具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读物,毛泽东曾与其作者艾思奇进行了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互动,蒋介石曾哀叹“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防线”。《大众哲学》以思想启蒙为目的,以呐喊救亡为内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武器,成为向大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阵地,影响了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走上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有力支持了中国革命事业。在民间《大众哲学》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书”之美誉,艾思奇亦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人”。《大众哲学》的诞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共同交织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它的一版再版、供不应求,创造了民国出版史上的奇迹。从当时的“通俗化”“大众化”,到今天的“中国化”“现实化”,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深入挖掘研究《大众哲学》红色特藏,可以不断丰富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发挥红色特藏资源所蕴含的理论价值、历史价值和实践价值。

笔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大众哲学》的已有研究,梳理总结出相关学术史及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贡献。王伟光认为,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通俗读物之先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普及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12];②《大众哲学》的内容价值。王红梅梳理艾思奇哲学道路的形态演变及批判精神后指出,《大众哲学》各版本内容的不断修订变化是艾思奇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分析形势发展以推动革命实践的体现[13];③《大众哲学》的语言风格和话语体系。郝立新指出,区别于当时的“学院式哲学”,艾思奇吸收民众智慧,还脱离了庸俗哲学的浅薄,探索出一种新颖的“大众式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和表述体系[14];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思考。晁小荣等认为《大众哲学》揭开了马克思主义的神秘主义面纱和外来主义桎梏,使其具有中国化、大众化的广泛民众基础[15]。以上是各学者对此部红色巨著从历史贡献、内容价值、话语体系、当代启示等方面进行的阐述,但从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建设与利用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从《大众哲学》自1936年首次出版至今的各版本流变之视角,对艾思奇《大众哲学》进行历史脉络、时代背景、价值内涵、存藏利用等方面的总结梳理和实证研究,以期丰富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建设及发掘利用的实践经验。

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众哲学》红色存藏囊括最初版本、重改本、新订重改本、修订本等80多个版本共300余本,形成了较为丰富和完善的存藏体系,并成立了《大众哲学》专题图书馆[3]25-26。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来看,艾思奇结合新形势发展不断对旧版本进行修订、增订、再版,最终成就了这个出版史和传播史上的奇迹。《大众哲学》各版本体系的繁荣和存藏版本的丰富彰显了它特有的生命力,带有时代环境、革命形势、文化发展的印记。从不同视角对之进行梳理归纳和分析研究,厘清这部时代经典红色巨作的各版本情况,发掘其隐含的精神内涵,是十分有价值且必要的。

文章运用版本对勘法和比较研究法,辨析各版本的差异特点及其源流,研究对比这些差异并从表面现象中探求其本质规律,探源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繁荣情况,通过版本研究推动红色特藏资源研究鲜明化、体系化,并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笔者通过比较梳理不同系列版本及历史背景,将《大众哲学》划分为四个版本系列进行阐述:一是自1936年1月发行最初版至1948年12月读书出版社出版的32版单行本系列;二是随着革命形势变化,艾思奇在原单行本的基础上修订所形成的重改本及修订重改本系列;三是1950年进行大幅修订后的修订本系列;四是稀见版本系列,详见表1所示。

表1 艾思奇《大众哲学》版本流变

2.1 读书出版社的单行本系列

1934年11月,李公朴等人在上海创办进步刊物《读书生活》,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宣传阵地。彼时年仅24岁的艾思奇开始尝试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广为民众熟知的事例相结合,用大众话语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各种现实社会问题相关联进行表述,在《读书生活》杂志第一、二卷(1934年11月至1935年10月)连续发表了24篇抨击时弊、激荡思想的哲学连载文章,让广大对未来感到迷惘的青年看到了出路和希望。1936年1月,读书生活出版社(三联书店的前身,1939年更名为读书出版社,以下简称“读书出版社”)将此24篇文章整理出版,书名为《哲学讲话》,由李公朴先生做序,开创了当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先河。

《哲学讲话》问世仅五个月就因颇受欢迎发行了三版,但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在国民党书报审查制度的高压态势下,在该书第四版即将面世时,艾思奇对“绪论”之外的三章标题做了些许修改,并将书名改为《大众哲学》,后一直沿用至今。此时书籍的印行规模不算大,每一版发行量仅几千册,却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文化沃土,对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奠定思想信仰基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第四到第九版内容相同。1937年8月,艾思奇顺应时代背景和政治形势的变化对《大众哲学》做了一次修改,形成了1938年2月出版的第十版《大众哲学》。

