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的动态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 的可视化解析

2024-05-16廖襄绮

科学咨询 2024年5期
关键词:图谱队伍辅导员

廖襄绮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健康医学院,重庆 400712)

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使命。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和管理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辅导员在培养这类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高职生既具备“高”的特性,也具有“职”特性[1]。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并高效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成为高职辅导员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更清晰地了解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本研究再次借助了CiteSpace软件,对近2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的图谱解析。我们期望这些分析结果能为新时代的高职院校辅导员提供更有益的参考,以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并服务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鉴于期刊论文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某一特定主题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研究动态与趋势,我们选择其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我们以中国知网(CNKI)为平台,将文献检索的时间范围设定为2003年至2022年,初步以“辅导员”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18 129篇。随后,我们以“高职院校”或“高职”为关键词进行二次筛选,得到文献1 542篇。经过人工筛选,剔除掉综述、书评等与本研究主题不直接相关的文献后,最终确定了1 538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分析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科学知识图谱能够清晰地展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脉络与结构关系[2]。在众多可用于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的工具中,我们选择了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的陈超美博士开发的CiteSpace可视化工具。该工具将被用于绘制作者图谱、机构图谱以及关键词节点图等,从而准确地呈现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的关键热点,帮助我们全面把握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我们对特定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年度统计分析,有助于观察该领域的发展动态并预测其未来趋势。本研究主要针对2003年至2022年期间的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文献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成果年度变化

根据图1显示,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在2006年后呈现出显著的增长态势。这可能与教育部在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有密切关系。该政策的出台为辅导员队伍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支撑,推动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成果的持续增长。在2011至2019年间,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论文成果量虽然呈现出波动性的升降,但研究议题日益广泛,涵盖了学生工作、职业倦怠、就业能力等多个层面。特别是在2014年,发文量达到了一个高峰,共计136篇。然而,从2020年至2022年,论文成果量呈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可能意味着研究内容正在向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总体而言,近20年来,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的成果数量呈现出稳定上升的趋势。其理论成果数量的阶段性变化可能与我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动态密切相关,同时也可能受到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进程的影响。

(二)作者与中心机构分析

1.作者分析

通过深入分析文献作者,我们可以清晰地识别出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的杰出科研贡献者和核心研究力量。在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时,我们将Time Slicing参数设置为2,进而绘制出了包含293个节点、38条连线且密度为0.000 9的研究作者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

图2 研究作者知识图谱

根据样本文献中的统计数据,郑柏松以5篇的文献数成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基于普莱斯计算公式m=0.749(nmax½),我们可以推断出发文量不少于2篇的作者为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由于篇幅限制,此处仅展示发文量不少于3篇的核心作者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发文量≥3 篇的核心作者

2.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对研究机构的分布进行探究,我们能够迅速把握高职院校辅导员领域的研究力量布局,进而为科研合作与资源整合提供有益的参考。在CiteSpace软件中,我们将Time Slicing参数设置为“2”,并选择Node Type为“Institution”,绘制了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同时,结合样本文献的数据统计,我们列出了发文量在6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如表2所示)。

表2 发文量≥6 篇的研究机构

图3 研究机构知识图谱

从研究机构的知识图谱中可以看出,参与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的机构数量众多,表明该领域受到了国内众多学院的高度关注和重视[3]。根据各机构的发文情况,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其论文首发年限也较早。这充分体现了该机构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的专业性和重要影响力。此外,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机构近年来也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从地域分布来看,华东、华中及东北等地区的研究机构较为集中。这些地区的学院在研究队伍、科研项目及成果产出等方面均展现出明显的优势。

(三)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内容的精髓所在。通过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该领域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从而推断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CiteSpace软件中,我们将Time Slicing参数设置为“2”,选择Node Type为“Key Words”,并绘制了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我们还整理了出现频次在20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如表3所示)。结合图4和表3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和“辅导员”这两个关键词在节点大小和出现频次上均占据显著地位。这充分凸显了它们在研究话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同时,这两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共现网络,表明当前的研究存在多个热点方向。此外,“队伍建设”“学生管理”“职业化”“职业倦怠”等关键词的节点大小、颜色以及出现频次也进一步印证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的重要研究领域。

