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班本课程的设计探析及意义
2024-05-17朱金峰
朱金峰
(浙江省永嘉中学,浙江 温州 325199)
高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认识到德育班本课程的教育价值,结合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合理设计德育班本课程,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高中德育班本课程概述
(一)概念
在校本德育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核心,综合探讨学生学习和发展需求,将思政、文化、实践等多方面的元素全面渗透德育课程中,丰富其教育功能,同时明确课程教学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具有自己的特点。
德育班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基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对校本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主要针对班级特点和学生需求,创新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凸显班级特色。该课程在应用中能够不断优化学校课程,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更多地注意规范性,但是不必过于死板,让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德育班本课程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要全面整合资源,筛选符合本班需求的德育课程资源,同时合理规划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将其全面融入不同教学活动中,并以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探讨环节,同时引导并鼓励家长参与,加强家校共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另外,德育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班会、队会、晨会等多种方式,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
(二)特征
1.文化的多样性
德育班本课程设计,需要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文化内涵,并创建良好的班级文化,营造较好的文化学习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为学生今后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德育班本课程中可以适当渗透校园历史、地域特色文化,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文化体系,更加符合学校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合理开展班级文化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班级根据校园的重大活动、纪念日等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大德育班本课程的宣传力度,促进师生更加认可课程设计和实施。
2.文化的地方特点
德育班本课程设计中,可以结合地方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以此为基础,做好查询、挑选工作,全面整合相关具有教育价值的资源,在课程内增加民族和地域特色文化、风俗习惯、道德素养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其他课程无法替代,有效发挥德育班本课程的教育优势和价值。
3.单元特征
教师结合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式的革新,创建单元主题课程,增强课程设计效果,并结合课程内容,综合考虑其背景等相关因素,选择更多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创新德育方式,从而为学生德育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带领学生主动学习和阅读。教师要有效规划德育活动的时间,更好地找准切入点,以多种课型合理调配各类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高中德育班本课程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德育意识的发展
德育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高中教师在班本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明确德育的实际价值,从而确保德育工作得到高质高效开展。德育渗透是现代优秀人才培养要求之一,而班本课程是高中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之一,确保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另外,教育制度改革相关内容持续落实的过程中也始终坚持以德育人的核心教学思想,通过德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加快教育改革进程,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全面整合及合理分配,进而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高中德育班本课程设计中,发挥德育价值,推进学生德育的发展,就需要师生之间多交流,便于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并实施德育班本课程,为渗透德育提供更多机会。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需要解决的难题。这种动力会促使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意识,合理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更加适应新时代对教师人才的需求。同时教师会更注重德育教学的效率,积极主动投入相关研究活动中,深入挖掘德育元素,优化德育班本课程设计。教师要深入思考和整合,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创建相适应的教学平台,在德育班本课程全面落实的过程中明确自身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专业发展标准,从而形成良好的自我发展意识。教师在设计德育班本课程目标、内容和开展形式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展示其专业水平。教师在编写班本教材时辛苦付出,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面对教学、科研等多方面工作任务的压力,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班本教材的创新编写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班本教材的编写效果。德育班本课程设计过程中,更加强调过程,注重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对教师水平具有一定的检验作用,有利于建立德育班本课程编写的优秀人才团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改变教材,创新更多丰富的德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的德育班本课程设计能力、教学能力等。
(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德育理念符合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发展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并以此为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另外,教师要联系现实生活,增强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便于学生接受与认可,从而有利于教师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德育课程教学,促进每名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能有所得。同时,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渗透德育,转变以往说教的教育方式,将德育适当分解在各项活动或者各科课程中并落到实处。
三、高中德育班本课程的设计研究
(一)明确课程目标,筛选课程资源
德育班本课程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多种德育活动,对学生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进行指引。德育班本课程设计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教育目标,对课程进行正确定位。
在高中德育班本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以本班级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借助师生和家长的条件,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各项关键课程资源,为班本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为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在筛选德育班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确导向,充分展现出时代特点,有效解决德育问题,同时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确保德育班本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类德育班本课程资源的内涵深刻,具有较大的教育价值。
(二)设计课程活动,开展实践活动
德育班本课程活动设计,需要包含详细的内容,并充分展现出德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引领性。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历,引导学生通过熟悉的范例,理解德育班本课程活动开展的重要性,并与同学、家长分享自己的收获。例如,仪式课程设计,教师应明确该类型德育班本课程设计目标为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在活动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德育的时代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培育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更加认同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有效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德育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个活动的开展环节,确保活动开展的有效性。例如,某高中德育班本课程活动开展过程中,以每周一节的团队活动课为其主要阵地,创新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促使每名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自己有正确认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加积极进取,不断改进自己的不足,发扬自身的优点。
(三)课程评价,教育过程反思
首先,德育班本课程活动开展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课程活动开展情况,增强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如创建“个人责任清单”,主要是学生自己记录,采用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班级评价等方式,同时在德育班本课程活动开展中涉及家庭或者社区内容的相关情况,可以通过家庭、社区进行综合评价,详细对比、分析德育班本课程活动开展前后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从而获得评价结果,更加重视评价的实效性。
其次,德育班本课程评价过程中可以建立“班级责任清单”,主要通过班主任、高中德育处的教师进行客观评价,并将其当作高中学校对各个班级德育班本课程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另外,高中学校在开展德育班本课程活动之后,可以在每学期末组织“班级或者学校责任之星”等相关评选活动,以自我推荐、他人推荐的方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同时,校长可以在期末总结会议上或者在每学期开学典礼上给“责任之星”颁奖。
高中德育班本课程活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避免活动过程的任意性和主观性,不能单纯按照学校下达的命令和布置的任务开展德育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而是要详细分析班级和学校特点,基于学生综合发展需求,合理设计德育班本课程内容和活动方式,以多种类型的德育班本课程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提升。另外,高中德育班本课程设计和活动开展中,要不断反思和总结,逐渐积累更多丰富的经验,对班级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形成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德育班本课程。德育班本课程设计需要相关教育从业者不断研究和创新,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课程实施效果带来的不良影响,使得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相关德育知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分高中的德育班本课程处于积极探索阶段,如何优化德育班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率,是从事高中教育工作的人员重点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为此,学校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合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