读书出版社是民国时期知名的书局,致力于传播马列主义学说和宣传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红色出版物,自创办起其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相较于其他书局具有极其鲜明的红色基因[16]。1937—1939年,读书出版社抓住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合作紧密、政治文化形势较为宽松的历史机遇,在全国飞速扩展,建立20多个分店,持续出版系列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巩固和壮大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化传播阵地,《大众哲学》的出版也在这一时期呈爆发式增长,迎来出版史上的一个出版量小高峰。然而1940—1941年初,读书出版社遭受重创,6个分社被查封5个,只剩下重庆分社。这些变化反映了党的红色宣传事业在同国民党当局进行查禁与反查禁、“围剿”与反“围剿”的暗斗过程,这条隐藏在红色特藏背后的历史发展暗线,亦体现了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下不屈不挠开展斗争的伟大精神。

2.2 重改本、新订重改本系列

解放战争时期,社会背景和革命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进犯延安,艾思奇在由陕北转至晋察冀边区的路程中,决心完成自己要把《大众哲学》认真修订一次的夙愿。他将自己在延安学习的新思想融入书中并进行了大幅修改,形成了1947年7月出版的第29版《大众哲学》重改本。该书虽保存了原有形式,但就内容来说其与旧本有着明显不同,因为作者借鉴了1942年整风运动的经验和包括《实践论》《矛盾论》等在内的毛泽东思想,使其成为一部延安精神较为突出的马克思主义著作。此后,不仅读书出版社继续出版《大众哲学》,新华书店及其各地分系统也开始陆续出版发行《大众哲学》重改本,出版量达到了历史高峰,起到了为迎接新中国的成立提供马克思主义精神食粮,夯实新民主主义文化根基的作用[17]41。1949年,该书出版量较此前读书出版社的印刷规模更小,但延续绵长的“细水长流”状态变更为快速发展的“井喷”态势,此阶段被认为是《大众哲学》出版的一个“蓬勃发展期”。

1949年8月,艾思奇认为书中许多论点讲得“不够妥当”,仍“受许多旧形式的限制”,于是在“重改本”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修改,形成了《大众哲学》的“新订重改本”[17]42。“新订重改本”由新华书店总店、各地新华书店、人民出版社等陆续出版发行,图书封面印有“新订重改本”的标识字样。由于此书在目录之前印有“重改本例言”,故划分在此系列。最初读书出版社出版的《大众哲学》封面仅用红、黑两色印字,且少有图案,而建国前后出版的《大众哲学》封面版式设计精美,图画层次丰富、配色鲜明、面孔各异,装帧形式亦呈现精装、平装、线装等形态,并辅以版画等特殊表现形式。

新中国成立之前,《大众哲学》的版本流变情况较为复杂,这其中既有文本内容基本相同而出版年、出版地或出版机构不同的多版本,也有因为内容增订、修订、再修订而不同的多版本。大体可将其划分为读书出版社的最初版、重改本、新订重改本3个单行本系列,和新华书店总店、各地新华书店、东北书店等其他出版社出版的重改本、新订重改本2个版本系列,共5个版本系列。

2.3 1950年后的修订本系列

新中国成立后,艾思奇在北京对《大众哲学》做了新的修订,这是艾思奇个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涯中继“上海时期”“延安时期”之后的第三个时期——“北京时期”。从在上海首次出版,到后来在延安不断增订、重改,再到北京修订本,三个地理位置的变化亦反映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大众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本土化的演进过程。1950年修订的版本是《大众哲学》的最后一个版本,但一直未能印行。1966年3月,艾思奇因病早逝,毛泽东在悼词中说他是“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悼念了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1953年到1979年期间,未有一本《大众哲学》出版。历经漫长的“沉寂期”,1979年3月,《大众哲学》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新华书店发行,重新进入读者的视野,此时期被认为是历经“沉寂期”后的“青春焕发期”。此后,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新华出版社等相继出版这部经久不衰的红色巨作。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北京出版社以1936年1月的最初版书名《哲学讲话》再次出版此书,历经82年又回到第一版的起点,又何尝不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升华?这既是历史的思想光辉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的青春活力,又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呈现出的历史和现实的交相辉映。

