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研究*
2024-05-17朱国东
朱国东
(云南民族大学 昆明 650504)
0 引言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运营和服务模式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转变,科学范式也发展至数据密集型的“第四范式”[1]。在这一范式下,图书馆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藏书和资料管理,而是向数据管理和科研支持的方向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角色和职责正在经历一次重大转变,他们正逐渐成为科研数据管理和学术服务的核心力量。随着图书馆传统职能的演变,现代高校图书馆开始承担更多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管理责任,如数据存储、分析和共享等,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图书馆的运营方式,还使其成为连接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的关键枢纽。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图书馆学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并使用数据分析工具,以更好地服务科研人员和学生。数据馆员负责覆盖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包括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共享,他们通过管理和优化大量数据资源来支持科研工作,同时参与信息素养教育和学术合作,成为推动学术研究和教育创新的重要力量[2]。
然而,在中国,高校图书馆在培养和发展数据馆员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如缺乏系统的培训、教育资源、技术设备、在数据管理和科研支持方面的经验等。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高校图书馆需要制定明确的策略和计划,培养和提升数据馆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这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也涉及对数据馆员职业定位和角色发展的深入理解。国际上对数据馆员的研究和实践已相对成熟,许多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已成功实施了数据馆员培训计划,并建立了有效的数据管理和科研支持系统,中国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参考和借鉴这些国际经验。通过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并结合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数据馆员的建设和发展,从而更好地支持科研和教学工作,以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
1 高校图书馆员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1 高校图书馆员的发展现状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下,高校图书馆员正经历一场革命性的转变,他们不再仅是图书的守护者,而是成为信息的导航员、学术的伙伴和技术的先锋。这些现代馆员们在技术整合、学术合作与创新服务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他们不仅管理着数字化馆藏,还积极涉足数据管理,成为研究数据的专家和培养信息素养的倡导者,指导学生和教师有效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校图书馆员正成为连接知识、技术和人才的重要桥梁,不断推动着图书馆服务的创新发展。
1.2 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转变
随着高校图书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图书馆员的角色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转型。早期,资源建设型馆员扮演着主要角色,他们专注于收集、整理、分类、编目、储存和维护各类馆藏资源,如纸质图书、期刊、电子书和音像资料等。这一角色要求他们不仅要精通学科资源建设、参考咨询,还要擅长与用户联络和培训[3]。然而,随着学科领域日益向个性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员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资源建设型馆员转变为学科馆员。作为学科馆员,他们与学科教师和研究人员密切合作,深入了解学科特点、研究方向和学者需求,为学科领域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信息支持和服务。学科馆员也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嵌入式学科馆员,深度融入学术或科研团队,与教学、研究工作更加密不可分。作为嵌入式馆员,他们的目标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积极参与学科教学和科研活动,甚至参与项目研究。他们还会通过网络资源和数据库向用户提供在线检索、电子资源访问和学术指导等服务,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4]。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资源的兴起,图书馆出现了一种新型角色——数据馆员。数据馆员专注于科研数据的管理、分析、共享和传播,负责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清理、分析和共享等工作。他们在熟知数据管理的最佳实践、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共享政策的基础上,与研究人员紧密合作,确保研究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也使图书馆更好地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从而成为数据引领者[5]。
1.3 高校图书馆员的发展趋势
科研数据生命周期是指在科研活动中从数据生成到数据处理,从数据归档到数据传播再利用的完整过程。根据Jacobs和Humphrey的观点,科研数据归档是一个细致的过程,并不是仅在科研活动结束时简单地将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而应该在项目早期就开始,贯穿整个科研过程,需要制定具体计划和策略,包括创建库准确保存元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使科研数据归档入库成为科学研究的一部分[6]。笔者参考国际大学政治与社会研究联盟(ICPSR)的研究,绘制了科研数据的生命周期图(见图1),该图强调了科研数据在不同阶段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指导科研人员进行数据管理的方法,帮助科研人员保存和利用科研数据[7]。这样的科研数据归档过程确保了数据的长期可访问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在早期制定归档计划、创建准确的元数据和跟踪数据的变化,科研人员能够更有效地评估和复制先前的研究结果,与其他研究人员共享数据,从而促进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图1 科研数据生命周期图
