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融资研究

2024-05-17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信息

贾 佳

(中陕核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00)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行业的供应链竞争加剧,也为实施供应链融资提供了新机遇。从我国企业的实践经验看,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借助供应链融资既拓宽了融资渠道,也解决了部分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并提升了金融服务能力。然而,企业实施供应链融资过程中,受到信用评级、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等因素影响,仍存在诸多阻碍供应链融资效率与质量的问题。尤其是信息孤岛的存在与网络安全风险的增加会扩大其风险。因此,在当前各行业企业高质量融资与高水准经营投资期间,应该对供应链融资意义、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供应链金融模式概述

(一)主要内容

供应链融资是在供应链关系基础上,以企业、供应商等融资需求为导向,利用具体行业供应链上中下游的分工协作及资源共享发展而形成的新型融资模式,先后历经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1.基础阶段(2000 年到2010 年),重点是向大型企业提供包括应收账款融资与保理业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2.扩展阶段(2011年到2015年),主要针对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解决其融资渠道不足、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涉及供应链融资租赁、应收账款转让等金融产品与服务。3.创新阶段(2016 年至今),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通过供应链金融平台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既促进了物流、仓储等供应链管理服务与企业供应链融资的资源整合,又开启了对相关跨境贸易与支付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优势集中在资金高效流动条件下的快速融资、安全融资、低成本融资方面。

(二)基本原理

从基本原理看,供应链金融模式兼具了理论与技术双重属性。从深度的理论层面看,主要是在共享理念下把信息共享作为核心,通过标准化建设路径将企业信用、财务、订单、库存等作为具有统一标准的信息,然后在供应链金融平台提供的信息管理条件下,通过对相关信息的采集、整合、分析等,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评估体系,进而根据不同企业的个性化融资需求向其提供金融服务。从广度的技术层面看,该模式应用时更加注重风险控制与生态系统建设。通过借助供应链信息与金融工具评价企业风险,再利用金融工具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企业与金融机构之中。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建设,旨在将参与各方(如企业、金融机构、物流公司)统一到供应链金融模式之下,通过合理的资金流与信息流,保障供应链稳定性并使其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二、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必要性

(一)从市场角度分析

供应链金融十分重要,但是企业在此模式下进行供应链融资时,会受到市场竞争环境的影响,增强其应用或弱化其应用。例如,传统时期企业的竞争内容主要集中在规模化竞争方面,对于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大,但是资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方面,包括租赁土地、建设厂房、购买技术与设备、改造工艺流程等方面。但如今的市场竞争从规模化竞争转移到定价权竞争和供应链竞争。

在定价权竞争方面,企业为参与全球同行业竞争,必须通过创新知识产权方式,争夺同行业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制定权,此时对企业产品设计要求较高,企业应在大量融资后将资金转换成资源并配置到前端研发环节。在供应链竞争方面,企业原来采用单打独斗的竞争策略已不具有竞争优势,必须通过提升所在行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为其扩大可盈利空间提供前提条件,此时的供应链融资涉及资金之外的多种资源,需要扩大其供应链融资范围。因而,在上述两方面竞争愈演愈烈的现状下,企业不得不在深度、广度、精度多个维度,探究并推进供应链融资。

(二)从企业角度分析

当前,没有一家企业可以通过独善其身的发展方式实现综合效益产出。尤其对我国企业而言,需要按照“并联式”发展方案实施产业数字化、产业生态化等升级优化。此时要同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始终面临着对节能降耗技术、提质增效技术、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发展。事实上这种创新难度远远大于“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早期发展阶段,不仅要求企业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方式进行融资,还对企业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如果企业脱离供应链融资活动则很难进行创新实践。

例如,制造业企业通常按设计、采购、生产、订单、营销、售后六大环节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此时仅满足了供给侧方面的综合效益产出。但是,市场资源的配置以市场机构为基础,当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后,这种综合效益产出越高往往会给企业造成一系列风险,严重时不排除破产的可能性。因而,在当前企业选择市场需求侧导向的生产经营思路后,应进一步利用供应链融资活动中产生的信息,更为深入地了解市场消费者需求,并以供应链金融平台共享数据为依据,在定制化生产经营思路下创建以“订单+采购+生产+售后”流程,使企业供应链融资活动与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化。

