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大学图书情报工作的改革创新探究

2024-05-16林海

互联网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情报工作互联网时代改革创新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应该立足学生心理需求、基础认知以及精神需求,创新图书情报工作,提升图书情报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精准、高质量信息服务。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图书情报管理背景和管理思路,以及图书情报工作所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图书情报工作改革创新的发展思路,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图书;情报工作;改革创新

图书、情报是信息资源的基础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情报在信息展现形式以及内容上转向图书靠拢。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图书馆作为重要的教育主体设施,承担了更多的教育任务以及教育职能,因此,针对互联网时代大学图书馆情报工作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为新时期图书情报管理创新提供有效参考。

1. 互联网时代图书情报管理背景

大学作为知识传播核心基地,具有多重的功能效用,如知识管理、图书情报管理等,是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重要的教育基地,在新时期互联网、先进科技持续发展背景下,需要积极接受各种新型思维、理念以及工作模式,才能充分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发展中起到教育支撑作用。传统图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學生需求,需要进一步创建更为全面、系统的图书情报管理机制。网络时代进一步丰富各类资源信息,改变原本的信息挖掘、利用方式,在知识经济持续发展中,也成为信息时代经济建设的重要变量。大学相关图书情报管理者想要充分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积极转变管理职能,明确网络时代图书情报工作转型的要求。

2. 互联网时代大学图书情报工作改革创新发展思路

2.1 信息服务工作进一步强化

目前是网络发展的时代,从发展角度来看,大学图书馆的情报工作需要从电子以及线上角度进行调整更新,以电子信息情报为例,目前的大学生受益于电子信息情报的便捷性以及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逐渐离不开各种新型的电子信息载体,如手机、电脑、移动硬盘等。因此,从大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大学图书馆的图书情报工作应进一步提高信息服务工作水平,如为学生提供基础信息情报采集平台、图书资源融合、获取服务等。大学图书情报工作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标准工作体系,从服务模式创新出发,在健全管理机制的同时,实现服务的一体化以及标准化。为有效提升具体信息服务工作质量,大学可以构建专门管理图书情报工作的队伍,落实具体责任,充分利用网络管理思路来提升大学图书馆服务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图书情报信息服务。此外,在图书馆情报服务渠道的拓展上,大学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应用广泛的搜索引擎来拓宽服务渠道,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师生前来体验[1]。

2.2 整合挖掘信息资源

信息时代,采用多种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服务,但是,由于目前网络信息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信息来源问题影响着服务质量。针对该问题,大学应进一步从信息资源的整合入手,摒弃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进一步加大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如打造更适合大学图书馆的智能化信息资源服务系统,帮助师生更好地查找、获取图书情报。

此外,需要注意跨平台数据信息整合功能,可以通过健全图书信息检索界面,方便大学生快速查阅相关信息,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增强学生满意度。提升信息集成服务能力,提高用户信息搜寻效率。在相同界面内无缝存储各个学科门户信息资源,借助专业软件和信息技术在统一信息模块中全面集成各类信息服务,创新服务种类,激发出不同信息服务优势。通过融合多种信息服务模块,创建新型交流服务、信息发布模式。

知识服务方面结合学生用户实际需求,将解决用户现实问题作为直接目标,深入分析用户问题及问题环境,做好各类知识信息的采集、分析、重组、筛选、集成工作,创新知识产品,为学生用户提供具有较高实用性的知识信息。在网络时代,需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资产,创新采集图书信息资源,做好组织、维护等工作,促进知识信息不断创新,将无形知识转化为满足学生信息需求的价值资源,实现知识创造价值[2]。

2.3 创新图书情报管理技术

网络时代,图书情报服务模式从原本的半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型。为此,需要创建图书情报信息平台,提供基础信息交流渠道,方便不同时空的用户群体发表学科领域新闻,创建专题信息服务,积极吸引相关用户参与讨论,实现学科资源全面共享。各个学科的用户、师生之间还可以利用留言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交流,或在线实施问题讨论。为此,可以创建社群协作模式的图书、信息、知识共享平台,用户能够自由协作、开发编辑,对系统内文本信息共同修改编辑,平台自动记录相关用户修改历史,不断充实和改进。通过创新图书情报管理技术,打造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集成各种技术手段、机制体系以及服务制度,保障用户顺利获取高质量资源数据,支持用户参与信息组织。在管理系统构建中,相关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借助专门管理系统实施。内容管理系统也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等功能模块的重要连接桥梁。资源建设模块主要以信息内容为主,信息服务模块则是提供相关资源服务。借助管理系统能够促进信息资源相关内容顺利映射至信息服务模块,支持用户实现图书、情报相关信息资源全面共享、利用[3]。

2.4 提升情报人员专业素养

重点引入专业技术人才,增强员工专业素质。网络时代发展背景下,由于信息获取方式的增加,相关大学图书情报服务职能变得更加多样,以传统的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为例,管理人员的工作由最初的情报收藏开始向服务模式转化,因此,工作职能也就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这意味着目前大学图书馆情报工作的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具备更加专业的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素养。首先,大学应从人员的招聘入手,优先选择具有专业工作背景的人员来担任图书馆的情报工作。其次,在情报人员的培训上,应更注重专业化培训以及相关技术指导,保证人员可以有效掌握专业技能以及岗位知识。再次,大学应对管理队伍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图书馆情报工作质量。最后,图书情报人员在增强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还需要涉猎地理、科学、教育、社会经济等专业知识,并对自身实际能力进行科学评估,完善情报服务工作能力。

