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译促写在高中日语写作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4-05-17盘一钺

关键词:写作教学

盘一钺

摘要:当前部分高中日语生的实际语言能力薄弱,难以迅速进行双语转换。鉴于翻译和写作的内在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以译促写”的教学方法解决高中生汉日双语转化效率不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日语中汉日同形异义词、拟声拟态词、格助词等词语进行要点解读,句型句式和语法方面的结构解析,梳理常见的双语转换易错点和难点的方法,从实际翻译易错、易混点角度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双语转换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日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日语  以译促写  写作教学

引言

翻译与写作是相通的。“以译促写”是通过翻译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当前部分高中日语生的实际语言能力薄弱,难以迅速进行双语转换,更无从谈及在脑中形成一篇语句通顺、结构完整的文章。诚然,短期内进入要求较高的“创作阶段”——写作,容易使日语初学者对日语写作产生畏难心理。另外,在日语写作中,学生通常会在脑中以母语的形式构思语句。因此教师应在汉日翻译教学中,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日语输出训练,同时增加基础知识输入量,引导学生掌握双语差异及其联系,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规范准确的语言进行日语写作。因此“以译促写”的教学方法应广泛应用于高中日语写作的课堂中。[1]

基于部分高中生驾驭日语能力不足的现状,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引入“以译促写”的教学方法,以“汉日翻译”为突破口设计教学,力求扩大学生知识储备量,夯实语言基本功,培养日语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一、高中日语“以译促写”的实施背景

过去,日语教师为提高日语生的写作水平,尝试将读写结合、过程教学法、结果教学法以及写长法等方法纳入写作课的教学之中。但近年的日语考试中,考生的写作项目得分仍不理想,写作还是日语教学的薄弱环节。

郑玮关于翻译和写作二者的相似性研究表明,翻译和写作呈现出以下三个相似性:要有较强的双语基础,基础阶段的学习过程相似以及评价标准相似。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在形成日语思维能力之前,不可避免地进行着汉日双语转换。同时,翻译是第二语言大量输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学生获取词汇、语言结构、写作技能的重要途径。翻译和写作都属于输出型题目,尤其是写作,需要学生有较大的词汇和语法的储备量作为支撑,且需要准确、简洁、地道的表达。[2]

当前,日语写作是日语高考的一大难点,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高中日语生在日语写作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词汇方面选词不当、词类混用、搭配不当;语法方面格助词使用错误、动词变形不准确、句型句式不熟练。主要原因是学生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缺乏日语思维以及平时训练不足。部分高中日语生语言基础薄弱,贸然进行大量的写作训练是行不通的。因此从汉日翻译训练入手,循序渐进,反复训练,可以扩大知识面,夯实语言基础,培养做题语感,运用地道的句子进行写作,有效提高写作能力。

二、高中日语“以译促写”的实施策略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将某一知识的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六个主要类别。第二语言习得,首先要做的是识记与领会。《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要求高中阶段学生应习得1000个单词(800个掌握词汇和200个理解词汇)、137个语法和22组交际用语。本文的研究对象为笔者所任教的高二级学生,年龄在15~17岁,日语基础较薄弱。

(一)用词准确,搭配得当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积累日语词汇是日语写作的基础。针对学生语言薄弱的实际情况,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要识记课本上的词汇知识,掌握《课程标准》所规定的1000个词汇。其中,特别提醒学生注意日汉同形异义词和拟声拟态词的记背与使用。[3]

1.日汉同形异义词

日语词汇主要由和语词汇,汉语词汇以及外来语词汇构成。因此日语中,有许多与汉语外形相似却意义不同的词汇,即日汉同形异义词。这种词汇因外形与汉语词汇相似而给学习提供便利,但是学生对词语意思领会不到位时,会造成词语使用不当,影响文章意义的传达。如,“正在学习日语”一句可以译作「日本語を勉強しています」。其中,「勉強しています」的基本形为「勉強する」。可见,“学习”一词应该选取日语动词「勉強する」进行翻译。「勉強する」一词本身有“用功学习;积累经验;勤奋,热心(工作);廉价,贱卖”等释义。而「勉強する」作名词时,写作「勉強」。其字形与汉语词汇“勉强”十分相似,意义却大相径庭。“勉强”的中文释义是“能力不够,还尽力做、不是心甘情愿的、使人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将就或凑合、不充足”等。由此可见,学生在记忆「勉強する」这一单词的字形字义时,容易与汉语中的“勉強”相混淆,认为「勉強する」即是“勉强”的意思,并运用在平时的文章写作中。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加大日汉同形异义词的翻译训练量,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区分日汉同形异义词的释义,督促其进行识记。[4]

2.拟声拟态词

拟声拟态词是日语中极富表现力的语群,也是日语的特色之一。拟声拟态词常用于日常对话或文学体裁中。其以数量众多、意义丰富、用法灵活的特点,成为学生学习日语中的一大难点。

如,对于“他总是笑容满面”一句的翻译,学生常常绞尽脑汁,最终译成「彼はいつも満面に笑みをたたえます」才肯罢休。如此译文反而使人感觉生硬别扭,不接地气。其实,运用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将“满面笑容”简单处理为「ニコニコしています」,即可完整表达句意,同时还能增强表达效果,使“满面笑容”的形象跃然纸上。除此之外,还可将“欢欣雀跃”译作「わくわく」,“垂头丧气”译作「がっかり」,“无所事事”译作「ごろごろ」,等等,无需将汉语词汇用日语的冗长句子进行翻译转换,只用一个词语即可完整表达语义,可见拟声拟态词言简义丰,不仅能准确释义,表达方式更接近日本人的思维,还能巧妙转化“桎梏”为流畅的语言,使文章朗朗上口、抓人眼球。教师鼓励学生在翻译训练多使用拟声拟态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日式思维模式,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使写作本土化。[5]

