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把困难生困在“吃清水煮白菜”的刻板印象里

2024-05-16张艺栌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4年2期
关键词:刻板助学金花钱

张艺栌

困难生的日常消费,怎样算高?怎样算合适?在学校里,这样的话题总是容易引起讨论。在困难生之间,助学金的发放标准与发放方向,可能成为校园举报事件的导火索。倘若有助学金领取者消费大手大脚,很容易引起众怒。即便在不需要领取助学金的普通学生之间,类似事件也会被摆到聚光灯下,挑动人们心中名为“公平感”的那根弦。

最近,发生在中山大学的一起相关事件引发社会关注。身在校园,我和身边的同学对此更有直接感触。与以往一些“冒领助学金”的“戏码”不同,这次事件中的困难生,困难是真困难,消费也是真的高。据校方通报:涉事困难生符合助学金受领资质,家庭条件也并不富裕,但无论是“苹果四件套”,还是上千元的演唱会门票,这些很多非困难生都不舍得花钱购买的“轻奢侈品”,该生都买了。对此,有人觉得这在道德上说不过去,对不起社会的资助;也有人觉得只要当事人生活困难的情况不假,在消费上怎么取舍是他自己的事。就高校学生而言,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出不同的观点。

对于设立助学金的本意,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拉一把”,让因为经济原因在教育资源上处于劣势的人有一个赶上的机会,打破阶层和出身的禁锢。助学金的兜底性,使得大多数人对助学金的最高期待就是“填补鸿沟”,帮助困难生达到与非困难生相仿的生活水平。但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那些受资助者居然在某些方面可以“高消费”时,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与“被辜负感”就会油然而生。

对这样的现象,学校该采取何种措施?常见的观点之一,是提倡在审核家庭收入等“硬标准”外增设“软标准”。比如,有大学通过跟踪学生在学校食堂、超市的校园卡消费数据,直接对“日子过得紧”的同学定向发放补贴,这就在网上赢得了广泛好评。

大家当然都希望助学金“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那些生活明明不困难,却领着困难生补贴“挥金如土”的造假者,所有人都深恶痛绝。但是,如果一个同学家庭条件真困难,我们倒也不必将其困在“每天吃清水煮白菜”的刻板印象里。每個人都有选择活法的权利,即使生活困难,在某些方面偶尔张扬一下青春色彩也并不过分。演唱会门票、剪辑视频用的电子设备、好看的新衣服……这些都是大学生活中亮眼的部分。要得到这些,当然需要花钱。但同样是花钱,在不需要为经济问题发愁的情况下大手大脚地花钱,与平时省吃俭用,再用攒下来的钱实现夙愿,性质完全不同。

身为一名非困难生,如果我知道身边有困难生努力攒钱,去实现一些旁人看来略微“奢侈”的消费,只要别太夸张,我是能理解的。对于困难生在不同方面的高消费,终究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一些困难生的高消费行为肯定是不合适的,但“一刀切”地简单定性,并不足以涵盖所有情况。

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出发,类似事件引发的讨论,其实也让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我们开始反思金钱何为,物质何谓——这一点无关自己困难与否。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区分尊严和虚荣。在大学生活中,我们需要认清自己,明白自己的道路和心之所向,明白哪些消费是青春使然,哪些消费是跟风攀比。同样买一台笔记本电脑,有人是为了得到更高效的生产力工具,也有人只想展示其品牌;同样是打扮自己,有人尽可能用较低的成本使自己大方、自信,也有人一掷干金追求昂贵的“潮牌”……看似相同的现象背后,可能有不同的主观原因,因此判断的结果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做好价值观引导,或许才是理想的解决问题之道。

(选自2023年11月29日《中国青年报》,有校改)

猜你喜欢

刻板助学金花钱
十宣放血疗法在自闭症刻板行为治疗的临床观察
民众服务区“蝶变”新生:颠覆传统服务区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提升与刻板印象促进*
小小花钱看科举
郁南县
怀集县
花前月下
学困生元刻板印象结构探索与问卷编制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