大学相关图书情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教育背景,工作过程中除了负责基础的图书分类等工作,还需要对正版图书的引进具有敏锐的分辨能力,了解正版图书与盗版图书在细节上的区别,避免盗版书籍进入图书馆。此外,大学图书情报人员需要具备先进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了解网络环境,正确判断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对网络中的负面信息以及不实信息进行追责与打击,净化网络环境,引导正确舆论,为师生提供干净、健康的信息服务。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具有复杂性,需要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同合作。因此,院校需要重视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其岗位需求匹配,提高部门工作效率,提升图书情报工作效率[4]。

2.5 创建完善的情报服务体系

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应该结合用户需求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为此,需要对现有图书情报服务体系实施全面重构,不断优化和完善,注重激发各类资源整合功能。需要圖书情报工作进行创新建设,突出情报工作体系的个性化服务功能。例如,考虑到读者不同的专业、兴趣、职业发展等方面需求,大学图书情报工作人员需要对读者进行人物画像,统计与分析图书馆需求,引入更多书籍类型,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读者利用新型服务平台登录账号,利用搜索功能了解图书信息,大学图书情报工作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解析读者内心实际诉求,结合用户需求对现有图书情报服务进行改善、优化,缩短图书情报工作和读者之间的距离。除此之外,在图书情报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更新相关技术措施,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例如,构建虚拟图书馆,读者可以在线上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布局,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类型。虚拟图书馆不仅高效满足读者借书需求,还可以为读者提供订阅推送服务,读者通过信息订阅,了解图书馆近期引入的书籍。虚拟图书馆受到年轻人喜欢,为此,图书馆需要利用院校官方平台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年轻人参与,为完善虚拟图书馆提供想法与建议。图书馆为师生打造开放网络交流平台,读者可以利用多种方式获得自身需要的信息。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帮助师生进行信息采集,提高师生体验感,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5]。

2.6 加大图书资源开发力度

大学图书情报活动在对相关图书文献和情报信息进行全面采集中,图书情报工作者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了解市场发展情况,利用多方渠道进行信息采集,收集相关资料,拓展调研范围与深度,为信息资源开发提供参考,明确开发方向[6]。图书情报工作者保障信息采集与信息资源开发的同步,构建信息数据库,不断完善信息框架,开发新的信息资源采集渠道,从而获得多角度、多方位的信息资源。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资源数量不断增加,规模快速扩张,出现各种低质量内容资源,增加了图书情报工作的难度。为此,需要在创新图书情报工作中,积极学习借鉴其他高校优秀图书情报工作经验,结合高校实际,设计满足实际图书情报工作要求的科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图书情报工作的价值功能。

在大学图书情报工作中,相关管理者和具体用户会将自己感觉具有良好价值的内容信息推送给相关人员,减少其他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感兴趣信息的时间消耗。将网摘技术应用于图书情报工作中,能够方便用户浏览相关内容信息,支持内容实时更新。除此之外,大学图书情报管理能够为用户提供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不同用户所需的专业资源信息各不相同,对于专业研究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不断扩展相关信息资源,方便用户查询对自己研究有价值的网页信息,在检索到价值资源内容后,可以进行保存查阅。大学图书情报工作中,需要做好信息资源采集过滤工作,科学组织归类整理,创新现有信息资源,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2.7 融合信息技术创新服务模式

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在采集相关信息资源中,需要对读者群体的不同特征进行明确划分,准确捕捉各个读者需求,进一步加深读者间的交流联系,促进知识分布和读者多样需求互相适应。随着新时期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读者阅读喜好、方向等也出现变化,需求逐渐多样。为此,图书情报工作者需要创新服务模式,了解读者不同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如开通线上借书服务。基于现今职业多样化发展,读者对知识的需求也更加多样且具有碎片化特点,对阅读服务的要求也逐渐多样。因此,图书情报工作者需要强化关键词搜索等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7]。

目前,大部分用户都倾向于分享通过移动平台获取的最新图书、情报信息和知识,同时会将相关知识分享至微信、微博等基础平台。因此,在图书情报工作中,可以借助先进技术支持构建移动平台,提高师生利用移动平台的兴趣,扩展用户信息交流途径。例如,在阅读相关订阅书籍、报刊信息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喜欢的文章用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进行分享。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信息服务,进行关联推荐,分析用户感兴趣的书籍信息,进行相关推荐。此外,可进行聚类推荐,分析阅读书籍所属类别。融合相关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用户提供多角度、全面性的推送服务,降低用户的信息检索工作量,提升用户的整体满意度。

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技术持续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大学图书情报工作,不断丰富创新图书情报信息,创新研究知识管理方法,合理利用先进技术提升管理质量,并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提升资源整合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进一步提升目前大学图书情报工作质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促进大学的现代化、网络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新宇,刘慧敏.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及集团采购工作回顾与展望—纪念辽宁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成立40周年[J].图书馆学刊,2023,45(4): 1-8.

[2]田子玉,郑德华,张岩等.数字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创新策略[J].科技资讯,2022,20(22):236-239.

[3]任娇菡,王珏,初景利.学术期刊融合出版的实践与思考——以《图书情报工作》为例[J].数字图书馆论坛,2022(10): 35-40.

[4]谭柏华,周凌云.湘潭大学图书馆当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单位[J].档案学刊,2022(1):108.

[5]张羽凌.基于数字信息背景探究图书馆图书情报工作的创新应用[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5(6):3-4.

[6]陆伟.开启学科融合与实践创新的新征程——纪念《图书情报工作》创刊65周年[J].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2):9.

[7]郑芙玉.基于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图书情报工作[J].传媒论坛,2021,4(8): 148-149.

作者简介:林海,本科,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

猜你喜欢

情报工作互联网时代改革创新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工作委员会第十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在长沙召开
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在长沙召开
曾希圣与人民军队情报工作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河北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改革创新之我见
互联网时代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探讨
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