3.格助词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盛文忠认为,汉语需要通过语序来表达语法关系,因此语序限制相对严格,也比较固定;日语则需要借助格助词来表示语法关系,语序相对自由。日语中有「が」、「を」、「の」、「に」、「で」、「から」、「へ」、「と」、「より」、「まで」等格助词,其含义各不相同。格助词的使用于学生而言有着不小的难度。如,“会议开始了”一句,学生通常会错将其处理为「会議が始めます」。受母语、语言水平、词义类别等因素影响,学生容易混淆格助词和动词的搭配。该句中,格助词「が」应该与自动词「始まる」进行搭配,即翻译为「会議が始まりま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格助词「を」搭配他动词「始める」使用时,应译作“开始會议”。两句描述的角度不同,前句强调动作,后句强调状态。教师通过翻译训练,提高学生使用格助词的熟练程度,能够达到语句准确,语义凝练,提高文章可读性。[6]

(二)语句通顺,句意明晰

如果说词汇是文章的砖瓦,语法就是砖瓦间的水泥。由于中日语言差异,日语中存在大量与汉语表达方式不符的句型语法,学生在写作时对此“障碍点”的处理稍有疏漏,将会大大降低文章的可读性。针对高中学生日语作文中存在的中式思维,笔者在翻译中注重加强句型语法的训练,以求学生语句自然流畅,文章合乎日语的语言规范。

1.句型

现代日语中存在一种常用句式,以“名词+ダ”结尾,句末谓语名词前面必须有定语成分,且句子主语和谓语之间不具有同一关系或包含关系,即“句末名词句”。学生受汉语语言习惯的影响,往往不知如何正确处理与汉语表达方式不符的句末名词句。

如,“下周计划去上海”一句在译成日语时,学生通常会将其直接处理为「来週の予定は上海に行きます」。可见,该译文是中式思维翻译下的产物,语句生硬别扭,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日语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运用句式转换的技巧,采用日语中常见的句型——句末名词句进行翻译处理。即,将动词“计划”一词名词化,把“去上海”这一结构作为定语修饰句末名词,综合处理后,整句可译作「来週は上海に行く予定です」。合理进行句式转换后,译文自然流畅,更加符合日语语言规范。通过针对性翻译训练,加深学生对句末名词句等句型句式的记忆,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使文章语句规范化。[7]

2.语法

Kasper在关于文化语用的研究中表明,学习者的母语语用知识会影响他们对目的语语用的理解和使用。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非母语者受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影响,在初次进行外语写作时,难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双语转换,必然会产生不自信的心理。

笔者任教的高二级学生反映,进行日语写作时,脑海中的想法往往不能直接顺利地用日语表达出来。有些学生还表示,不能对已经学过的能够表达相关含义的语法做出快速反应,而迟迟不敢下笔,或是凭空捏造“语法”导致语句错漏百出。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语法的含义、接续方式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不熟练。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针对高频语法,进行大量的汉日翻译训练。通过汉译日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语法的含义,同时着重讲解语法的接续方式以及适用范围,加深学生对语法的整体印象。

如,“明天要早起,今晚还是早睡为好”一句中,涉及到的日语两个常用语法「~なければならない」、「~ほうがいいです」的使用问题。前半句的动词为“起床”的“起”,即日语「起きる」一词。「起きる」变为动词「ない」形后才可进行接续。后半句的动词为“睡”,即日语「寝る」一词。应注意,语法「~ほうがいいです」中的「ほう」是名词,与动词「寝る」进行接续时,需要将其变为动词连体形「寝た」。此外,因后半句含有“建议”的主观语义,前半句可以使用接续助词「から」表示“因为早起,所以早睡”的因果关系,促成前后句语义完整,衔接得当。两个要点处理完毕后,可将整句译为「明日は早く起き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から、今日は早く寝たほうがいいです」。

反复进行翻译训练并详细讲解后,学生对语法的熟练程度有所提高,写作时可以做到“下笔如有神”,从而使他们摆脱逃避写作的心理,增加日语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热情。[8]

三、结语

翻译与写作的关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有着共通之处,这为“以译促写”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针对高中日语生群体,通过从词汇到句子针对性翻译训练的教学实践,可以夯实语言知识基本功,突破汉日文化差异的难点,培养日语思维,增强输出日语的自信心,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日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郭建中. 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宓庆. 新编当代翻译理论[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174-215.

[3]谭载喜. 新编奈达论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4]刘润清,刘思.语用习得的认知特性和影响因素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03):218-225+241.

[5]盛文忠.汉日语关系从句与形容词定语语序的类型学差异[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33(03):20-23+32.

[6]陈雄洪.日语句末名词句、助动词句与汉语“是”字句的对比研究[J]. 汉日语言对比研究论丛,2020(00): 206-220.

[7]郑玮.译写结合以译促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131-133.

[8]李斌.中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格助词使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
刍议农村中学写作教学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职高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试议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