三、企业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

受供应链竞争愈演愈烈的影响,我国企业认识到开展供应链融资的重要性,并通过实施供应链融资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是由于对新技术、新人才及法律法规等综合资源的配置及利用有限,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查阅与企业供应链融资相关的文献资料,积极与同行开展交流并总结日常工作经验,针对当前企业供应链融资,归纳了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分别是信用风险不确定性、参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网络安全管理待增强。

(一)信用风险不确定性大

目前,企业供应链融资期间,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应用已实现多元化,实践时主要采用保兑仓融资、整通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从此类融资活动经验看,受到供应链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信息孤岛”现象。此时相对独立的参与主体信息化建设时标准不统一,采用的管理系统差异较大,当进行信息采集与传递时,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及速度上,均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数据采集场景割裂与供应链交易信息同步传输难度较大的现状下:首先,金融机构在进行信用评级时,往往根据融资企业实际的要素禀赋、生产规模、竞争优势、管理机制、财务状况、经营业务等开展评价工作。此时对于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企业与部分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型企业有利,其他中小型企业则因为信用评价数据不足而出现信用评级偏低的现象。其次,尽管在银行、核心企业、物流企业、融资企业主体增加的前提下,可以有效稀释供应链融资风险,但因信息孤岛存在,并不能排除融资企业各项信息不精准的可能性,而且较难实现全面监督。因而,融资企业的信用风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不能使供应链融资活动满足实际的融资需求。

(二)参与企业信息不对称

法治化市场建设有利于解决全社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通过市场机制更为高效地完成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然而,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企业开展供应链融资活动时,由于核心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容易打破供应链生态平衡,增加其中的融资风险。首先,核心企业在该模式下具有天然优势,信息获取方式较为直接,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形成了信息差。此时核心企业与下游企业之间进行供应链融资时,会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差而动摇供应链金融的稳定性,进而给银行风控增加难度,弱化其他企业的融资可靠性。其次,金融机构进行金融风险评估过程中,涉及结构数据、半结构数据、非结构数据。在数据类型增多、数据存储量增大、数据分析难度增加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缺乏统一渠道与平台,完成对所有信息的获取、甄别、汇总分析,加上部分企业信息管理比较混乱,此时二者的信息不对称会进一步增加贷款风险,降低金融服务质量。最后,供应链始终以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为载体保障其系统性运转,然而物流企业虽然在行业中承担着多重作用,能够满足货物运输、保管、购销流程监管、信用担保等一系列功能,但是受信息不对称因素影响,此类职能发挥易受限制,进而阻碍部分企业的融资。

(三)网络安全管理待增强

随着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持续深入,信息流变得越来越重要,部分行业继“互联网+”改革、“物联网+”改革之后,扩大了对相关技术要素(如SQL 数据库技术、电子标签技术、传感器技术)的配置比例。当物联设备数量与通信接口增加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企业供应链融资往往会发生信息安全风险。例如,在数据采集方面,如果存在数据采集外延控制不严格的情况,会引发信息泄漏风险,尤其在部分行业受到统一采集平台建设不足的影响,会出现监督困难并增加数据被窃取的可能性。再如,数据采集时存在来源多、渠道广的情况,对于采集主体而言会增加后续的数据整合成本。当其通过转嫁方式将其转移到供应链企业后,不仅会增加数据采集的重复性,还使此类企业在实践时,利用该过程篡改部分数据或造成数据纰漏等。尤其在当前阶段信息流的范围日益扩大,对不同数据的汇总分析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此类数据涉及企业部分生产信息、技术信息等,一旦发生安全隔断不足、非授权登录、外部网络攻击等恶意破坏现象,会给部分企业造成相应的损失与危害。

