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师岗位胜任力提升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4-05-17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陈焯文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胜任德育语文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 陈焯文

一、引言

新教师步入教育行业的初期,往往面临着来自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三方面的审视:学生将他们视为可挑战的对象;家长会疑虑他们的年青和经验;学校领导则期待他们能成为改革的推动者。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行业对新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现实中新教师在岗位胜任力上还存在不足。文章以新教师如何提升胜任力为核心问题,旨在探讨在不同方面提升新教师胜任力的方法和策略,为新入职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岗位提供指导和建议,以期推动新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科发展。

二、胜任力的定义与构成

(一)胜任力的定义

胜任力,是指在特定的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达到高绩效标准的人所拥有的个人特点的总和。这些特点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认知、个性特征和动机需求等,它们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有助于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人特征。

(二)胜任力的构成要素

在教师专业发展上,胜任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涵盖五大核心要素,包括岗位认同力、树人育德力、教学执行力、学习研究力和协作沟通力。

岗位认同力是教师胜任力的基础。教师需要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知和评价,认同自己的职业价值,理解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这种认同感能激发教师对职业的热情和投入,为其专业发展提供动力。

树人育德力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将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积累德育案例,开展个案研究,采取有效策略开展德育工作。

教学执行力是教师胜任力的关键。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学习研究力是教师胜任力的保障。教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养成知识获取、转化、储备的能力和习惯,通过学习和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协作沟通能力是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一环。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人际交流技巧,与同事、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的互动,构建优良的教育氛围。

三、新教师提升胜任力的途径

(一)岗位认同力

新教师在起步阶段,需要完成从知识学习者到教育实践者的身份转变。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岗位认同力的支持。

情感准备是新教师入职的德行要求。教育是一项充满生命力和主体精神的创造性活动,需要教师的情感投入。新教师需要具备对教育的坚定热爱,肩负起培养人才的崇高使命。对教育的热爱和使命感,将有助于新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愉悦的情感状态开启教育之旅,否则可能会影响其工作质量。

新教师需要认识到教育的崇高使命,并在内心深处唤起对教师职业的敬畏感。同时,新教师应对“教育可以成就人生的幸福与美好”这一价值观有坚定的信念,这份信念将支撑他们的教育行动,推动他们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就。

心理适应是新教师生命状态的激发。初入职场,新教师可能会被消极情绪左右。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一要自觉地将知识内化、校本化,基于学生立场将知识体系转化为实践的样态。二要对自己的未来满怀期待,将期待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三要做到迅速地将注意力投入教学内容中,让自己沉浸在教育工作中。

教育理解是新教师对教育的整体把握。新教师需要建立自己的教育理解,这包括对时代、对学生、对教育本质与方法的理解。新教师需要深刻把握教育的时代特征,关注学生的共性特征,理解学生的时代特性,并以生为本,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同时,新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转型特征以及新课改的学科本质,以便让学生以专家的思维去理解学科,以规律的方法把握学科知识。

(二)树人育德力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并实现文化育人,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与实践的教学任务与思想政治责任。只有将两者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发掘与利用教材,立足课堂教学,重视目标设计,运用多种策略将其落实到日常,才能持续地熏陶思想品德、涵养文化素养。

1.坚持双线并行,突显人文主题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单元整体教学方式组织内容,包括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为实现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目标,教师需突显人文主题,将其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首先,将思想和文化目标融入单元教学目标。教师要结合单元导语和各板块内容,定位人文主题。其次,将思想和文化目标渗透至各教学板块。除课文外,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也具有德育和文化教育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背诵、积累佳句,感受思想文化熏陶,启迪学生思考,实现立德树人和文化育人的目标。

2.开展德育渗透,坚持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背景下,教师需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课程的德育作用,实现协同育人的目标。语文课程富含德育资源和优势,教师需要具备强烈的思政意识,将立德树人视为语文课程的关键目标。依托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还可借助课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挖掘课文中传统美德因素,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3.组织实践活动,升华道德文化

语文学习的全面性、实践性和工具性都强调了语文教学的知行合一,学用结合,教师可通过课内外的融合,利用综合性学习和实践性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生动地学习语文。

一是在德育主题语文综合实践中升华思想道德。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活动,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时,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强化德育效果。

二是在文化主题语文综合实践中升华文化素养。以“鲁迅文学作品阅读沙龙”为例,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情怀,提高文化品位。

(三)教学执行力

新教师首先要明确评价好课的标准。新课改共识指出,好课应具备四个特征:新(理念新、思路新和手段新),趣(激发学生兴趣,赋予持续学习动力),活(实施互动教学,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方法灵活),实(注重教学实效,内容充实,课堂训练扎实,教学目标落实)。

为实现这些特征,新教师首先要提前一周进行备课,详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结合课改理念和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准备扎实。此外,还可以积极参加集体研课,与同行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吸取建议和意见并融入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新教师可以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确保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勇于实践,不断探索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灵活运用互动教学的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结合“好课标准”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并及时进行课堂评价和反馈。

此外,还可邀请指导教师和同事进行听课、说课和课后讨论。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同伴互助的氛围中实现快速专业发展。

(四)学习研究力

教师的学习力是其专业发展的基础,具备会学习、善学习、常学习的能力至关重要。

会学习的教师能够多角度、多渠道地学习,例如观察和分析老教师和同事的教学方法,从他们的经验中汲取养分;在自我思考的基础上寻求解答,从而发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改进和优化的途径。

善学习的教师不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利用网络资源,关注教育政策和动态;加入名师工作室或学习共同体,广泛交流,借鉴他人之长;通过观摩公开课,学习把握课程重难点、环节衔接、语言运用等关键环节。

常学习的教师则将学习融入日常,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或活动,换位思考,提升自我;积极参与基本功比赛,将每次比赛视为阶段性成果的检验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研究力。新教师不应甘为“教书匠”,而应立志成为“大先生”,将研究融入自己的职业发展。主动阅读专业期刊,为自己设定年度研究目标;主动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教师的学习力和研究力是相辅相成的。学习力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育教学能力,而研究力则使教师能够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五)协作沟通力

在教育实践中,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合作关系中。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有深入了解,新教师应与班主任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保持频繁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换位思考,和班主任达成共识,共同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如在每学期初主动向班主任了解本班学生的特殊情况,以便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同时还可及时与班主任分享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新教师还需要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认真倾听家长的诉求,理解和包容家长,能够给出专业且可操作的建议,从而得到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与学生之间也应具备一定的有效沟通技巧。首先,我们要持续关注并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放下预设的想法和判断,与学生产生共鸣,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其次,我们在表达欣赏时,要具体描述事情,再表达感受,让学生感受到真诚的肯定。最后,我们要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当我们抱怨学生不尊重我们时,实际上是在表达我们渴望得到尊重的需求。我们可以直接向学生表达自己的需求,如“请你认真听课,作为教师,我希望得到你的尊重”。这样的表达方式更有可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新教师提升岗位胜任力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任务。新教师需要致力于岗位认同力、树人育德力、教学执行力、学习研究力和协作沟通力的提升。希望本文可以为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帮助新教师实现从知识的学习者到教育的实践者的身份转变,在新的岗位上站稳脚跟。

猜你喜欢

胜任德育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