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助学系统的价值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4-05-17张海联
张海联
(内乡县教师发展中心,河南 南阳 47435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在“课程理念”这一部分中,要求教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考试评价以及课程实施管理的直接依据”,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教师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助学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通过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助学系统的分析研究,引领教师深层认识教材助学系统的价值,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
一、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助学系统价值解析
助学系统有助于教师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更快地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一)助学系统的要素解析
统编教材建构的助学系统包括单元提示、预习提示(阅读提示)、注释、练习、写作技巧点拨、探究性学习、阅读链接等等。助学系统既是学生自学的助力系统,也是教师教学的引领系统,助学系统的核心在“助”“学”二字,它既能帮助教师深层解读文本、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二)助学系统的层次解析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编写说明”中谈到,统编教材“多层次构建自主学习的助学系统,便于学生使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进行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的分析,要认识助学系统中的两个层次,懂得教材编写者对助学系统每个要素的设计意图。
1.统编教材单元助学系统分析
统编教材每个单元的助学系统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教师要有单元整体意识,从宏观上分析并系统把握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从学生语言表达、读写结合等能力训练角度,利用好助学系统的每个要素,对课文进行选点突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统编教材单篇课文的助学系统分析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材的教读和自读两种课型都设置了不同的助学系统。教读课文的助学系统包括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帮助学生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能力要点,“课后练习”则体现了思维的逐层深入,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语文素养。自读课文加大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力度,其助学系统包括“旁批”和“阅读提示”,“旁批”随文设置,往往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对学生进行点拨。“阅读提示”既提醒学生本文的学习重点,又对文章的行文路径或独到之处进行了解读提示,使学生能逐步自主、独立阅读。
二、统编教材助学系统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助学系统既能帮助学生高效解读课文,也能帮助教师高效教学。这里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读课文为例,阐释助学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是本单元的教读课文,教师要利用统编教材的助学系统进行精读课的教学,并利用助学系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借用了助学系统中的单元提示、预习提示、注释、练习这几个要素。
(一)学习目标解析
本文体裁属于回忆性散文,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为“回忆母亲、学习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教师围绕“母亲”这一主题开展多文本阅读教学,通过不同作者笔下的母亲形象,让学生深刻体会“儿女对母亲的深情”。依据助学系统,教师设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品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根据单元导读的要求,结合教材助学系统中的课前预习、课后练习等要素,本课第一个学习目标设定为“通过具体事例感知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
2.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
教师根据本课的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深入研读课文后,根据学生学情,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品味作者质朴而深情的语言,赏析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这是本课的第二个学习目标。
3.学习如何写回忆性散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导读的要求,“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依据助学系统中的课后练习,教师确定本课学习的第三个目标是“学写回忆性散文”。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众多回忆母亲的文章,梳理、比较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将读与写结合起来,让写作水到渠成。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要及时指向写作,提高教学效率。
(二)课堂教学流程解读
本课课文较长、事件较多,根据本文“预习提示”的要求,确定本课的学习方法为“精读与泛读、圈点批注和归纳探究”。本课的教学分两个层次进行。
1.第一层次:设置问题,精读课文
为了引导学生借助助学系统快速阅读课文、明确文章所写内容,教师重点设置了三个主问题引领学生理解本文:
第一个问题:本文呈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了解母亲的形象,这是学习这篇回忆性散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如何理解作品蕴含的感情?学生需要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情。第三个问题: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学生以本文的第三段为例,依据“课后练习”的要求,结合具体语句,学习本段采用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第二层次:拓展阅读,由读到写
在精读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读邹韬奋、莫言等人的《我的母亲》。这样,学生既从人文要素上对“母亲”的形象有进一步的感受,又从写作方法、写作特点上对回忆性散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通过阅读三篇文本,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回忆性散文的特点。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文,让学生理解了写回忆性散文要感情真挚;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让学生懂得了在选材上要有典型性,莫言的《我的母亲》让学生懂得了要注意用细节刻画人物。通过拓展阅读,教师带领学生实现了“举一反三”的学习目标。阅读完成之后,教师请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练习回忆性散文的写作,趁热打铁,学以致用。
在这节课上,教师利用三个主问题达成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教学目标,借助两篇拓展阅读的文章,对回忆性散文的写作特点进行了强化。至此,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在课堂上都得到了有效落实,实现了依据教材助学系统来设计教学,提升了备课、上课的效率,引领学生学会了使用助学系统。学生依据助学系统进行预习、上课,高效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
三、结语
任何教学实践都是教学观念的展示,是教育思想的折射。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如何使用教材的助学系统,寻找有效使用教材助学系统的策略,可以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价值,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