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234”模式,让每个生命在劳动教育中熠熠生辉

2024-05-16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叶应徵

小学教学研究 2024年8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课程

江西省萍乡市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 叶应徵

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萍乡经济开发区光丰小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以劳树德、以劳育美,构建“234”劳动教育实施模式,为学生发展赋能,形成“人人爱劳动、劳动最光荣”的校园新风尚,让每个生命在劳动教育中熠熠生辉。

一、两个平台,开辟劳动教育的实践空间

平台让劳动实践由理念转变为具象。学校积极打造校内、校外劳动实践平台,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劳动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得以充分展现,让劳动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

(一)体验劳动快乐

校内农业劳作基地“丰收园”占地近1万平方米,共计投入40余万元,于2022年获评萍乡市劳动教育示范基地。该园集果蔬、花卉、草本植物种植为一体,由蔬菜园、本草园、花卉园、百果园、沙画园五大区域组成,由“蒸蒸”日上、向阳“花”开、“智”创未来三个篇章呈现劳动基地的文化长卷。丰收园里,春有花香、夏有蝉鸣、秋收硕果、冬看雪落,一年四季,各有风景,让劳动教育回归自然的本质。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全程参与种植、灌溉、施肥、收获等实践过程,让学生亲身领略四季的变换,感受从种子到果实的奇妙,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意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专业的实践课程,真正实现教材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二)培养劳动能力

校外研学基地的茶园里、稻田上、工厂内都有学生求知探索的身影,师生贴近自然,用眼去观察,用脚去丈量,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伟大;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学做一名图书管理员,亲身体验管理员辛勤的劳动过程;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清扫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走进养老院,学生各展所长,发挥自己的才艺,用自己的劳动为他人带来幸福。家校社联动,体现劳动教育的激励性、多样性和丰富性,让学生的成长与生活紧密连接,感知劳动赋予生活的多彩与美好,唤醒生命力、创造力,培养劳动能力。

二、“三基”为本,夯实劳动教育的实施基础

学校将劳动教育列入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内容,科学规划,有力保障,全力夯实基础,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进行,让劳动教育优质地延续。

(一)认识是基础

学校多次召开劳动教育实施动员会,帮助全体教师转变劳动教育思想观念,确保认识到位;开展劳动教研,学习劳动课程标准和劳动教育新理念,把握劳动教育实施方向,增强劳动教学本领。

(二)保障是基本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班级劳动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劳动教育实施小组,制订《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每班每周开设1节劳动课,组织学生每人每天开展20分钟校内劳动实践和完成一项家庭劳动任务,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三)团队是基准

学校组建劳动教研团队,引领劳动教育落地实施。校长带领教研核心成员于2021年2月成功申报了省级规划课题“小学劳动教育体系与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在几年的实践研究中,构建了劳动教育体系,探索了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建立了劳动教育评价机制。评选一批劳动教师榜样,分享他们的劳动教育成果,形成一批可推广的劳动教育经验,建设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教研团队编写了小学阶段全册《向光劳动》读本,设计了校本化劳动任务清单。

三、“四化”并推,丰富劳动教育的方法内涵

内涵延展劳动实践的旺盛生命力。学校构建系列化、整体化、项目化、科学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启蒙、劳动技能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精神的弘扬,让劳动教育有声有色地开展。

(一)整合资源,劳动内容系列化

一是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个维度,将劳动教育内容进行系统思考和架构,形成系列化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生活劳动“日常化”,要求学生每天独立整理内务,分担约定的家务,填写每日“居家劳动清单”;生产劳动“课程化”,学习教材中的各类课程,由专职教师规范传授各种劳动技能;服务性劳动“岗位化”,在班级和校园中设立“分餐小帮手”“垃圾分类监督员”“红领巾监督员”等十几个岗位,所有学生轮流上岗服务。按照不同的劳动内容,分类组织、精准施策,使劳动课程更具操作性,也能更好地落地。二是利用校内社团和社会实践劳动,将劳动课程横向扩展,为学生打造更加多彩的劳动课堂,实现课堂到课程、课程到课堂的双向贯通。利用德育活动、班队活动、研学旅行等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实践探索。校外基地中先进的劳动生产设备、前沿的劳动技术信息、受人尊敬的专家劳模等,是最生动的劳动教育素材。学生在课外劳动的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获得劳动幸福感。

(二)深耕教研,学科融合整体化

实施劳动教育与学科融合的有效策略,开展趣味劳动课程与音体美学科的体验式融合,创设劳动欢乐课堂,开展扎染、手工、创意泥等课程,开展生活劳动课程与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的课例式融合。联系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掘生活中的劳动教育素材,让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道德与法治、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在节气知识学习中了解劳动文化;在自我服务中感知劳动乐趣;在服务他人时,培养劳动习惯;在公益活动中,体会劳动光荣,珍惜劳动成果。开展科技劳动课程与信息科技学科的项目式融合。将科技活动与社团活动结合,开设科创班,让学生动手学习造纸术和制作洗手液等课程,拓宽科技劳动课程实施途径;将科技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开设特色编程课程,丰富科技劳动课程内容,发挥劳动教育的整体育人功能。

(三)变革方式,劳动实践项目化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指向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蕴含核心概念驱动性问题的持续探究,引发学生对真实复杂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实现跨情境的知识迁移,进行创造性运用,在情境中获得生长性经验,形成可视化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开发项目化劳动活动,指导教师明确定位,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强化“核心概念—驱动性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展示成果—全程评价”的学习认知过程。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参与并亲身经历从项目规划、实施到成果获取的整个实践过程,体悟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在经历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了劳动技术、劳动能力、劳动思维和品质。

(四)创新机制,劳动评价科学化

学校依托少先队大队部构建红领巾“劳动章”评价体系,即“个人劳动技能评价(生活百事通)→班级管理水平评价(流动红旗班)→年级组评价(星级年级组)→红领巾劳动章评价(校级榜样)”,落实争章活动,并将其融入少先队员成长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校开展了团体捆绑、个人激励、团队体验合作、展览展示等多种劳动教育评价,逐渐形成了“团体+个人,基础+特色”的多元化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例如:日常班级团体卫生劳动教育评价,在具体劳动项目中实施“生活百事通”、节气小达人等个人激励式劳动教育评价,依托丰收园开展种植、采摘、建设花园等体验合作式劳动教育评价,依托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开展家庭式劳动教育评价。学校对突出的团体及个人进行大力表彰,为获奖团体及个人颁发奖品、奖状,校长亲自为学生佩戴“红领巾劳动奖章”。一系列的多元评价举措,为劳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学校劳动教育实践经验在学习强国平台、江西文明网、江西教育公众号、萍乡日报、萍乡新闻等媒体先后报道23次。

形成劳动教育模式,形成可效仿的、可推广的经验,让劳动教育四面开花。向光而行,未来可期。学校将紧跟新时代的教改步伐,尊重劳动实践的教学规律,实现“以劳立品、以劳修行、以劳启智”的教育追求,让每个生命在劳动教育中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