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堂小练笔 高效实现以读促写

2024-05-16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顾雪兰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古诗教材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三小学 顾雪兰

小练笔,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解析、领会随机动手写一些小段落、小片段。通过灵活高效的课堂小练笔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积累习作技巧与方法,可以助力解决目前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一是学生语文知识不够丰富,内容不够充实,语言缺少文采,这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及遣词造句的能力尚浅紧密相关;二是学生语言文字的有效积累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只停留于口头的理解、表达与积累,没有参与语言文字的情境化运用,没有及时诉诸笔端,吸收内化;三是讲练分离,教材阅读和写作练习割裂,导致写作内容无支点,写作方法无借鉴。课程方案设置的每周两课时的集中作文教学,脱离了具体的语言文字表述环境,迁移运用难度较大。所以,课堂小练笔的合理安排、有效落实,不仅会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灵动和富有生机,还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有力促进以读促写。

一、重视课堂小练笔,搭建由读到写的桥梁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阅读的丰富积累与写作技巧的有效掌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练笔的重要作用与价值,引导学生将课堂上阅读到的文字、习得的技法,当堂转化为语言文字的实践与运用,使读与写的联系更紧密,贯通由读到写能力迁移的通道,以阅读为抓手,切实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一)情境鲜活,激发写作愿望

教材往往包含特定具体的场合、景象和境地,教师更易于营造出与之相应的情感和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产生持续、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写作愿望和动机,缩短学生与文字的心理距离。

(二)即学即练,树立自主意识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整个学习过程是以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得到发展为目的。课堂小练笔就是引导学生参照教材,依据范本进行探究、反思后将习得方法进行应用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习作表达的方法和技巧,探究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过程,充满从发现、探究、模仿到内化、实践的喜悦,降低了习作难度,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

(三)开放创新,展现多元思维

教材在学习过程中起举例和示范的作用,有助于学生自主理解、发散思维,形成个性化的体验,且这种体验是在宽松愉悦的氛围里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深化落实的,能及时捕捉学生的思维灵感,将无形的思维过程转化为有形的文字,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多元性。

(四)差异呈现,体现以生为本

学生之间存在认识、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差异,小练笔呈现的内容也会各不相同,水平有高有低。小练笔篇幅短小,更适合教师实施差异化引导,鼓励学生在个人原有能力水平基础之上,通过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取得不同的收获,获得不同的发展。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评价,能够缩短学生写作与教师评价的反馈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具体、更精准的指导。

二、巧设课堂小练笔,实现由读到写的迁移

认识课堂小练笔,用好课堂小练笔,发挥其最大的优势与作用,要讲求策略,使其可操作性、适切性强,助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达到以读促写的目的。

(一)即时激趣,“打铁”需“趁热”

课堂小练笔具有目标明确、节奏明快、简易快捷,以及结果呈现快等特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善于利用这些特点,精挑细选设计小练笔,如可选择语言有特色或能唤起学生情感共鸣、具有创作空间的段落或片段练习,因为有了课堂阅读教学的语言铺垫和情绪预设,可以有效降低习作的难度和梯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兴趣。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这一课,老舍先生明贬实褒的写法十分有特色,语言活泼有生趣,学生读得意兴盎然。教师及时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对照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仿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表,有文可仿,课堂小练笔精彩纷呈。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小练笔要合理控制时长,练笔字数不宜过多,篇幅不宜过长,使其有效、有序推进课堂进程,激励学生主动表达、乐于表达。

(二)参照模仿,依“葫芦”画“瓢”

心理学中的模仿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模仿过程而产生的。虽然学生可通过观察发现语言文字表述的特点,但要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完成从观察到实践的过渡,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课堂小练笔就是模仿学习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做到用教材教、用教材学。指导学生借鉴教材的文章结构和谋篇布局的方法,精彩段落的遣词造句和语言表达方式,作者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依照教材,随机仿写。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一课,老舍先生用生动、细腻又带有京味儿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北京春节年俗的十里长卷。单在介绍传统美食时,就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描写:第一自然段对腊八粥的丰富用料进行了介绍,第二自然段从腊八蒜的制作程序展开了讲解。教师要善于捕捉写作角度的细微差异,启发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一种美食,当堂练写。这样既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难题,还解决了学生怎样写的困难。同时,还减轻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将模仿练习及时在课堂小练笔中得以实践,不断强化,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技能,培养其思维的精确性和表达的条理性,真正做到了以读促写。

(三)借题发挥,“人云”不“亦云”

