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元视角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以《彼得与狼》一课为例

2024-05-16江苏省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何梦霏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音色乐器音乐

江苏省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 何梦霏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艺术课程教学要围绕核心素养,为了打通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通道,从知识本位向学科育人的方向去转变,大单元教学应运而生。《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一书也提及:深度学习倡导单元学习。笔者认为,教师只有自身培养单元意识,深挖“知识与技能”这一暗线,进行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才能最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下面,笔者将结合苏少版音乐四年级下册《彼得与狼》一课,谈一谈如何从单元视角进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一、依循逻辑关系,重构教学序列

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分为自然单元教学设计和重组单元教学设计。重组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新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蓝本,按学科大主题、大概念等从小学到初中,个别延伸到高中,进行横向或纵向的大单元设计。笔者在研读新课标时关注到: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音乐的表现要素,理解音乐体裁和风格,丰富音乐审美体验,深化音乐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欣赏学习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体裁与风格,提升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笔者依据小学生所喜爱的童话故事设计本单元的主要教学思路,将“用音乐讲故事”作为本单元的教学脉络,梳理了苏少版音乐教材上用管弦乐演绎的富有故事情节的作品,并将其串成这条发展链上的线索。如: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唱游森林”中的《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音乐故事会”中的《龟兔赛跑》,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飞翔的翅膀”中的《天鹅》,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唱游森林”中的《彼得与狼》。这几部作品都是以西洋管弦乐来塑造音乐形象的,旋律优美动听,富有故事情节,深受学生的喜爱。

作品《野蜂飞舞》,作曲家用小提琴快速演奏的技巧塑造了成群结队漫天飞舞的蜜蜂形象;作品《狮王进行曲》,作曲家用钢琴跟低音弦乐的演奏,塑造了威猛的狮王形象;作品《天鹅》,作曲家用大提琴优美浑厚的音色塑造了翩翩起舞的天鹅形象;作品《龟兔赛跑》,作曲家用单簧管优美动人的音色塑造了活泼俏皮的兔子形象,用大管低沉浑厚的音色塑造了行动缓慢的乌龟形象;作品《彼得与狼》,作曲家用三支圆号低沉圆润的音色塑造了凶恶、阴险的狼形象,用长笛清脆明亮的音色塑造了轻快活泼的小鸟形象,用双簧管尖锐的音色塑造了蹒跚走路的鸭子形象;等等。

但是针对这些作品,教师如果仅从单一作品入手,那么仅仅只是解决了单一课时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的意义就会比较小,站位也会显得比较低。如果能够将这些音乐以一条线索串起来,以“用音乐讲故事”作为本单元的教学脉络,以学习任务为抓手,学生就能通过欣赏《野蜂飞舞》《狮王进行曲》《天鹅》等作品,来深入理解西洋管弦乐器对于塑造单一主题形象的作用。通过学习《彼得与狼》《龟兔赛跑》等作品,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多种乐器塑造童话群象的作用,并且感受和认识“交响童话”这一全新体裁。最后通过创编交响童话作品,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实现有深度的发展、有高度的提升。

根据单元学习主题与思路的设定,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更加深刻直观地理解交响童话的概念,对西洋管弦乐器的认识可以从“未知”到“已知”,甚至可以实现从“已知”到会运用的高进阶变化,从而实现深度学习,落实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基于学情分析,锚定课时目标

“以学定教”指的是要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也就是说在教学时教师要做到“目中有人”“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做到“温故而知新”,那么在教学上,也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根据本单元的整体教学思路,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不同西洋管弦乐器音色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并且也能区分部分乐器的音色。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在第二课时中继续渗透西洋管弦乐器的知识,学生就会更加容易接受并且吸收。因此,教师制订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进一步感受不同西洋管弦乐器音色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学生能够认识到除了用不同的乐器音色来塑造音乐形象外,还可以通过改变其他音乐要素来体现音乐形象性格的变化。

(3)学生能够认识“交响童话”这一音乐体裁,并且能够进行知识迁移,尝试编创。

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节课的风向标,它指引着教师与学生要去往哪个方向,并且要去到哪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乐器音色对于塑造形象的作用,逐步提升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在分析《彼得与狼》等作品后,明白乐器是如何塑造音乐形象的,并尝试创编,从而提升学生的创编能力。这两种能力最终都指向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三、明确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

在梳理教学脉络、锚定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西洋管弦乐器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因此,本节课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再一次聆听上节课乐器音色的“自我介绍”,这样的设计,也是对于前一课时的“瞻前”。再补充相关乐器音色,继续加深学生对于不同西洋管弦乐器音色的认识,并且加深对这些乐器音色特点的了解。接着,以无声动画片展示狼的形象,并让学生来选一选,用何种乐器来塑造该形象更合适,并说一说为什么。同时也使用音乐制作软件,用小提琴、大管、圆号三种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旋律(彼得主题旋律),让学生通过对比聆听,感受音色变化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所起到的作用。在这里,教师采用了视听结合法、对比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的西洋乐器音色特点以及它们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用“la”来哼唱每个角色的主题旋律,在哼唱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在用大管塑造老爷爷形象时,旋律运用了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大管不仅塑造了一个老爷爷形象,同音反复的演奏同时也体现了这是个絮絮叨叨的老爷爷形象。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创编“交响童话”埋下伏笔,本节课又扩展了一首《龟兔赛跑》,这一作品也是用大管来塑造形象的,这一次大管塑造的是乌龟形象。学生通过对比聆听发现,大管的演奏是缓慢的,通过音乐速度的变化,作品塑造了一个慢悠悠走路的乌龟形象。学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感受到了乐器音色对于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学习到了音乐要素变化的同时也是对音乐形象性格的再加工。本节课的学习,为下一课时的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顾后”作用。

四、立足真实情境,关注教学评价

《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一书提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未来可以成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既然目的指向的是“为了真实情境”,那么学习就应该“根植于真实情境”。基于此,教师在本节课的拓展环节也做了如下设计:

拓展:校园文化艺术节需要排练一个童话剧,请你选择乐器,编创一首合适的“交响童话”作为此剧本的背景音乐。

这种基于真实情境的设计是在学生学习并了解了交响乐器是可以塑造音乐形象的基础上提出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再创设真实的情境去评价学生是否会真实运用,才是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考验,才是对学生是否进行深度学习的真实评价。崔允漷提出:在特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除拓展环节外,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评价贯穿始终。

只有“教、学、评”体现一致性,才能让教师从关注自身的“教”向关注学生的“学”转变,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心中有单元整体教学意识,研读教材内容,锚定教学目标,做到“目中有人”,创设真实情境,才能够真正落实学科育人的价值,也可以逐步实现让学生的音乐学习真正从“学以待用”向“学以致用”转变。

猜你喜欢

音色乐器音乐
学乐器
乐器
圣诞音乐路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音乐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