2.4 稀见特殊版本系列

非常规版本和特殊版本从不同视角展现了红色特藏文献在那些泛黄纸页之下富有感染力的生命性和特殊附加值,尤显鲜活和珍贵[18]。①翻印版《大众哲学》。主要由大连中苏友好协会、哈尔滨医科大学、解放军西康军事政治部等翻印,这也从另一个历史视角证明了《大众哲学》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和传播力之广。②第三三版《大众哲学》。1979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版《大众哲学》在出版说明中提到,“到1948年12月,共印行了三十二版”,这是业界的共识[19]。《大众哲学》第33版的出版在《中国出版年鉴》中有所记载[20-21]。据分析,从1934年1月《大众哲学》首次出版到1948年12月间,由于读书出版社屡经搬迁、开设地方分社、化名其他书店等,导致此书版本统计不一致。而存藏的8本封面印有“第三三版”字样的《大众哲学》,在实物收藏上证明了此书非发行了32版而是33版。③香港版《大众哲学》。香港是我党思想文化宣传的重地之一,《大众哲学》香港新订重改本,由新华书店发行,在香港印刷。④维吾尔文版《大众哲学》。由加马力丁翻译,1981年4月由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新疆新华书店发行,全文采用维吾尔文印刷,横版排列。民族观点及民族问题是艾思奇关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的重要理论主题之一,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族观[22]。其他稀见版本还有9版复版、手抄后再石印版、题词馈赠版等,它们以各种极具张力的表现形式和人文气息为《大众哲学》增添了内容之外的时代魅力。

3 《大众哲学》价值发掘及多维度叙事推广

红色特藏是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是红色精神的赓续。站在新视角重新考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第一书的历史地位,艾思奇《大众哲学》以大众需求为导向,以通俗话语为媒介,对马克思主义阐释之道进行了大胆革新,把深奥抽象的理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予以表达,“为贫穷的百姓提供一个烧饼”,回应了彼时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呼唤和期盼,受到民众的欢迎和追捧。受《大众哲学》启发而走上革命道路的进步青年不计其数,不少人经过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后,逐步成长为我党的杰出领导干部和中坚力量,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艾思奇以大众话语承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也深深吸引了毛泽东并影响了他的革命思想,后来毛泽东亦越来越多地运用如《大众哲学》般生动的文字和鲜活的实例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真理。如今我们研究它的发展历程,可以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逻辑,彰显红色特藏文献新的内涵。

图书馆的红色特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且不可替代。图书馆高度重视阅读推广工作,其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主力军。继“全民阅读”被连续十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2022年4月23日,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再次凸显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性。2023年10月2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条指出,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通过宣传展示、体验实践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23]。图书馆结合红色特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是一条十分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路径。

有学者认为,红色特藏距今年代久远,其内容相对“枯燥深奥、时代性不强”,这也是读者阅读红色文献积极性不高的主因之一[24],因此图书馆应突破传统仅重“藏”的观念,在全面收集的基础上多“深挖”和“利用”红色特藏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并将其融入阅读推广和红色教育的方方面面。通过开展主题征文、影视活动、现场解说、系列微视频拍摄、文创产品征集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形成听、说、读、写、看五感交融的互动模式,推动红色阅读推广向大众化、普及化、时代化方向发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让红色精神、红色故事在读者面前“活”起来,加强红色特藏的利用,增强用户体验,有效强化红色文化育人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以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大众哲学》红色特藏为例,该馆在开发利用特藏文献和开展红色阅读推广工作时,创新以多重叙事维度全面生动地展示红色特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让红色特藏资源“活化”起来,收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大众哲学》红色特藏价值发掘及阅读推广

