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研学旅行课程研究
——以“小脚丫的旅行”研学项目为例
2024-05-16文张洁
文 张 洁
我园坐落于吴文化圣地鸿山脚下,周边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幼儿的游戏来源于生活经验,幼儿的学习需要链接到社会资源的利用中。我们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从科学化审议、生活化需要、序列化思考、项目化开展等方面,开发和实施研学课程,不断丰富幼儿社会认知,帮助幼儿获得社会行为。本文以“小脚丫的旅行”项目活动为例,从课程资源、课程目标、课程实施等方面,分析了基于生活化教育思想的研学课程研究情况。
一、资源基于科学化审议
在课程建构和实施中,我们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要求,仔细收集、分析并筛选以幼儿园为圆心,涵盖园内、园外自然、文化资源。同时,在课程建设中采用审议的方式,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并将其一一分类,力图为教师生成、开发课程提供可借鉴的资源列表。①吴文化资源:遗迹景观类,如吴文化博物馆、鸿山梁鸿湿地公园、泰伯陵、怀海义庄等;民俗风情类,如吴文化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地方名人类,如鸿山名人泰伯、梁鸿孟光等。②自然资源:园内资源,不同季节幼儿园内花、草、树、木、种植园地等;园外资源,幼儿园周边不同季节的田野、湿地公园、生态园、葡萄园、茶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地。③社区资源:幼儿园周边的社区、联盟单位泰伯实验学校、怀海义庄等结对单位。④家庭资源:人力资源,根据家长不同特长构建家长社团;物力资源,为主题活动开展做好物质、知识经验准备。
二、目标基于生活化需要
课程目标的架构,应遵循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教师的经验与反思,应定位于幼儿的生活需要,实现教师教育与幼儿需要的“真实”融合。因此,在确定“小脚丫的旅行”课程目标时,我们基于生活化需要:一是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二是发展幼儿的社会情感,三是帮助幼儿获得社会行为。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每一次的远足活动中有意识地预设情境,以此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社会认知,如交往的能力、应变的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等,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社会情感。
三、内容基于序列化思考
我们将鸿山本土最具季节性和民俗性的内容进行整合,序列化架构“小脚丫”项目活动,如“小班泰幼春日之旅”“中班梁鸿湿地公园踏青之旅”“大班鸿山远足之旅”等。①小班——春满校园。我们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园内花木为课程资源,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本化研学活动,如野餐、游园等,让幼儿在亲身观察、体验中了解春天,感受春天的美景。②中班——梁鸿湿地公园赏春之旅。梁鸿湿地公园是我园社会实践基地之一,人文资源丰富。幼儿通过自身体验,领略吴地春光美景,接受良好的人文熏陶,提升运动能力、户外适应能力,激发幼儿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③大班——鸿山远足寻根之旅。鸿山是吴文化的发源地,这里有吴文化先祖——吴泰伯的墓。在活动中,幼儿亲近大自然,探寻吴文化基因。
四、过程应基于项目化开展
在“小脚丫的旅行”研学活动中,我们采用项目学习的模式,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幼儿自主参与、亲身实践、查阅资料、同伴互助等方式,开展课程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①班牌DIY。“远足路上不见了,怎么办?”带着疑问,幼儿自由讨论。为了防止走丢,幼儿建议设计“个性班牌”。大家讨论班牌标记、设计班牌内容,亲手绘制出一个个具有独特风景线的个性班牌,成为远足路上的一大亮点。②门票PK。“我没有见过门票?”“怎么设计?”带着疑问,幼儿通过实物对比、查找资料,获取了景点名字、价钱、景区图片等关键信息。有的幼儿将一座绿色的鸿山搬到门票上,有的幼儿将高高的仰止阁搬到门票上,有的幼儿将美丽的茶园搬到门票上……幼儿对门票设计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是,门票只能选择一张,该如何选择呢?为此,门票之小舞台PK 赛如火如荼地展开了。③远足PLAN。“如何准备才能让旅行更顺利呢?”幼儿一起讨论,根据已有经验,制作远足计划书。我们从幼儿的兴趣与问题出发,充分挖掘吴地自然和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开展项目式研学活动,由此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丰盈幼儿的生命体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