表3 出现频次≥20 次的关键词

为了更深入地把握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我们根据关键词共现图谱和频次列表,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果发现,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热点方向。

1.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的核心力量,其队伍建设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郭继萍指出,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结构配置、人员配备以及专业培训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短板。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她提出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完善培养管理体系、加强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努力打造一支职业化、学习创新型的辅导员队伍[4]。然而,受思想认识偏差、学校制度不完善等多重因素影响,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仍然较低。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持续加强职业化培训、丰富工作形式、建立学科研究平台,并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体制,以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辅导员职业流动机制,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5-7]。同时,在“双创”时代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还应聚焦于创新改革方法路径的落实,以完善考评激励机制为保障,全面加强队伍结构、职业规划、双创能力以及考评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以深化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综合改革,促进其可持续发展[8]。我们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当前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优化策略等方面。尽管研究成果丰硕,但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仍然是学者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2.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

随着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的深入研究,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也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辅导员职业能力是衡量其能否胜任辅导员工作的关键指标。然而,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长期忙于处理日常事务,目前尚未形成职业化、专业化的培养体系、运行机制及评价标准[9]。同时,受辅导员自身专业背景和能力局限的影响,他们在学生专业技能引导、心理障碍问题发现与解决以及个性化咨询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0]。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创建包含辅导员职业知识校本培训、职业工作专项培训和职业技能挂职学习的三类培养体系,构建“辅导员之家”网络工作平台、“辅导员论坛”线下交流平台以及“辅导员微工作”展示平台等三大工作平台,并做好三大培育载体等工作,以帮助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实现自我发展[11]。此外,我们还可以以“双高计划”为切入点,通过建立辅导员核心职业能力工作成效评价体系和8字螺旋职业能力诊断体系来激发辅导员队伍的活力,提升他们的核心职业能力[12]。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建设和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3.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策略研究

作为高职院校教师与管理队伍的重要一员,辅导员的工作策略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具有深远影响。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应积极构建研究学生、数字化校园、因材施教和育心四大平台,以更全面地把握学生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13]。同时,辅导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密切关注学生网络动态,通过“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的综合模式,有效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能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助力他们提升自我效能[14-15]。总体而言,学生工作成效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教育实践过程[16]。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也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主动掌握网络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主导权。通过构建高效、立体、多层次的工作格局,高职院校辅导员有针对性地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与管理。

4.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研究

学生的心理健康始终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由于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特点,他们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可能面临社交障碍、抑郁、强迫症、网瘾、就业压力、学业困扰、考试焦虑和新生适应难题等多重心理挑战[17]。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而且应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组建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团队,并加强多部门间的全方位沟通与协作[18]。同时,辅导员应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主题班会、讲座及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各类活动,以引导学生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升自我调适能力[19]。此外,辅导员还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通过微信、QQ、微博等线上交流方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及时协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20]。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之中,通过多种方式与学生保持互动交流,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帮助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对我国近20年来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文献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在我国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领域相对集中,主要聚焦于队伍建设、职业能力提升以及学生工作方法等核心议题。2.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和机构数量整体较多,但尚未形成明显的核心作者群及研究共同体,并且研究力量在地域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3.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以及职业能力提升依旧是国内学者持续关注的焦点。同时,网络思政教育研究以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也被视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并已取得显著成果。然而,为了更好地推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核心能力,以及更有效地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研究者仍需从以下两方面着手:第一,加快整合研究资源,积极构建研究共同体,以推动高职院校辅导员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第二,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建立区域性的辅导员专业化团队,通过共同体的形式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和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检索词的限制,部分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领域问题的论文并未在关键词中明确体现,因此,未能纳入本研究的数据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全面性。同时,受笔者自身能力所限,论文的分析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将持续努力改进和完善这些方面。

猜你喜欢

图谱队伍辅导员
绘一张成长图谱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杂草图谱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