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动导向宣教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健康行为的影响

2024-05-16汪贞张志敏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总分导向心功能

汪贞,张志敏

(河南省胸科医院南院区 心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3)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具有病程长、迁延反复的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目前,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为药物治疗,但患者常出现呼吸困难、疲劳等症状,需反复住院,精神与经济的双重压力易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不利于其疾病康复[2]。因此,如何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是临床中的热点话题。行动导向宣教是一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展开健康宣教的新型护理模式,对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促进其健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3]。但行动导向宣教在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其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析其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宣教组、对照组,各43例。宣教组男女比为25∶18,年龄56~79(65.16±4.07)岁,病程1~9(5.37±1.26)a,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为Ⅱ级5例、Ⅲ级34例、Ⅳ级4例。对照组男女比为24∶19年龄57~81(65.38±3.89)岁,病程2~10(5.51±1.34)a,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为Ⅱ级4例、Ⅲ级36例、Ⅳ级3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与诊断标准相符[4];(2)病史>3个月;(3)认知功能良好,沟通能力正常;(4)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研究内容,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存在脑、肾、肝等其他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2)存在血液、免疫等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3)存在精神疾病史;(4)急性心力衰竭;(5)存在传染疾病。

1.3 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初入院,向患者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病因、治疗及护理措施等,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健康问题;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静脉等护理措施,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嘱其严格遵医用药;根据患者心理状况适当进行心理护理;出院当天发出院指导并进行饮食、锻炼、用药等方面的健康宣教;出院后,每3个月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随访患者情况,并适当调整护理措施,告知其来院复查时间。持续干预5个月。

1.3.2宣教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行动导向宣教,具体措施如下。(1)组建行动导向宣教小组,由1位护士长、1位主管护师、2位护师、2位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学习行动导向宣教相关知识及慢性心力衰竭护理问题等。小组成员分为两组合作,一组通过知网、万方等学术网站收集相关文献,一组收集入组患者护理需求,结合自身经验进行集中讨论,制定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宣教方案。(2)住院干预。①在住院期间开展健康讲座。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及日常自我护理技巧、功能锻炼、体重管理等,可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详细介绍,重点讲述按时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擅自停药、减量的危害,并模拟演练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的急救技巧,指导患者掌握,同时鼓励患者互相交流经验、提出疑问,护理人员及时解答;讲解情绪对疾病康复的影响,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如正念减压、呼吸放松等。②积极与患者沟通。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的谈话方式了解患者心理问题,指导患者按照讲座讲解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如效果不佳,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聊天,指导其家属多陪伴关心患者,帮助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同时了解患者疾病认知情况,再次普及相关知识,强化患者遵医服药、体重管理的信念,对患者认知误区进行纠正,强化患者认知,增强患者对运动锻炼的了解,鼓励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适量运动,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水平。(3)评估。出院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对于效果显著患者给予表扬和礼物奖励,增强患者自我管理信念;发放意见反馈调查表,鼓励患者提出意见,小组成员根据意见进行讨论总结,优化干预措施。(4)出院干预。出院时,发放康复指导手册,并解答患者疑惑;出院后每月定期进行电话/微信随访,关注患者病情及心理变化,给予其干预措施,1个月内每周1次,随后每月1次。

1.4 观察指标

(1)疾病认知情况。采用医院自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共13个题目,包括疾病知识、用药、饮食、锻炼等方面,每个题目1~4分,总分范围为13~52分,总分≥45分为优,30~44分为良,<30分为认知较差;Cronbach’sα=0.873,r=0.848。

(2)依从性。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量表(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MMAS-8)[5]分值。MMAS-8共8个项目,每个项目0~1分,“是”记0分、否记1分,总分范围为0~8分,低为总分<6分,中为总分6~7分,高为总分8分。

(3)心功能: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6分钟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ing test,6MWT)[6]。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LVEF、LVESD、LVEDD。6MWT计算方法:在平坦硬地上,采用徒步的运动方式,统计患者在6 min内以其最快速度行走的最远距离,步行距离<150 m表示重度心肺功能不全、150~452 m表示中度、>425 m表示轻度。

(4)心理状况、健康行为。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8]、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on lifestyle profile,HPLP-Ⅱ)[9]评分。SAS、SDS均使用Likert 4级量表评分法(1~4分),均为20个项目,SAS含有15个反向计分项目、5个正向计分项目,SDS正向与反向计分项目均为10个(正向为“没有”记4分,“一直有”记1分;反向为“一直有”记4分,“没有”记1分),20个项目之和得出粗分,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为总分,总分范围均为0~100分,SAS总分>49分代表患者存在焦虑情绪,SDS总分>52分代表患者存在抑郁情绪,SAS、SDS总分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成正比。HPLP-Ⅱ包括6个因子,共52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1~4分的4级评分法,“从不”记1分,“总是”记4分,得分52~208分,总分与患者健康行为成正比。

(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HFQ)[10]评估生活质量。MLHFQ含有3个因子,共21个题目,采用Likert 6点量表评分法(0~5分),“否”记0分,“很重”记5分,得分范围为0~105分,得分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呈负相关。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疾病认知情况

宣教组疾病认知优良率(97.67%)高于对照组(81.40%)(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认知情况比较(n,%)

2.2 依从性

宣教组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86.05%)(P<0.05)。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情况比较(n,%)

2.3 心功能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宣教组LVEF、6MWT升高,LVEDD、LVESD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比较

2.4 心理状况、健康行为、生活质量

与对照组比较,宣教组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HPLP-Ⅱ评分升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HPLP-Ⅱ、MLHF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复发再住院率,严重加重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与心理压力[11]。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目标为减轻症状,控制病情进展,提升生活质量。多数患者由于在院外缺乏自我护理知识及健康行为而反复住院,加重其经济负担[12]。相关研究表明,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行为,增强其健康素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再次入院的概率[13]。因此,采取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提高此类患者自我护理及管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水平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常规护理多注重患者疾病症状护理,忽略患者自身情绪及认知对疾病的影响,患者对疾病的了解不足,其二次入院概率较大,临床应用效果欠佳。行动导向宣教注重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让患者参与到宣教过程,有助于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增强患者健康行为[14]。相关研究显示,行动导向宣教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进其心理健康,提升其生活质量[1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宣教组干预后疾病认知情况、依从性、心理状况、健康行为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提示行动导向宣教可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及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况,增强健康行为。分析其原因在于,宣教组通过在住院期间开展讲座并强化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通过出院后对患者定期随访,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有效增强患者健康行为;通过讲座强调情绪的重要性,教会患者自我调节方法,并经常与患者沟通,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宣教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提示行动导向宣教可改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其原因可能在于,宣教组通过开展讲座,并在沟通中强化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帮助患者掌握疾病自我护理知识,提升其自我护理技能;同时及时评价干预效果并对措施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强患者健康信念,从而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4 结论

将行动导向宣教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仅可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增强其治疗依从性,而且可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其健康行为,从而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猜你喜欢

总分导向心功能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心功能如何分级?
犬只导向炮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