数据产生和收集阶段涵盖了设计数据收集方法、采集数据和记录实验过程等,旨在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在数据处理和分析阶段,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转换、整合和分析等,以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数据描述和组织阶段的任务是创建准确的元数据,包括数据的详细描述、格式和结构等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组织,以方便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数据归档和存储阶段的任务是采用适当的存储设施和格式对数据进行长期保存,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数据共享和传播阶段的任务是数据共享,包括将数据发布在数据仓库、数据库或其他科研平台上,并提供适当的访问权限和数据使用协议;数据重用和再利用阶段的目标是鼓励他人使用已归档和共享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验证和进一步研究,以推进科研的进展并发挥出数据的价值。科研数据生命周期包括数据的产生、处理、描述、归档、共享和重用等多个阶段,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可以确保科研数据得到有效管理和持续利用。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转变,他们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藏书和资料管理者,而是成为了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进程中的先行者。馆员们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显著提高了馆藏管理和用户服务的工作效率,更为重要的是,在数据管理和科研支持方面,他们的角色日益变得更加重要。馆员们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团队合作,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发展,探索并实施创新的服务模式,这种转变意味着他们正在适应成为数据时代的“数据馆员”。这个新兴角色专注于科研数据的管理、分析、共享和传播,涵盖了研究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清洗、分析及共享等环节[8]。显然,成为数据馆员是当前高校图书馆员的目标,标志着他们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高校图书馆的馆员们常被比喻成在知识的海洋中漂泊的旅者,他们在丰富的藏书中穿梭,却缺乏明确的角色定位和专业培训,因此被称作“偶然数据图书馆员”[9]。伴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图书馆领域亦迎来了一场变革,数据图书馆员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新的职业角色,有了更为明确的职责和任务,成为图书馆不可或缺的“电子科学图书馆员”[10]。
20世纪末,学者雅答布斯(Yakeboch)提出了数据服务等级理论,该理论为数据的层级与深度划定了界限,引导用户在庞大的数据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同时激励图书馆员不断创新,以提供更高质量、更具竞争力的数据服务[11]。Swan和Brown对数据馆员角色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强化了数据馆员与学术活动的紧密联系[12]。作为数据创造者,他们与科研人员并肩工作,以确保数据生成质量;作为数据科学家,他们应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助力科研人员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数据管理者,他们要保障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作为数据馆员,他们成为学术社区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为科研人员提供全面的数据管理和支持服务。
进入21世纪,随着数据生命周期概念的兴起和数据共享政策的普及,高校图书馆开始在科研数据的获取和服务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社会科学数据服务领域,数据馆员的角色和职业定位引起了广泛关注,学界对之已有明确的定义和技能要求。自2004年ICPSR发布数据生命周期图以来,数据馆员在数据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且有深度的服务,帮助研究人员制定完善的数据管理计划,通过数据分析收集有效数据,并构建数据平台进行数据的存储和共享[13]。在这个数据共享时代,保存的数据不仅要易于获取,而且要具有完整性、持久性和可访问性。
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全球范围内,数据馆员作为图书馆领域一个新兴且闪耀的角色,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中国,这一领域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且深度相对较浅,主要集中在数据馆员的岗位职责、服务模式、培训和管理体制等方面,但这些研究成果仍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国内外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和机制建设研究》为我们揭开了国内外科研数据管理的神秘面纱,深入剖析了高校研究数据管理的特性[14]。此外,《国外高校科学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比较研究及借鉴》反映了国外高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情况,并为中国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15]。而《基于用户调查的高校科学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则通过调研问卷的形式收集了一系列宝贵的数据,为理解高校科学数据管理的现状和需求描绘了清晰的图景[16]。《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管理与服务初探——武汉大学图书馆案例分析》总结了武汉大学图书馆在数据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图书馆提供了实用的操作指南[17]。最后,《基于Dspace构建高校科学数据管理平台——以蝎物种与毒素数据库为例》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本地化和二次开发,以建立符合用户需求的数据管理平台,为未来数据管理平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8]。
2.3 国内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建设面临的挑战
图书馆在提供科研数据支持服务的过程中,不仅满足了科研人员对数据管理的需求,还进一步丰富了其服务功能。这一转变不仅契合图书馆发展的内在逻辑,更是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培养数据馆员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复杂且具挑战性的问题。首先,指引数据馆员发展的政策不够完善。良好的国家和地方政策以及科研资助和出版机构的政策,都会对高校图书馆的数据馆员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其次,缺少全面的评估和规划。高校需要通过全面评估其资源、需求和人才培养等来制定促进数据馆员发展的具体实施计划,设立数据馆员岗位不仅需要良好的环境,还须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此过程中,中国高校图书馆需要政策支持、人才培养、技术设备优化以及文化和组织的转型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协作。通过科学规划推动高校图书馆在数据馆员建设的征途中稳步前行,最终实现其目标。
3 高校图书馆培育高素质数据馆员的必要性、可行性与策略
