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

2024-05-16贾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角型屈光眼球

贾飞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眼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目前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式,主要目的是降低眼压,阻止青光眼对视神经继续损害,同时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1]。但有研究指出,部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后容易产生一定的屈光误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视觉质量[2]。因此,积极寻找术前评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相关指标意义重大。眼球生物学参数检查可以通过生物测量仪得知患者玻璃体腔长度(vitreous cavity length,VCL)、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厚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等眼部具体参数,能够在术前提供患者眼部的详细数据作为参考[3-4]。由此,推测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提供依据。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收治的63例接受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35例;年龄38~63岁,平均(49.90±5.80)岁;体重指数20.3~29.7 kg·m-2,平均(25.49±2.40)kg·m-2;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类型慢性44例,急性19例。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青光眼学》[5]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诊断标准;②单眼发病;③术后眼压降至正常且随访期间眼压正常;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眼部疾病;②既往有眼部手术史;③术前屈光间质混浊较重无法行光学生物测量检查者;④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⑤术后出现如人工晶体脱位、黄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⑥凝血功能异常。

1.3 方法

1.3.1眼球生物学参数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术前接受眼球生物学参数检查,采用生物测量仪(德国卡尔蔡司公司生产,型号:IOL Master 700),在坐姿下完成检测,患者将下颌放置在下颌托上,前额靠在额带上,注视仪器中的注视光点,获得VCL、LT、AL、ACD参数,重复 3次取其平均值。

1.3.2术后屈光状态评估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均完成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统计屈光误差发生情况。判定方法:使用电脑验光仪检查患者的屈光度,在此基础上行主觉验光,验光结果以等效球镜度作为术后实际屈光度,计算屈光误差。屈光误差=术后等效球镜度-术前预留屈光度,屈光误差的绝对值为绝对屈光误差。屈光误差>-0.50 D为近视误差,屈光误差>+0.50 D为远视误差,屈光误差为-0.50~0.50 D为无屈光误差。将近视误差、远视误差患者纳入屈光误差组,将无屈光误差患者纳入无屈光误差组。

1.3.3基线资料收集方法

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详细记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男、女)、年龄、体重指数[体重指数=体重÷身高2(体重单位:kg;身高单位:m)]、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类型(急性、慢性)、术前持续高眼压(有、无)、酗酒史(有、无)、高血压(有、无)。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

屈光误差组年龄、体重指数、性别、酗酒史、高血压与无屈光误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误差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类型、术前持续高眼压与无屈光误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

屈光误差组术前VCL、AL、ACD参数均高于无屈光误差组,LT参数低于无屈光误差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比较

2.3 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

将术前VCL、LT、AL、ACD参数作为自变量,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作为因变量(屈光误差=1,无屈光误差=0)。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LT参数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保护因素(OR<1,P<0.05);术前VCL、AL、ACD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

3 讨论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可以解除患者瞳孔阻滞,重新开放前房角,降低眼压,且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术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6]。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患者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视觉状态不佳,且有研究显示,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与术后的屈光状态密切相关[7]。因此,寻找影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的指标尤为重要[8]。

本研究结果显示,屈光误差组术前VCL、AL、ACD参数均高于无屈光误差组,LT参数低于无屈光误差组,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VCL、AL、ACD、LT参数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有一定影响。分析原因,VCL是指位于眼球后4/5的空腔,在晶状体后方、视网膜前方里面充满无色透明的胶质体的长度[9]。玻璃体是眼内屈光间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经过玻璃体达到视网膜之上。当玻璃体完整、透明,不会对屈光间质产生影响,而当术前患者VCL较长时,术中易损害玻璃体,术后易发生玻璃体炎症、血性细胞或者出血等情况,造成患者视力下降,影响患者术后屈光状态[10]。AL是指眼球的直径,即眼球的前后径,从角膜的顶点到球壁,后球壁的顶点的距离[11]。眼轴长度是影响眼球形状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眼轴变长时,眼球前后径的长度也随之增加,导致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的距离变长,进而使得眼睛对远处的光线聚焦过度,造成近视。且不断增加的眼轴长度会引起严重的视网膜病变,对手术造成一定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术后屈光状态[12]。ACD是指角膜内表面到虹膜外表面及瞳孔的垂直距离,与正视眼相比,前房通常在近视眼中更深,晶状体更薄,远视者前房较浅。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因人工晶体襻的支撑作用,眼横轴会变宽,而视轴相对变短,同时晶状体摘除后,前部屏障作用减弱,玻璃体向前移位,后部球壁的轴向张力减轻,眼轴相对缩短造成了屈光状态远视化,造成了术后的屈光误差[13]。LT是指晶状体前后极之间的距离,晶状体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介质,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借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能把远处物体的形象,清晰地反映在视网膜上。而当LT较薄时,其聚集能力较低,对光的折射程度越小,光线经过眼屈光系统后会投射到视网膜后方,无法形成清晰图像,影响视觉质量[14]。且LT较薄患者存在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囊袋张力减退、瞳孔散大等情况,导致术后人工晶状体向前移位,产生屈光误差。因此,临床可通过术前检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VCL、AL、ACD、LT参数,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发生。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类型、术前持续高眼压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原因,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时眼压常在40 mmHg(1 mmHg=0.133 kPa)以上,而术前持续性高眼压可导致眼内组织持续性受到压迫,从而造成患者视力功能严重受损,而手术无法对不可逆性损伤进行修复,导致患者术后恢复较慢或恢复不良,从而导致术后屈光误差的发生[15]。

4 小结

术前VCL、AL、ACD参数较高,LT参数较低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屈光状态有一定误差,临床可术前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利于减少患者术后屈光误差的发生。

猜你喜欢

角型屈光眼球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眼球经济(yǎn qiú jīng jì)[目玉経済]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