四、企业供应链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优化供应链融资平台,有效控制信用风险

建议各行业从新发展格局下的市场竞争环境出发,由行业协会组织进行会议讨论,并围绕供应链融资平台要求优化其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进而为完善信用评级体系提供基础支撑。例如,当前平台建设中需要促进企业信用的有效传递,保障交易信息记录的真实可靠性,增加数据共享,降低违约风险等,整体上要求增加平台功能。在这种功能需求导向下,实践主体应选择具有多重优势的区块链技术建设“区块链+供应链”平台。首先,通过发挥其去中心优势,弱化企业供应链融资活动中对核心企业的过度依赖。其次,借助区块链的开放性,使每个节点上的私有信息获得有效共享,形成公有供应链,满足参与主体在特定接口下的信息查询需求。再次,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中的可追溯性功能,将每笔交易记录存储到供应链平台,保障其信息的真实可行性,先降低区块链内部风险,再通过区块链信息的可靠性,规范供应链融资中的相关交易真实性。最后,尤其应突出智能合约,在不同主体协同合作期间,通过具体协议的存储,降低人为因素干扰,并保障执行交易中的不可更改,控制每笔交易中的信用风险。

(二)增强参与方数据共享,保障融资信息对称性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企业供应链融资对信息对称需求较大,通常而言信息不对称由数据共享程度较低所致,建议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各主体的数据共享,解决融资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首先,在优化供应链融资平台的前提下,按照“大平台+小系统”基本框架设置多个通信接口(包括有线接口、无线接口),满足不同参与主体对融资信息的上传需求、记录需求、查询需求、汇总分析结果应用需求等。例如,物流企业是供应链中连接上游核心企业与下游融资企业的关键所在,在其运行期间生成了多种数据,向融资企业提供资金时,平台管理者既要采集物流企业的数据,也要通过汇总分析核心企业、物流企业、融资企业的数据,生成具有参考价值的报表。此时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与平台的通信接口,通过应用层获取其汇总分析报告,更为科学地对融资企业开展信用评级,保障信用评级的全面性与精准性,将资金流配置到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之中。其次,参与主体应通过供应链竞争与供应链金融模式,进一步认识到行业竞争力对企业竞争力的积极影响及保护作用,针对国际市场同行业定价权竞争与供应链竞争,形成主动减少“信息差”的共识,进而通过供应链融资活动,在资金流与信息流支撑下加强合作与共赢,创新适配于所在各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

(三)增加网络安全管理,保障供应链融资安全

目前,企业通过供应链融资平台开展融资活动,必然会面临来自外部的病毒传播、木马攻击及内部的非授权登录等网络风险。建议在这种现实面前,积极推进网络安全管理,为其企业供应链融资提供安全保障。首先,在当前应用的安全隔离技术基础上,尽可能设计与供应链金融平台相匹配的安全管理系统,对其中的风险进行监测、预警、评估、分析及处理。例如,先明确要求接入供应链融资平台的企业安装具有知识产权的杀毒软件,建立防火墙,在联网方面采用专用网络通信方式,加强各自管理系统登录权限管理等。其次,引入云计算技术,利用云安全防护技术提高供应链平台网络安全等级,或者通过其中的虚拟化技术设置若干虚拟服务器,使供应链融资平台中的网络风险获得分散与控制等。

五、结语

总之,市场中的同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产出综合效益难度增加,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开展供应链融资有利于辅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服务质量差等困难。在新时期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际,应加强对供应链融资的探究。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金融模式特征鲜明,内容丰富,融合了多种原理。当前企业应用供应链融资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信用风险不确定、信息不对称、网络安全管理方面,建议企业在当前实践中严格遵循思路决定出路的基本原则。一方面,应在技术赋能路径下,借助扩大技术要素配置比例,建设供应链融资管理平台;另一方面应通过数据共享与数据汇总分析等,辅助企业提高信息交互性与精准性。另外,有必要根据信息安全管理需求,配套实施网络安全管理,为供应链融资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信息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订阅信息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