3.1 高校图书馆培育高素质数据馆员的必要性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首先,随着智能搜索引擎的兴起,IT公司凭借其高效精准的搜索服务,正逐步取代传统图书馆的公共在线目录(OPAC)系统,用户通过电脑或移动设备即可轻松获取所需信息,而无需亲临图书馆。这些搜索引擎利用先进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匹配用户需求,极大提高了信息检索的效率和准确性。其次,专业的大数据服务机构以其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领域的专业能力,提供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吸引了原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群体[19],高校图书馆现有的服务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故其作用和地位也在遭受质疑。面对双重挑战,高校管理者们意识到满足服务对象个性化需求的重要性,并努力改进现有服务以适应这一新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馆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专注于数据管理和科研活动,为研究者提供与科研数据相关的服务和支持,成为实现科研数据有效管理和长期保存的关键力量,这种多元化的角色体现了数据馆员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价值。
根据国外图书馆的发展经验,数据馆员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能管理专业的研究数据,还能够共享和长期保存宝贵的科研数据。这些数据馆员的工作不仅推动了科研活动的发展和学术成果的产生,还吸引了更多的研究者,巩固了图书馆在学术界的地位[20]。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面临诸多挑战,培养数据馆员已成为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基本策略,这一策略不仅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在大数据的冲击下稳固自己的地位,还能够扭转不利局面。在当前数据密集型的科研环境中,科研数据的价值在不断提升,这些基于客观事实的数据,为科研活动提供了诸多发展方向。科研数据的应用潜力无限,它不仅能够推导出各种潜在的可能性,还能为其他研究者提供探索新科学问题的灵感。科学的数据管理和共享,不仅能够促进学术活动的开展和研究成果的产出,而且能够实现科研数据的长期保存,保障科学研究的完整性和数据再利用的最大效益[21]。
在大数据的浪潮之中,高校图书馆不仅要创新思维,更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资源的潜能,通过共享建设来构筑一个坚实的资源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的目标是提供更加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以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大数据技术显现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为现代图书馆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馆藏模式,实现了知识服务的全面化、持续化、动态化和个性化发展。在应对大数据时代挑战的过程中,数据馆员显得尤为关键,他们所具备的数据素养和大数据思维不仅是创新服务的基石,也是推动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源泉。数据馆员角色的转换至关重要,他们在应对新时代的挑战、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提升科研数据管理的效率、分享和利用科研成果等方面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不仅要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数据信息管理、分析和再利用服务,还要与科研人员紧密合作,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咨询服务,以共同应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3.2 高校图书馆培育高素质数据馆员的可行性
发展数据馆员是高校图书馆可行的举措。首先,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管理的需求极大,但由于缺乏培训和相关知识体系,大多数科研人员无法有效管理自己的数据,而高校图书馆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环境条件,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量身定制的数据管理计划,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与研究人员有着紧密的需求关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参考咨询和数据指导服务经验,在信息资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许多成功的案例也证明了高校图书馆在与科研人员合作和提供数据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虽然中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背景与国外相比存在差异,对科研数据价值的认知也有所不同,但随着我国对科研数据价值认知的逐渐深入,高校图书馆在发展数据馆员方面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随着科研领域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复杂性的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管理的需求日益迫切。数据馆员作为专门负责科研数据管理和支持的专业人员,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存储、共享和保护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帮助科研人员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并提供数据存储和备份建议,他们还可以推广最佳实践,宣传数据管理的重要性,利用培训和研讨会的形式帮助科研人员提高数据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数据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制定数据管理战略、提升数据服务水平,并为高校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和共享方面提供全面支持,进一步巩固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高校图书馆正迎来一场创新革命,在这场变革中,发展数据馆员已成为一项颇具前瞻性的举措。首先,科研人员管理和利用科研数据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但他们往往因缺乏专业培训和系统的知识体系,而难以有效管理自己的科研数据。高校图书馆就像是一座连接知识与实践的桥梁,其能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为科研人员量身定制数据管理计划,满足他们的专业需求。其次,高校图书馆与科研人员之间形成了一种深厚的共生关系。多年来,图书馆在提供参考咨询和数据指导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科研领域数据量不断膨胀、复杂度日益提升的背景下,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数据管理的需求变得越发迫切,数据馆员作为专注于科研数据管理和支持的专业人才,能够为科研人员提供从数据收集到整理、存储、共享和保护的全方位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他们不仅能帮助科研人员选择最合适的数据存储和共享平台,还能提供数据备份的策略与建议,推广数据管理的最佳实践,宣传其重要性,并通过培训和研讨会帮助科研人员提升数据管理和共享方面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发展数据馆员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管理的需求,还能在科研数据管理和支持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数据馆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将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制定数据管理战略,提升数据服务水平,并为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和共享方面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支持。