这是相对于参照模仿而言的,不是一一对应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教材有充分认识与感悟的基础上,将其中印象深刻、有探讨价值之处巧妙地迁移应用在自己的课堂小练笔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如笔者执教鲁迅先生的散文诗《好的故事》这首诗歌时,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亦真亦幻的描绘,表达在希望与失望的重重矛盾中,对自由和真理、美好和理想的追求与歌颂。由于学生距离鲁迅生活的时代较为久远,理解诗歌意境有难度。笔者在课堂教学的小结环节启发学生:“‘坏的故事’是怎样的?”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本节课的体会对当时黑暗、压抑的社会背景已有所了解,经教师一点拨,即兴创作了一小节诗歌,学生通过稚嫩却灵敏的笔触,仅仅用了几句诗,就表达出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也走进了鲁迅的内心情感世界,能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诗歌。通过简短的小练笔,借题发挥,使得诗歌教学相得益彰,学生练笔精彩纷呈。在原有教材的思路上逆向而行,结合学生已有体验和知识储备,融入真情实感,学生对原教材的理解会更有代入感,同时也在思辨中落实了以读促思、以读促写。

(四)古诗改写,“博古”可“通今”

现行语文教材,每一册都编排有几首古诗。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古诗改写就是在理解原来诗句的基础上,将诗句进行再创作,改写成现代白话文。改写基于古诗,内容不变,在画面表述、意境营造、细节描绘、修辞运用、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学生均可融入自己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古诗储备积累,又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表达的层次性和多样化;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训练了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既提高了学生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技巧。如《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短小精悍却极具改写价值的小古文,学生通过对群儿与王戎的不同表现进行改写,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和人物形象;再通过对“人问之”与王戎“答曰”这一对话过程进行改写,进一步分析王戎基于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在改写练笔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课堂上,学生自主阅读,以学生的练笔表达替代教师的分析讲解,深化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以学生现代视角理解、鉴赏古人古文,汲取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教师应善于利用古诗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古诗小练笔,既可以为学生提供练笔依据,降低练笔难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勤思考、勤动笔的良好读写习惯。

(五)图文补白,“虚往”而“实归”

不少课文有丰富有趣的插图,这些插图的画面可传递给学生多种多样的信息,可听、可看、可闻、可触,教师可以让学生细致体会画面、尽情想象,描绘出隐含在画面中的信息,在将画变成话、把话变成文字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读”画能力、观察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材中还有很多文章都给学生留有可以想象的语言空间,如人物语言和心理的留白、故事情节的空缺或结尾的悬念等。教师要善于捕捉可以进行有效练笔的空白点,这样不仅能有效促进课堂阅读,还能加大书面语言的训练力度,及时地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文字的形式沉淀下来。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一文中,有如下语句:“谁也不知道一支铅笔有多少梦想……”这就给学生预留了一个空白空间。教师可及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样的练笔迎合了学生的阅读需求,照应了文本空白的呼唤,是有效的课堂练笔。很多文章在结尾留有余地,供学生回味想象。如小说《桥》在结尾才交代老支书和小伙子是一对父子。这样一个出人意料、戛然而止的结尾却更能让读者意犹未尽,学生在受到激烈的情感冲击后,及时动笔写出想对老支书说的话,这样的表达是发自肺腑的,学生也更能充分感受到老支书刚正不阿、大公无私的光辉形象。在小说中,未尽的情感凝成了文字,落在了笔端。

三、善用课堂小练笔,提高以读促写的效率

写作是观点和积累的表达,是分享知识和经验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持续的思考,激发新的见解和看法,进而推动其思维品质的提升;写作还是个性化创作的过程,通过文字的排布铺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充满思想的美感;同时,写作也是塑造精神世界的途径之一,能将模糊的概念和复杂的情感条理化、具象化。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以广泛阅读为基础的,而课堂小练笔正是由广阅读向精写作转化的阶梯和通道。课堂小练笔可助学生借课堂阅读积累的丰富习作素材与阅读经验,提炼个人观念与认识;有助于学生分析理解阅读材料传递的情感价值,为学生品质健全和完善提供参照样本;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自我体验,为个性化表达提供情感价值,并助其适切表达。课堂小练笔的实质是对阅读材料理解的内化、思考的深化、思维的转换过程;是写作精细化、具体化、灵活化的基础性训练。一课一阅读、一读一小练、一练一阶梯,拾级而上,最终实现以读促写。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小练笔正是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写作表达的纯熟技巧。这种先研读后练写的学习方式,是进行以读促写的常规训练,是在加强以读促写的紧密联系,强化以读促写的意识,探寻以读促写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只要时常练习,自然就会熟练,学生写作也是如此。课堂小练笔就是训练学生写作熟能生巧的过程,将学生的写作难点通过课堂上的小练笔化繁为简、不动声色地逐个击破,是减轻学生长文写作负担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写作能力的重要渠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提高对教材的认知敏感度,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源,多给学生创造练笔机会,精心设计课堂练笔,这既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与积淀,也是以读促写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实现。教师要充分认识课堂小练笔就是读写相长、以读促写的过程,是学生在课堂阅读实践中主动积累、梳理、整合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是通过阅读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利用个体语言经验进行书写与表达的过程;是学生写作难度由高到低、写作压力大而化小、写作水平拾级而上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巧用策略,善用小练笔,能够实现学生由阅读到写作的意识内化和能力迁移,在以读促写的过程中为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发展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古诗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