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复述”教学要素的落实
2024-05-16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越秀校区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越秀校区 冯 娜
“复述”是指由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消化吸收、记忆存储、推理判断、信息整理、内化吸收和输出表达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积累、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同时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主旨,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于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对学生复述的流畅性、词语运用的准确性,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性,对学生的掌握程度有更加明确的反馈,以做到个性化教育。因此,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更加明确了复述作为语文核心能力之一和核心语文素养体现的重要性,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复述教学要素在落实中的问题
(一)于教师层面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复述总被认为是可有可无、无关紧要的教学环节。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假、大、偏。
“假”是指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复述课文这一教学任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真正得到落实。尽管有明确的复述要求写在统编版语文教材课文后面,但绝大多数教师经常采取的做法是“临近下课,匆忙布置”——让学生课后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内容讲给同学或者家长听。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学生是否完成复述作业教师无法掌握,进行了复述的学生也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大”是指教师未对所要复述的语文课文做一定的取舍,导致部分叙事性的文章过于冗长,甚至达千字,学生提取不到或者提取不准关键信息,再想复述就更加不易。“偏”是指有些教师策略把握不当,要求学生把课文完全背诵下来,在增加学生学习难度的同时,也使他们无法感受到复述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二)于学生层面
部分学生面临知识脱节、口语表达差、复述课文策略不会运用的问题。
知识脱节是指统编版语文教材已经进入创造性复述阶段了,而学生对于之前使用的教材要求的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甚至捕捉基本情节等复述都还未完全掌握。口语表达差是指由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书面表达,从而造成学生口语表达差,条理性、语言连贯性不够,成为学生整体复述课文时较为常见的现象。复述课文策略了解得少、不会运用,同时得不到教师的正向反馈,没有成就感、喜悦感,学生体会不到复述课文所能带来的乐趣,自然对复述的学习不感兴趣。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复述教学要素的落实策略
(一)从整体出发,找准定位,教师为复述教学站稳立足点
想要有效落实复述要素,教师首先要对各阶段的复述要求有整体把握,充分深入研究教材的编写逻辑,了解其内在的前后关系。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是培养学生复述能力的关键。
由容易到困难、由需要教师给出支架帮助到自由发挥,难易程度和教学方法的有序分布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对于“复述”这个语文要素安排的纵向线索。在第一学段,童话故事、影视资料是复述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及感兴趣的情节,能够达到捕捉基本情节的要求。在第二学段,叙事性作品成为复述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能够在大脑中感受到所学习的语言材料中的主要形象和使用的优美语言,能够做到相关信息详细复述和对材料的概括简要复述。在第三学段,叙事性作品依然是本学段要学习的内容,了解时间梗概,对于故事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场景和细节能用简单的语言文字对其加以清晰明确的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能够将自身的感受和语言材料中的故事情节相结合,既表现出对课文内容的准确表达,又能根据相关情节说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形成创造性复述。
不同的学段对复述教学有不同的要求,基础阶段在前,发展接续,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层层递进。这样的编排方式,在遵循语文学习基本规律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由扶到放的梯度训练序列。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复述训练目标的整体性和连贯性出发,不仅要对该学段复述目标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把握,更要注重整个小学阶段的总体目标,密切关注单元内、单元与单元之间、年级与年级之间的关联,在把握学生学习目标的递进性和连贯性的同时,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其连接起来,使学生能够深入浅出地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复述的各项能力。
(二)从个体出发,把握学情,为复述教学找准起点
想要有效落实复述要素,教师首先要对各阶段的学生学习情况有整体把握,落实到个体掌握的差异性上,同时关注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记忆能力、逻辑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等。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也是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更是教学内容解析的客观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策略之前,要通过查阅相关的调研资料,对各阶段学生复述掌握情况有个大体上的了解。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是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相关报道和调研材料中提出的共性问题在不同学生的身上体现的程度和广度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复述情境是指教师根据课文创设的有利于学生进行复述的课堂或课外环境,复述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在情境中的真实表达需求,为学生创造复述表达的时间、空间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所学内容的复述中来,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句准确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以童话故事为主要复述内容的低年级编排,是符合低年级学生喜好的,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的复述内容创设各种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复述欲望,使其在潜移默化中随情随境复述故事。
教师通过复述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对所要复述的材料加以复述和表达,这就使得教师要在复述学情的不同经纬度上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有利于其在教学设计中的规划,能够有效地优化教学流程,更加高效地达成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记忆能力、逻辑能力、关键信息获取能力、想象力和情感感知能力等。
(三)从生活出发,拓展外延,为复述教学找准着力点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想办法拓展复述教学外延。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复述能力的“堵点”也不尽相同,教师应当以其日常生活为着力点,通过与其对话,对其进行不断引导。教师可以以时段为载体,在不同时间段上密切关注不同的个体或几个复述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从身边最熟悉的事物讲起,从而使其语言组织能力和敢于表达的勇气得到极大的增强。再根据对个体的掌握程度,通过个性化引导,将其思维引导到对所学语文课文的复述中来。如此,学生的复述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要实现复述向生活延伸,就需要教师结合客观实际搭建更多的复述平台,建立符合学生需求的激励机制。比如每节语文课堂上,在课前或课后拿出固定的3~5分钟,给学生一个向大家展示的小舞台。学生可以单人或多人组合的方式,分别复述他们课外读过的语文材料,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等。
建立密切的家校联系,也有利于复述向课外的延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鼓励他们把课堂学会的内容回家后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复述,并鼓励家长将孩子复述的视频发到家校班级群里。教师再结合奖励机制,对于认真完成的学生颁发“复述之星”等荣誉称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复述的积极性,还可以方便教师对全班学生学情的掌握和个性化定位。
(四)从文化出发,增长见闻,为复述教学找准增长点
课堂的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讲述、学生聆听的方式进行,这会让学生产生“我听懂了即我会了”的错觉,但实际情况却是即使听懂了也不一定能够顺利地复述出教师讲授的内容。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学生多实践,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第一手体验,经过内化、加工后,对外输出。学校可以组织基于传统文化的春游、秋游,也可以组织一些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活动,以文化为内生动力,使其成为学生复述的增长点。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有很多简单易懂又源远流长的小故事,中华文化是深刻于每个中国人基因深处的文化烙印。教师可以以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为出发点,使学生在旅游、劳动、实践中增长见闻,为其复述能力的加强找到增长点。如对中华医学,学校可以开展“中华医学传承之旅”,带领学生走进百年老字号药堂,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一下百年老店的文化气息,闻一闻药材散发出来的味道。而与传统中医药有关的人物,如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他们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学生亲自感受中医药的魅力,有利于他们讲好这些故事,是复述能力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然后再回到课堂上,组织活动让学生对本次实践中学到的内容加以复述,教师据此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流畅性加以考查评价,对学生的复述能力有准确的把握。
总之,教师要以“复述”为主轴,以课堂为主战场,让复述的每一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整体出发,找准定位,吃透教材,使复述教学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立足点。以学生语文学习规律为准则,从个体客观实际出发,把握学情,让复述教学的起点明晰准确。以生活和文化为着力点和增长点,使学生的复述更加流畅准确,同时增强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复述教学假、大、偏的问题,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知识脱节、口语表达差、掌握不了课文复述策略的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复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