这样的发展不仅巩固了高校图书馆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要地位,还在数字化时代为科研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3.3 高校图书馆高素质数据馆员的培育策略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图书馆培育高素质的数据馆员必须采用一系列综合策略和方法。首先,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能使馆员掌握数据管理的先进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挖掘、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其次,通过跨学科合作,馆员可与各领域的专家共同面对与数据相关的挑战,实践经验特别是其参与数据管理项目的经历,对于技能的实际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再次,馆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工具,包括数据库软件和数据可视化工具,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升信息素养和用户教育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这能帮助馆员有效地指导和协助用户。在此基础上,增强馆员领导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对于多部门或跨学科项目的成功实施同样至关重要,鼓励馆员积极参与研究活动,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和服务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策略。最后,构建强大的专业网络并促进资源共享,通过与其他高校图书馆及专业组织建立联系以应对数字化挑战,从而显著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科研支持能力。
4 国内引入数据馆员的创新点及难点
4.1 多种方法综合评估国内外高校数据馆员发展状况
研究者们运用了一系列多元化的方法来全面评估国内外高校数据馆员的发展态势。首先,深入研读国际文献,精心提炼并分析信息,以此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相关实践经验。其次,通过访问目标高校图书馆和国际组织的官方网站,获取图书馆如何推进数据馆员工作、相关科研数据政策,以及对数据馆员角色的深刻理解等重要信息。再次,通过探访国内政府部门、出版机构、科研资助机构和高校图书馆的官网,深入了解国内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现状。最后,通过实地考察和电话访谈,获悉国内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发展脉络和所提供的服务,同时也收集了专家和教师对于这一领域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些综合的调研方法互为补充,构建了一个多角度、多维度的数据和信息支撑体系,使得整个研究内容流畅、逻辑严谨、易于理解。
4.2 国内引入数据馆员的创新点
在高校图书馆中引入数据馆员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馆员角色的重塑和服务范围的扩展上,这一转变不仅局限于传统的藏书和资料管理,而是扩展到了全面管理科研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在这个过程中,数据馆员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处理领域,同时还增强了其在科研支持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作用。数据馆员的引入促进了图书馆与科研领域之间的紧密协作,增强了跨学科的知识交流,显著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彰显了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其在知识管理和信息服务方面的创新发展。
4.3 国内引入数据馆员的难点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引入数据馆员方面面临着较大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包括缺乏完善的政策支持,专业培育机制、技术设备和教育资源的不足,以及在数据管理和科研支持领域经验累积的不足。面对这些难题,高校图书馆须制定明确且具有前瞻性的策略和计划,以培养和提升数据馆员的专业技能及服务水平。这不仅涉及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训,还包括深化对数据馆员职业定位和角色发展的理解。为了有效推动数据馆员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关于数据馆员的先进经验和实践,并将这些经验与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此举对于支持科研和教学工作、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5 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正逐步转向数据密集型的“第四范式”,这一转变为高校图书馆带来了转型的迫切需求。图书馆不仅要重新构思其服务理念,还要重视数据管理与服务,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培养和发展数据馆员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数据馆员在科研数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扮演着关键的支持和服务角色,满足了科研人员在数据管理和应用方面的迫切需求。国际上对数据馆员角色的研究已相对成熟,对其职责已有了深刻理解,并为科研数据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此相比,中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虽有所滞后,但已开始涉及数据馆员的多个方面,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数据馆员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将数据馆员引入中国高校图书馆面临诸多挑战和难点,如政策支持、全面评估、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等,但创新思维和对国内外数据馆员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估,可以为国内图书馆数据馆员的成长提供宝贵的指导和支持,这将推动数据馆员角色的显现,提升科研数据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工作创新不仅要充分利用和共享数据资源,还要构建坚实的资源保障体系,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服务。要重视培养图书馆员的大数据思维及提升其数据素养,这是创新服务的关键。在建立现代图书馆全新的馆藏模式时,大数据技术提供了重要支持,使知识服务变得更加全面、持续、动态和个性化,满足了读者的多样化需求,所有这些努力都旨在提供知识桥梁,引领我们走向知识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