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巴赫《意大利协奏曲》中音色与和声的互动之美
2024-05-17李梦歌
在十八世纪,音乐之父巴赫创作了《意 大利协奏曲》,该作品属于独奏范畴且是一首 两层羽管键琴的协奏曲,因此这部作品中的键 盘独奏较为完整,被每一个学琴者奉为经典曲 目。本文简要分析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的创 作背景后,基于该键盘音乐作品的风格,重点 阐述其演奏技巧,从多个角度剖析了巴赫《意 大利协奏曲》中音色与和声之间的关系,以及 二者的互动之美,旨在更加全面地把握巴赫音 乐的深刻内涵。
巴赫是巴洛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演奏家、 作曲家之一,在西方音乐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 的地位,他不仅精通管风琴、大键琴以及小提 琴,还拥有极高的创作天赋,其中键盘音乐是 巴赫创作的重要内容。《意大利协奏曲》是巴 赫对德国传统音乐艺术有了全面的理解和新的 认识后,于 1735 年创作一部键盘作品,该音乐 作品既有对德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升华,还蕴含 着意大利乐队协奏曲的特色,赋予了键盘音乐 作品新的审美范式。
一、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的创作背景
巴赫在创作《意大利协奏曲》的过程中, 所处的时代背景较为特殊,国家动荡不安,各 个领域的发展均较为缓慢,艺术领域更是出现 了停滞不前的状态。人们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 的困难时,就将心灵寄托于教会,希冀得到救 赎。在这一时期,巴赫所创作的音乐作品或多 或少都会含有一定的宗教色彩。随着时间的推移,音乐作品逐渐打破宗教的限制,开始强调 人内心情感的表达, 并且带有一定的世俗色彩。
这种脱离宗教回归现实生活的音乐作品要 更具活力和生命力,其别具一格的音乐风格受 到了欧洲国家听众的追捧和喜爱,巴赫也受到 了这种氛围的感染,对新的音乐风格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他在欣赏意大利乐谱的过程中,对 意大利这个国家的好奇心日益强烈,并且在日 常生活中对乐谱中的内容进行再创作。通过大 量创作经验的积累,巴赫在 1735 年创作了《意 大利协奏曲》,这部音乐作品风格欢快、灵动, 充满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受到了民众和贵族 的喜爱,充分展现了巴赫在音乐创作领域的天 赋和才能。
二、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分析
通过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的深入剖析 可知,这首音乐作品的体裁较为特殊,并蕴含 着一定的宗教元素,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巴洛 克时期音乐领域的艺术特色。
巴赫在教堂中任职的时间较长,因此受宗 教的影响较大,其所创作的大部分音乐作品都 含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巴赫在表达宗教元素 的过程中,不仅仅将宗教元素体现在音乐作品 的体裁以及主题上,更多是将宗教元素与创作 手法有机结合,赋予音乐作品较强的仪式感, 凸显出作品的客观性。
巴赫在创作《意大利协奏曲》的过程中, 利用了回归曲式的结构,这种音乐结构能够凸显出独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区别,巴赫不仅灵 活地运用了这种音乐结构,还对曲式结构进行 了创新和升级。在巴赫成熟的创作技法下,平 衡与对称互相结合的音乐结构得以充分体现, 无数演奏家和作曲家被其所折服。
《意大利协奏曲》拥有浓厚的意大利风 格。在演奏这部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为使音 乐更具层次感,演奏者需要通过对左右手的控 制,体现出全奏与独奏之间的区别,强化整部 作品的互动感。
三、巴赫《意大利协奏曲》的演奏技巧研究
《意大利协奏曲》中不存在伴奏,主要就 是在双层羽管键琴的支持下进行作品的演奏, 这种轻快、明亮的曲目让人身心愉悦,对未来 充满期待和向往,快—慢—快的音乐节奏,为 世界键盘音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音乐语言特性分析
巴赫利用羽管键琴中双层键盘的各种音 色,对全奏与独奏部分进行对比呈现,实现了 对音乐语言特性的优化和升级。利用现代钢琴 演奏《意大利协奏曲》时,要控制好声音与力 度,通过对音色与和声的灵活处理,增强协奏 曲中全奏与独奏的特征,能够达到竞奏的效 果。演奏者想要更好地展现出作品中潜藏的音 色与和声之美,就要掌握其音乐语言特性。
