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教育:拨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琴弦
2024-05-17姚菊芳
姚菊芳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生的真谛,不在于认识自己,而是正确地认识自己,自我教育正是从这里开始的。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这些至理名言既道出了自我教育的内涵及培养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为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归纳和演绎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我认为对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能拨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琴弦,点亮学生的心灯,唤起求知的欲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自我教育中发挥主体和主导的优化作用
在中学生自我教育中,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在教师的指导下焕发学生自主、自治、自强的自觉精神,可作三方面的归纳。
(一)坚持两大原则
1.“一主四自”的原则。“一主”就是科任教师相互配合,在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疏导心理问题,引发向上向好的正能量,起主导作用;“四自”就是学生自觉、自主、自治、自强。该原则一是说明在思想教育中,要“以学生参与”为主线,积极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律践行,提高其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要求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突出发挥两个作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融洽的氛围,获取较好的教育效果。
2.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自我教育的原则。“理论若不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据此,中学生自我教育要落到实处,就必须在学科教学的同时进行。用丰富的学科知识、蕴含的哲理以及人物的优秀操行和成功失败的史实教育去影响学生。伴随学科教学的展开,思想教育内容发乎其情、顺乎其理,在“润物细无声”中深入学生的心田。
(二)注重四个影响点
1.开发兴趣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发学生兴趣点的方法:一是利用各种传媒,在耳濡目染中培养;二是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美”的活动中开发;三是围绕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科教学创设问题和思想工作的情境中激发。
2.发现闪光点。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其闪光点。教师要去发现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这种积极因素,抓住之,扩大之,依靠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达到“长善救失”的效果。
3.选择共振点。所谓共振点,概言之:兴趣点、闪光点的共鸣和焦虑情绪的消除。教师可因势利导,实施“正强化”的激励,使兴趣点和闪光点形成共鸣。
4.注意敏感点。由于自然、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学生在心灵深处往往存在“隐私处”——思想上的敏感点。在广泛尊重他人的基础上,立足于思想工作的成效,对此要格外注意和谨慎对待。
(三)把握四个时机
1.引入时机。从兴趣点引入,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闪光点切入,师生之间较易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2.施教时机。强化兴趣点,引导兴趣点转移到共振点;激发闪光点,扩大影响寻求共振点;抓住共振点,实施思想教育。
3.升华时机。在施教的基础上,激发学生情感的升华和思想的转化。
4.强化时机。针对学生思想的反复性,要多做强化工作。一要从细小处、简易处着手,坚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原则;二要从远大处、艰巨处着眼,遵循持之以恒的规律,做到恒心和耐心并举。
二、自我教育在思想教育和政治课教学中的演绎
结合中学政治课教学,对中学生自我教育的具体方法作如下演绎。
(一)环境熏陶法
列宁说:“真理就是由现象、现实的一切方面的总和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校风,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创设和谐、宽松、奋发向上的氛围。其次,利用学校黑板报、广播、阅览室的报刊,使学生了解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从而激发兴趣、引发思考,为政治课教学做好基础工作。最后,配合政治课教学,开展各种“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美”的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感染,使自己的心灵世界、精神境界更丰富。
(二)讨论争鸣法
讨论争鸣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选择学生的一些“难点”“疑点”、社会的“热点”问题,开展讨论,这有利于改变教师单向的“说教”方式和学生思想的“单向一致”论,实现师生之间双向的思想、感情交流的目的和在思想上达成“上下一致”的共识。
(三)自我评估法
自我评估是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或观点,结合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反思和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估,既是教师拨动学生思想琴弦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开始。在实施此法时,必须注意:一要从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熟悉的理论、观点和事情入手。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振奋精神,坚定信心,以饱满的热情、刻苦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投入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之才。
(四)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首先择优用典型案例给学生予以榜样的激励。在“青少年道德”教学中,可选择人民公仆焦裕禄、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身边的道德模范刘真茂,全国劳模李常水等作为榜样,用他们美好的心灵、闪光的人生给学生以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激发他们虚心求实,奋发向上。其次,挖掘身边典型对学生进行激励。最后,发挥先进学生的带领激励作用。
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先进学生对后进学生进行“帮带”,通过政治上的培養,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用满腔的热情和良好的素养实施激励,在有形和无形中,使其他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召下,提升思想道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