3.1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叙事维度

红色特藏内蕴的大量以历史人物为叙事中心的素材,通常是红色文化宣传和价值发掘的重要切入口。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红色阅读推广实践中,以“21天·我的阅读存折”云打卡活动、读书交流会为主要形式,引导300多名读者走进艾思奇和《大众哲学》背后的故事,共同探索不同版本在不同革命历史阶段的流变,从图书馆视角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并实现精神升华。这既是在传统课堂中体验不到的党史课,也是形式新颖的思政课的现场教学。读者对艾思奇和毛泽东同志的哲学互动、毛泽东在阐释实物变化发展过程时借鉴的《大众哲学》中“鸡蛋孵出小鸡”的例子、蒋介石对《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防线”的评价、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溃败台湾后将《大众哲学》放于案头时时研读以反思其失败的原因、蒋介石高级幕僚马壁在云南腾冲艾思奇纪念馆为《大众哲学》题词“一卷书雄百万兵,攻心为上胜攻城,蒋军一败如山倒,哲学尤输仰令名”等叙事非常感兴趣。活动结束后统计的反馈信息显示,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视角在红色阅读推广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图书馆红色特藏价值发掘工作得到了读者的肯定。

3.2 以版本为中心的叙事维度

基于版本流变视角反映和还原历史脉络,引导读者感知不同版本出版背景和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发挥红色特藏文献资源效用的一条重要途径。2023年举办的“阅读红色经典·凝聚奋进力量”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活动,采用共读红色经典《大众哲学》的形式,力求从多个维度来揭示《大众哲学》的内容,带领读者重游历史长河。活动围绕图书馆主题分三部分内容展开。第一部分,版本学视角。从读书出版社初版的《哲学讲话》到重改本、新订重改本,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修订本,带领读者重温以读书出版社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出版事业,是如何在国民党书刊审查制度的高压下顽强抗争的政治智慧。第二部分,考辨各版本的出版时间、地点、版次信息,包含印纸墨色、字体印记、版式行款、装帧式样的变化等。从油印、石印、土造纸到铅印、彩印、道林纸的变化,从早期单色印刷到后期纹样繁复、用色明艳的精美设计,从民国时期繁体字竖排到建国后逐渐变为简体字横排,这些变化不仅具有版本学意义,还可以使读者从不一样的视角感受红色文化和红色特藏的魅力。印刷工艺的变化体现出印刷出版条件的逐步改善与出版技术的进步,更隐含了共产党领导下红色出版物的不断发展和文化宣传阵地的不断扩大、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不断开展革命斗争最终实现民族独立解放这一艰难过程,镌刻不变的是马克思主义伟大精神。发掘这些红色特藏的精神价值使红色阅读推广起到了身临其境的教育效果。

3.3 以地域为中心的叙事维度

“阅读红色经典·凝聚奋进力量”红色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的第三部分是从出版地变化视角来展示。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存藏的各地发行的《大众哲学》在出版地及出版量上的变化,与当时政治形势发展及出版中心的更替保持同步,展现了不同时期党的思想宣传工作阵地从地上转入地下、从集中转为分散,再到不断壮大统一,重新获得飞跃式发展的历史过程。基于艾思奇同志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水平不断发展的角度,亦可将《大众哲学》的版本系列划分为上海时期、延安时期、北京时期,以进步书籍为历史一隅,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文化事业的发展脉搏,以扎根历史、立足当下、着眼未来的红色特藏视角,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伟大韬略。信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红色特藏阅读推广活动以新颖的多维叙事视角为读者提供了良好的阅读体验,为图书馆红色特藏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4 结语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不断修订和出版,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得更紧密、与中华文明融通契合得更有效的发展过程。它同其他宝贵的图书馆红色特藏资源一样,是一个时代思想变迁和历史发展的缩影,记录着影响了无数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演进过程,用历史的笔触刻画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传播发展和中国化的历史轨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振兴的艰辛历程和光辉历史。图书馆对红色特藏的收集、保护、发掘、利用,具有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其对红色特藏资源的建设和价值发掘工作,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部分。当前我们面对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已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以《大众哲学》为代表的宝贵的红色资源却历久弥新,闪耀着思想的光辉,焕发着新的光彩,为我们提供了历史智慧和宝贵经验。图书馆应不断加强红色特藏文献建设和保护,持续发掘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让宝贵的历史经验得以继续传承,让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肩负好新时代图书馆人不忘初心、传承文明的责任和使命。

猜你喜欢

艾思奇特藏大众
“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向大众传递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火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理论战士型革命家艾思奇人格风范及其当代价值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盯住一个点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