在《意大利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中,由 于巴赫未能对该乐章进行相应的速度标记,经 过音乐艺术领域的研究后,将第一乐章的主调 速度定为较慢的快板,即 F 大调。回归曲式 结构在该乐章中共出现了五次,每次的出现形 式为基于利都奈罗特性,促使主部与插部不断 交织,最终以交替的形式呈现于作品中,在第 五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曲式结构实现了完整回 归。
在《意大利协奏曲》的整体作品中,第二 樂章的对比特性最为鲜明,拥有浓厚的戏剧色 彩。这一乐章的音乐语言特性具体表现在两方 面,一方面是左手音色的输出要表现出低音吟 唱,这一音色的起点为该乐章第三小节的引子, 整体节奏较为缓慢,这种音乐节奏要持续到乐 章结束, 右手在独奏部的表达中, 音色要悠长, 单声部要将这种旋律贯彻到整个曲目演奏的始 终;另一方面,左手要以通奏低音的形式,对 和声进行灵活的变换,在悠长音色与和声的交 织作用下,推动独奏部主调旋律的灵活转换。
第三乐章的曲式结构与第一乐章有许多相 似之处,但其整体风格为急板,因此要更加愉 悦、明朗和轻松,音乐节奏的动力性特征也要 更强。在演奏第三乐章的过程中,音色与和音 的互动主要体现在 F 大调上。在实际演奏过程 中,科学处理 F 大调以及 F 大调的附属关系, 能够快速回归到作品的主题,营造出一种辉煌 的氛围后,曲目就在这种氛围中结束。
(二)多声部音色处理
多声部音乐指的是,在一首完整的音乐作 品中含有多种旋律,通过各种灵活的技巧,将 织体融入音乐作品。这类作品的层次感要更强。
现代钢琴的音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低音 区,另一个是高音区,前者由左手负责演奏, 后者由右手负责演奏, 通过对手指的有效控制, 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音色。从音色产生序列的 角度分析手指控制要素,要将重点放在手指下 落的顺序上,将手指先后落下的时间控制在标 准范围内,既能够使整个作品中的声部音色实 现均衡发展,还能够丰富音色层次。
《意大利协奏曲》本身拥有较强歌唱性的 主要原因就在于,在音色与和声的互相交融配 合下,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保持着均衡的状态, 这种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主调音乐中清晰明了 地体现出了复调音乐旋律, 而各种织体的引用,又使主调音乐的线条十分清晰。
(三)装饰音演奏方式
巴赫的即兴能力较强,因此在《意大利协 奏曲》中大量应用了这种演奏技巧,在第一乐 章和第二乐章中能够反复看到装饰音。在演奏 装饰音的过程中,音色与和声的交互配合起着 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可从以下两 个方面入手。
第一,颤音。在演奏颤音的过程中,通常 情况下会采用上行小二度上的弹奏技巧,而颤 音的演奏速度以及数量等,取决于音乐作品的 实际需求。在《意大利协奏曲》中,颤音的弹 奏要采用三十二分音符,在弹奏期间,速度和 音响效果要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流畅性。速度 的递进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从快演进到慢,另 一种是从慢演进到快,在转换演奏速度时,要 加强对手指力度的控制,确保音色变化的层次 感能够体现出来。
第二,回音。回音指的是将各种音符串联 到一起后,形成一段完整的旋律,这些音符的 主要作用就是裝饰,分为正回音与反回音两种 形式。在协奏曲的演奏中,正回音较为常见, 正回音的主体为主音,因此在演奏时,要通过 从上行到下行的方式慢慢回到主音中,而反回 音与正回音恰恰相反,即采取从下到上的方式回归主音。
(四)和声的奏法
在《意大利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利都奈罗 段与独奏插段的衔接中就采用了 V7-I 和声, 即 前段结束后,通过和声进行过渡进入独奏的插 段(见图 1)。
在演奏 V7-I 和声的过程中,音色要表现出 紧张的特点,并且旋律在收束过程中还要灵活 巧妙,确保旋律能够保持较强的收束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巴赫是一位才华横溢、天赋异 禀的演奏家和作曲家,这部《意大利协奏曲》 的生命力和感染力较强,给予听众无限的想象 空间,使得键盘音乐领域的音乐艺术获得新的 发展。音色与和声的互动之美,是《意大利协 奏曲》的特色,在演奏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需 要对音色以及和声的演奏技巧进行灵活掌控, 通过二者的交织配合,呈现出一部完成的键盘 音乐作品。
[ 作者简介 ] 李梦歌,女,汉族,山东淄博人, 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 为钢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